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四田之法

僕童又添滿了茶,衆人一番寒暄,從交談中,劉徵覺得徐英確實是個比較有見識的人,於是便問道:“徐君以爲,我大漢今日紛亂時局,根源何處?”

“源在困民!”徐英毫不猶豫的說了出來。

“此言何解?”劉徵頗感驚訝的問道。

徐英於是將自己所思考的近世得失侃侃說了出來:“國之根本,首在農桑。羌胡之亂,延續百年,朝廷府庫殆盡,以至斂財於民,民不堪負,政由此失。失政則亂,亂則刀兵起。刀兵四起,百姓由是更不聊生,田地荒蕪,十室九空,天下由此虧空。”

徐英的這番話點出的問題是人民困苦不堪,但是並沒有將問題引向朝政的腐敗。其實徐英自然也知道根源在人,但當着漢王的面,指責歷代先王,這顯然是應該避諱的。劉徵當然能聽出弦外之音,不過這也不是需要糾結的地方。

從徐英的話中聽來,其必有相應的對策。既然他說出的問題是“困民”,那麼其對策必然是“富民”、“安民”,而這正是劉徵目前所急需的。

看來是問對了!

聽了徐英的話,劉徵不停的點頭稱是。

當徐英說完,劉徵於是追問道:“徐君言之成理,既如此,徐君可有治民良方?”

徐英看着劉徵誠懇的眼神,當下也沒有絲毫保留,於是說道:“英以爲,治國首在農桑,薄賦斂,減耗費,開源節流。民富則兵強,兵強則廓清天下,還以太平。近年來,英苦思治民之策,所得四田之法,請獻於漢王!”

終於說道了實際處,劉徵更加來了精神,沮授、徐庶、張既三人亦是翹首以盼。

“敢聞徐君良策!何謂四田之法?”劉徵拱手道。

四田法是徐英結合近世以來朝政問題所得出的辦法,在徐英看來,所謂“國力”,其實便是“民力和物力”。大漢自桓靈以來,國力衰微,以至於羌胡不能制,民變不能平。

所以要增強國力,首在富民,而富民則無非是從農桑出着手。

“所謂四田之法,乃屯田、營田、職田、學田。屯田養軍需;營田安流民;職田省府庫;學田興教育。軍需足,則無斂於民;流民安,則禍亂不生;府庫省,則國用日盈;教育興,則民知廉恥,國有才用!”

徐英的話令劉徵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劉徵心中當然有許多的治國韜略,但徐英在治民農桑這一塊卻是形成了一套更爲清晰的理論。

這四田法看似簡單,實際上皆有中的。屯田養軍需,對應的是軍旅;營田安流民,對應的是百姓;職田省府庫,對應的是官吏;而學田興教育,對應的則是士人。

四田之法,分別對應支撐“軍”、“民”、“吏”和“士”,這就已經很完備了!從人的劃分來將,軍、民、吏、士幾乎將天下人都囊括其中。

能夠單單從土地政策一點上,應對到天下所有人,可見這徐英確確實實有很深遠的見識。

劉徵不是全才,雖然兼有現代人的許多知識,但實際上並不系統。當初在漢中定下的諸多新策,雖然也卻是有些效果,但畢竟不成體系。

術業有專攻,穿越未必金手指。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比同時代最聰明的人更聰明,這句話看似有邏輯矛盾,但實際上即便是這個時代最聰明的人肯定也有比不上別人之處。

這十餘年來,劉徵如果不是勤學善思,恐怕也不可能達到現在這樣的高度。若說第一次入長安,是藉由了先知的優勢,那經歷了痛入骨髓的挫敗之後,再一次的進入了長安,則是憑藉劉徵智慧見識。

歷史就像是一潭平靜的水,站在岸上的人看到的永遠都是那個一成不變的樣子。但是當你伸手,水還是這潭水,但泛起的波紋卻告訴我們,細節處已經大不一樣了。

劉徵不可能憑藉自己一雙手就打下整個天下,如此,向徐英這等能夠獻計獻策的人才就變得至關重要了!

劉徵聽的入迷,可以看得出來的興奮,緊接着向徐英詢問四田法的詳細情況。

所謂屯田,既是利用戍卒軍隊或農民墾殖荒地,用此措施取得軍餉和稅糧。

這並非是徐英首創,自秦已有之,後來漢武帝也頒行過,不過只限於軍屯。

“始皇帝使蒙恬將十萬之衆,北擊胡,悉此河南地,因河爲塞,築四十四縣城,臨河,徒適戍以充之。”這便是軍屯之始。

後來漢武“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這些屯田一般都是在邊陲地區進行,目的是爲了支撐邊塞曠日持久的戰爭。至於中原地區,卻是沒有屯田之事。

秦朝或者漢武時代,都不具備在中原軍屯的條件。

想要在國家腹地進行軍屯,其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是有足夠的閒置土地來源。如果不是亂世,哪裡有那麼多的空閒土地呢?而現在恰恰已經滿足了這個條件。天下紛亂,田地荒蕪,民不復農桑,正好在荒蕪土地上開軍屯之法。

其二則是可以預見的曠日持久的戰爭,以及遭受大損的國力。比如秦末戰亂,不過短短數年,屯田於不屯田並見不出什麼優劣勢。至如新莽之時,一者時間短,二者也不似現在這樣經歷了桓靈二弟數十年的衰敗。

屯田或許許多人都瞭解,但其它三田法恐怕就鮮爲人知了。

徐英提出的營田,乃是將荒蕪的土地收歸官府所有,除卻屯田所需之外,其餘募人耕種,量收租利。這樣便可以將各地流民都安置下來,而且可以有效的防範地主豪強趁機兼併土地。

流民們種官府的地,收取地租,總比給地主當佃戶要好,而且這對於官府掌握百姓更加有利。

營田所收租稅要重於普通自耕農,但肯定也輕於屯田。

所謂職田,顧名思義,便是職官所享有的福利。但職田並非官吏私有,每一任官吏都可以享有這些職田所帶來的收益,相當於官府發給的俸祿福利。但是當官吏離任之後,則必須將職田交給繼任者。

如此一來,郡縣官吏的耗費不必完全仰仗國家府庫,算是一種半自給自足的狀態。官吏有了穩定的生活保障,國家節省了一定的開支,可以更多的精力放在大處。

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這種想法已經很先進了!劉徵對此也深以爲然。

第八百八十七章 先人一步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漢王藥方第八百二十一章 失手被擒第五百七十二章 生擒張郃第二百一十七章 曹軍再敗第六百九十一章 漢王改策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孫韶攔路第八百三十八章 冬逢憤怒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想到一處第四百四十五章 截擊嚴顏第八百三十八章 冬逢憤怒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南湖鏖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三軍圍城第八百五十章 辯證源流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兩軍僵持第六百四十七章 聚焦臥龍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借兵之計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酒鬼丁衝第四百三十一章 龐羲之死第三百二十一章 突襲墊江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被困府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獨見荀諶第三百八十八章 只欠東風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于禁被擒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襲擾糧船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圍困馬城第九百九十章 張飛不忿第六百三十七章 劉磐棄城第九百三十八章 太守孫翊第一千零七章 奪權發配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城中縱火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三賜上將第七百九十六章 馳援漢陽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下新冢第五百一十九章 猛虎下山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格殺勿論第四百九十一章 婁圭不仁第五百五十六章 分往兩處第五百零六章 長安生變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夏侯遁走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高蕃說韓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假道南陽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漢家天威第三百零九章 平準均輸第一百七十二章 趁火打劫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魏延抗命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本分而已第五百八十五章 問對張嶷第八百六十一章 收留祝融第二百九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馬郭探問第六百一十一章 江東兵威第一百七十六章 燕雀之志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四百三十四章 劍門之怒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還治其身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空營以待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曹丕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迷魂湯藥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頓首陳書第四章 一見傾心第六百六十七章 成都尚書第九百六十六章 自請罪責第四十四章 劉琦出奔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牛金解圍第四百七十三章 決意南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紙上談兵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張英敗退第四百五十八章 哲人其萎第九百一十三章 昨夜歡暢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東平練兵第四百三十一章 龐羲之死第四百五十章 罪在己身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駙馬都尉第二百一十章 三將赴死第三百一十五章 黃權勸龐第一千零七十章 有錢梅乾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不得妄言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本來同道第七百四十二章 逆賊合流第一千零一十章 西入蜀中第九百五十九章 漢王惜才第八百五十八章 白忙一場第四百九十章 否決夜渡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三百五十八章 袁紹吐血第七百四十四章 血的教訓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八十五章 高順滅患第六百零九章 吳巨請罪第四百一十八章 求援江東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劉靖起兵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二百四十章 再遇故人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薛洪出兵第五十九章 韓暹進獻通天徑第八百四十四章 誘出殲滅第六百七十九章 氣氛尷尬
第八百八十七章 先人一步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漢王藥方第八百二十一章 失手被擒第五百七十二章 生擒張郃第二百一十七章 曹軍再敗第六百九十一章 漢王改策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孫韶攔路第八百三十八章 冬逢憤怒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想到一處第四百四十五章 截擊嚴顏第八百三十八章 冬逢憤怒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南湖鏖戰第五百三十二章 三軍圍城第八百五十章 辯證源流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兩軍僵持第六百四十七章 聚焦臥龍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借兵之計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酒鬼丁衝第四百三十一章 龐羲之死第三百二十一章 突襲墊江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被困府中第三百五十四章 獨見荀諶第三百八十八章 只欠東風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于禁被擒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襲擾糧船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圍困馬城第九百九十章 張飛不忿第六百三十七章 劉磐棄城第九百三十八章 太守孫翊第一千零七章 奪權發配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城中縱火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三賜上將第七百九十六章 馳援漢陽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山下新冢第五百一十九章 猛虎下山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格殺勿論第四百九十一章 婁圭不仁第五百五十六章 分往兩處第五百零六章 長安生變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決定轉移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夏侯遁走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高蕃說韓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假道南陽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漢家天威第三百零九章 平準均輸第一百七十二章 趁火打劫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魏延抗命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本分而已第五百八十五章 問對張嶷第八百六十一章 收留祝融第二百九十三章 釜底抽薪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馬郭探問第六百一十一章 江東兵威第一百七十六章 燕雀之志第九百零三章 錢糧問題第四百三十四章 劍門之怒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還治其身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空營以待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曹丕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迷魂湯藥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頓首陳書第四章 一見傾心第六百六十七章 成都尚書第九百六十六章 自請罪責第四十四章 劉琦出奔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牛金解圍第四百七十三章 決意南下第六百三十四章 心狠如斯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紙上談兵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張英敗退第四百五十八章 哲人其萎第九百一十三章 昨夜歡暢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東平練兵第四百三十一章 龐羲之死第四百五十章 罪在己身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駙馬都尉第二百一十章 三將赴死第三百一十五章 黃權勸龐第一千零七十章 有錢梅乾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不得妄言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本來同道第七百四十二章 逆賊合流第一千零一十章 西入蜀中第九百五十九章 漢王惜才第八百五十八章 白忙一場第四百九十章 否決夜渡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三百五十八章 袁紹吐血第七百四十四章 血的教訓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黃雀在後第八十五章 高順滅患第六百零九章 吳巨請罪第四百一十八章 求援江東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劉靖起兵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但求心安第二百四十章 再遇故人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薛洪出兵第五十九章 韓暹進獻通天徑第八百四十四章 誘出殲滅第六百七十九章 氣氛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