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早春

從湖廣向東,楊帆沒有帶上陳王廷。在自己身邊,陳王廷永遠都是一個護衛的身份。他之前將七山十二水與朝廷的這根橋,交由陳王廷做,就是給他一個機會,若是有本事,能在湖廣立足,那就放開手腳讓他幹。當然,陳王廷也沒有辜負楊帆對他的期望,將事情辦得漂漂亮亮的。

朝廷的人,大抵不愛和那些山寨土匪打交道,自詡有身份,但對於陳王廷,又是另一種態度。一來是給楊帆的面子,尤其是這次大捷之後;二來是給盧象升面子,楊帆不可能始終呆在湖廣,這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但是陳王廷可以。他就像是楊帆的一個話事人,在這裡搭起這條防線。

這次大捷,陳王廷自然也是功不可沒。只要不犯錯,後邊的路楊帆自然會幫他鋪平。而這些寨主、首領也樂得如此,拿着楊帆的錢,又有朝廷庇護,何樂而不爲呢。

楊帆四人出湖廣時,盧象升還沒回到荊州,而在夔州嚴守的秦良玉也是有些吃驚。當她聽到幾萬的起義軍,竟然被一朝殲滅了,也暗吃了一驚。沒想到盧象升不在,這天雄軍的威力是更加大了。她這幾千白杆軍,也無功而返。不過無功而返,總比城池失陷要好。

剛從京師傳來的聖旨,以及還在半路上的盧象升,都沒有想到,楊帆就這麼離開了。走得悄無聲息,也只有陳王廷知道這個消息。

這種交通靠走,信息靠喊的年代,幾個人悄悄的走了,更加是神不知鬼不覺,誰也沒想到,頭號大功臣,就這麼低調的離開了。

等回過神來,已經懷着小激動的盧象升已經到了荊州,在滿城找楊帆的時候,天雄軍的諸將領來反應過來。楊帆不見了。盧象升還好,找不到大不了一封奏摺送到京城,就了事了。

可隨後來的傳旨太監,可愁得頭髮都要掉了。他出京時。朱由檢明確說過,要將楊帆帶到京城來,不能就聖旨一甩,自己拍屁股走人。也就是說,楊帆找不到了。這傳旨太監也別想回京師了。

杭州的早春,迎春已經悄然綻放。春寒,西湖邊枯柳還未抽出新芽。楊帆和絮兒一道划船遊湖。他們來餘杭,已經有幾日了。江南的水鄉,對於剛剛經歷瞭如此多崎嶇坎坷的楊帆來說,確實是個放鬆神經的好去處。

划船到了湖心,楊帆便不再劃,而是躺下來,看着船尾的王絮兒,那筆輕撥湖水。

“蘇先生死了。”

畫筆一顫。落入了湖中。

稍稍竄入之後,又浮了上來。

“那年你還在京師,躺在病牀上,就是那場大雪,蘇先生就靜悄悄的走了。那時候你身體弱,就沒和你說。後來一直沒有什麼好的機會,也就沒告訴你。”

王絮兒抹了抹淚,沒有說話。她那細手浸入了冰冷的湖水中,抓起了那隻筆。雖然蘇先生和她是師徒關係,但更多的時候。更像是自己的祖父一般和藹。

楊帆側過身子,彎曲的手墊在頭下邊,並沒有安慰王絮兒。生離死別,這是人生必定要經歷的事情。別難過,只能是口頭的敷衍,若是這樣就真的不難過了,那這情感也太淺薄了一些。

時間,只有時間,才能讓這種思念和緬懷淡去。

“夏伯會呆在金陵。你也呆在金陵吧。那裡有咱們自己的莊園,老鋪街被朝廷給佔了,只有利民當,回去也是傷心地。”

“那楊大哥你呢?”王絮兒沒有看楊帆,而是低着頭,小泣着。

“我?還得回去一趟。等事情都辦妥了,就立馬回來。你留在金陵可好?”楊帆是不想王絮兒再去趟京師那趟渾水的。

“我聽楊大哥的,只是有一件事情,以後有什麼事情,別再瞞着絮兒了,好嗎?”

楊帆直起身,握着漿,朝湖邊劃去,淡淡道:“我瞞着絮兒最大的秘密,都告訴你了。楊大哥答應你,以後讓你永遠都快快樂樂的。”

在餘杭小住了幾日,那綿綿的細雨,煙雨江南,多半又讓人生出許多的離愁別緒,古街老鄉,這一次楊帆送走了羅一飛、王絮兒和夏末書,真的就剩下自己一個人了。本也是順路,但楊帆還想在這裡小住幾日,就讓三人先行回了金陵。

餘杭的橋、磚、巷,怎麼走,都那麼有詩情畫意。一把傘,打街巷走過,兩旁瓦礫上落下的水滴,打在水窪上,濺起的小水花,渲染開幾圈漣漪。煙雨濛濛,楊帆坐在河道邊的長廊上,聽着說書先生那新編的曲子,又花了半錢銀子,買了份報紙,細細地看起來。

報上的消息,讓楊帆不禁有些驚訝。似乎新稅的推行,格外的順利,順利得連他都有些不相信。街上識字的不多,那些賣弄的才子,也沒有那個雅興,花這錢買份報紙看看。也就幾個閒着沒事的富家翁,遛鳥下棋的間隙,坐在迴廊上,笑着讓楊帆說些報紙上的事情給他們聽聽。

當聽到從今年起,農課稅減半,商稅、茶葉、礦稅要加重的時候,嚇得他連鳥籠都忘記拎回去,趕緊回家。準備明年改種水稻和土豆去了,這麼大個消息,得虧問了個明白人,不然這錢,又得花出去了。

開春很關鍵,一年之計在於春。

什麼打算計劃,都得想好了。這樣的事情,當然得想明白了。

在這個早春,江南的富商們,似乎迎來了寒冬,加重的商稅,讓他們原本送給某些人,來得以壟斷庇護的銀子,不得不用來繳納賦稅。這讓那些個體戶們,都感覺到了生意難做,紛紛花了錢,多買了田,僱來了佃戶,重操舊業,開始種田。

對於他們來說,種出來的糧食,自己可以吃,還能賣給朝廷,自然是划算的。這一招,纔是楊帆感到驚訝的。既暫時緩解了佃戶和地主之間的尖銳矛盾,也解決了江南毀田種桑的普遍現象,增加了朝廷糧食的緊缺。(。)

第342章 驚變第343章 失蹤第235章 老人們第145章 鄭芝龍的野心第377章 向死而生的藥方第246章 中秋月(下)第249章 單篙過大江第479章 孫承宗(下)第221章 豆腐腦兒話書人第363章 歸家(下)第181章 山裡貨第225章 歸第451章 託付第119章 各懷鬼胎第178章 二關公第85章 酒品展銷會第349章 夜刀歌第488章 湖畔姑娘第276章 賭債賭還第62章 無視,入城第24章 水泥、玉米、土豆第363章 歸家(下)第150章 再起航第228章 找人(中)第406章 想好了再進城第429章 共商國是(下)第355章 送佛西第89章 你這是在找死第137章 松江府第301章 晚風起第312章 負海擔山第194章 承運第218章 雷天大壯第291章 苛捐雜稅(中)第52章 徹底瘋了!第18章 商議第159章 分田第267章 漫天要價第439章 國考三試第260章 聽聽這冷雨第126章 嗟食與尊嚴第401章 早春第423章 有些暈第425章 花燭夜(上)第379章 約定第486章 黃教喇嘛第501章 破城(中)第124章 應對第487章 口舌交鋒第49章 大捷歸京第332章 寧靜第492章 過河卒第82章 石子君的眼光第343章 失蹤第94章 陰陽人的三通鼓第376章 種痘第167章 不服?第46章 敲詐皇太極第509章 衣錦思還鄉第147章 要地要錢第360章 人亡政息?第464章 調查第108章 壁咚第435章 重開恩科第343章 失蹤第248章 下江南第343章 失蹤第471章 飄搖落楓雨第235章 老人們第23章 山下的釘子戶第494章 洛陽大順第194章 承運第396章 追風少年第370章 會面第119章 各懷鬼胎第438章 閱卷第38章 死亡的勝利第210章 夜殺第52章 徹底瘋了!第476章 遼地風雲(下)第157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370章 會面第443章 枯木逢春第399章 一江湖水(下)第147章 要地要錢第220章 強行賣地第314章 登崖墓第32章 事將起第457章 春種第18章 商議第332章 寧靜196章 青燈語偷柿食第50章 筒子樓,是怎樣建成的第293章 人艱不拆(上)第427章 共商國是(上)第18章 商議第278章 落幕第108章 壁咚第213章 詰問(上)
第342章 驚變第343章 失蹤第235章 老人們第145章 鄭芝龍的野心第377章 向死而生的藥方第246章 中秋月(下)第249章 單篙過大江第479章 孫承宗(下)第221章 豆腐腦兒話書人第363章 歸家(下)第181章 山裡貨第225章 歸第451章 託付第119章 各懷鬼胎第178章 二關公第85章 酒品展銷會第349章 夜刀歌第488章 湖畔姑娘第276章 賭債賭還第62章 無視,入城第24章 水泥、玉米、土豆第363章 歸家(下)第150章 再起航第228章 找人(中)第406章 想好了再進城第429章 共商國是(下)第355章 送佛西第89章 你這是在找死第137章 松江府第301章 晚風起第312章 負海擔山第194章 承運第218章 雷天大壯第291章 苛捐雜稅(中)第52章 徹底瘋了!第18章 商議第159章 分田第267章 漫天要價第439章 國考三試第260章 聽聽這冷雨第126章 嗟食與尊嚴第401章 早春第423章 有些暈第425章 花燭夜(上)第379章 約定第486章 黃教喇嘛第501章 破城(中)第124章 應對第487章 口舌交鋒第49章 大捷歸京第332章 寧靜第492章 過河卒第82章 石子君的眼光第343章 失蹤第94章 陰陽人的三通鼓第376章 種痘第167章 不服?第46章 敲詐皇太極第509章 衣錦思還鄉第147章 要地要錢第360章 人亡政息?第464章 調查第108章 壁咚第435章 重開恩科第343章 失蹤第248章 下江南第343章 失蹤第471章 飄搖落楓雨第235章 老人們第23章 山下的釘子戶第494章 洛陽大順第194章 承運第396章 追風少年第370章 會面第119章 各懷鬼胎第438章 閱卷第38章 死亡的勝利第210章 夜殺第52章 徹底瘋了!第476章 遼地風雲(下)第157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第370章 會面第443章 枯木逢春第399章 一江湖水(下)第147章 要地要錢第220章 強行賣地第314章 登崖墓第32章 事將起第457章 春種第18章 商議第332章 寧靜196章 青燈語偷柿食第50章 筒子樓,是怎樣建成的第293章 人艱不拆(上)第427章 共商國是(上)第18章 商議第278章 落幕第108章 壁咚第213章 詰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