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54節 完美配合

戰術上的各種變化都是以技術爲基礎的,沒有技術的進步,就不會有戰術的進步。這個原則很簡單,也很清楚。在大戰期間,唐帝國海軍的航空戰術發生了多次重大變化,無一例外的,每一次戰術上的變化都是以技術爲基礎,在新技術的基礎上誕生新的戰術,又由新的戰術催生了新的技術,往復循環,不斷進步。

在“遊隼”出現之前,因爲受到各方面的限制,比如航程,載彈量,持續作戰能力,觀瞄設備等方面的影響,帝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的任務是相當單一的。而真正拓展了艦載戰鬥機任務範圍的不是“金鷹”,而是“隼”。作爲帝國海軍第一種多功能戰鬥機,“隼”在設計的時候不但改進了空戰性能,比替代“食雀鷹”,做爲過渡型號使用的“禿鷲”有了巨大的進步,而且在設計中就已經考慮到了執行轟炸任務的要求。也正是從“隼”開始,帝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不再是單一任務戰鬥機了。而真正將戰鬥機的效能發揮到極限,並且最終引出了“戰鬥轟炸機”這個概念的還是“遊隼”,

作爲帝國海軍在大戰期間,甚至是戰後十幾年種最優秀的艦載戰鬥機,“遊隼”在最初設計的時候幾乎就沒有考慮過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直到海軍明確了需要採購更好的戰鬥機,而且明確了新式戰鬥機必須要具備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之後,“遊隼”團隊才首次考慮到讓戰鬥機具備強大的對地打擊能力。得益於強大的發動機,先進的設計概念,還有當時涌現出來的衆多新技術的支持,“遊隼”的對地打擊能力是非常強悍的。當然,這裡還有一點必須提到,敵人地刺激成爲了帝國海軍發展多功能戰鬥機的最基本動力。

最先出現在太平洋戰場上,具備有在航母上起降能力的多功能戰鬥機是美國的F4U,可最初的時候。爲了改善F4U的起降能力,再加上所配套的發動機的研製工作沒有完全到位,因此,美國海軍最初裝備地艦載型F4U用的都是功率低得多的發動機,其性能大打折扣。隨着“超級海盜”的出現,美軍才真正擁有了一種強大的多功能戰鬥機,而“超級海盜”最先裝備的不是艦載航空兵,而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岸基航空兵。從25年低開始。“超級海盜”就在美國海軍陸戰隊服役,而其執行的主要任務就是對地轟炸。在執行這類任務的時候,“超級海盜”甚至能夠同時攜帶兩枚1000磅的炸彈,其載彈量超過了SBD,比當時最優秀地戰術轟炸機也不差。正是這個原因,讓帝國海軍認識到,必須要有一種多功能地戰鬥機來抗衡敵人的威脅。

“遊隼”大規模裝備部隊之後,海軍艦載航空兵就開始摸索新的戰術,所有地戰鬥機飛行員都參加了轟炸飛行訓練。在新的戰術中就明確提到了一點,即護航戰鬥機必須具備掩護轟炸機突擊的能力。具體的戰術是由各部隊在訓練與演習中摸索出來的。當時。江文翰所在的部隊就肩負了這個重任。通過多次演練與演習。江文翰與張鼐鼎,楊士洪等人總結出了一條重要的經驗,即在轟炸敵艦隊的時候。戰鬥機上的20毫米機關炮對敵戰艦上的中小口徑高射炮具有巨大地威脅,如果能夠由戰鬥機掃射敵戰艦上的高射炮的話,那麼轟炸機的突防概率將會提高很多。這只是一套備用戰術,沒有一名戰鬥機飛行員認爲20毫米機關炮能夠擊沉敵人的大型戰艦,而且也都不願意承擔起對海攻擊任務。另外,轟炸機飛行員也不希望被別人搶走了飯碗。因此,這套戰術以往只在訓練中用過,而在實戰中還從來沒有使用過呢。

導致唐帝國海軍艦載航空兵尋求更有效的轟炸戰術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美軍大量防空戰艦服役,艦隊防空能力全面加強後。要想突破美軍艦隊的防空攔截已經變得異常的艱難,在沒有獲得更先進地轟炸機之前,就只能通過改進戰術,採用更有效的進攻方式來提高打擊效率。這個現實的難題比僅僅提高戰鬥機的用途更爲現實,也更爲重要。事實也確實如此,隨着大批“巴爾迪摩”級重巡洋艦,“邁阿密”級重巡洋艦,“底特律”級防空巡洋艦,乃至更多的戰列艦服役。美軍艦隊的防空火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強,如果仍然採用老套的戰術的話,是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的。

在張鼐鼎的機羣轟炸前連艘航母的時候,江文翰率領的護航戰鬥機一直在艦隊高射炮火力網外圍對付美軍的防空戰鬥機,基本上沒有參加攻擊行動。從根本上講,江文翰也不想去參加轟炸行動,他可不想拿自己的性命去開玩笑,面對戰艦上的高射炮,火力單薄的戰鬥機是沒有多少辦法的。直到張鼐鼎發出呼叫,江文翰才率領着一個小隊的戰鬥機趕了過來,他也知道,張鼐鼎只有在沒有其他辦法的時候纔會想到藉助戰鬥機的掩護,而他們這些戰鬥機飛行員也應該在戰場上多做點貢獻。

“老江,你們分成兩隊前進,別集中在一起,會被當作活靶子給打下來的!”

“明白,你管好自己的事,跟着我來就行了!”江文翰覺得張鼐鼎有點囉嗦,可他沒有精力去與張鼐鼎計較了。

12架“遊隼”分成了兩個編隊,分別朝着“萊特”號航母兩舷方向繞了過去。以420節速度飛行的“遊隼”並不需要害怕戰艦上射來的炮彈,它們需要的只是運氣。美軍戰艦上的炮手習慣了對付速度在200節左右的轟炸機,在對付戰鬥機這類高速目標的時候往往很難準確瞄準,更難以迅速的計算好提前量,也就難以擊落戰鬥機了。

“別打堆,分開點,左舷的先進入!”張鼐鼎仍然充當了轟炸引導員,而他這次引導是戰鬥機。

朝着航母左舷方向殺去的6架“遊隼”仍然按照空戰編隊分成了三個雙機編隊,飛在最前面的就是江文翰。他沒有減速,跟在他後面的戰鬥機也沒有減速。比起轟炸機而言。戰鬥機最大的優勢就是速度與靈活性,只要保持好速度與靈活性,就能夠避開敵人打來的炮彈。

“看到右側那艘巡洋艦了嗎?”

江文翰朝右方地海面看了一眼,那艘重巡洋艦上的高射炮正在朝着他們開火呢!

“避開他,然後俯衝,掃射航母左舷的高射炮炮位!”

“遊隼”翻滾着避開了射來的炮彈,接着就壓下了機頭,迅速的朝着“萊特”號航母衝去。江文翰沒有精確瞄準航母上的高射炮炮位,距離太遠了,他也沒有辦法瞄準,而且也不需要瞄準。在將扳機轉變爲連續射擊後,江文翰大概瞄準了航母的左舷,然後就扣下了扳機。20毫米機關炮炮彈就如同飛蝗一般的射向了航母,曳光彈在白天顯得很黯淡,每五發炮彈中就有一發曳光彈,這主要是供飛行員判斷炮彈地飛行彈道的,然後可以藉此調整瞄準線。另外。還可以藉此讓照相槍記錄下射擊時的情況。

其他幾架“遊隼”也迅速的俯衝掃射,炮彈如同雨點般的打在了航母的左舷火炮甲板上。與大口徑高射炮不一樣,小口徑高射炮是沒有炮塔的。炮手都暴露在外。美軍炮手算是倒了大黴,20毫米機關炮彈可以輕易的撕開戰鬥機的鋁製外殼,那就能夠更輕鬆的撕裂肉體。

“右舷地進入,速度要快!”

另外六架從航母右舷方向上進入地“遊隼”也俯衝了下去,機關炮彈再次光顧了“萊特”號航母。

“‘鳥兒’們,該你們上了,注意航道,別浪費炸彈了!”

在張鼐鼎的指揮下,4架“射水鳥”趁着美軍航母上的高射炮炮位遭到了打擊的機會迅速的衝過了附近護航戰艦的高射炮火力網,朝着“萊特”號航母殺去。結果,仍然有一架“射水鳥”被巡洋艦上的高射炮給揍了下來。

“別轉彎,到達目標上空後直接俯衝投彈,別浪費時間!”張鼐鼎觀察着戰場上的情況,同時也引導着所有參加攻擊的戰機。“魚雷機準備上,從右舷進入,分兩批,夾擊航母!”

8架“海雕”已經衝了上去,在美軍所有戰艦上的高射炮都在“關注”着頭頂上的戰鬥機與轟炸機的時候。這8架“海雕”迅速的穿過了美軍護航戰艦組織起來的防線,將槍口對準了“萊特”號航母。在進入了航母附近海面上空的時候,魚雷轟炸機分成了兩批,一批朝着航母右舷前方,另外一批朝着航母的右舷後方飛去。按照正規的攻擊方式,這兩批魚雷轟炸機的航線有大概120度左右的夾角,這樣就能夠讓航母避無可避!

“老江,別鬆手,咬住他們的高射炮,給我們兩分鐘的時間!”

“他孃的,我自己都沒有兩分鐘的時間了!”

雖然嘴裡罵着,可江文翰沒有一點遲疑。俯衝了兩輪後,他也知道轟炸時有多麼的驚險了。美軍戰艦上的高射炮已經開始轉移射擊方向,放棄了那些戰鬥機,開始攻擊轟炸機,而江文翰很清楚,他們必須要壓制住戰艦上的高射炮,爲轟炸機創造機會。“遊隼”就如同是靈巧的燕子一樣,在空中上下翻滾,不斷的俯衝,射擊,爬升,再俯衝,射擊,爬升。炮彈不斷的落下,而每一次俯衝掃射,都能夠讓美軍的高射炮分散火力!

“很好,魚雷機先進入,快投彈,別耽擱時間!”

分成了兩批的“海雕”分別在距離航母600米與800米的海面上投下了魚雷,這幾乎是最短的投雷距離了,因爲魚雷在入水後,會首先下潛好幾米,在魚雷上的深度儀開始工作的時候纔會讓魚雷在設定的深度上航行。而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十來秒的時間,魚雷在這期間內將航行數百米。因此,航空魚雷有一個最短投放距離,而不是越近越好。

“萊特”號上的瞭望員發現了危險,航母迅速轉向,可在受到夾擊的情況下,航母不可能同時避開從兩個方向上射來的魚雷,總會將寬大的側面對準某一個方向。

“‘鳥兒’們,快上去,狗娘樣的已經找不着北了,炸掉他們的艦島!”

俯衝轟炸機正好到達了航母附近上空,接着就俯衝了下去。這次只有5架俯衝轟炸機進攻,因此俯衝的角度都達到了80度以上。這麼大的俯衝角度會讓投下的炸彈直接砸下去,而不是拋出去,因此,要提高命中率,就得儘量降低投彈高度。按照唐帝國海軍航空兵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只要將投彈高度控制在450到500米之間,如果目標靜止不動的話,大角度俯衝投彈的命中率接近百分之百,就算目標在高速規避,只要有三架以上的轟炸機能夠同時投彈,且彈着點分散得比較合理的話,那麼至少會有一枚炸彈命中。

近乎完美的配合摧毀了“萊特”號航母上美軍官兵的最後一點希望。一枚炸彈與三條魚雷幾乎是同時命中了這艘航母的。炸彈的命中點在航母的艦島附近,雖然沒有直接命中艦島,但是橫飛的彈片,以及巨大的衝擊波幾乎掃蕩了整個艦島。從航母右舷前方射來的兩條魚雷命中了航母的右舷。而從航母右舷後方射來的一條魚雷竟然打在了航母的屁股上,直接命中了航母的艦尾。

當硝煙散去的時候,“萊特”號已經變成了一隻浮動的鋼鐵棺材。航母已經喪失了所有的動力,準確地說,是航母的四根推進軸全被炸壞,無法繼續航行了。而航母上燃起的大火證明,至少有部分燃料正在燃燒,而隨着火勢蔓延開來,這艘航母肯定會完蛋!

看到這一切,張鼐鼎也鬆了口氣,他總算完成了任務,而此時,楊士洪率領的轟炸機羣也到達了。

第43節 替罪羊第56節 酣暢淋漓第42節 堡壘戰場第18節 炸彈在舞蹈第9節 將領會盟第44節 戰術推論第33節 臨時政委第26節 全面轟炸第44節 當機立斷第72節 雙管齊下第12節 陰差陽錯第36節 奔赴沙場第67節 最高壓力第31節 新的嘗試第17節 陽奉陰違第44節 戰術推論第2節 轟炸在繼續第38節 輕重有別第4節 大舅子來訪第4節 艦隊的未來第3節 困獸猶鬥第51節 起因第60節 合理的安排第23節 理智的建議第33節 戀愛(上)第36節 曙光第26節 拂曉出擊第28節 “發動機”第19節 最大的擔心(上)第57節 輪番上陣第39節 將信將疑第11節 重點:進攻第35節 危險與機會第16節 爭功第10節 禍根第28節 “發動機”第21節 爲了勝利的犧牲第6節 國家利益第40節 德國海軍的反擊第41節 風紀問題第4節 海軍轉型第47節 喜訊第25節 揀來的主力第58節 鉅艦末日終章硝煙散盡第11節 中將的權力第48節 錯誤的角色第27節 集中炮擊第66節 從古巴出發第25節 膽大包天第49節 釋疑第6節 聯合遠征艦隊第38節 歸宿第47節 矛盾總爆發第35節 毫釐之差第35節 迎風起飛第54節 重型魚雷第51節 戰區艦隊第1節 壯志凌雲第25節 抓鬮第14節 僞政府第7節 嶄新的艦隊第24節 非議第38節 輕重有別第24節 前進轟炸第12節 兄弟之益第18節 飛行家第6節 生存妥協第26節 局勢突變第31節 死鬥第56節 再戰第50節 海狼第46節 夜襲第21節 免戰牌第9節 重建的那霸港第58節 殺回開普敦第20節 凱旋第29節 將軍的葬禮第11節 英倫定局第13節 與烈日比輝第66節 驚雷第23節 高效率轟炸第43節 醒悟第7節 示範區第15節 參謀長的態度第30節 拍板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下)第43節 單程轟炸第25節 忌諱第9節 全面開花第57節 補給第7節 疑雲重重(上)第57節 老狐狸現身第47節 搶位第21節 衝動與理智第20節 孤軍深入第40節 誘敵出擊第29節 殺回戰場第4節 北海海戰第37節 臨危決斷
第43節 替罪羊第56節 酣暢淋漓第42節 堡壘戰場第18節 炸彈在舞蹈第9節 將領會盟第44節 戰術推論第33節 臨時政委第26節 全面轟炸第44節 當機立斷第72節 雙管齊下第12節 陰差陽錯第36節 奔赴沙場第67節 最高壓力第31節 新的嘗試第17節 陽奉陰違第44節 戰術推論第2節 轟炸在繼續第38節 輕重有別第4節 大舅子來訪第4節 艦隊的未來第3節 困獸猶鬥第51節 起因第60節 合理的安排第23節 理智的建議第33節 戀愛(上)第36節 曙光第26節 拂曉出擊第28節 “發動機”第19節 最大的擔心(上)第57節 輪番上陣第39節 將信將疑第11節 重點:進攻第35節 危險與機會第16節 爭功第10節 禍根第28節 “發動機”第21節 爲了勝利的犧牲第6節 國家利益第40節 德國海軍的反擊第41節 風紀問題第4節 海軍轉型第47節 喜訊第25節 揀來的主力第58節 鉅艦末日終章硝煙散盡第11節 中將的權力第48節 錯誤的角色第27節 集中炮擊第66節 從古巴出發第25節 膽大包天第49節 釋疑第6節 聯合遠征艦隊第38節 歸宿第47節 矛盾總爆發第35節 毫釐之差第35節 迎風起飛第54節 重型魚雷第51節 戰區艦隊第1節 壯志凌雲第25節 抓鬮第14節 僞政府第7節 嶄新的艦隊第24節 非議第38節 輕重有別第24節 前進轟炸第12節 兄弟之益第18節 飛行家第6節 生存妥協第26節 局勢突變第31節 死鬥第56節 再戰第50節 海狼第46節 夜襲第21節 免戰牌第9節 重建的那霸港第58節 殺回開普敦第20節 凱旋第29節 將軍的葬禮第11節 英倫定局第13節 與烈日比輝第66節 驚雷第23節 高效率轟炸第43節 醒悟第7節 示範區第15節 參謀長的態度第30節 拍板第25節 敵人的挑戰(下)第43節 單程轟炸第25節 忌諱第9節 全面開花第57節 補給第7節 疑雲重重(上)第57節 老狐狸現身第47節 搶位第21節 衝動與理智第20節 孤軍深入第40節 誘敵出擊第29節 殺回戰場第4節 北海海戰第37節 臨危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