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3節 超級艦隊

一日的時候,事情基本上就訂了下來,談仁皓也要準回北美洲戰區,回去指揮他的艦隊了。也就是在十一日的下午,甘永興突然找到了談仁皓,叫上他去了司令部南面的港口。

“參謀長,你不會讓我乘坐運輸船去巴拿馬吧?”談仁皓有點不解,參謀長帶他去港口做什麼?

“當然不是,就算你肯,我都不肯。”甘永興拍了拍前面司機的肩膀,示意司機開快點,然後又對談仁皓說道,“你先別急,到了碼頭上你就知道了。”

談仁皓也沒有多問,肯定有什麼好事,不然參謀長不會這麼興奮。實際上,還沒有等轎車開到碼頭上,談仁皓就知道甘永興爲什麼要帶他去港口了。轎車剛拐過最後一個彎,談仁皓就看到了停在港口裡的那些威武的戰艦,其中最爲耀眼的就是那三艘外形非常獨特的航母,一種之前談仁皓只在圖紙上見過,還從來沒有在現實中見到過的航母。

“怎麼樣,沒有叫你白跑一趟吧?”甘永興拉開了車門,首先下了車。

談仁皓跟着下車後,這才發現,靠在碼頭上的航母比他在遠處見到的要大得多,而且比他以前見過的任何戰艦都要大得多。這就是帝國海軍花了數年時間設計,並且花了一年多才建造完成的“島”級航母,這三艘航母分別爲“臺灣”,“海南”,以及“庫葉”號,這也是帝國本土最大的三座島嶼。如果按排水量計算,這三艘航母是當時帝國海軍最大的戰艦,其滿載排水量已經超過了經過了兩次改進後的“新省會”級戰列艦。

“島”級航母的誕生經歷充滿了曲折與坎坷。可以說,這是帝國海軍航母發展史的真實寫照,同時也證明了帝國海軍在發展戰艦方面地實用主義特點。從最初立項,到第一批服役,期間整整經歷了六年半的時間,幾乎貫穿了整個戰爭時期。

在戰爭爆發之後不久,當時的帝國海軍司令還是薩季亭元帥,在認識到航母的巨大戰鬥力之後,帝國海軍在21年底的時候就提展一種超過所有對手的航母。而當時“湖”級航母的研製工作實際上纔剛剛開始不久。爲了能夠加快航母的研製與建造速度,海軍在這個時候就爲確定了“島”級航母的研製項目。而這僅僅只是立項,正式地研製工作卻並沒有立即展開。

隨後,帝國海軍換了兩任司令官,在聶人鳳上臺之後,海軍又需要首先處理體制改革,以及編制改革的問題,還要處理姜邦國遺留下來的很多難題,“湖”級航母的研製進展也相當順利。而且當時全世界範圍之內,恐怕也就只有美國正在研製的“埃塞克斯”級航母能與其匹敵,所以人鳳在當時沒有注意到已經被擱置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島”級航母的研製計劃。當時,這個計劃甚至連一個正式的名稱都沒有呢。

直到25年初,隨着“湖”級航母大規模服役,建造工作後,甘永興在處理海軍25年的造艦計劃地時候,才發現了這~項目,接着就讓海軍裝備技術辦公室正式啓動了這個項目。而當時,“湖”級航母的性能是得到了承認的。很多人都認爲沒有必要製造新的航母,只需要保證建造更多的“湖”級航母就行了。因此,海軍裝備技術辦公室在啓動了這一項目之後,也只是委託幾個造船廠進行基礎研究,而沒有給出新航母的性能需求數據。當時,參與這個項目的四個造船廠也都在忙着建造更多的“湖”級航母。也不是很重視這個項目,而且很多參與研製的工程師都認爲,海軍需要地實際上就只是一種比“湖”級更大,能夠攜帶更多戰機,航空作戰能力更強的航母,因此按照“湖”級設計,進行同比例放大就行了。顯然,這個研製方向是絕對錯誤的。

隨着美國參戰,太平洋戰場上的血戰開始,“湖”級航母在戰鬥中也迅速的暴露出了很多缺陷與不足。特別是在25年到26之間,連續損了數艘航母,同時海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的進攻陷入了僵局地時候,發展更新,更好的航母才真正得到了重視。也就是在26年的時候,海軍裝備技術辦公室提出了具體的性能要求,“島”級航母的研製工作才正式展開。

參加競標的四家船廠都錯誤的理解了海軍的要求,仍然認爲只需要同比例放大,讓航母多搭載幾十架飛機就行了。可當時海軍要的絕不是放大版的“湖”級航母,而是一種全新地航母。結果。反而是在戰爭期間升成了甲級造船廠的高雄船廠提出的方案最爲符合海軍的要求。這就是“島”級航母的第一個設計方案,仍然採用直通甲板,滿載排水量提高到48000,載機數量仍然只有120,全面提高了航母的水下防護能力,並且採用了裝甲飛行甲板與裝甲主甲板,採用封閉式艦首,並且在機庫四周設置隔板,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半封閉式機庫。也就是說,這是爲了提高生存能力的一種設計方案,而其航空作戰能力實際上並無實質上的提高。

最符合,並不表示就一定會被採用。實際上,海軍對高雄船廠地方案也不滿意。結果,三個月後,海軍送出了第二份招標書,其中明確提到,必須要借鑑實戰中的經驗教訓,在全面提高了航母地生存能力的同時,必須要全面提高航母的航空作戰能力,而且允許船廠採用新技術與新設計,成本控制也放寬了不少。

這份招標書最終確定了“島”級航母的基本特點,而之前表現優秀的高雄造船廠因爲缺乏足夠的工程師,而設計航母絕不是設計作戰飛機那麼簡單的事情,沒有強大的工程師隊伍,就不可能設計出好的航母。這次勝出的正是帝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江南造船廠。當時,江南造船廠已經意識到,海軍很有可能停產“湖”級航母,轉爲訂購新的航母,而新的航母造價更高,那他們的利潤也就越多,如果能夠獲

的訂單,這對船廠也極爲有利。在此情況下,江南I了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艦艇設計團隊,拿出了一套以前從來沒有過的設計方案,這就是採用了斜角甲板,安裝了四部彈射器,採用了半封閉式機庫的“島”級航母的原始設計方案。

當時,很多設計都是聞所未聞的,或者就是海軍之前所摒棄的。比如,斜角飛行甲板就是第一次出現,另外,海軍之前就曾經放棄過半封閉式機庫,認爲這會限制載機的數量。而安裝四部彈射器,這更是讓人覺得有點過頭了。不過,事實證明江南造船廠的設計是相當有遠見性的,可以說,這些都成爲了戰後航母的標準設計,因此“島”級航母也成爲了帝國海軍航母發展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當時絕對算得上是承上啓下的一種先進航母了。

當然,初始設計仍然需要改進,比如斜角甲板與航母中軸線的夾角,最初只有5,後來先是擴大到了8度,然後是11度,最後確定爲合適。還有四部彈射器的安裝方式,艦尾阻攔索的設置位置,這些都改進了不少。而在所有的改進中,最明顯的就是升降機的位置與數量。最初的設計中,仍然採用兩部升降機,而且都在中軸線上,而且設計的是全封閉式機庫(後來才改爲半封閉式機庫),可是在模型實驗中,很快就暴露出設在中軸線上的升降機將嚴重影響到航母的航空出勤效率,影響了飛行甲板的利用效率。最後,工程師大膽借鑑了美國“埃塞克斯”的經驗,將位於後部的升降機移到了航母艦島地後方,可同時仍然保留了艦島左側的前部升降機。可這個設計仍然有問題。這部升降機的位置必然會影響到飛機起飛作業。最後,這部升降機被移動到了航母艦島的前面。可工程師很快就發現,兩部升降機都在右舷的話,那麼設在左部斜角甲板上的彈射器的效率就會降低很多。最終的設計是,在艦島前後各設一部升降機,同時在航母左舷的後面設第三部升降機。這樣一來,航母就有了三部側舷升降機,同時機庫也成爲了半封閉式。

設計完成之後,江南造船廠首先製造了一具十分之一地木製模型。在進行模型測試的時候,還對航母飛行甲板的利用率進行了測算,而得出的結果讓海軍裝備技術辦公室很是滿意,甚至讓海軍裝備技術辦公室忽略掉了航母仍然只有120的載機數量,原因是,四部彈射器的利用效率非常高,其載機的出動率是“湖”級的1.5倍到1.8之間。就算只能夠攜帶120作戰飛機,但可以一次性的放出所有地轟炸機。從而增強航母的突擊能力,這就相當於讓航母的單次突擊能力提高了近一倍。而在航母作戰中,第一次突擊就將決定勝負,很少有指揮官會考慮到第二次突擊的問題。

設計完成後,海軍立即下了訂單,26年末,江南造船廠艦“臺灣”號的第一塊鋼板。可問題是,在建造的時候,正好趕上帝國海軍在27年開始的裝備體制調整,而且當時海軍的訂購價格多。導致原本應該在27年底就服役的第一批四艘“島”級航母遲遲無法服役,直到284,前三艘的建造工作才完成,隨即就交付海軍進行海試,而由高雄造船廠建造地第四艘到7月都還沒有完成棲裝呢。

“參謀長,這三艘航母會編入哪支艦隊?”

“這個應該由你來做主。反正不會是第五特混艦隊。”甘永興拍了拍談仁皓的肩膀,“不過嘛,就算現在讓它們起航,也要下個月才能到達加勒比海,所以,我只是帶你來看看,你回去後,可以先了解一下各艦隊的情況,然後再挑選最合適的一支艦隊換裝,記得在月底前給我相關的換裝報告就行了。”

“那好。我回去後就安排這件事情。”談仁皓立即答應了下來,實際上他已經想好應該首先讓哪支特混艦隊換裝了。“不過,淘汰下來的航母怎麼辦?”

“這個嘛,也許會成立新地特混艦隊,或者是讓第六特混艦隊改爲航母特混艦隊。這事現在還沒有訂下來,而且在成立了聯合艦隊之後,特混艦隊的數量已經不受限制,到時候,我們再根據戰場上的實際情況決定。”

“也好。那麼換裝工作可以先壓一壓,讓官兵有更多的時間訓練。同時等我們解決掉美國海軍的最後一支艦隊後,就有時間讓艦隊進行換裝訓練了。”

“這事你來決定,你現在可是聯合艦隊司令官了,別什麼事都問我。”甘永興拍了下談仁皓的肩膀。“現在我們先回去吧,你什麼時候的飛機?”

“傍晚前,大概要在飛機上吃晚飯了。”

“那你就早點回家收拾行李,等下直接去機場就行了。”甘永興先讓談仁皓上了車,然後他也上了車。“到了巴拿馬,記得給我發封電報回來,其他的事,你可以慢慢處理,首先要解決好與羅雲衝之間的配合問題。現在,聯合艦隊並不屬於羅雲衝的指揮範圍,你有很大地獨立性,所以你們之間的關係相當重要。”

談仁皓早就在考慮這件事,成立了聯合艦隊之後,艦隊的獨立性大增,而且不屬於戰區編制,只是由雷少卿,黃曉天來負責戰區與艦隊之間的協調工作。也就是說,談仁皓不由羅雲衝直接指揮,兩人是合作關係。怎麼處理好這個關係,將直接決定對美作戰的進度。

當天傍晚,談仁皓就離開了舟山,臨走前,甘永興因爲還有很多事要忙,沒有來送他,卻派人給他送來了一份厚厚的文件,名曰在路上打發時間,這可讓談仁皓有點頭痛了,他一般習慣在飛機上睡覺,需要看文件打發時間嗎?就算要,他也會選擇幾本通俗小說,而不是那些嚴肅的軍事文件。

第19節 接戰?第56節 偶然因素第23節 原子彈第15節 破格晉升(上)第19節 暗藏殺機第21節 海軍先鋒第15節 四兩撥千斤第6節 從被動到主動第9節 美國人的奇蹟第35節 優秀的炮手第14節 惡鬥第29節 艱難的進攻第6節 左右平衡的力量第20節 連哄帶騙第27節 英勇的重巡洋艦第24節 炮轟海港第8節 馬蜂式進攻第81節 果斷出擊第37節 協議第13節 前哨戰第23節 危機重重(下)第32節 命運轉折點(上)第8節 信號彈第62節 晴天霹靂第22節 戰爭機器第67節 艦隊迴歸第19節 嘲弄(上)第49節 詭異艦隊第55節 海軍的意志第55節 等待天亮第41節 饑荒第36節 排兵佈陣第44節 支線第11節 重點:進攻第36節 排兵佈陣第56節 “華盛頓快車”第37節 致命神箭第22節 顯示決心第2節 小發明第11節 阻擊戰第11節 咽喉第15節 野心第3節 火速動員第16節 陸軍的步伐第23節 補救第13節 前哨戰第4節 第五艦隊(上)第31節 軟肋第5節 戰略反擊(下)第1節 勝利返航第41節 山本的判斷第27節 假戲真做第62節 勇追窮寇第65節 最後的反擊第36節 曙光第31節 跳島進第34節 彈雨第53節 規避第5節 大戰役第25節 選位第10節 摸索與總結第19節 最後的考驗第31節 理智的獵人第20節 連哄帶騙第1節 啓程回國第61節 棄卒保帥第55節 找錯對象第40節 直中要害第42節 堅持抵抗第43節 熱血燃燒第8節 危機第27節 倒行逆施(下)第40節 橙色惡魔第68節 失之交臂第65節 最後的反擊第18節 送佛送到西第45節 逼敵決戰第21節 新位置(下)第53節 吃進嘴的肥肉第74節 老天爺幫忙第29節 利益同盟第21節 免戰牌第39節 大敵來臨第27節 進與退第12節 新的艦隊第20節 情報第22節 艦隊出發第36節 山口的撒手鐗第49節 攔截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下)第18節 防空新銳第30節 百姓的力量第36節 山口的撒手鐗第36節 斯普魯恩斯的意第32節 澳洲攻略第25節 孤注一擲第4節 北海海戰第18節 離弦之箭第28節 膽小的日本人第20節 得力干將
第19節 接戰?第56節 偶然因素第23節 原子彈第15節 破格晉升(上)第19節 暗藏殺機第21節 海軍先鋒第15節 四兩撥千斤第6節 從被動到主動第9節 美國人的奇蹟第35節 優秀的炮手第14節 惡鬥第29節 艱難的進攻第6節 左右平衡的力量第20節 連哄帶騙第27節 英勇的重巡洋艦第24節 炮轟海港第8節 馬蜂式進攻第81節 果斷出擊第37節 協議第13節 前哨戰第23節 危機重重(下)第32節 命運轉折點(上)第8節 信號彈第62節 晴天霹靂第22節 戰爭機器第67節 艦隊迴歸第19節 嘲弄(上)第49節 詭異艦隊第55節 海軍的意志第55節 等待天亮第41節 饑荒第36節 排兵佈陣第44節 支線第11節 重點:進攻第36節 排兵佈陣第56節 “華盛頓快車”第37節 致命神箭第22節 顯示決心第2節 小發明第11節 阻擊戰第11節 咽喉第15節 野心第3節 火速動員第16節 陸軍的步伐第23節 補救第13節 前哨戰第4節 第五艦隊(上)第31節 軟肋第5節 戰略反擊(下)第1節 勝利返航第41節 山本的判斷第27節 假戲真做第62節 勇追窮寇第65節 最後的反擊第36節 曙光第31節 跳島進第34節 彈雨第53節 規避第5節 大戰役第25節 選位第10節 摸索與總結第19節 最後的考驗第31節 理智的獵人第20節 連哄帶騙第1節 啓程回國第61節 棄卒保帥第55節 找錯對象第40節 直中要害第42節 堅持抵抗第43節 熱血燃燒第8節 危機第27節 倒行逆施(下)第40節 橙色惡魔第68節 失之交臂第65節 最後的反擊第18節 送佛送到西第45節 逼敵決戰第21節 新位置(下)第53節 吃進嘴的肥肉第74節 老天爺幫忙第29節 利益同盟第21節 免戰牌第39節 大敵來臨第27節 進與退第12節 新的艦隊第20節 情報第22節 艦隊出發第36節 山口的撒手鐗第49節 攔截第5節 不可理解的任務(下)第18節 防空新銳第30節 百姓的力量第36節 山口的撒手鐗第36節 斯普魯恩斯的意第32節 澳洲攻略第25節 孤注一擲第4節 北海海戰第18節 離弦之箭第28節 膽小的日本人第20節 得力干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