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四章 韃靼王朝的危機

飲鴆止渴,是眼下清廷和周士相議和最鮮明寫照。

除了太平軍不北進,清廷要完成大規模擡旗以擴充滿州集團的另一個條件,就是吳三桂在西安抱着“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念頭按兵不動。只有這兩個條件都具備了,清廷才能完成“變法”,重新積蓄力量,然後等待南方再一次內訌的喜訊。

大學士麻勒吉從西安回來後高興的告訴順治,吳三桂性格猶豫,爲人寡斷,只要大清表現出還有一搏之力,吳三桂就不能不考慮他東進的後果很可能是爲江南的賊秀才做衣裳。

順治聽了麻勒吉的回報,很高興,因爲他也認爲吳三桂不會愚蠢的要和大清拼個兩敗俱傷,然後便宜賊秀才。但他怎麼也沒想到,高興勁還沒過去,潼關就丟了!

兩個先決條件不管沒了哪一個,對清廷都是致命的。賊秀才和吳三桂就如同兩條餓狼,而清廷現在就像是隻垂死掙扎的猛虎,他能在死前奮力反抗,可最終卻是死亡一個結局。

中原,自古逐鹿必取之地。當年崇禎爲了保住中原,調集了多少猛將良臣,集重兵在河南和李自成大戰,而大清可以說憑空得了中原,天上掉下一個餡餅來,現在,順治卻要品嚐力保中原不失的苦澀滋味究竟是什麼了。說起來,自從揚州回到京城後,順治倒是沒有再去哭過他的大哥了。

禁旅八旗固然是剛剛重整,可順治沒有其它選擇,要麼坐視開封失守,吳軍兵鋒直撲京畿,要麼就將禁旅八旗派出去和吳三桂做最後一搏。除了這兩個選擇,便是一個奇蹟,那就是河南巡撫賈漢復能逆天的守住開封,不用北京一兵一卒,以一人之力爲大清換來續命的機會。

順治是不指望額駙石華善有什麼本事能擋住吳三桂的,他讓石華善去河南,更多的是象徵性意義,表明他對漢軍的信重而矣。河南的事,能靠的還是賈漢復。他已經下旨擡賈漢復入滿州正紅旗了,給了一等子爵,旨意上還暗示若賈漢復能替朝廷守住河南,封公封侯指日可期。

若潼關沒有丟,賈漢復或許真能封公封侯,因爲攻入河南的闖賊餘部在他手下連吃敗仗。可現在,賈漢復還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命,就難說得很了。畢竟,吳三桂的軍隊比忠貞營強得太多,太多。

“皇上,無論如何,必須兵援救開封,不然的話,中原一失,京師就危險了。”

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現在河南危急,崇禎元年進士出身的大學士胡世安自然認爲當禁旅八旗去河南。要不然中原丟了,大清不和崇禎朝一樣了麼。

伊圖沒有說話,但顯然他是附議胡世安的,就是必須馬上派禁旅八旗援救開封。至於索尼擔心的京畿無兵可守這個問題,在他看來純屬杞人憂天。大清現在的敵人都在南邊,不將南邊的敵人擋住,反把兵留在京畿有什麼用?真等敵兵兵臨京畿了,這京畿的兵再多又有什麼用?難不成江南的賊秀才還能神兵天降,在大清主力盡出的時候出現在北京城下麼!

“河南必保,萬不能有失!”

胡世安跪拜下去,伊圖也跟着跪了下去,索尼嘆了口氣,知道這件事已成定局,不管他願不願意,禁旅八旗都要南下,要不然真等吳三桂拿下河南打進直隸,大清恐怕只有退守關外一途了。

多災多難!

索尼心頭無比苦澀,比順治都要苦。

“禁旅八旗若要南下,卻不知主子以何人統領?”

“讓鰲拜去,讓他去戴罪立功,他打不過賊秀才,還打不過吳三桂嗎!”順治又急又怒,聲音都變了,臉色鐵青地喊道:“告訴鰲拜,這一次他一定要將吳三桂擋在河南,若擋不住,就不要再來見朕了!”

.........

潼關丟失,吳三桂的叛軍打進河南的消息如同瘟疫一樣在北京城中蔓延。剛剛從皇帝在揚州大敗消息平靜下來的朝官們再次惶恐不安起來,重組才數月的禁旅八旗一隊隊的開出城外,甚至連皇帝的親軍營、護軍營、前鋒營、神機營及內務府三旗包衣護軍都接到了南下調令,這些更加重了官員的憂慮。彷彿一場大戰就要從天而降,這一場大戰不再是從前那般,而是真正決定大清存亡的生死之戰了。

一夜之間,全城各處都象被捅開的馬蜂窩,亂成一片,不少商號閉門,鬧市驟然冷落,動作快的人家已經在收拾細軟,準備外逃避難了。至於八旗之家,則不得不準備從徵,也是一派惶惶不安。整個京城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

一些接到調令的八旗將校,不知道是被去年的揚州之戰打怕了,還是被吳三桂的二十萬關寧軍嚇到,竟然不願南下。爲了將自己的名字從調令中抹掉,他們紛紛找關係,有的人甚至求到了慈寧宮皇太后那邊,可是無一不被太后痛罵趕出來。

太后那邊走不通,有聰明的人便想到了如今能夠影響到皇帝的除了玉林大和尚外,就是湯瑪法。玉林大和尚是出家之人,不問紅塵中事,就是皇帝也不是經常能見到他,更何況他們這些人。於是宣武門外的天主堂前那條街上,就車水馬龍了。有相識的八旗將校彼此見到了,說的第一句話竟是:“西洋人答應了麼?”被問的人則是一臉憂愁的搖搖頭,長噓短嘆的,就好像去河南肯定是個死一般。

湯若望不勝其煩,初始還耐着性子見了一些,等現這些滿州人都是來求自己替他們說好話,免調令後,在震驚之餘便再也不肯見一人。

天黑之後,湯若望疲倦地倒在他的躺椅上。白天那些滿州人對他的推崇卻讓他內心有一層說不出口的憂傷,因爲從前對他無比親近的大清皇帝這兩年一天天的親近僧人,對他變得越來越冷淡。甚至有幾次,他自己去主動見他的皇帝學生,可皇帝卻不願見他。

湯若望知道,大清的皇帝,或者說韃靼人年輕的天子心中可能再也沒有他這個瑪法的位置了。

而現在,韃靼人的王朝正面臨着從未有過的危機,這危機就像十七年前的明王朝一般。

第八百二十二章 定武皇帝第一千四十章 漢人香第九百零五章 賊兵過境 斷子絕孫第六百七十三章 保家衛國第八百八十三章 費揚古,我們回老家吧第四百五十六章 爲何拋棄我!第五百九十章 沒死的就是精兵第五百五十八章 屍堆如山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299章 良將吳6奇第七百五十章 憑你也想殺老子!第633章 北伐軍的組建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守 十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一千九十六章 錦衣內衛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攏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八百章 江蘇巡撫仍是你來做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他們告去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城受挫第九百四十七章 朝鮮 和約 白旗家眷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之長刀比滿州更利第一百一十二章 火銃第一百四十八章 城塌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六百零七章 便宜爹的難處第四百八十八章 延平請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四百零二章 危險的太平軍開單章 求訂閱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三百八十一章 清丁查戶第一百六十七章 攻守 六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三百九十六章 別想拉老子墊背第三百五十一章 生是漢人 死是漢鬼第二十四章 搶劫第一百七十三章 攻守 十二第一千二十章 朕何其無辜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許欺負我額娘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曆歸國 上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減丁第九百二十五章 人爲財亡 請君入甕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一百零五章 亂象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百八十九章 絕地第四百章 保護殿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們忘了隆武帝嗎!第八百一十二章 官兵進府了!第六十八章 軍制第七百六十四章 武昌第一千八十九章 鐵匠 竹竿第四百零七章 漢人的東西學不得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於亮劍的漢人英雄第八百二十六章 孔四貞第四百三十二章 狼狽爲奸 上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四百六十七章 滿漢一家第一千七十四章 打進北京城,快活幹一場!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九百五十五章 從崇禎元年開始補第639章 天下無人不識君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九百二十五章 人爲財亡 請君入甕第六百六十六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292章 漢軍旗的後悔第291章 賊秀才不是李定國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九十五章 勸降第一百五十二章 報訊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一千二十五章 陛下可曾想過退位?第八百零三章 圖利而降者,殺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三百六十四章 雄關漫道真如血第九百章 從龍功臣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一百四十一章 漢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賜婚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日月昭昭 唯吾大明第一百九十四章 世道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
第八百二十二章 定武皇帝第一千四十章 漢人香第九百零五章 賊兵過境 斷子絕孫第六百七十三章 保家衛國第八百八十三章 費揚古,我們回老家吧第四百五十六章 爲何拋棄我!第五百九十章 沒死的就是精兵第五百五十八章 屍堆如山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299章 良將吳6奇第七百五十章 憑你也想殺老子!第633章 北伐軍的組建第一百七十一章 攻守 十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一千九十六章 錦衣內衛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元清非中國第五百七十一章 分化 拉攏第八百三十三章 砍馬腳第八百章 江蘇巡撫仍是你來做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他們告去第四百三十七章 攻城受挫第九百四十七章 朝鮮 和約 白旗家眷第七百八十八章 小明王故事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之長刀比滿州更利第一百一十二章 火銃第一百四十八章 城塌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六百零七章 便宜爹的難處第四百八十八章 延平請兵第一百九十八章 天漏第四百零二章 危險的太平軍開單章 求訂閱第一千三十六章 清政府的首相公函第四十七章 練兵第三百八十一章 清丁查戶第一百六十七章 攻守 六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三百九十六章 別想拉老子墊背第三百五十一章 生是漢人 死是漢鬼第二十四章 搶劫第一百七十三章 攻守 十二第一千二十章 朕何其無辜第四百一十二章 不許欺負我額娘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渡孤去崇明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七百六十六章 永曆歸國 上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減丁第九百二十五章 人爲財亡 請君入甕第七十二章 營老第一百零五章 亂象第六百四十五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百八十九章 絕地第四百章 保護殿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們忘了隆武帝嗎!第八百一十二章 官兵進府了!第六十八章 軍制第七百六十四章 武昌第一千八十九章 鐵匠 竹竿第四百零七章 漢人的東西學不得第五百四十一章 敢於亮劍的漢人英雄第八百二十六章 孔四貞第四百三十二章 狼狽爲奸 上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五百八十八章 騎虎難下 不打也得打第一百九十六章 軍婚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收穫第四百六十七章 滿漢一家第一千七十四章 打進北京城,快活幹一場!第619章 總督大喜!第九百五十五章 從崇禎元年開始補第639章 天下無人不識君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此人留不得第九百二十五章 人爲財亡 請君入甕第六百六十六章 親軍 湖南 湖北第三百七十九章 李率泰爲何不死的?第292章 漢軍旗的後悔第291章 賊秀才不是李定國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九百零六章 御駕北返第七十五章 爆破第九十五章 勸降第一百五十二章 報訊第八十四章 選擇第一千二十五章 陛下可曾想過退位?第八百零三章 圖利而降者,殺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五十一章 明軍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三百六十四章 雄關漫道真如血第九百章 從龍功臣第九百八十六章 心急如焚第一百四十一章 漢人第二百一十五章 賜婚第四百三十九章 自古亡漢者皆漢人第五百零五章 隨俺馬鷂子殺敵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日月昭昭 唯吾大明第一百九十四章 世道第七百八十章 妻、子俱付我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