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第466章 登基

更改國號是一件大事。

李躍即便心動,也不能任意妄爲,先要跟王猛、常煒、周牽通通氣。

卻沒料到兩人全都反對,一人沉默。

“殿下既以樑爲號,不可輕易更改,國中人心方定,大梁深入人心,國號更替,人心震動,不利社稷。”常煒拱手道。

王猛道:“唐爲小號,殿下起於鄭韓,發於樑地,此乃天命也,豈可更改?”

周牽雖然不發一言,但他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種否定。

以往李躍要幹什麼,周牽都是雙手贊同。

李躍發現自己將此事想簡單了。

這時代國號自有一套規則,不是說腦袋瓜子一拍,想怎麼弄就怎麼弄。

李躍雖然知道大唐是站在華夏巔峰的朝代,但他們卻不知道,在他們眼中,唐還不如樑……

關鍵跟“唐”實在八竿子搭不着一塊兒去……

當然,強行以唐爲國號不是不行,但一定會造成內部人心民意上的割裂。

“樑”已經深入人心,隨意改動,在國中士民眼中就顯得太草率了。

歷史上拓跋珪將“代”改爲“魏”,也並沒有讓北魏強盛起來,拓跋珪自己都被兒子殺了,沒支棱多少年,分裂爲東西魏……

其實國號叫什麼都不重要,關鍵能發展到什麼程度。

兩漢之後,歷史上以漢爲號的勢力很多,誰又能真的重現大漢榮光?劉淵的“漢國”也沒搞出什麼花樣來……

大唐之後,也有幾個唐國,但基本都是草臺班子……

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樑國也是獨一無二的,走自己的路即可,沒必要去碰瓷別人。

“諸位所言極是。”李躍衝三人拱手。

務實而不務虛,既然改爲“唐”國弊大於利,那就不如不改。

將來大梁一樣能創造出一個恢弘盛世來。

國號既定,稱帝也就走上日程。

放出去的風聲,取得了巨大回響。

這兩年鴻臚吏的宣傳下,國中百姓大致清楚了晉朝是個什麼玩意兒,以及司馬家的江山是怎麼來的。

立國這幾年,關東迅速安定。

不敢說豐衣足食,但絕大多數人已經能吃上飯,有了遮風擋雨之所,不用在胡人胯下乞活。

不過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心在江東的人肯定有,但一定不是主流。

主流是逐漸接受了樑人的身份。

所以必然支持李躍稱帝。

所有條件早已成熟,李躍能拖到現在才稱帝,已經讓其他勢力側目了。

洪武三年九月十六,簡單的準備後,築壇於南郊,率文武百官祭拜天地,李躍正式登基稱帝。

定國號爲“樑”,改元正興,封崔氏爲皇后,世子李儉爲太子。

長子李儀,次子李佑,三子李攸,四子李倫、五子李侁、六子李儻都沒到封王的年紀,四個女兒還是咿呀學語的稚童。

常煒爲尚書令不變,封鉅鹿郡公。王猛加中書令,平尚書事,封清河郡郡公。周牽爲中書監,封弘農郡公。崔瑾加散騎常侍,封渤海郡公。

文臣大多職位不變,權衡利弊之後,李躍還是沒有設置丞相一職。

十六國南北朝的丞相,想想就讓人頭皮發麻,常煒、王猛固然忠心耿耿,但第二代第三代,很難保證……相權天生剋制皇權,一旦失去平衡,很容易重蹈曹操、楊堅之覆轍。

西晉一朝,一個洛水之誓再加一個當街弒君,破壞了漢魏以來的權力規則,捅破了君臣之間的那一層窗戶紙,所以整個十六國南北朝權力更迭異常頻繁,君臣之間鬥爭一場慘烈,走上權臣之位的,鮮有不走最後一步的。

別說君臣之間,連父子兄弟之間都血肉橫飛……

所以諸葛亮、慕容恪纔會顯得特別亮眼一樣。

任何事都要防患於未然,丞相設置容易,想要裁撤,就沒那麼容易,李躍覺得采取羣相制度更符合歷史規律。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權,又分散了相權,避免權臣出現。

以後但凡加了平尚書事,基本都是宰相,可參決國家大事。

變化較大的是武將。

漢魏以來,以大司馬、大將軍、大都督、驃騎、車騎、衛將軍爲尊,十六國武夫橫行的時代,萬把人就敢自稱天子的大有人在,兵權同樣不能集中。

曹魏的四徵將軍、都督,比唐朝節度使的權力還恐怖。

李躍不敢這麼玩。

分前後左右四將軍,其下左右衛將軍,左右領軍將軍,左右撫軍將軍,左右鎮軍將軍,左右驍騎將軍。

魏山前將軍,董閏左將軍,賈堅右將軍,徐成後將軍。

以高雲爲左衛將軍,樑嘯爲右衛將軍,張蠔爲左領軍,曹堪爲右領軍,呂光爲左鎮軍,鹿勃早爲右鎮軍,秦彪爲左驍騎,糜進爲右驍騎。

其他劉牢之、諸葛侃、李屹、趙賀、竇封等人錄前後功,皆封將軍。

戰時,由李躍指認一人爲都督,戰後收回兵權。

左右將軍以後根據戰功可以再增加。

日後統一天下,會設置左右大將軍。

咽喉要衝之地設督,如壺關督、上谷督、三藏督、合肥督、樂安督等,且屯且守。

以樑國的國力,沒精力鋪張浪費,祭拜天地之後,又祭拜了李家的宗廟。

接着便是大赦天下,減免田賦,也讓百姓沾沾光。

即便是縮減版的儀式,也讓李躍累得夠嗆,感覺就像一個提線木偶。

不過文武百官卻樂此不疲,就連五大三粗的魏山都弄了一身朝服,滿臉橫肉,看起來特別彆扭。

鄴城更是沸反盈天,歡聲笑語隨處可見,街頭巷尾張燈結綵,比元日還要喜慶。

李躍下令取消宵禁,讓宿衛、校事府增加人手,巡視全城即可。

車駕所過之處,萬民拱手:“恭賀陛下!”

以前覺得王和皇帝差不多,但稱帝之後,心境有很大不同,感覺肩頭的壓力更大了。

享受多大權力,就有承擔多少責任。

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

天然就有一種使命感,有種天地皆在指掌之間的感覺,彷彿自己已經不是凡人,而是主宰,也難怪歷史上有那麼多皇帝膨脹過頭了。

不過李躍還能維持原本的心性,皇帝不僅要對華夏文明負責,還要給後世一個交代,尤其是第一代的開國之君。

一個朝代能達到什麼高度,基本取決於前兩代。

第209章 弒605.第603章 暗鬥750.第748章 探索第214章 太寧第32章 立威第337章 灄頭第353章 家人609.第607章 戒子555.第553章 攻守734.第732章 威第150章 渡河577.第575章 潼關759.第757章 配合第340章 詭計第16章 料敵第228章 頂點第387章 白波谷第263章 不退第119章 行謹第348章 勸第53章 流民帥485.第483章 赤心第286章 生擒第92章 來使第79章 攻心第73章 考驗第146章 替罪461.第460章 忽變703.第701章 膏肓第20章 援兵670.第668章 治理第16章 料敵第153章 封賞618.第616章 赤壁736.第734章 家族第75章 抵擋610.第608章 就食621.第619章 乞活467.第466章 登基第146章 替罪第203章 北上第374章 譏諷569.第567章 餌第80章 擊第5章 脫困第349章 停戰609.第607章 戒子第321章 義兒軍第147章 波瀾第297章 來往第124章 初戰489.第487章 耗519.第517章 牛蛇711.第709章 畏敵509.第507章 伐心第189章 生擒559.第557章 殞第338章 契機591.第589章 質子510.第508章 練兵第767章 老賊第247章 如晦第433章 龜縮第338章 契機481.第479章 心思641.第639章 聯姻507.第505章 遇豬第430章 抵城第411章 備戰761.第759章 問策第176章 屯田第78章 來使第68章 勇者第413章 敲詐551.第549章 病重第315章 兵變第288章 黎陽第333章 降747.第745章 建康第397章 西進598.第596章 斬將766.第764章 風第150章 渡河695.第693章 新政第378章 援軍548.第546章 忽聞467.第466章 登基第207章 鍛造第348章 勸第312章 變故562.第560章 討價524.第522章 偏安第72章 將才第102章 算計第186章 飛蛾第349章 停戰491.第489章 遼東第155章 風起第109章 謹慎第238章 分歧
第209章 弒605.第603章 暗鬥750.第748章 探索第214章 太寧第32章 立威第337章 灄頭第353章 家人609.第607章 戒子555.第553章 攻守734.第732章 威第150章 渡河577.第575章 潼關759.第757章 配合第340章 詭計第16章 料敵第228章 頂點第387章 白波谷第263章 不退第119章 行謹第348章 勸第53章 流民帥485.第483章 赤心第286章 生擒第92章 來使第79章 攻心第73章 考驗第146章 替罪461.第460章 忽變703.第701章 膏肓第20章 援兵670.第668章 治理第16章 料敵第153章 封賞618.第616章 赤壁736.第734章 家族第75章 抵擋610.第608章 就食621.第619章 乞活467.第466章 登基第146章 替罪第203章 北上第374章 譏諷569.第567章 餌第80章 擊第5章 脫困第349章 停戰609.第607章 戒子第321章 義兒軍第147章 波瀾第297章 來往第124章 初戰489.第487章 耗519.第517章 牛蛇711.第709章 畏敵509.第507章 伐心第189章 生擒559.第557章 殞第338章 契機591.第589章 質子510.第508章 練兵第767章 老賊第247章 如晦第433章 龜縮第338章 契機481.第479章 心思641.第639章 聯姻507.第505章 遇豬第430章 抵城第411章 備戰761.第759章 問策第176章 屯田第78章 來使第68章 勇者第413章 敲詐551.第549章 病重第315章 兵變第288章 黎陽第333章 降747.第745章 建康第397章 西進598.第596章 斬將766.第764章 風第150章 渡河695.第693章 新政第378章 援軍548.第546章 忽聞467.第466章 登基第207章 鍛造第348章 勸第312章 變故562.第560章 討價524.第522章 偏安第72章 將才第102章 算計第186章 飛蛾第349章 停戰491.第489章 遼東第155章 風起第109章 謹慎第238章 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