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自海上來(上)

簡報裡,對於陸遜是如何剿滅曾夏的過程,輕描淡寫。

這是由陸遜執筆的簡報……

不過,隨同簡報一起發來的,還有一封士燮親筆所書的書信,把陸遜剿滅曾夏的過程寫的非常清楚。

從士燮的書信來看,陸遜剿滅曾夏的過程,絕不是簡報上所說的那麼簡單。

陸遜爲了這一場剿滅戰,足足用了一年的時間去做準備。這期間,他耗費無數錢糧來拉攏當地土著番苗,同時讓從遼東前來的軍卒進行適應。遼東苦寒,而交州氣候溫暖,如果沒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不要說去對付山中的毒瘴,恐怕連簡單的氣候問題,都無法適應,更不要說出戰交鋒。

最初,許多人對陸遜的做法很不滿,認爲他是耗費錢糧。

其中便有士燮的兩個兒子,更三番五次的向士燮進言,言陸遜不足以依靠。

說實話,當時士燮也非常猶豫。

可是劉勇卻一力擔當,表示願意爲陸遜擔保。

而事實上,正是這一年時間的適應性訓練,纔有了陸遜在揭陽半年裡七戰七捷,徹底剿滅曾夏的輝煌戰績。同時,這一年當中,陸遜從山中收攏歸化土著約十三萬人,使得南海郡一月而成爲交趾和鬱林兩郡之外,交州第三個人口超越四十萬的郡縣。

要知道,整個交州轄7郡57縣,總人口不過二百萬。

東漢末年,中原戰亂不止,大批流民遷往交趾定居。而士燮執掌交州之後。也曾大力發展。其中交趾五十萬人口,鬱林四十六萬人口,也是士燮用了近二十年時間才做到的事情。

這兩郡人口加起來,幾乎佔據了整個交州人口的一半。

南海郡此前,人口不過二十餘萬,在交州7郡之中,處於中游。

陸遜用一年的時間,爲南海郡增加了十餘萬人口。更使得南海郡的實力獲得了巨大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陸遜在揭陽建立港口,使得遼東的物資可以源源不斷輸送過來。

可以想想,用不得多久,南海郡一定會成爲整個交州最爲繁華的地區……對於這種情況,士燮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以前,他絕不會認爲陸遜會威脅到他在交州的統治地位。可是現在……士燮不得不承認,陸遜給他帶來的壓力,遠遠不是劉勇可比。劉勇,說到底就是一介武夫。可陸遜確是文武雙全。同時陸家又是江東豪強,雖已沒落,可是這根基仍在。

陸遜在南海郡一年時間,吸引了不少江東士子前來。

不僅如此。士燮還發現交州本地士人,也在慢慢的轉變態度。

劉闖席捲北方,奉天子以令諸侯坐鎮許都,讓許多交州人感受到了壓力。

歷史上,由於交州地處嶺南,從北方過去,需經過江東和荊州,曹操的實力再大,都無法對交州產生威脅。

可是現在,劉闖可以隨時自海上給予陸遜增援。

這也讓交州人的心思。慢慢產生了變化,對中原也逐漸有了歸附之心。

以前,士燮口稱願意歸附朝廷,可實際上交州一直是獨立於外。現在,士燮想繼續在交州做他的南越王,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士燮手下,桓鄰桓治皆幹練之才,如今和陸遜劉勇也是越走越近。

這種情況下。士燮不得不感嘆,自家這小師弟的厲害。

整個南海郡在無聲無息中被他掌控手中,如果士燮想要把劉闖的實力從南海驅逐出去,少不得要有一場波及整個交州的血戰。士燮不想開戰。令交州受戰火蹂躪;同時他也沒有信心戰勝陸遜,不僅僅是因爲陸遜而今在南海已經站穩腳跟,更重要是交州人也不太同意開戰。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士燮不禁感慨萬千,在和身邊心腹經過商議之後,決意徹底向劉闖歸附。

以前,他支持劉闖,是因爲劉陶的原因。準確說,當時劉闖和士燮,更多是一種合作關係。

可是現在,他和劉闖的關係將發生變化,從合作轉爲主從。

士燮的書信裡,就表達了這麼一個意思。

他坦言,自己年紀已經大了,恐怕是無力繼續擔當重任,希望劉闖能夠派人,給予援助。

說穿了就是交出他在交州的統治權。

相信士燮在寫這封書信的時候,心裡面也一定是非常複雜吧。

至少劉闖看完了書信之後,心裡面有些感慨。想當初,他連個落腳之地都沒有的時候,士燮毫不猶豫的對他表示了支持。雖然這些年來,士燮並沒有給劉闖太多實質性的幫助,但他牽制住了孫權,爲劉闖爭取了足夠的時間,這份情意,劉闖不會忘記。如果士燮不肯低頭,劉闖說不得會覺得難辦。可現在,他既然表示了臣服之意,劉闖也就變得輕鬆了許多。

“師兄深明大義,實乃當時楷模。”

劉闖把書信放下,看着站在他面前的士徽、士廞和士祗三人,開口稱讚道。

這三人,都是士燮之子。

士燮讓他們前來送信,也表明了他臣服的態度。

士燮的年紀也的確是大了,根本不可能經得起舟車勞頓。從交州到中原,萬里之遙,弄個不好就會出問題。加上他在交州久了,也不想離開。但他又害怕劉闖因此而生出不滿之意,於是就把三個兒子一股腦全都送到了劉闖面前。士燮以此表明決心,他甘願臣服於劉闖。

“師兄的心意,我已明白。

你們三人,就留在我身邊吧,日後也好搏一個好前程。”

“我等出發之前,父親已經叮囑,要我等謹遵皇叔之命。”

歷史上的士徽。也是個極爲驕傲的人。士燮歷史上歸附了孫權,可是士徽三兄弟卻非常不滿,於是起兵造反,最終爲孫權所害。如今,他們離開了交州,便等於無根之萍。不管他們三兄弟是真心還是假意,來到了中原,就只有聽從劉闖安排……這一點。他們也非常清楚。

安頓好了士家三兄弟,劉闖就立刻招衆人商議事情。

而今他麾下謀臣武將越來越多,所以商議事情的時候,排場也變得極大。

大將軍府大廳裡,文武分爲兩班,約二三十人。

趙雲、龐德、黃忠、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徐盛、高順等人列在一邊,對面則是荀彧、賈詡、荀攸、郭嘉、法正、徐庶、盧毓等人。如此排場。看上去足以讓人感到震撼。

郭嘉此前一直在陽翟託病不肯前來,後來是在荀彧的勸說下,他纔來到許都。

坐在大廳裡,郭嘉有種恍若隔世的感受。

想當年,曹操執掌朝堂的時候,也是這般興盛,人才濟濟。

而今這大廳裡的人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許多,可是這大廳的主人,卻換了一個人……

“奉孝,你怎麼看?”

就在郭嘉神遊物外的時候,劉闖的聲音突然在他耳邊響起。

他回過神來,轉頭看去,就見劉闖正笑呵呵看着他。

臉上露出一抹赧然之色,他很顯然沒有聽劉闖剛纔的話,以至於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好在徐庶會察言觀色,連忙上前道:“主公欲向江東開戰。恐怕有些不妥吧……江東有長江天塹阻隔,孫權據守江東,已有三世,根基穩固。若冒然開戰,只怕會反大費周折。庶以爲,不若先取荊襄,後謀江東。”

原來,劉闖是打算向江東開戰!

郭嘉和荀彧交換了一下眼色。立刻心中瞭然。

沉吟片刻,他開口道:“元直所言,確是老成謀國之道。

若是以常理論,皇叔理應先取荊襄纔是……不過而今局勢。已不同往常。以前若要對江東用兵,奪取荊襄,佔居上游,而後一舉破之。可是現在嘛,皇叔南有交州牽制江東兵馬,北有大軍陳兵江水北岸,渡江而戰,也非不可以。最重要的是,皇叔手中,還握有一支奇兵。”

“奇兵?”

徐庶面露詫異之色,他有些想不明白,連自己都不知道的‘奇兵’,郭嘉如何知曉。

荀彧沉聲道:“奉孝所言‘奇兵’,便是皇叔麾下之海軍。”

從某種程度上,徐庶的戰略眼光,的確比不得諸葛亮。不過,荀彧這麼一說,他立刻反應過來,明白了郭嘉的意思。

劉闖微微一笑,站起身來。

這時候,太史享和姜冏二人帶着幾名親隨,擡着一副沉甸甸的沙盤進入大廳。

“諸公,請看。”

郭嘉對沙盤倒是不陌生,在燕京做階下囚的時候,他曾無數次看過劉闖等人通過沙盤進行戰局推演。不過荀彧荀攸等人,卻是第一次見到這種事物。沙盤上精密的標註,讓曹氏舊臣不禁暗自稱讚。但是當他們看明白了整個沙盤的狀況之後,心裡面又生出一種莫名感嘆。

沙盤上,劉闖已經做好了各種標記。

“此次對江東開戰,我擬三路並進!”

劉闖說着話,指着沙盤道:“交州方面,由南而北出擊,自龍川出,奪臺領山而取南野縣,陳兵豫章水南岸,以牽制豫章江東兵馬。伯言是江東人,此戰就以他爲主將,北上豫章。

北面,我擬使張遼爲主帥,徐晃太史慈爲輔,兵出壽春,奪取合肥,固守逍遙津。

這兩路兵馬的,主要是爲了牽制江東兵力。而真正的攻擊,則來自於海上……我海軍歷經六載歷練,而今已經漸趨成熟。此前,丈人在海陵修建工坊,在東陵島建造海軍基地,恰好可以作爲我海軍之根基。由此,我將命甘寧爲主將,收攏風馳、黎大隱兩部海軍,合計海船八百艘,可以在三日之內,由錢塘灣登陸,輸送五萬銳士。會稽,是孫權老家所在,若奪取會稽,便可直接威脅吳郡……到那時候,我三路並進,則孫權就算有千般手段,也難抵擋。”

海軍,海軍……

直到此時,這大廳裡的許多人,特別是當年跟隨劉闖的元從老臣,才明白劉闖大力發展海軍的用意。

有這樣一支兵馬,則江東東面如同不設防。

徐庶看着沙盤,沉吟片刻後道:“可是,若孫權向劉表求援,當如何是好?”

荀彧笑道:“以孫劉之恩怨,你道劉景升會出兵相助?”

徐庶點點頭,“這倒也是!”

劉表的態度,他大體上已經有所瞭解。

在劉闖入主許都之後,也就是在六月中,劉表遣蒯柔出使許都。

雖然雙方並沒有達成明確的意向,但徐庶可以看得出來,劉表心裡,並不願意和劉闖爲敵。

也難怪,劉闖而今聲勢驚人,無人可擋。

同時,劉表也是漢室宗親,有這麼一層關係在,他和劉闖之間的交流,也就變得輕鬆許多。不管怎樣,天下還是漢室天下,是劉姓江山。劉表和劉闖都認爲,他們之間的問題,大可以進行商議。由此也看出,劉表對劉闖的牴觸並不是很強烈,所以這裡面也就有了迴旋餘地。

第231章 壯哉,文長(二)第78章 三英戰呂布(二)第358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十四)第350章 建安八年,東線無戰事(二)第268章 白馬之戰(四)第321章 改變的歷史(下)第166章 替罪羊第35章 麋繯夜奔(上)第369章 銅雀深閨鎖大喬(二)第55章 厄運連連步子山第337章 念天地之悠悠(二)第308章 獅子大開口第318章 鄴城(下)第204章 睚眥必報第46章 薛州的饋贈(上)第396章 蘄春策(下)第337章 念天地之悠悠(一)第33章 從今以後,你的命歸我!(上)第41章 徐州風雲動(下)第254章 遼東亂(六)第107章 千秋大業第295章 火燒閻鄉第363章 戰將(十)第363章 戰將(十)第149章 羣英會(二)第166章 替罪羊第233章 虎老雄風在第129章 袁氏之邀(上)第401章 遷都(二)第76章 麋芳抉擇第386章 不知死活(二)第344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九)第55章 厄運連連步子山第359章 千軍萬馬入中原(二)第346章 涼人治涼州(三)第316章 兵戎將起(上)第319章 董家子(上)第281章 亂起(五)第408章 鏖戰江東(三)弟378章官渡五2/3第351章 瓦亭(二)第359章 千軍萬馬入中原(三)第194章 射鹿(四)第393章 問計(二)第180章 撤退第263章 血洗高句麗第376章 虎牢(八)第356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九)第339章 矯詔(三)第235章 談不攏,接着打第382章 官渡第302章 抓鬮第153章 羣英會(六)第322章 鄴城之變(二)第361章 斬將(五)輕鬆和愉悅第350章 建安八年,東線無戰事(二)第30章 漢有三仁焉 ,子奇偉丈夫(上)第167章 兵臨城下第248章 暴雪(三)第369章 銅雀深閨鎖大喬(三)第368章 提親(一)第176章 凌之戰(五)第257章 遼東風波定第52章 江東長壽翁第360章 斬將(三)第402章 遷都(三)第422章 大決戰(四)第373章 大戰再起(一)第42章 蹊蹺(下)第142章 自相殘殺第299章 袁熙之死(三)第263章 血洗高句麗第379章 官渡(七)帝399章天子守國門下第308章 獅子大開口第24章 誰是潁川陶?(下)第239章 海賊(二)第340章 水淹三軍(二)第300章 瑣事(一)第297章 關關睢鳩第258章 建安五年第28章 一門二壯士(上)第38章 君不負妾,妾不負君(下)第394章 皇城旁門司馬第361章 斬將(五)第60章 神亭嶺(四)第302章 抓鬮第262章 狼子野心第408章 鏖戰江東(三)第220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一)第29章 隱藏的記憶(中)第414章 鉅變(二)第200章 衣帶詔盟第367章 建安九年(三)第374章 虎牢(二)第22章 薛州(下)第202章 雞肋第94章 大家都在觀望!第313章 蒼亭
第231章 壯哉,文長(二)第78章 三英戰呂布(二)第358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十四)第350章 建安八年,東線無戰事(二)第268章 白馬之戰(四)第321章 改變的歷史(下)第166章 替罪羊第35章 麋繯夜奔(上)第369章 銅雀深閨鎖大喬(二)第55章 厄運連連步子山第337章 念天地之悠悠(二)第308章 獅子大開口第318章 鄴城(下)第204章 睚眥必報第46章 薛州的饋贈(上)第396章 蘄春策(下)第337章 念天地之悠悠(一)第33章 從今以後,你的命歸我!(上)第41章 徐州風雲動(下)第254章 遼東亂(六)第107章 千秋大業第295章 火燒閻鄉第363章 戰將(十)第363章 戰將(十)第149章 羣英會(二)第166章 替罪羊第233章 虎老雄風在第129章 袁氏之邀(上)第401章 遷都(二)第76章 麋芳抉擇第386章 不知死活(二)第344章 冀州之戰第二彈(九)第55章 厄運連連步子山第359章 千軍萬馬入中原(二)第346章 涼人治涼州(三)第316章 兵戎將起(上)第319章 董家子(上)第281章 亂起(五)第408章 鏖戰江東(三)弟378章官渡五2/3第351章 瓦亭(二)第359章 千軍萬馬入中原(三)第194章 射鹿(四)第393章 問計(二)第180章 撤退第263章 血洗高句麗第376章 虎牢(八)第356章 冀州之戰第三彈(九)第339章 矯詔(三)第235章 談不攏,接着打第382章 官渡第302章 抓鬮第153章 羣英會(六)第322章 鄴城之變(二)第361章 斬將(五)輕鬆和愉悅第350章 建安八年,東線無戰事(二)第30章 漢有三仁焉 ,子奇偉丈夫(上)第167章 兵臨城下第248章 暴雪(三)第369章 銅雀深閨鎖大喬(三)第368章 提親(一)第176章 凌之戰(五)第257章 遼東風波定第52章 江東長壽翁第360章 斬將(三)第402章 遷都(三)第422章 大決戰(四)第373章 大戰再起(一)第42章 蹊蹺(下)第142章 自相殘殺第299章 袁熙之死(三)第263章 血洗高句麗第379章 官渡(七)帝399章天子守國門下第308章 獅子大開口第24章 誰是潁川陶?(下)第239章 海賊(二)第340章 水淹三軍(二)第300章 瑣事(一)第297章 關關睢鳩第258章 建安五年第28章 一門二壯士(上)第38章 君不負妾,妾不負君(下)第394章 皇城旁門司馬第361章 斬將(五)第60章 神亭嶺(四)第302章 抓鬮第262章 狼子野心第408章 鏖戰江東(三)第220章 梅花香自苦寒來(一)第29章 隱藏的記憶(中)第414章 鉅變(二)第200章 衣帶詔盟第367章 建安九年(三)第374章 虎牢(二)第22章 薛州(下)第202章 雞肋第94章 大家都在觀望!第313章 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