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紂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名辛,爲帝乙的兒子,史稱爲紂王。筷子的發明者,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雖材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商者八百;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近600年的商王朝不乏陽光燦爛的日子,從開國的成湯到中興的盤庚以及鼎盛時期的武丁,都是強大昌盛的代表。聽聽《詩經》裡唱的就知道了:“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那時,商王朝的勢力範圍已經北達今天的內蒙,南到長江流域,西抵青海湖,東至渤海遼東半島。然而商王朝歷經17世31王,誰的知名度也比不上帝辛(即紂王),“比干剖心”的事蹟把他永遠地釘在了恥辱柱上,3000多年來,“商紂”幾乎成了荒*暴虐的代名詞,而比干則成了中國歷史上以死諫言的亙古忠臣。
紂王即位之初的表現,能稱得上英明君主,他親率大軍東征徐夷(今徐州一帶),在戰場上往來衝殺、驍勇無比,嚇得徐夷酋長反綁著雙手、口銜國寶玉璧,穿著孝服、拉著棺材向紂王投降。紂王率領軍隊一直打到長江下游地區,東夷部落紛紛臣服。當紂王凱旋時,比干帶著文武大臣,步行幾十裡前往迎接,當時的民謠甚至唱道:紂王江山,鐵桶一般……
剖心但很快紂王就“腐化墮落”了,他大興土木,強迫奴隸爲他修建宮殿,還建造了一座高高的摘星樓,整天在上面與美女、美酒相伴,朝朝笙歌,夜夜曼舞,從此商朝的國都就改名爲朝歌(今淇縣)了。
史書上記載紂王的種種劣跡完全能讓讀者忘記他曾經的功勞,而且每一樁都少不了壞女人妲己。紂王有次正和妲己飲酒,遠遠望見一老一少正在渡河,小的走在前面,已經過河而去,老的落在後面猶豫不前。紂王說:小孩骨髓旺,不怕冷;老人骨髓空,怕冷。妲己不信,紂王就命士兵把兩人抓來,用斧子砸開他們的
шωш¸ Tтkд n¸ ¢ ○
腿骨讓妲己看。這條河從此被叫做“折脛河”。
比干看到紂王的所作所爲,就坦率地直諫,並帶著他去太廟祭祀祖宗,給他講歷代先王的故事:商湯創業時的艱難,盤庚用茅草蓋屋,武丁和奴隸一起砍柴鋤地,祖甲約束自己,喝酒從來不過3杯,唯恐過量誤國……紂王表面點頭稱是,但並不真正改過,而且愈加荒*暴虐。他不但在王宮裡“流酒爲池,懸肉爲林”,而且還表演“真人秀”,“令男女裸而相逐其間,是爲醉樂”。
紂王的愛妃妲己喜歡看人受虐的情景,有一種叫做炮烙的刑具,就是她發明的:用銅做成空心的柱子,行刑的時候,把犯人脫光衣服綁在柱子上,再把燒紅的炭火放進銅柱子……
妲己說她有辨認腹中胎兒是男是女的本領,紂王就抓來100個孕婦試驗。妲己讓她們先坐下再站起來,然後對紂王說:先擡左腿者是男,先擡右腿者是女。紂王不信妲己就命人當場剖腹檢驗……
比干看到紂王和妲己害人取樂的場面,氣得渾身發抖,一邊自言自語“我是皇伯,強諫於王”,一邊疾步走到紂王面前,直言他的錯誤,並且請求將妲己斬首,全門賜死!紂王憤憤地坐在那裡,一句話也不說。比干繼續說:當年湯王時,天下大災,餓殍塞途,湯王下車撫屍而哭,自責無德。又立即開倉濟貧,飢者得食,寒者得衣,天下稱頌。你今天的作爲與先王的仁政背道而馳,若不改悔,天下就危險啦!紂王聽完氣得拂袖而去。
比干回到家中,請來箕子和微子商議,讓他們向紂王進諫。第二天,箕子去勸紂王,紂王卻將箕子的頭髮剪掉,把他囚禁起來,微子進諫,紂王依然不聽,微子只好抱著祖先的祭器遠走他鄉。大臣辛甲進諫了75次,紂王絲毫不改,於是投奔了周文王;許多大臣看到紂王已經無可救藥了紛紛棄商投周。紂王已經落到了衆叛親離的地步。而此時,周武王率軍東征已經打到了孟津,大小諸侯背叛殷商來和週會盟的有800多個,商王朝已是風中殘燭了。
比干覺得爲人臣子不能像微子那樣說走就走,就是殺頭挖心也得據理力爭。“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諫不從且死,忠之至也。”他冒著滅族的危險,連續3天進宮抨擊紂王的過錯。
紂王被比干批評得無言以對,惱羞成怒地喝問:你爲什麼這樣堅持?比干說:“君有諍臣,父有諍子,士有諍友,下官身爲大臣,進退自有尚盡之大義!”紂王又問:何爲大義?比干答:夏桀不行仁政,失了天下,我王也學此無道之君,難道不怕丟失了天下嗎?我今日進諫,正是大義所在!紂王聽到這裡勃然大怒,於是說:“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說罷,命人剖胸取心,比干毫無懼色,慷慨就戮……己讓?今天,當我們在太史公的幫助下回到當年的歷史現場,仍能嗅到濃濃的血腥,3000多年前那慘烈的一幕幾乎抹去了整個商王朝的亮色,而比干捨生取義的浩然正氣卻長留世間,引領著歷代諫臣前仆後繼,赴湯蹈火。
在中國幾千年的官僚歷史上,忠臣勸諫可謂一道獨特的風景,爲人臣者因直諫而遭難甚至付出生命代價的幾乎歷朝歷代都有,文學作品中類似的情節更是比比皆是,其中無疑有比干的“模範”作用。3000多年前,比干就爲後人創造了一個難以逾越的“死忠”標準,正如後人評價的“自古拒諫之君莫甚於紂,自古死忠之臣莫甚於比干”……
另一方面,“比干剖心”的故事之所以在民間婦孺皆知、長盛不衰地流傳,也是因爲它恰好符合國人傳統文化的心理,首先是“報恩”的情結,紂王能繼承王位,比干起了關鍵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比干有恩於紂王,但紂王恩將仇報,立刻引起人們的巨大憤慨;比干忠心爲國,更易激起老百姓的同情。其次,紂王做的種種壞事似乎都是妲己唆使的,這就更迎合了“女人是禍水”的傳統文化心理。那個和紂王差不多壞的夏桀身邊不也有一個妹喜嗎?
由於此書提及到商紂,所以柳絮便在此略微介紹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