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 厚禮酬賢

臘月裡,江東朝廷也派遣使節入洛,以武陵王司馬晞爲首,前來祭拜先王陵寢。

沈哲子自然也要率領一衆行臺官員們陪同祭祀,站在北邙山這酷寒的天氣裡,眼望着武陵王並何充一板一眼在前方主祭,再看一眼那剛剛修築起來的幾座所謂先王陵寢,沈哲子心內也是忍不住的噱意滋生。

世間公道真是不容擡槓,司馬家父子不算什麼光明偉岸的人物,死了還要遭殃。此前入洛的時候,因爲身上還披着晉祚這層虎皮,沈哲子也難免要祭拜先王陵寢,還是走訪詢問諸多河洛舊人,纔算是確定司馬懿父子究竟埋在何處。

但就算是這樣,之後修葺陵寢也只是以些許章服冠帶之類意思意思罷了,屍骨早已無存。換言之武陵王現在拜的究竟是他家祖先亦或道左流民餓殍,或者乾脆就是荒野走獸屍骨,沈哲子是真的不敢保證。

但拜得是誰雖然存疑,一套典禮下來也的確是倍顯莊重,甚至就連使節中幾個瞪眼要挑刺的腐儒老臣都挑不出錯誤。可見賀隰與謝尚作爲行臺主管禮章的官員,也的確是盡責。

沈哲子現在大權獨攬,把持行臺,反對聲不是沒有,野中甚至不乏人直接就將他比作魏武曹操。雖然這比喻讓沈哲子頗感榮幸,甚至有幾分受寵若驚,但當中意蘊何在那也是不言而喻。

不過對於這一類的聲音,他往往也都是視而不見。真就有人瞪眼挑他錯處,還愁找不到嗎?只要沒有什麼實際的妨礙,些許厭聲也就由之。他也不可能做到所有人利益俱都加以關照,難免會有失意之衆怪聲取寵,若連這個都要鄭重防備,反倒是擡舉了他們。

諸多典禮扎堆,或是饗宴行臺吏目勸政勤勉、或是普羅鄉野鰥寡各作婚配,沈哲子也難免分身乏術,也只能抓大放小,一些規格低的便放給屬下代勞。

不過還有一樁事是沈哲子比較重視的,那就是前往馨士館舉辦勸學禮。

如今的馨士館於行臺而言,基本上等同於太學、國子。之所以還要保留馨士館這一個舊稱,一則還是因爲行臺規格不夠,二則也是沈哲子有意區別於舊有國學,自己新創館閣,這樣也有利於他在辦學中施加更多自己的意願。

儘管諸多事務繁忙,沈哲子還是趕在除夕之前抽出一天的時間來,專門來到馨士館舉行一次勸學禮。至於行臺屬官們也並沒有強制跟隨,基本還是以自願爲主。

但就算是如此,行臺一衆官員們也都知大將軍對馨士館的重視,大凡休沐在家且無事者也都悉數到場。

沈牧、沈雲這一對難兄難弟,歸洛之後接連遭遇毒手,就連形容都有礙觀瞻,在大將軍府裡窩了十多天恥於見客,這一天裡也被親長打出門來,喝令他們同往馨士館以求沾染幾分經韻墨香。

這兩人不敢違逆親長,只能拉着臉跟隨在沈哲子儀駕之後,至於心情也真是平生唯有的不願受人關注。

但是他們各自出身擺在那裡,想要不引人注意又何其的艱難,所以一路上也是觀望打量者諸多,而他們各自頭臉上傷痕便也引起議論諸多。

“那兩位沈將軍,怎麼各自頭臉帶傷?”

“這還用問嗎?沈氏吳中第一名門,大將軍大權在執,但也並不以此包庇家人。兩位沈將軍俱都統部在外,肯定是作戰英勇、身先士卒,奮戰殺敵之際又哪裡顧得上保全自身……”

“他們一個身在泰山,一個身在江夏,都非目下戰況酷烈所在,又何至於主將親戰至損?”

能發出這種疑問的所知訊息周詳,自然也不是尋常人,或是自任行臺,或是親長在職,才能詳知王師排陣如何。

謝奕、蕭元東等人也都難得閒暇,今次同行湊趣,聽到這些議論聲已是暗笑到兩肩頻顫,卻還一本正經向人解釋道:“王師在戍也不是唯戰才動,尋常也有出操野練,勞損都是難免。他們兩個都是躬勞盡責之選,偶有自傷也是難免。”

“理雖如此,但是傷損都布面目上,也實在猜不到他們日常操練都是何種技藝……”

耳邊諸多看客的議論並損友的譏笑,這兩人心情如何可想而知,沈牧滿口鋼牙咬得咯咯作響,若是眼神能放出冷箭,沈雲此刻怕是早已萬箭穿身。

而沈雲也無暇迴應沈牧的怨毒目光,只是瞪大眼在隊伍中搜索沈勁等幾人的蹤跡,滿腹的怨忿甚至就連日常隨身的摺扇都忘了帶在身上,口中也是忿聲連連:“九世猶可復仇,何況朝夕!看你們能躲到幾時……”

沈勁等人能躲到幾時且不論,一行人浩浩蕩蕩而行,很快便抵達了伊闕。此間早有衆多學子在此久候,除了館院學生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私學學子也都來這裡湊一個熱鬧。

雖然眼下年關將近,伊闕諸多學舍早已經休課,但也還有許多人逗留在此。今次大將軍駕臨,對於伊闕莘莘學子而言也都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們各自才學如何且不論,若能有一二特質得到大將軍的欣賞,對於整個人生都有着極大助益。

往年爲了擡舉工程院的地位,沈哲子多將勸學禮安排在工程院裡,但也不能長久的厚此薄彼,所以這一次還是選擇了馨士館。

在一干學子之前,一些館院學官們眼見大將軍儀駕漸近,也都熱情相迎。馨士館祭酒顏含早已經是年過古稀的老人家,自然不會再親自出面的迎來送往,但今次出迎的幾個掌館學官也都不是尋常人。

比如行在最前方的一個掌館名爲孟嘉,本籍江夏,早年入聘馨士館,也多有清譽在身,非是俗流。這個孟嘉乃是陶侃的女婿,後來又親上加親將女兒嫁給陶氏子弟,生了一個陶淵明。甚至就連原本歷史上桓溫都感慨人當奮求勢位,才能駕馭孟嘉這樣的賢士。

當然這些都是後事,眼下的孟嘉也僅僅只是在馨士館一衆掌館學士中稍得令譽。至於另外其他幾名掌館學士,也都各有奇異可表,以文辭爲勝的太原人孫盛,滎陽名門鄭氏的鄭方等等。

沈哲子下車之後,與衆人稍作禮應,便一起前往位於香山的馨士館中。

目下的馨士館,授業雖以經義爲主,但也並不只是獨裁經術,兼容博採世道諸多學術。在這方面沈哲子也並沒有強定學術高低,而是提供場地讓他們各自登臺開講所學,任由學子們各自揀取擁從學問,得到掌館學士並學子們雙重認可之後,便有了資格獨掌一館授課。

這種開放的治學模式,除了能夠開放廣納各種學說之外,也能避免許多無甚意義的學理糾紛。行臺也可因此避免赤膊上陣搞什麼意識形態鬥爭,只需要稍加側重的扶植影響,便能將某種學說扶爲顯學。

而且也正是因爲這種開放的競爭模式,馨士館才能在極短的時間內獲得極高的學術地位。哪怕有什麼世家傳承悠久的家學不屑馨士館的學術成就,但若連登臺開講、供世道臧否都不敢,一味的閉門作孤芳自賞,久而久之也就被邊緣化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受此名利蠱惑牽絆。比如世居廬山的大隱賢士翟湯,沈哲子數次讓行臺具禮聘請其人入洛開講都被回絕,那是真的不爲時俗名利牽絆的高人,對此沈哲子也只有佩服,並不強迫。而且這樣的人也實在少數,不足影響馨士館整體的學術地位。

勸學禮舉行已經不是一次了,雖然沒有定期,但也有了一些固定的流程。首先便是犒饗那些博學學士,各具束脩厚禮,物貨累加便達幾十萬錢之多。雖然古賢以安於清貧爲美,但生於此世也少有人能夠專以清貧爲畢生目標。

這一番犒賞,並不獨限於館院之內的授業學士,大凡在伊闕開館授業的博學之士,俱都在犒賞之列,當然賞格各有參差。單單這一項,發放物貨犒賞便達於億萬之巨。世道不乏言之勸學,但真如行臺這麼大力度的則實在不多。

當然如此鉅額犒賞也並非沈哲子錢多了燒得慌,從整個行臺施政角度而言,這也是在定向培養一批高收入的羣體,用以活化市場、刺激相關產業的發展增長。

這幾年來圍繞伊闕周邊,也都多有商賈開設工坊生產筆墨紙硯之類的文具用品,因此衍生出來的一系列複合利益,也不是單純的億萬財貨能夠衡量的。

單單抽稅一項,行臺便能得回不菲的返利,而這些高收入的學士們對各種文具的高品質要求,又刺激那些商賈不得不從工程院高額購買造紙之類的先進技術,又是一層利潤的迴流。再加上各種僱傭工匠、租賃土地、售賣原材料等等各種所得,錢財兜一個圈再返回來,甚至還能再有盈收。

所以對於這些視錢財如糞土、又意趣高標的學士們,沈哲子也是雙倍的欣賞。如果不是因爲擔心厚賞無度會令得產業結構畸大難制,他甚至還想更加拔高賞額。

巨貨收入囊中,那些學士們雖然也是欣喜,也不至於就此樂而忘形。錢財能不能收買他們的骨氣且不論,這一部分犒賞註定有一部分他們也是需要外散出去,比如資助館中貧寒學子之類。而且得於行臺如此厚賞,他們若再向學生索求進奉那就實在太無恥。即便有授業之恩,那些學子們大概心內也更加感懷行臺巨貨爲他們換取到的進學機會。

他們能在館院立足,也是有一部分輿論的支持,若真過於貪戀財貨而影響到德行風評,哪怕學問造詣再高,也要爲人不恥,羞於從學。館下從學者稀疏,即便行臺不問,他們也沒有面目再待下去,只能落寞收場。散財者德行標立,囤積者面目可憎,這也是通行世道的一個道理。

能在馨士館立館授業誠然是一樁榮耀和肯定,但若失去了這種資格,那麼餘生也就半廢了。所以一入館院深似海,自此便爲行臺喉舌,這也是無可避免的。他們或是因才學而得彰顯,但卻爲名聲捆綁拖累。

當然時人不會關心行臺如此舉措用心奸險與否,他們能看到的只有行臺厚禮酬賢,單單一個勸學禮犒賞已是如此豐厚,再加上其他節慶禮俸,一個館院學士年收甚至超過品秩兩千石的高官。

誰若再說行臺以巨貨綁架那些德才兼備的賢流,那真是恬不知恥。就算是心跡剖開坦然示衆,甘受捆綁者只怕也要洶涌如過江之鯽。所謂千金市骨,如此良機還不迎頭而上,一把老骨頭還要留在家中煲湯飲啊?

0587 監中論律0012 虞氏宗賊,聚嘯鄉里0140 有口難言0546 破虜參軍遼東篇31363 亡國在即0246 南苑承詔御製1187 嚴父可懼0516 庭戲1092 鄉情衆願0723 重鎮待奴無標題1232 相期大業0310 議爵1471 巢中危卵0094 吳中少年行1379 陝北賊定1129 與人無尤1433 奸惡伏誅1337 佛蹤杳然0163 孤男寡女1481 帝王殊禪1009 百工南來1262 石國途窮0726 祖氏識奸1232 相期大業1335 財帛殺陣0581 同刑同辱0334 良將可憫0060 軍法治家1303 手足互啖1254 知足之樂0394 驚聞0774 蓄勢待擊1085 隔江而峙0900 死戰無退1161 投桃報李0822 一刀之烈0901 一網成擒0170 波瀾再起1067 生死度外0783 奴部相殘1293 斬功待時0074 鹽梟之家1296 大軍入營0418 裂土實封0281 關心則亂1282 南來必死0954 肝膽俱裂0865 以技合道0390 山水承歡1407 君父恩重1329 襄國宮變0116 分宗要請個假0675 分功飲勝0498 人形獸態1041 樑公歸都0896 圍剿扈亭0972 淮南諸事1446 祖庭再興0507 國鼎南北0566 五侯並舉0331 士庶之別,甚於江險0315 擲花盈野0834 志在清中原0797 誓守婦德0413 雲集景從1028 鶴塢強弩0089 吳中玉郎君1369 新婿登門0142 隱而待沽1333 王師破城0902 藏奸作祟0985 名爵至極0943 老雀厭聲1161 投桃報李0259 危言聳聽0357 縱橫江表0855 三番四矢0568 割鹿分炙1013 遂古之道1396 怙惡不悛1353 國爭兒戲1434 罪無可恕1213 荒謬鄉鬥0952 圍殺賊軍0491 秉筆述賢0177 四面楚歌0501 人心渙散1002 苑中黯然0605 的盧鎮南1455 諸夏筋骨0961 宏圖將展1014 天人之境0785 諸夏新生1274 初心固守0243 寸絲之利0620 羽衣公卿0236 忠直難存
0587 監中論律0012 虞氏宗賊,聚嘯鄉里0140 有口難言0546 破虜參軍遼東篇31363 亡國在即0246 南苑承詔御製1187 嚴父可懼0516 庭戲1092 鄉情衆願0723 重鎮待奴無標題1232 相期大業0310 議爵1471 巢中危卵0094 吳中少年行1379 陝北賊定1129 與人無尤1433 奸惡伏誅1337 佛蹤杳然0163 孤男寡女1481 帝王殊禪1009 百工南來1262 石國途窮0726 祖氏識奸1232 相期大業1335 財帛殺陣0581 同刑同辱0334 良將可憫0060 軍法治家1303 手足互啖1254 知足之樂0394 驚聞0774 蓄勢待擊1085 隔江而峙0900 死戰無退1161 投桃報李0822 一刀之烈0901 一網成擒0170 波瀾再起1067 生死度外0783 奴部相殘1293 斬功待時0074 鹽梟之家1296 大軍入營0418 裂土實封0281 關心則亂1282 南來必死0954 肝膽俱裂0865 以技合道0390 山水承歡1407 君父恩重1329 襄國宮變0116 分宗要請個假0675 分功飲勝0498 人形獸態1041 樑公歸都0896 圍剿扈亭0972 淮南諸事1446 祖庭再興0507 國鼎南北0566 五侯並舉0331 士庶之別,甚於江險0315 擲花盈野0834 志在清中原0797 誓守婦德0413 雲集景從1028 鶴塢強弩0089 吳中玉郎君1369 新婿登門0142 隱而待沽1333 王師破城0902 藏奸作祟0985 名爵至極0943 老雀厭聲1161 投桃報李0259 危言聳聽0357 縱橫江表0855 三番四矢0568 割鹿分炙1013 遂古之道1396 怙惡不悛1353 國爭兒戲1434 罪無可恕1213 荒謬鄉鬥0952 圍殺賊軍0491 秉筆述賢0177 四面楚歌0501 人心渙散1002 苑中黯然0605 的盧鎮南1455 諸夏筋骨0961 宏圖將展1014 天人之境0785 諸夏新生1274 初心固守0243 寸絲之利0620 羽衣公卿0236 忠直難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