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爭風起

政和六年秋天,遼國東京(今遼陽)留守被刺殺,東京裨將高永昌動叛亂,佔領東京並自立爲帝,遼國皇帝耶律延禧令南府宰相張琳組織軍隊前往討伐。』』『

一時間,遼國在燕雲地區招兵買馬,集結軍隊,聲勢浩大。

而這時,宋朝卻生了誤判,在接到燕雲密探的急報後,朝廷以爲遼軍集結要南下入侵,天子緊急任命太尉童貫爲陝西、河北宣撫使,“以邊事付貫”,以應對北方局勢。

十一月下旬,童貫隨即率十萬精銳禁軍浩浩蕩蕩北上,他當即下令河北東西兩路動員各州廂兵爲後備軍,準備跟隨大軍北上。

命令一道道下,湯陰知縣蔣大道在接到相州知州下牒文的同時,也接到了童貫給他寫了一封親筆信。

蔣大道是童貫的親兵出身,童貫派他出任湯陰知縣還有着更深的考慮,童貫這幾年雖然掌控了樞密院軍政大權,但在文政方面卻沒有建樹,朝政大權依舊被相國蔡京牢牢把持。

童貫便考慮到了以武從政這條路子,派武將到地方州縣任職,再一步步向上提拔,最終在朝廷攻破蔡京的防線,在朝政中形成自己的勢力。

這幾年,童貫已連續派出了二十三名粗通文墨的心腹將領前往河北和陝西各州縣爲官,出任湯陰知縣的蔣大道便是第一批被童貫派出的心腹將領。

縣衙後堂內,蔣大道急得團團轉,再過十天童太尉的大軍就要途經湯陰縣了,童太尉必然會問及自己的政績,自己又該怎麼回答?

他曾經去問過周侗,單週侗也幫不了他,更讓他心如火焚。

蔣大道已在湯陰縣出任知縣三年,正好到了升遷的門檻上,他很清楚這是自己千載難逢的一次提升機會,如果自己能拿出讓童太尉滿意的政績,他就能繼續升官。

但拿出什麼樣的政績才能讓童太尉滿意呢?

蔣大道有兩個文筆幕僚,一個叫張丘,一個叫莫俊,這兩人專門替他處理各種縣事雜務,否則以他胸中那點文墨,那裡勝任得了知縣一職。

這兩名幕僚前段時間跟隨縣丞下鄉去核對戶籍,今天中午纔剛剛回來,他們一回來,便被蔣大道抓到官房來問計。

兩人都明白知縣的心思,張丘便笑着提議道:“我上月曾整理帳表,現自從縣君上任以上,湯陰縣的糧食產量增加了兩成,賦稅則增加了三成,這算不算一項政績?”

湯陰縣最大的優勢是產糧大縣,但幾十年來一貫如此,談不上是他的政績,況且安陽縣的產糧比湯陰縣大,稅賦也更多,糧食增產有點拿不出手,而且蔣大道心裡明白,童太尉要的不是這種政績。

他搖搖頭,“糧食增產可以提一提,但不能作爲主要政績上報,還得想想別的法子。”

莫俊的頭腦要比同僚更靈活,他笑眯眯道:“我覺得既然童太尉當初任命縣君的目的是想以武治縣,那縣君就應該從‘武’字上做文章。”

這個建議有點切中要害了,蔣大道忽然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連忙催促道:“再具體說一說!”

莫俊捋了捋山羊鬍笑道:“武無非兩頭,一頭是民武,一頭是士武,縣君已經組織五百人的青壯爲廂軍,民武就有了,但士武卻沒有,我建議從縣學中挑選一百生員組成士軍,廂軍其他州縣也有,不足爲奇,但士武卻是縣君獨有,我估計童太尉要的就是這個。”

蔣大道連連拍自己的額頭,他急糊塗了,他這些年不就是在士子中推行武技嗎?打造文武全才的學子,這纔是他的主業,他竟然忘記了。

不行,這件事他還得找周侗商量,雖然時間已到黃昏,周侗已經結束教學回家了,但蔣知縣還是一刻都等不了,立刻動身去找周侗了。

.........

李延慶已經開始訓練五天了,周侗和他進行過一次長談,建議他把精力繼續放在騎射上,尤其加強力量訓練,使他的騎射由精準轉向強大。

雖然師傅沒有明說,但李延慶卻很清楚這個選擇意味着什麼,這其實就是槍和箭的選擇,與其兩項都平平,不如精強一技。

李延慶想起多年前虞大叔的教誨,要想學到真正的武藝,就得往精深裡練,他最終接受了師傅的方案。

這天黃昏,李延慶等四人吃罷晚飯,正聚在一起討論宋遼戰爭。

山雨欲來風滿樓,宋遼即將開戰的消息傳遍了河北兩路的各州各縣,一時間人心惶惶,很多富戶大賈紛紛考慮向南方轉移財產。

但這時永濟渠已經結冰,大量民間運貨驢車和牛車也被臨時徵用,全部用來運輸軍糧和軍資,宋軍紛紛在各處關卡加大盤查,防止遼國奸細。

湯陰縣城內平添了幾分肅殺之氣,到處是巡哨的士兵,城門處更是嚴格盤查,所有從北方過來的商隊都要徹底檢查,如果是幽燕一帶的口音,則會被當場抓捕。

不過形勢緊張歸緊張,湯陰縣底層的民衆依舊和平常一樣生活,並沒有受到戰爭形勢的影響,即將爆的戰爭對他們而言,只是在市坊間當做茶餘飯後的閒聊話題。

“最好能爆一場大戰,我們現在也可以從軍,大肆屠殺那些契丹蠻子!”

王貴捲起袖子,他對這種消息最爲起勁,尤其他現在練武初有成效,就恨不得立刻披掛鎧甲上疆場,爲國效力。

湯懷搖搖小扇子,用他特有的嘲諷語氣道:“你也只能夜裡在牀上做夢上戰場了,老李不是說過了嗎?這場戰爭打不起來。”

岳飛目光凝重地注視着李延慶,“你爲什麼認爲這一戰打不起來?”

李延慶知道歷史上的宋遼之戰要到六年後的宣和四年才爆,這次應該只是一場虛驚,戰爭打不起來。

他微微一笑道:“現在是冬天,北方大雪封路,遼兵根本不可能南下,到明年開春雪化後,又是產羊季節,遼軍也不可能大舉南攻,季節和時間上都不允許,更關鍵是,女真人在在遼國背後虎視眈眈,一旦宋遼兩軍爆大戰,女真人趁機南下,遼國腹背受敵,這種蠢事他們不會做。”

岳飛沉吟一下又道:“萬一是宋軍主動挑起戰爭,想趁機收復燕雲,就像你之前說的,連解試都在考收復燕雲的戰略準備,我覺得朝廷已經有這個心了。”

“有這個想法也只是想法而已,實際上並不現實。”

“爲什麼?”三人異口同聲問道。

李延慶淡淡一笑說:“方臘在江南的造反越演越烈,令朝廷十分被動,這個時候炒作一下宋遼戰爭,有利於轉移民衆的注意力,我還是那句話,一天方臘不滅,朝廷就一天不敢挑起宋遼戰爭。”

湯懷和王貴同時豎起大拇指,“不愧是解元,看得果然透徹!”

岳飛默默點頭,李延慶說得確實有道理,看來這場戰爭真的打不起來。

這時,門外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延慶在不在?”

“是師傅的聲音!”衆人都聽出這個聲音,是周侗來了。

四人連忙走了出去,只見師傅周侗穿一身青衣,負手站在大門外,四人連忙上前見禮。

周侗微微笑道:“我有點事情找延慶,不過和你們都有關係,不如進屋再說吧!”

周侗在四名弟子的簇擁下走進餐堂坐下,湯懷連忙去安排菊嫂給師父點茶,周侗打量一下笑道:“好像你們的同伴還沒有回來?”

周侗指的是張顯和秦亮,李延慶笑道:“考完科舉後,兩人便結伴去京城了,好像張哥兒的父親有人情,可以安排他們去開封府借讀。”

“原來如此!”

周侗也是隨口問問,他看了一下衆人笑道:“我之所以來找延慶,是因爲他已經不是縣學生員,只能請他幫個忙。”

“師傅請說,只要延慶能辦到,一定不會拒絕。”

【注:遼國東京叛亂歷史上是生在政和六年春天,老高因爲情節需要,把它該在秋天了】

第四百八十四章 軍監新職第二百四十二章 弓馬大賽 十九第六百二十八章 首戰出擊第三百三十四章 虎嘯之峽第五十九章 知縣視察 上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二百二十章 箭在弦上第十五章 岳家五郎第七百一十一章 船隊事件 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野利內訌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第五百八十八章 探子燕青第八百六十六章 萬獅軍寨第九百章 戰火再起 中第八百九十二章 夜襲南城第五百零八章 獵戶孤兒第五百七十八章 惜別嘉魚第三百零一章 西夏探子第九百一十八章 一戰擊潰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三十九章 爲父伸冤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第八百零七章 康王登基第四百零四章 兩軍對峙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鄉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三十三章 奇兵突起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崗茶棚第五十四章 大雁喜鵲第八百七十一章 潼關迎靈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箭立威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七百三十八章 雙面奸細第八百五十六章 初攻韋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五十章 曹府家宴 六第七百二十九章 第二戰線 下第五百零八章 獵戶孤兒第七百五十三章 背後捅刀第四百二十九章 緊急攔截第七百五十九章 果斷處置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七十四章 京兆解試第四百五十八章 旁有窺視第六十七章 夜裡來客第五百七十章 忽聞喜訊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橋買店 上第六百零七章 宋金爭燕 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王貴到來第六十四章 鹿山春社 中第七十七章 李張之爭 一第七百一十章 軍營初訓第三十章 擂臺首賽 四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山二虎第一百一十三章 解試科舉 一第八百五十三章 智取敵寨第四百四十五章 曹府家宴 一第九百零八章 大勢難挽月初求月票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靈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遠方來客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花山莊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馬大賽 九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九百六十三章 滅國之戰 十六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爲棋第四百零二章 再戰博州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賜良機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軍北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會 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珠險棄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敗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監國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第六百四十七章 礬樓茶局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三百八十八章 夜走梁山第一百八十五章 殺朱保朱第八十二章 下馬之威第五百零三章 權宜低頭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二百二十九章 弓馬大賽 六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七百一十六章 關鍵阻礙第七百零六章 江夏消息第四百一十章 棄城北撤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馬大賽 二十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下之邀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行雙龍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壩之戰 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賞雪 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弓馬大賽 十六
第四百八十四章 軍監新職第二百四十二章 弓馬大賽 十九第六百二十八章 首戰出擊第三百三十四章 虎嘯之峽第五十九章 知縣視察 上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二百二十章 箭在弦上第十五章 岳家五郎第七百一十一章 船隊事件 上第六百三十三章 野利內訌第七百九十一章 殺將奪權第八百八十四章 揮師太原第五百八十八章 探子燕青第八百六十六章 萬獅軍寨第九百章 戰火再起 中第八百九十二章 夜襲南城第五百零八章 獵戶孤兒第五百七十八章 惜別嘉魚第三百零一章 西夏探子第九百一十八章 一戰擊潰第八百四十三章 當面道歉第三十九章 爲父伸冤第九十九章 解試改革第八百零七章 康王登基第四百零四章 兩軍對峙第二百五十六章 再回故鄉第三百二十五章 霹靂出擊第三十三章 奇兵突起第八百一十三章 蜀崗茶棚第五十四章 大雁喜鵲第八百七十一章 潼關迎靈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三百二十二章 三箭立威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七百三十八章 雙面奸細第八百五十六章 初攻韋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五十章 曹府家宴 六第七百二十九章 第二戰線 下第五百零八章 獵戶孤兒第七百五十三章 背後捅刀第四百二十九章 緊急攔截第七百五十九章 果斷處置第八百八十五章 圍魏救趙第八百七十四章 京兆解試第四百五十八章 旁有窺視第六十七章 夜裡來客第五百七十章 忽聞喜訊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橋買店 上第六百零七章 宋金爭燕 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王貴到來第六十四章 鹿山春社 中第七十七章 李張之爭 一第七百一十章 軍營初訓第三十章 擂臺首賽 四第二百一十九章 一山二虎第一百一十三章 解試科舉 一第八百五十三章 智取敵寨第四百四十五章 曹府家宴 一第九百零八章 大勢難挽月初求月票第一千零四十章 西湖祭靈第四百零五章 臨戰之權第一百三十九章 土地之爭 上第四百六十五章 遠方來客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花山莊第二百三十二章 弓馬大賽 九第三百八十七章 太子心思第九百六十三章 滅國之戰 十六第四百八十二章 不甘爲棋第四百零二章 再戰博州第二百九十二章 父子激爭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賜良機第四十章 意外發難第五百八十六章 大軍北上第四百七十九章 初次朝會 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明珠險棄第八百五十九章 攻寨失敗第二百九十八章 北伐之爭第六百九十章 退位監國第一千零三十章 小股金兵第六百四十七章 礬樓茶局第六十一章 縣城買書第三百八十八章 夜走梁山第一百八十五章 殺朱保朱第八十二章 下馬之威第五百零三章 權宜低頭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二百二十九章 弓馬大賽 六第二百七十一章 省試落幕第七百一十六章 關鍵阻礙第七百零六章 江夏消息第四百一十章 棄城北撤第二百四十四章 弓馬大賽 二十一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下之邀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行雙龍第三百三十五章 保壩之戰 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佳人賞雪 下第二百三十九章 弓馬大賽 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