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般若心經》

次日,唐三藏找到了馬,告別了劉家,帶了一些乾糧,便繼續往前行走。翻過十來座大山之後。這天便黑了下來,前不達村,後不着店的,唐三藏心想:看來可能要露宿野外了。這樣想地時候,他正準備停馬休息,突然瞥見前面的山頂,有亮光傳來,心想着上面可能有一戶人家。就牽着馬兒,往那裡趕去。

正走到半山腰的時候,原本靜悄悄的周圍,突然跳出一羣人影來,那馬經過這麼一嚇,猛然掙開唐三藏的手,一轉眼也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

唐三藏先是被這些人影驚了一下,可看清楚這些身影,不由得心驚膽戰,這一個個哪裡是人?虎頭人身地,分別是妖兵來着!尚未來得及做出反應,這一羣妖兵怪叫着便衝了上來,架着唐三藏便被這羣虎兵往山頂押去。進入洞內,虎妖看了看唐僧,滿意的嘖了兩聲後,揮手喊道:“小地們,先把這個和尚給我綁起來,明日一早,洗乾淨了做肉湯喝!”

這樣,唐三藏在一衆妖兵的歡呼下,反手被綁了起來。

就在金蟬子被妖怪所抓之際,西方極樂淨土之中,二位聖人看着八寶功德池中花開花落,萬物凋零,再度復甦,眼中智慧閃爍,穿越滄桑。

準提神情一動,對接引言道:“善哉善哉,唐三藏此番有難了!”

接引聞言,高宣一聲佛號,道:“唐三藏此番磨礪,日後必成大業,善哉,善哉!”

準提笑道:“也該貧道幫其一把纔好!”手中七寶妙樹一刷,一清氣從頂上慶雲間逸出,化爲一道人,手持拂塵,頭戴太乙道冠,身披八卦道袍,腳踏芒鞋,仙風道骨,逍遙自然。

準提微微一笑,道:“還需道友代替貧道下界走一遭啊!”

這道人朝準提笑道:“你我本爲一體,何須如此客氣!”說完,這道人化虹而去。

唐僧困在樁上,捱了半夜,正在心驚膽戰時,輕輕的腳步聲傳來,唐三藏回神一看,只見一個白髮老人走到他的跟前,用手一佛,捆住雙腳的繩子立刻斷裂,將三藏扶起身來。

唐三藏先是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朝這白髮老人行禮謝道:“謝謝老公公搭救!”

老人眸中綻放無量慧光,開口笑道:“我們一起出去吧。你謹記跟緊我,就可以安全地離開了。”

唐三藏點頭應是,緊緊跟在老人身後,只見山洞之中的妖怪個個面帶酒氣倒地大睡,鼾聲大作。唐三藏不敢多看,趕緊隨老人出去。

“好了,你已經安全了。”

走了許久之後,三藏再次對老者行禮道:“老先生搭救之恩,貧僧磨齒難忘!”

緩了一口氣,三藏接着說道:“還仙長望告知身份,三藏取經歸來之後,必有厚報。”

“金蟬子不必如此客氣,本仙乃西方菩提道人,遇上你爲妖怪所擒,是以現身一助。”

三藏殷勤致謝謝,老者道:“此去一路魔瘴難消。我有《般若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

三藏拜伏於地懇求,那老人遂在三藏耳邊輕輕誦起《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寂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此乃修真之總經,作佛之會門也,開萬法源流,度萬世良材。這菩提道人乃是準提菩薩的化身,誦這《般若心經》之時,咒音溝通虛無,無處不在,無處不存,一轉眼的時間就傳遍了整個洪荒。洪荒衆生皆聞,不是耳畔之音,而是福至心靈,心頭泛起,無孔不入,大顯莫測神通。無數普通的生靈乃至是修士,在這一瞬間都是禁不住一起唸誦了起來,心中忽然生出了一股對於佛法的敬仰以及對那極樂世界的嚮往。

人族更是停下了手頭上的所有事情,一個個虔誠唸誦心經,農民不再耕田。婦女不再織布,商人不再行商,官員不再辦公,全部臉朝南方,臉上漸漸露出了嚮往的神情,禁不住跟着一起唸誦了起來,想要從現如今煩惱多多的生活當中解脫出來,投身那大極樂大解脫的極樂世界。

八景宮兜率紫府,老子心中不悅,正待有所動作,不料菩提道人也不爲己甚,心經只誦一遍,梵音額然而止。在《般若心經》引導下,一副瑰麗、恢弘的世界緩緩展開在洪荒無數生靈面前,爲他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無異於黑暗之中的燈塔,雖然燈光微弱,但是畢竟撕裂的陰霾,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老子眉頭一皺,這接引準提所傳佛法不同於自己道門獨自修身養性,逍遙於世,乃是救苦救難,普渡衆生,日後佛門必然大興於世,佛門氣體大漲,此消彼長,玄門將日漸消退。

一旁侍立的玄都大法師憂心忡忡,問道:“師尊,我等該如何是好?”

老子頭頂白氣蒸騰,紅雲滾滾,冷笑一聲,道:“衆生業力深重,西方兩位強自度化衆生,必收其累,日後佛門必有大劫!”

先天至寶太極圖抖動起來,五彩毫光照耀,虛空漣漪被定住。

話說西天路上災難重重,此時唐三藏剛從妖怪手中逃脫出來,心裡正在彷徨間,如今得傳授這《般若心經》,領會到佛法之奧妙,不禁信心大起,再拜,請問西天大雷音寺還在那裡。

老者道:“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前面自有高徒相助,他知西去之路,可助你一臂之力!”

隨後老者駕雲離去,唐僧繼續前進。這日唐三藏來到大唐與韃靼邊界處,此處一座高山矗立,個是高接青霄,崔巍險峻。

正在觀望之際,只聽得山腳下叫喊如雷道:“我師父來也,我師父來也。”

三藏驚疑,牽馬下山。行不數裡,只見那石匣之間,果有一猴,露着頭,伸着手,亂招手道:“師父,你怎麼此時纔來?來得好,來得好救我出來,我保你上西天去也!”

唐三藏近前細看,你道他是怎生模樣——

尖嘴縮腮,金睛火眼。頭上堆苔蘚,耳中生薜蘿。鬢邊少發多青草,頷下無須有綠莎。眉間土,鼻凹泥,十分狼狽,指頭粗,手掌厚,塵垢餘多。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孫大聖,今朝難滿脫天羅。

唐三藏誠然膽大,走上前來,與他拔去了鬢邊草,頷下莎,問道:“你可有話說?”

那潑猴咧嘴道:“你可是東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經去的麼?”

三藏丰神如玉,聞言點點頭道:“我正是,你問怎麼?”

那猴頭大喜,言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只因犯了誑上之罪,被佛祖壓於此處。前者有個觀音菩薩,領佛旨意,上東土尋取經人。我求他救我一救,他勸我再莫行兇,歸依佛法,盡殷勤保護取經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後自有好處。故此晝夜提心,晨昏吊膽,只等師父來救我脫身。我願保你取經,與你做個徒弟。”

三藏聞言,滿心歡喜道:“你雖有此善心,又蒙菩薩教誨,願入沙門,只是我又沒斧鑿,如何救得你出?”

猴頭搖搖頭,道:“不用斧鑿,你但肯救我,我自出來也。”

三藏奇怪道:“我自救你,你怎得出來?”

那猴頭哈哈大笑道:“這山頂上有我佛如來的金字壓帖。你只上山去將帖兒揭起,我就出來了。”

三藏依言,覆上高山,攀藤附葛,只行到那極巔之處,果然見金光萬道,瑞氣千條,有塊四方大石,石上貼着一封皮,卻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個金字。

三藏近前跪下,朝石頭,看着金字,拜了幾拜,望西禱祝道:“弟子陳玄奘,特奉旨意求經,果有徒弟之分,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同證靈山。若無徒弟之分,此輩是個兇頑怪物,哄賺弟子,不成吉慶,便揭不得起。”

祝罷,又拜。拜畢,上前將六個金字輕輕揭下。佛貼釋放萬千毫光,照耀大千世界,千重異彩籠罩其身,朝唐三藏微微點頭示意,望西方而去。

三藏心中一驚,望空禮拜,後徑下高山,又至石匣邊,對那猴頭言道:“揭了壓帖矣,你出來麼。”

悟空歡喜,叫道:“師父,你請走開些,我好出來,莫驚了你。”

三藏回東即走。走了五七裡遠近,又聽得那猴高叫道:“再走,再走!”

三藏又行了許遠,下了山,只聞得一聲響亮,真個是地裂山崩。只見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馬前,赤淋淋跪下,道聲:“師父,我出來也!”

對三藏拜了四拜,急起身,就去收拾行李,扣背馬匹。那馬見了他,腰軟蹄矬,戰兢兢的立站不住。蓋因那猴原是弼馬溫,在天上看養龍馬的,有些法則,故此凡馬見他害怕。

三藏見他意思,實有好心,真個象沙門中的人物,便叫:“徒弟啊,你姓什麼?”

猴王撓撓頭,言道:“我姓孫。”

三藏高宣一聲佛號,言道:“我與你起個法名,卻好呼喚。”

猴王擺擺手道:“不勞師父盛意,我原有個法名,叫做孫悟空。”

三藏歡喜道:“也正合我們的宗派,你這個模樣,就象那小頭陀一般,我再與你起個法名,稱爲行者,好麼?”

悟空思忖片刻,拍手叫好道:“好,好,好。”

自此時又稱爲孫行者。而後,有在鷹愁澗收得西海龍王太子,在高老莊附近雲棧洞收得豬八戒,在流沙河收得沙僧,至此,取經之人彙集完畢,大業開啓。

與此同時,三十三天外天須彌天內,準提道人正在斜月三星洞裡打坐清修,忽然感覺到天機異變,掐指一算頓明前因後果,不由微笑道:“西遊大業開始,小乘佛教報身佛也是該復位了,好全小乘法身佛、報身佛和應身佛三佛圓滿之數。”

準提說完此話,召來佛母大孔雀明王孔宣,對他吩咐道:“今日乃是多寶如來佛脫出劫難之日,現在你持我的七寶妙樹前去北海萬丈深淵,放他出來。”孔宣接下法旨,展開雙翅,轉瞬就出了三星洞。

準提看那孔宣飛了出去,卻是從袖子裡拿出一妙物,多足,繁目,正是那洪荒至兇生靈五蟲之一多目金蜈蚣,身若黃金鑄造,水火無侵、風雷不入,無懼刀劍兵傷、無畏神力碾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堪稱洪荒不死蟲身。

多目金蜈喜陰,多匿於暗處,吞吐黃霧、目射金光,好襲殺生靈。昔日準提未成道時,曾遊歷西方荒蠻之地,見這多目金蜈蚣禍害西方生靈,惹下無邊的業力,故出手給與誅殺。

“無量壽佛!”準提慈悲地道聲佛號,手中浮現一朵十二品青蓮,檀口一吹,一道十二色琉璃光飛起,裹住金蜈蚣,須臾散去,金蜈蚣卻是渾身浮現一朵白蓮虛影,片刻虛影散去。

準提呵呵一笑,道:“去吧,好好修道,日後只能成就正果!”

千目金蜈蚣一抖,睜開了雙眼,從掌上飛了起來,朝準提點了點頭,化作一道黑光出了須彌天極樂世界,往西牛賀洲而去。

這千目金蜈蚣受準提點化,潛心修道,泯滅兇性,蛻得蟲身,後學道天空山(泰山)黃花洞鬥母元君門下,修行羽士煉丹之道,自號百眼魔君,居黃花觀。

後唐三藏往西天大雷音寺取大乘佛法,路經黃花觀,與百眼魔君同門師妹--盤絲洞七蜘蛛精爭鬥,惹得多目怪出手。百眼魔君天賦神通,脅下黃霧,目內金光,可束縛世間萬法,能腐蝕金剛軀體,生靈落得其中,必要懨懨不得動彈,經日化爲膿水。齊天大聖險些身隕金蜈黃霧金光中,逃脫後無有手段應對,唯流淚悲切而已。

幸受黎山老母指引,美猴王請得昴日星君母親--紫雲山千花洞毗藍婆菩薩下山,以昴日星君所煉繡花陣破金蜈黃霧金光,收服多目怪,唐僧師徒方得脫大難。那百眼魔君,自此拜師藍婆菩薩,入紫雲山千花洞修行,終入佛門,成就千手千眼佛,自乃後話。

話說孔宣接下聖人法旨,出了須彌天,飛過三十三重天,來到北海。孔宣站立北海上空,右手七寶妙樹杖一陣刷動,就見那平靜無波的北海寒水頓時掀起千丈波浪,洶涌翻滾。隨着浪花波峰陣陣,一道人影從北海深淵下衝天而起,這人仔細雙手合十,梵音清唱陣陣,卻是一尊六丈千手佛陀。這尊佛陀正是多寶如來,多寶出得困,向孔宣合十拜了一下,轉身就往雷音寺飛去。

原來當年燃燈佛祖鎮壓孫悟空於五行山下,準提便也把他的化身多寶如來鎮壓在這北海深淵,一過抵一過,卻是因果兩清,互不相欠。大劫來臨,多寶便脫困而出,此爲定數。

77.大解脫神掌43.女媧造人30.三妖仙迴歸碧遊宮65.通天教主的執念37.定海神針67.靈山大劫95.度化人族88.舍利之道81.擎天棍51.妖族逆天61.落井下石47.翊聖保德真君72.天地棋局28.結善緣得寶殿78.聖人不死,大盜不止118.妙吉祥童子38.蠱惑13.初立神威26.巫族入地府100.割肉度羣魔3.偶也是聖人?47.大徹大悟63.幽冥尊者12.火神洛基12.天妖噬魂大法6.衆聖籤封封神榜26.昊天的困擾85.二心難辨50.大禹治水15.精衛填海38.蠱惑16.無上祈福術55.九鼎龍印55.東海之變47.后羿轉世55.月老36.靈魂烙印48.孔宣的機緣38.大日如來入紅塵74.紅孩兒戲弄唐三藏72.天師門52.氣運之爭28.十絕陣出38.大日如來入紅塵53.寶相莊@嚴彌勒佛98.芥子須彌陣20.人間皇者失其人22.重整河山89.丹道仙法58.五行靈根49.龍之九子17.都天五鬼52.準提初會誅仙陣52.三清成聖天下驚15.精衛填海27.楊戩下山75.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82.娑婆童子2.菩提蓮花喜相逢41.五莊觀被盜42.盧聖降妖7.毒龍尼德霍格99.地府爭鋒50.孔丘證道4.聖人間的較量73.強勢伏妖22.紫霄宮開講126.玄門道教51.願力寶珠34.提坦族100.廣成敗北22.重整河山57.地獄深淵拳1.混沌鍾現23.奧林匹斯神國49.護佑人族五百年18.佛祖的湮滅97.掌中佛國43.祖龍54.老子之偒50.大禹治水51.九州鼎69.地仙之祖71.靈魂烙印96.小雷音寺22.紫霄宮開講26.孟姜女27.佛門鼎盛43.天定要亡?31.懼留孫禮佛79.戮巫劍73.大混沌輪迴神光59.天道之下皆爲螻蟻41.兩敗俱傷57.捲簾大將23.奧林匹斯神國72.天師門13.燃燈拜師玉虛宮21.座位之爭16.諸神大戰
77.大解脫神掌43.女媧造人30.三妖仙迴歸碧遊宮65.通天教主的執念37.定海神針67.靈山大劫95.度化人族88.舍利之道81.擎天棍51.妖族逆天61.落井下石47.翊聖保德真君72.天地棋局28.結善緣得寶殿78.聖人不死,大盜不止118.妙吉祥童子38.蠱惑13.初立神威26.巫族入地府100.割肉度羣魔3.偶也是聖人?47.大徹大悟63.幽冥尊者12.火神洛基12.天妖噬魂大法6.衆聖籤封封神榜26.昊天的困擾85.二心難辨50.大禹治水15.精衛填海38.蠱惑16.無上祈福術55.九鼎龍印55.東海之變47.后羿轉世55.月老36.靈魂烙印48.孔宣的機緣38.大日如來入紅塵74.紅孩兒戲弄唐三藏72.天師門52.氣運之爭28.十絕陣出38.大日如來入紅塵53.寶相莊@嚴彌勒佛98.芥子須彌陣20.人間皇者失其人22.重整河山89.丹道仙法58.五行靈根49.龍之九子17.都天五鬼52.準提初會誅仙陣52.三清成聖天下驚15.精衛填海27.楊戩下山75.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82.娑婆童子2.菩提蓮花喜相逢41.五莊觀被盜42.盧聖降妖7.毒龍尼德霍格99.地府爭鋒50.孔丘證道4.聖人間的較量73.強勢伏妖22.紫霄宮開講126.玄門道教51.願力寶珠34.提坦族100.廣成敗北22.重整河山57.地獄深淵拳1.混沌鍾現23.奧林匹斯神國49.護佑人族五百年18.佛祖的湮滅97.掌中佛國43.祖龍54.老子之偒50.大禹治水51.九州鼎69.地仙之祖71.靈魂烙印96.小雷音寺22.紫霄宮開講26.孟姜女27.佛門鼎盛43.天定要亡?31.懼留孫禮佛79.戮巫劍73.大混沌輪迴神光59.天道之下皆爲螻蟻41.兩敗俱傷57.捲簾大將23.奧林匹斯神國72.天師門13.燃燈拜師玉虛宮21.座位之爭16.諸神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