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我之長刀比滿州更利

吉安城,清江西提督劉光弼皺眉看着天上的太陽。連着下了五天雨後,這天氣終是轉晴了。陽光照在大地那刻,城外的太平軍爆發出歡呼聲,城內的清軍卻是人人緊張雨停了,城外的太平寇可就要攻城了!

這幾日的大雨讓太平軍一直沒能對吉安城採取有效攻勢,只有那些被放在棚子下的火炮趁着雨停間隙朝城上轟上幾發,以此告訴城內清軍不要心存妄想,這雨便是下得再大,時間再長,太平軍對於吉安也是不克不休的。

吉安城內的清軍主力乃是劉光弼從南昌帶來的江西綠營主力,有兵6000餘人,這些綠營兵大多參與過當年贛州保衛戰,其中不少人還曾經隨金聲恆、王得仁反正歸過明,另有少部分是隨將領投降的原李成棟部明軍。因爲軍官和老兵較多,所以這部清軍的戰鬥力較高。

劉光弼是清軍之中不可多得的一員悍將,這人也是漢軍正藍旗人,當年隨洪太伐明圍大淩河,領兵一舉攻克明軍炮臺三座。後來明監軍道張春、總兵吳襄等率軍四萬從錦州赴援以解大淩河城之圍,劉光弼當先馳陣,斬殺明軍裨將兩人,率部攻入車陣,令得明軍陣腳大亂,戰後論功予世職梅勒章京,升任漢軍固山額真。順治十三年進世職累進一等阿達哈哈番,任江西提督,被順治親賜鞍馬、弓矢。

除了劉光弼從南昌帶來的這六千江西綠營主力,吉安城中還有總兵楊文遠麾下的千餘標兵,加上楊文遠趕在太平軍抵達吉安之前從府轄各縣調來的2000多駐防營兵和汛兵,勉強使城內守軍達到了萬人。另外清軍還大量徵發城中青壯和搜刮左近鄉民上城助守,使得城中可用人力多達三萬。按兵法上說,圍城之兵需三倍,攻城之兵需五倍,因此劉光弼估算城外的太平軍總兵力當在十萬人左右,要不然那賊秀才不會有膽量圍着吉安不放。

事實上攻城的太平軍沒有那麼多兵力,其第一鎮有兵四旅,第十五鎮有兵三旅,新一鎮有兵四旅,馬步兵27000餘人。另外還有四千多降兵,加上自己的衛隊和少年兵,周士相屯在吉安城下的總兵力只有三萬出頭一點。以這麼點兵力圍住吉安,且要不克不休,從兵法上來講肯定是不明智的,攻城傷亡也必然極大,但周士相卻有信心以最小的傷亡奪取吉安。

這個信心的來源便是北伐軍強大的火炮優勢,贛州一役,周士相得到的不僅是進入江西的坦途,更得到了城中積聚無數的軍械,其中僅藥子就多達三十餘萬斤,這意味着太平軍的火炮火器優勢將能發揮到最大。若不是這幾日天公不作美,周士相早已下令強攻吉安了,而不是白白耽擱數天功夫。

天氣放晴之後,周士相拿千里鏡盯着吉安城看了片刻,便下令將那些降兵全部驅趕上去。聽到這個命令,葛義、齊豪、王.輔臣他們立時明白,大帥這是要正式攻城了。

“最後一次射書城內,一柱香後再不開城,城破之後雞犬不留!”

雞犬不留的另一種說法自然是屠城,這個命令讓葛義和王.輔臣等將領都是精神一振,兵官董常清卻是臉色大變,上前勸道:“大帥,城中清軍固衆,但百姓也不少,他們不過受清軍脅迫這才參與守城,非自願與我大兵爲敵。倘若破城之後行屠城事,未免屠戮太重,有損我北伐大軍仁義之師威名,往後恐贛省百姓會視我大兵爲仇寇,此於我北伐大業不利。”

“本帥只說過北伐之後不可殺害無辜,不可搶奪百姓財產,何曾說過我太平軍乃仁義之師?”

周士相放下千里鏡,糾正了董常清這個錯誤的說法,他對董常清道:“城上青壯手中可有武器?我軍攻城之後又會不會被他們所殺?若答案爲是,他們便稱不上無辜本帥不問他們爲何出現在城上,本帥只知道他們的存在便是我破城的阻力,對任何手持武器拒我太平軍者心懷仁慈,便是對我將士之最大不負責任。”

周士相又道:“仁義二字,本帥最是聽不得。本帥唯願世間所有異族但知我太平軍爲虎狼之師,不願聽他們稱讚我爲仁義之師。異族畏威而不畏德,同族之敵更是如此,倘不能使他們曉得我太平軍之厲害,曉得與我作對之殘酷下場,那便永遠不知畏懼。世上事,但只畏懼纔會懂得進退,懂得識趣。誠然,我太平軍乃大明王師,此番北伐乃爲匡復三楚,直取南都,但更爲屠戮滿州,直搗黃龍,迎天子復歸神京,如我軍歌所唱,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

“大帥也說了,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兒方罷手,對胡人滿州,自是要屠滅其族,但這吉安城中非是胡兒,乃我漢人也!”

董常清倒也不是婆婆媽媽之人,只是這吉安城中確都是漢家百姓,屠城令一下,死的可不是滿人,而都是漢人,因此心下不忍,執意進諫。

周士相卻問他:“胡虜爪牙便是胡兒,若他們是漢兒,緣何替滿州爲虎作倀?若他們是漢兒,爲何不開門迎我漢家軍隊入城,又爲何憑城拒阻我們?這天下漢人比滿州多,可爲何自我起兵以來,誅殺最多者都是漢人,而非滿州呢?”

“這”

董常清語滯,心下卻還是不忍,猶豫片刻,仍要開口相勸。周士相卻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再言,他道:“想要日後死人少,想要順順利利拿下江西全省,這吉安城便非屠不可。不過你說的也對,不問清紅一概加以殺戮卻是不對。”說到這,周士相遲疑片刻,改了命令道:“破城之後,凡兵者皆殺,凡上城協守青壯三中抽一殺,凡僞清官員、助韃士紳盡皆滅門滅族,餘下百姓可活。”

說完,扭頭吩咐王.輔臣、葛義諸將道:“此役不同贛州,你們須以鐵血之勢告訴那些替滿州效命之人,我之長刀比滿州更利!”(未完待續。)

第一千九十二章 再不回頭!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三百一十四章 陳公,我爲你報仇第七百五十二章 恭迎親王凱旋第四百四十七章 俺有一個夢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九百四十九章 擁清伐明 下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事不妙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一千九十九章 亂民,不足慮也!第四百四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七百章 鎮反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二百零六章 娘,您吃飽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燁即位第一千一十章攻心爲上 攻城爲下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七百二十章 滿蒙特別行動隊第637章 遊射 僵持 全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五十七章 買賣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第八百二十六章 孔四貞第一百二十七章 心氣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四百零三章 信大帥 得永生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我比跑得快?第三百九十七章 本官對不起大清第四百八十章 數萬大軍保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授旗第七百零八章 贛州才值錢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二百二十九章 頹喪第七百五十四章 金陵 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二譚驚變第一千一百章 灰飛煙滅第八百二十四章 僞朝新立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他們告去第280章 先發制人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城尚家絕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四百九十二章 順我者忠 逆我者奸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第630章 唐王有什麼資格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一千五十三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五十七章 買賣第一千七十四章 打進北京城,快活幹一場!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五百零二章 曲靖慘案第284章 朕發誓第五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五大主力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公主,自己領悟第九百四十章 督師之苦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們忘了隆武帝嗎!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四十章 公庫第一千一十九章 夔東有文督師在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們忘了隆武帝嗎!第二百三十九章 決戰 九第三百一十七章 賊秀才好大膽子第299章 良將吳6奇第六百零六章 趙自強的高升第一千八十六章 瞞上不瞞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百五十一章 立足第五百五十章 靖寇策第八百六十二章 改了滿名你還是漢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延平請兵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二百零七章 兄弟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三十四章 恐嚇第三百零三章 搶糧食第八百三十八章 紅衣賊兵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七百八十七章 這天下是漢人的天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時間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門第五百零四章 梧州大戰第一千一十九章 夔東有文督師在第四百六十五章 人口 遣散 備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武器第六百零三章 馬寶降清第一百九十二章 坐守第一百三十二章 老人第九百九十六章 定武嫡侄
第一千九十二章 再不回頭!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三百一十四章 陳公,我爲你報仇第七百五十二章 恭迎親王凱旋第四百四十七章 俺有一個夢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七百四十九章 萬勝第九百四十九章 擁清伐明 下第六百七十二章 避戰保船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事不妙第五百一十一章 梧州城破 下第一千九十九章 亂民,不足慮也!第四百四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七百章 鎮反第七百二十四章 老宗伯,可還認得在下!第二百零六章 娘,您吃飽第一千六十三章 玄燁即位第一千一十章攻心爲上 攻城爲下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四百一十四章 唐三水的牛皮第七百二十章 滿蒙特別行動隊第637章 遊射 僵持 全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五十七章 買賣第六百二十二章 唐王做的,韓王也可做的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六百七十八章 驕橫明軍第八百二十六章 孔四貞第一百二十七章 心氣第三百九十章 易幟反正 下第四百零三章 信大帥 得永生第三百一十二章 和我比跑得快?第三百九十七章 本官對不起大清第四百八十章 數萬大軍保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授旗第七百零八章 贛州才值錢第一百七十八章 攻守 十七第二百二十九章 頹喪第七百五十四章 金陵 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二譚驚變第一千一百章 灰飛煙滅第八百二十四章 僞朝新立第二百七十一章 讓他們告去第280章 先發制人第八百七十五章 海城尚家絕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澳門來信第一千零九章 漢人不殺漢人第四百九十二章 順我者忠 逆我者奸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附兵的麻煩第630章 唐王有什麼資格第八百四十九章 做大明的官!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一千五十三章 韃子餓了會做什麼?第五十七章 買賣第一千七十四章 打進北京城,快活幹一場!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大明不要仁義之人第二百六十一章 議政王大臣會議 上第五百零二章 曲靖慘案第284章 朕發誓第五百九十一章 夜亂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五大主力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公主,自己領悟第九百四十章 督師之苦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們忘了隆武帝嗎!第九百三十六章 思明者未必不忠第四十章 公庫第一千一十九章 夔東有文督師在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們忘了隆武帝嗎!第二百三十九章 決戰 九第三百一十七章 賊秀才好大膽子第299章 良將吳6奇第六百零六章 趙自強的高升第一千八十六章 瞞上不瞞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是真是假第一百五十一章 立足第五百五十章 靖寇策第八百六十二章 改了滿名你還是漢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延平請兵第六百八十五章 朕不是膽小鬼第五百一十七章 晉王最怕什麼第二百零七章 兄弟第八百零四章 興大獄第三十四章 恐嚇第三百零三章 搶糧食第八百三十八章 紅衣賊兵第九百七十八章 督撫一鍋燉第七百八十七章 這天下是漢人的天下第四百五十五章 時間第一百七十二章 攻守 十一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二百六十六章 滅門第五百零四章 梧州大戰第一千一十九章 夔東有文督師在第四百六十五章 人口 遣散 備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武器第六百零三章 馬寶降清第一百九十二章 坐守第一百三十二章 老人第九百九十六章 定武嫡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