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六章 背後有深意

劉瑾也算是“盡職盡責”。

朱厚照怎麼說,他就怎麼擬旨,只是在傳達聖旨時故意讓使者磨磨蹭蹭,儘可能晚地到宣府。

“你沈之厚想節制三邊和宣大人馬?簡直是做夢!你要是掌控整個西北的軍政大權,咱家哪裡還有機會除掉你?”

劉瑾手上拿着一份新鮮出爐的詔書,拿硃砂筆在上面重重地畫了幾個叉,好像給沈溪判死刑。

旁邊由吏部尚書遷內閣大學士的劉宇一個頭兩個大,劉瑾殺氣騰騰的話落到他耳中,心中爲之一凜。

就算很早以前就知道劉瑾跟沈溪有矛盾,劉宇卻沒想過劉瑾會這麼直接,當着他的面就喊打喊殺。

“劉公公,您看……”

劉宇忍不住提醒一句,看似在請示,其實是想問……您老把交給我完善的詔書畫這麼多個叉是什麼意思?不滿意?

劉瑾回過神來,擡起頭,惡狠狠地瞪着劉宇,道:“按照上面的內容重新寫一份……稍後咱家會親自用印璽。”

劉宇心裡直髮怵,現在劉瑾手頭的權力越來越大,但凡不是那麼要緊之事,劉瑾自己就做主了,根本就沒想過要請示皇帝,甚至於現在他連矯詔之事都敢做。

其實此番也不算是假傳聖旨,劉瑾不過是遵照朱厚照的意思行事。再者,劉瑾只要認定一件事,寫好聖旨把玉璽拿來蓋上,假的也會變成真的,就算事後朱厚照知道也很難怪罪,因爲這正是他賦予的劉瑾的權力。

劉宇心說:“陛下也真是心大,居然把朝堂之事全都託付劉瑾,也不怕他趁機攬權,培植黨羽,進而心存不軌……”表面上卻畢恭畢敬問道:“那公公,陛下讓沈尚書節制三邊和宣府人馬之事……”

“暫且不提!”

劉瑾惡狠狠地道,“這次擬定的詔書,只是催促行軍,沈之厚自宣府調派兵馬已不少,若再讓他從三邊和宣府關隘重地調兵,導致防守出現破綻韃靼人趁虛而入,這責任誰來承擔?”

“是,是!還是公公考慮周詳。”劉宇諂媚道。

劉瑾氣呼呼地道:“尤其不能讓姓沈的把西北軍權給攥緊了,否則咱家更難對付他,你可知怎麼做?”

就算劉宇把自己當成閹黨核心成員,素來對劉瑾唯命是從,此時也不想幫劉瑾謀害沈溪。

這涉及到在朝爲官的原則問題。

“在下不知,望公公賜教。”劉宇低頭行禮,心底卻滿是厭惡。

“蠢東西,這麼點事都要咱家提點?咱家要誅除沈之厚,便要動用各種手段,若他死在寧夏,就算風光大葬咱家也認了……你回去就給咱家想個辦法,別成天光吃乾飯不做人事!”

隨着劉瑾權力慾空前膨脹,劉瑾對身邊那些沒本事的庸官失去了耐心,以前對劉宇的尊重早就蕩然無存。

劉宇送銀子給劉瑾的時候,作爲第一個賣身投靠的文官,劉瑾對劉宇可謂禮遇有加,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但現在動輒呼喝,就好像使喚自己的家僕。

劉宇暗中叫苦不迭,好在他臉皮厚,且已習慣被劉瑾喝罵,這會兒苦着臉,暗忖:“既然劉公公要除掉沈之厚,我作爲閣臣乃文官魁首,最好不要牽扯進內,現在朝中風傳劉公公欺瞞聖聽,若安化王謀反所打旗號被陛下所知,劉公公定會有麻煩……”

不但宣府巡撫楊武,就連劉宇也開始爲自己的將來謀劃。

閹黨乃是利益的結合體,劉宇作爲朝中身份最尊貴的文臣之一,若是連起碼的尊重都沒有,怎會心甘情願爲劉瑾效死命?

反而是張文冕等離開劉瑾就不能活的市井之徒,纔會始終如一地把劉瑾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下這就去安排。”

劉宇以謙卑的姿態,行禮後退出劉瑾的書房。

……

……

六月初八,張永風塵僕僕趕到宣府,在沒進城前他就已派人打聽軍隊的調動情況,生害怕沈溪在不等他這個監軍的情況下,先行出兵前往寧夏,讓他在後邊追趕。

在張永看來,以沈溪的性格多半會做出這等事,因此他在往宣府來的路上已經是星月兼程,四五百里路只用了六天便抵達。

等問詢過才知道,原來宣府太平無事,沈溪並沒有領軍出發。

這倒是他怎麼都沒想到過的情況,趕緊進城,第一件事便是去總督府見沈溪。

沈溪沒親自出來迎接,派王陵之擔當迎賓,張永爲體現自己對平叛之事的重視,一路小跑到了沈溪的書房,跨進門檻便看到沈溪正翹着二郎腿看書,絲毫沒有緊張的氛圍,倍感驚訝,問道:“沈大人,您這是……”

聽到張永的問話,沈溪站起身來相迎,笑着打招呼:“張公公來得可真快,從京城到這裡,每日得敢七八十里路吧?真不容易啊!”

張永心想:“這可真是稀奇,寧夏鎮軍情緊急,他怎麼一點兒都不着急?即便再成竹在胸也不該如此吧!”當下急切地道:“哎呀,沈大人,咱家奉皇命至宣府給您當監軍,風塵僕僕連夜趕路,就是追不及……宣大之地兵馬俱已準備齊全,隨時可以出征了?”

沈溪笑了笑:“兵馬尚在籌措中。”

“嘶。”

張永吸了口涼氣,問道,“沈尚書,您這態度咱家怎就看不懂呢?您平時做事可是風風火火,怎此番領軍平叛卻好像不急不忙?陛下可是派了您和楊一清楊大人兩路人馬出擊,你就不怕功勞被人給奪去了?”

沈溪隨手一指:“張公公坐下來說話吧……很多事需要從長計議。”

張永很不情願地坐了下來,目光一直逗留在沈溪身上,亟需答案。

沈溪有些無奈,搖了搖頭:“要說這最重要的原因,是朝廷發兵的聖旨到現在都還沒傳到宣府,你說本官能隨便領兵出征?這不成了擅自調兵?有人誣告我謀反怎麼辦?”

“啊!?”

張永剛坐下,聞言不由再次站了起身,目瞪口呆打量沈溪,問道,“咱家人都已經到了宣府,怎麼聖旨還沒來?這……這……”

沈溪嘆道:“本官也很奇怪,爲何陛下出兵口諭已下達那麼久,朝廷聖旨卻始終不見蹤影?不過仔細想想也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有些人不願意我早早出兵,以避免我獲取頭功,讓他難堪……”

張永不是笨人,稍微一琢磨,立即就明白過來,現在不是沈溪想不想出兵的問題,而是劉瑾在後面拼命拉後腿。

張永惦着手,苦笑道:“說得也是,朝中確實有人不斷給沈大人您找麻煩,手段之卑劣,已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唉,這聖旨不來,地方軍將和衙門不肯配合你工作吧?”

“這倒不是。”

沈溪語氣顯得很輕鬆,解釋道,“宣府巡撫、總兵,還有大同府那邊都已經開始徵調人馬,畢竟陛下口諭已下達,就算沒有聖旨到,地方上提前籌備兵馬還是可以做到的。”

張永神色欣然:“這就好這就好,只要聖旨一來,馬上就能出兵,想必也耽誤不了多少時間。不過……既然知道陛下已經下了御旨,爲何不先一步出發呢?就算提前出兵,陛下知道了也不會怪責吧?”

沈溪道:“何必急於一時呢?在下跟新任寧夏巡撫楊應寧是舊識,彼此也算惺惺相惜,爲何要撕破臉爭那首功?要是楊巡撫把首功拿到手,也算是做個順水人情……”

“你!”

張永有些氣急敗壞,他很想問,你這是軍功多了嫌腰疼,還學會謙讓了?可是你願意讓出功勞,我卻不行哪,我還指望攜功回朝,充當保命符呢。

沈溪看出張永心中所想,笑着說道:“張公公請放心,這次出征,你的功勞只會多不會少,但出兵一應流程得按照朝廷規矩來,在下以左都御史之身擔任宣府、大同一線兵馬節調官員,不能知法犯法,怎麼都要等朝廷敕令到來……估摸也就一兩天的事情,張公公先稍作安頓,下一步恐怕要星夜趕往寧夏。”

聽到這話,張永釋然。

他自己也很疲憊,之前怕沈溪提前出發,花了大力氣趕路,這會兒一陣睏意涌來,忍不住打了個呵欠,搖頭苦笑:“沈大人這一說,咱家真有些倦怠了……咱家不想住驛站,便落榻總督府,不知可否?”

“哈哈!”

沈溪笑着點頭,“張公公歇宿這裡,實乃蓬蓽生輝,本官這就安排,讓張公公先落榻好好睡一覺。”

張永應承下來,正要退下,忽然想起一件事,問道:“那寧夏鎮叛亂進展……”

沈溪伸手打斷張永的話,笑道:“這些事要等張公公吃飽喝足休息好後再說,總歸現在局勢不如想象中那麼惡劣……大明承平已久,民心思安,估摸我等兵馬到寧夏鎮時,叛亂已結束……”

“啊?”

張永緊張起來,“這軍功可是人人想要。”

沈溪笑着點頭,讓人送張永去廂房,沒有讓其進內宅,主要是沈溪內院住着李衿和惠娘,有所不便。

……

……

張永這一來,宣府巡撫衙門和總兵府的官員坐不住了。

監軍太監已到宣府,出兵是朝夕之事,可是兵馬全都爲沈溪整頓好,甚至楊武那邊不止一次跟沈溪說過可以先行調兵,但總督府那邊就是堅持己見,看不到聖旨就不出兵。

當天下午,楊武派人送了禮物到總督府,說是爲監軍太監張永準備的。

張永在朝中地位不低,現如今除了劉瑾、戴義等司禮監太監外,張苑和張永緊隨其後,聲名卓著。尤其張永給人的印象是戎馬出身,大明曆次對外戰事中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而且承沈溪福澤,他身上軍功可不少。

這次張永來宣府,地方官員和將領都想巴結他,花無百日紅,誰都在想劉瑾倒臺了會出現什麼狀況。

張永跟劉瑾關係一向不好,而他能在劉瑾掌權的情況下還混得風生水起,足見此人在朝中根基深厚,此番一來宣府就能住進總督府衙門,也足見他跟文官集團核心勢力間有着良好關係。

楊武派來送禮的人依然是文祥晉。

本來把東西送到,文祥晉就可以走了,但楊武安排他帶了話給沈溪,沈溪沒避嫌,直接在書房接見。

文祥晉恭維地道:“大人,您乃百年難遇的軍事奇才,這些年大明各處大小戰爭中哪次沒有大人您身影?但凡有大人蔘與的戰事,朝廷都能取得輝煌的勝利,此番大人應及早領兵往寧夏,讓叛亂可以早些平息……”

沈溪笑着問道:“這是楊巡撫交待你說的?”

文祥晉一怔,有些尷尬地道:“此乃鄙人的想法,跟我家大人無關。”

沈溪臉上的笑容瞬間僵住,語氣不善:“本官是否出兵,焉能容你一介布衣來議?朝廷出兵公文一直沒到,無論是聖旨,還是兵部公文都還在路上,這樣就讓本官出兵,是想讓本官背上擅自出兵的惡名?”

他態度轉變之快,讓人很不適應,文祥晉支支吾吾半天都不知該如何應答。

沈溪道:“回去跟楊巡撫說,本官正在等聖旨和公文,但凡一樣到了,都可以出兵,若沒有的話,就算叛軍殺到宣府,本官也能安然守在城內,誰叫本官乃是朝廷委命的地方牧守之臣?”

“呃……”

文祥晉目瞪口呆。

他越發看不懂沈溪這是在演哪出了,以他平日的認知,覺得沈溪根本不可能會有如此態度。

文祥晉心想:“看來大人說得沒錯,沈之厚到了宣府後一舉一動太過反常,難道是因爲得罪陛下被髮配在外,心懷芥蒂,所以對出兵之事不上心?他拒不出兵,這件事可就不好辦了!算了,我還是趕緊回去跟大人奏稟,商議出個對策來。”

文祥晉道:“那鄙人就先告辭。”

“不送!”

沈溪身爲帝師,位極人臣,沒有送一個秀才的道理,文祥晉只能灰溜溜離開總督府。

……

……

回到巡撫衙門,文祥晉把自己在總督府的遭遇告知楊武。

楊武道:“他真是這麼說的?”

“鄙人不敢欺瞞!”

文祥晉無奈地道,“說來也真稀奇,沈尚書明知道朝廷派了兩路人馬出兵,就是不爭功,以他的能力帶兵到寧夏,怕是一路上叛軍都要獻降,所到之處往那兒一站就能摧城拔寨……他這拒不出兵算幾個意思?”

楊武怒道:“這不是應該本官問你的話嗎?你怎麼反過來問本官?”

文祥晉這才意識到自己失言,趕緊賠禮認錯:“因爲鄙人未能理解沈尚書做事的背後深意,所以纔有此問,請大人見諒。”

楊武眉頭緊皺:“要說尋常文臣,倒也好理解,畢竟不是誰都喜歡打仗,但沈之厚就是靠軍功起家,就跟你說的那樣,若他出兵往寧夏,一路必定勢如破竹……他在這西北之地是什麼地位?你看看總兵府那些兵油子,聽說要跟沈之厚出兵,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一樣,爭先恐後搶奪名額,好似去了寧夏功勞唾手可得……”

文祥晉提醒道:“大人,以目前的情況看,還真是唾手可得。”

“我用得着你來提醒?”

楊武很是着惱,“越是這樣,越不能理解沈尚書爲何拒絕出兵,明知劉公公不會早早把聖旨傳過來,卻一點兒都不着急……他就這麼自信楊一清那邊得不到戰功?”

文祥晉思索了一下,試探地問道:“鄙人有個設想,是否他……對朝廷有意見而不想出兵?”

楊武道:“誰也不會跟軍功過不去,他才幾歲,能有如此豁達的態度?咳咳,再想辦法催促他一下,我去沒用,就讓總兵府那些丘八去,就算是煩也要煩死他!”

“哎!哎!”

文祥晉應聲道,“那鄙人回頭就去總兵府傳話。”

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二〇九九章 出城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二〇七二章 天狼煞第一六七七章 樂得清靜第九四六章 作戰計劃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一七五四章 雙簧第二六四八章 花在刀刃上第一四二五章 將計就計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一四一一章 至孝第二十六章 蒙學第一二三九章 英勇無畏第二五五一章 轉進第九七四章 臨危顧命第七四四章 太子的買賣(上)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一五〇二章 糧食危機第二六五三章 利用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二〇四七章 來一回野的第二六五九章 這是什麼操作?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二二五〇章 又見刺客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二四〇二章 宴客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四五二章 喜從悲來(第一更)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二四五八章 有情無情第一一一九章 大興土木(第一更,求月票)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一二七四章 找藉口第一九九〇章 兩方面壓力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二〇〇章 練兵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九九九章 奉調第一八一一章 異黨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一〇三章 擴張的野心第一八六九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一五六九章 功成北返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淪落人第三十章 賣畫租屋第一三二九章 沈大人的官威第一八二八章 先來的戰報第七十一章 上元燈節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九〇七章 新官的魄力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對手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二三七六章 顛覆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第二五五七章 天助我也第一八〇三章 深造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二三三二章 送上門來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二二二七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一二五〇章 有旨不遵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二〇八七章 賴上門第二二二六章 親自上陣第二五五六章 渡江第二一二章 小功臣(第五更)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六二二章 誰是正使?第二九三章 官賊本一家(第十二更)第一一三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二〇六一章 離間計第六五四章 預兆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一五三四章 願打願挨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二五七四章 藉口第一四一一章 至孝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憂第二二四一章 秩序制定者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一二一三章 注意你的言辭
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二〇九九章 出城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二〇七二章 天狼煞第一六七七章 樂得清靜第九四六章 作戰計劃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六六七章 論功行賞第一七五四章 雙簧第二六四八章 花在刀刃上第一四二五章 將計就計第九五三章 難得糊塗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一四一一章 至孝第二十六章 蒙學第一二三九章 英勇無畏第二五五一章 轉進第九七四章 臨危顧命第七四四章 太子的買賣(上)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一五〇二章 糧食危機第二六五三章 利用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二〇四七章 來一回野的第二六五九章 這是什麼操作?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二二五〇章 又見刺客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二四〇二章 宴客第三五二章 假的吧?(第九更)第四五二章 喜從悲來(第一更)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二四五八章 有情無情第一一一九章 大興土木(第一更,求月票)第一〇七二章 進兵餘波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一一三三章 大捷?(第二更)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一二七四章 找藉口第一九九〇章 兩方面壓力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二〇〇章 練兵第八六二章 私鹽也是鹽(第二更)第二四二六章 宿命第二四四三章 歸寧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九九九章 奉調第一八一一章 異黨第二〇九四章 體制內第一〇三章 擴張的野心第一八六九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一五六九章 功成北返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淪落人第三十章 賣畫租屋第一三二九章 沈大人的官威第一八二八章 先來的戰報第七十一章 上元燈節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八〇〇章 從京官到地方大員第二一三一章 踏上征程第九〇七章 新官的魄力第一一八五章 棋逢對手第一六〇章 一無是處的男人第二三七六章 顛覆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第二五五七章 天助我也第一八〇三章 深造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二三三二章 送上門來第二五〇章 君子之論(第三更)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二二二七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七四七章 投鼠忌器(第一更)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一二五〇章 有旨不遵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二〇八七章 賴上門第二二二六章 親自上陣第二五五六章 渡江第二一二章 小功臣(第五更)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六二二章 誰是正使?第二九三章 官賊本一家(第十二更)第一一三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二〇六一章 離間計第六五四章 預兆第一〇八九章 心腹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五二七章 盛唐弱宋(第二更)第一五三四章 願打願挨第二十一章 南戲戲本第二五七四章 藉口第一四一一章 至孝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二五三六章 有喜有憂第二二四一章 秩序制定者第一八〇一章 說服力第一二一三章 注意你的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