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來說,一個國家的人口生育率上不來的話,最心急的,絕對不是那些絮絮叨叨的公婆老人,而是政府,畢竟,肉少了,尤其是肥瘦相間的好肉少了的話,狼是不會太高興的,所以,絕大部分的統治者,都會採取積極的計劃生育政策,也就是鼓勵生育。
比如越王勾踐,除了臥薪嚐膽,明顯更加關心子民的夜生活的有效率,爲了增加人口,特別規定:“凡男二十,女子十七不嫁者,罪其父母。”,相對的,待遇也很好,產房裡面待產的產婦由國家負責開銷,生了男孩獎勵兩壺酒一條狗,生了女孩獎勵兩壺酒一頭豬,生了三個孩子的免費提供月嫂一枚。西漢初年爲了儘快增加人口,自劉邦開始,歷代皇帝也都是恩威並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歲不嫁五算”(30歲還不嫁人罰5倍人頭稅),還特別聲明:只要是到了15歲還沒有婚嫁的女子,每年必須定時向官府繳納120錢的稅,直接成親爲止(劉盈即位之後,根據物價上漲因素,“合理”的將稅錢提高到了600錢),當然,凡是生了孩子的,三年內免除徭役、貢賦和人丁稅,甚至爲了安撫不孕不育羣體,只要你結婚了也行,孩子嘛,慢慢來,先把手續辦了。隔壁的東吳更狠,士兵出征是可以帶上老婆的,隨時啪啪啪(難怪戰鬥力有點堪憂),作戰生產兩不誤。
這個人口發展鼓勵政策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即便是到了宋朝,也沒有中斷,對於那些社會地位低下的軍人也經常給予關懷,通過賞賜媳婦的方式讓他們儘快組建家庭,對於結婚的士兵還會“支錢一百貫,酒四瓶,米一碩,絹一匹。”
可以說,我們的老祖宗在這方面的舉措絕對引領時代潮流的,吊打後世的很多發達國家,無非就是給新生兒家庭提供津貼,減稅,和其它經濟好處嘛,我們早就用了,而且,你們還是在老齡化嚴重,新生兒不足的時候纔開始亡羊補牢,我們可是未雨綢繆啊,不光缺人的時候生,人多了也不剎車。總有一天就會派上用場的嘛,原時空蜀漢被滅之後,接棒曹魏的西晉,便在這裡推出一系列刺激人口增長的生育政策,而後,那些成長起來的一代基本上都投入到了滅吳的大戰之中去,連本帶利一次性都回來了。
所以,一些基本政策,王迪根本就不用引進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現有歷史資料裡面借鑑一二就可以了。然後呢,自己也年輕,目前形勢至少還說得過去,他有大把的時間去等待這新一批羊羣茁壯成長起來。
關鍵是兩點,第一個,“售後服務”是否到位,爲什麼現在放開生育政策生育率還是上不去?還不是因爲生孩子的成本高,養孩子的成本更高?目前這個環境下雖然不至於,但是,如果把售後檔次拉上去了,是不是可以讓人口增長再高几個檔次呢?這一點可以和後來的宋朝好好學習一下:宋仁宗時期,“凡下戶有懷妊而不能自存者,願賜之粟”;南宋高宗紹興八年在全國範圍內普及救助貧民兒童:“禁貧民不舉子,有不能育者,(官府)給錢養之”,具體措施是“州縣鄉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貧乏之家,生男生女而不能養贍者,每人支免役寬剩錢四千。”紹興十五年又詔改支錢四千爲予義倉米一斛;乾道五年四月,孝宗下詔“有貧乏之家生子者,許經所屬具陳,委自長官驗實,每生一子,給常平米一碩、錢一貫,助其養育”;慶元元年,南宋又“將建、劍、汀、邵四州沒官田產免行出鬻,官收其課,以給助民間舉子之費”。這樣舉子倉(爲防止父母溺棄嬰孩和解決下戶養育子女困難,一些地方彌補常平義倉的不足和財政缺口,舉辦舉子倉)有了較爲充足的收入來源,可較長時間地維持下去;南宋朝廷還規定孕婦妊娠期內,免其丈夫雜色差役(相當於男人是有變相產假的)……
第二個,就是,雖然合作的雙方廠家都已經有了門路,廠址選在哪裡呢?羅氏女的質疑不是沒有道理的,就算她和自己一個立場,但是,放在羅憲和霍家那裡,很難通過——如果通過的話,估計自己這邊也要吃大虧,所以,就看折中手段如何了。
幾經爭執之後,羅憲和王迪,總算是把廠址給敲定了,在武陵這裡,劃出兩個特定區域,黔陽和充縣來做試點,如果效果不錯的話,就進一步擴大,當然了,“廠址”還是圈定在武陵。
之所以劃出黔陽和充縣來做試點,是因爲以下幾個原因,位於荊州與季漢的交界處,畫出來做一個緩衝地帶,荊州方面能接受,季漢也離得比較近,不至於被架空;這倆地方屬於蠻夷部落聚集區域,尤其是充縣,是有着大量的武陵蠻的……呃,之前,現在經過連番的戰亂和抽調兵力之後,當地的青壯勞動力,尤其是男子,已經沒的差不多了,而季漢第一批輸送過來的女子,也多爲蠻夷部落女子,在雙方看來,實驗的成本較低,也不存在什麼太多的磨合問題;這兩地屬於人口少,底子薄,王迪管轄範圍內難得的落後區域,但是,先天條件不錯,各類礦產資源和木材資源很多,填補進來大量的人口之後,既不耽誤啪啪啪,也不耽誤大開發——就算不幸開發失敗了,也不會損失什麼。
然後呢,還有一個也是爲了“照顧”鍾離牧這個好兄弟,眼睜睜看着你被這麼幾個地方拖後腿自然是不忍心的,那麼在政策上加以扶持,隔三差五的刷紅包也是應該的,到時候,孫皓那邊一看我對你這麼“好”,想必一定會橫生一些奇妙的想法,你不想徹底劃清界限和我站在一條戰線上也不行了吧?
當然,這些想法,王迪是不會和羅憲交代的,更不會吐露給鍾離牧父子:我可是做好事不留名的啊。
既然“廠址”選到了荊州這裡,那麼,作爲季漢,在其他方面就要多佔些便宜了。而王迪,開出的幾條條款看上去也是很美妙的。
第一條,也只有王迪這個腦洞能琢磨的出來,突破天際了:遷移人口之後,男方還是荊州戶籍,女方還是季漢戶口,生的孩子呢,“雙國籍”,即擁有荊州和季漢兩個戶口,大家都在一個人身上刷數據,也算是皆大歡喜吧,等孩子茁壯成長到十五歲之後,真正開始爲國家貢獻自己的精華的時候,再自行選擇效力哪一個國家。
第二條,嚴格來說是第一條的補充條款,如果二人只生育一個孩子的話,那麼,就依照孩子的自身意願選擇戶籍,如果有兩個孩子的話,那麼,出於保護法則,第二個孩子的戶籍必須是反向選擇,然後,有第三個孩子的話,回到自願原則,“不幸”有第四個孩子的話,再是反向選擇,保護受損一方,以此類推——王迪覺得有必要加上以此類推字樣,前世自己的爺爺那一輩可是有兄弟姐妹八個的,這個時代雖然說出生率不低,死亡率也很高,但是,成活一半也是很有可能的吧?
第三條就能在下面拆分出一堆子項目出來,比如,第一胎生的是男孩,獎勵4000錢,生的是女孩,獎勵3500錢(男女平等還是有些遙遠的事情,王迪也只能儘量的縮小差距鴻溝,即是彰顯人權,也是爲了避免有的人“不滿意”獎勵,而出現溺殺嬰兒的行爲出現),第二胎不管男女一律獎勵5000錢,第三胎不論男女一律獎勵6000錢,以此類推,多生一胎,一律加1000錢——注,雙胞胎獎勵當次獎勵翻倍,但是,累計獎勵按照一個嬰孩計算。還比如,生完孩子後,孩子在條件允許之後便進入當地的育兒所集中起來,由專門人員代爲看管照顧,看管費用由政府負責,家長只需要提供最基本的用餐成本費用即可,六歲開始進入技術學堂學習最基本的文化知識與生活技能,全免費(包括食宿),十歲開始進入職業技術學堂從事技術工種,家長只需要提供食宿成本……
最後,王迪向羅憲等人鄭重承諾:所有優惠政策,包括以後逐漸完善補充進來的優惠政策,所產生的一切費用,都由荊州方面提供,季漢方面只需提供母體以及等待十五年之後的一次性收割即可,同時,這些遷移過來的女性,荊州也不是白白養着的(產假期間,夫妻雙方都有兩個月的假期),該幹活幹活,該務工務工,從事工作之後,每個月薪水的十分之一要繳納給季漢方面作爲“份子錢”,當然,這筆錢,“財大氣粗”的王迪就不要了。
反覆琢磨了一番王迪起草的這區區幾條款項,羅憲等人覺得沒有什麼“吃虧”的地方,而且還可以根據現實狀況隨時磋商補充新的合作條款進去,於是,裝模作樣的猶豫了一番之後,同意了在武陵特區試點的這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