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陰陽二十五入第六十四

黃帶回:餘聞陰陽之人何僅伯高日: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應之。

故五五二十五人之政,而陰陽之人不與焉。其態又不合於衆者五,餘已知之矣。願聞二十五人之形,血氣之所生,別而以候,從外知內何如?岐伯日:悉乎哉問也,此先師之秘也,雖伯高猶不能明之也。黃帝避席遵循而卻日:餘聞之,得其人弗教,是謂重失,得而泄之,天將厭之。餘願得而明之,金櫃藏之,不敢揚之。岐伯日:先立五形金水水火土,別其五色,異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黃帝日:願卒聞之。岐伯日:慎之慎之,臣請言之。水形之人,比於上角,似於蒼帝。

其爲人蒼色,小頭,長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勞心,少力,多憂勞於事,能春夏不能秋冬,感而病生,足厥明倫倫然。太角之人,比於左足少陽,少陽之上遺遺然。五角(-一日。角①)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陽之下隨隨然。付角(-。右角)之人,比於右足少陽,少陽之上推推然。判角之人,比於左足少陽,少陽之下插話然。火形之人,比於上做,似於赤帝。其爲人赤色,廣用,銳面小頭,好肩背牌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搖,肩背肉滿,有氣輕財,少信多慮,見事明,好顏,急心,木壽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陰核核然。質激之人(目質之八。

大①一日少角:原在句末“隨隨然”之後,據文義移此。本篇小字注均同此體例。178微),比於左手太陽,太陽之上肌肌然。少微之人,比於右手太陽,太陽之下滔滔然。右微之人,比於右手太陽,太陽之上統跤然(一。熊熊然)。質判(-。質創之人,比於左手太陽,太陽之下支支頤頤然。十形之人,比於上官,似於上古黃帝。其爲人黃色,圓面,大頭,美肩背,大腹,美股勝,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稱,行安地,舉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權勢,善附人也。

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陰敦敦然。太宮之人,比於左足陽明,陽明之上婉婉然。加宮之人(一。衆之人),比於立足陽明,陽明之下坎坎然。少官之人,比於右足陽明,陽明之上樞樞然。左宮之人(一。衆之八.一日。明之。),比於右足陽明,陽明之下兀兀然。金形之人,比於上商,似於白帝。其爲人方面,白色,小頭,小肩背,小腹,/J‘手足,如骨發路外,骨輕,身清廉,急心,靜悍,善爲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陰敦敦然。付商之人,比於左手陽明,陽明之上廉廉然。右商之人,比於左手陽明,陽明之下脫脫然。

右商之人,比於右手陽明,陽明之上監監然。少商之八,比於右手陽明,陽明之下嚴嚴然。水形之人,比於上羽,似於黑帝。其爲人黑色,面不平,大頭,廉頤,小肩,大腹,動手足,發行搖身,下盡長,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給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陰汗汗然。大羽之人,比於右足太陽,太陽之上頰頰然。

少羽之人,比於左足太陽,太陽之下纖纖然。衆之爲人(一。加之八),比於右足太陽,太陽之下潔潔然。任之爲人,比於左足太陽,太陽之上安安然。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變者,衆之所以相欺者是也。黃帝日:得其形,不得其色何如?妨伯日:形勝色,色勝形者,至其股時年加,感則病行,失則憂矣。形色相得者,富貴大樂。黃帝日:其形色相勝之時,年加可知乎?吹伯日:凡年忌下上之人大忌,常加七歲,十六歲、二十五歲、三十四歲、四十三歲、五十二歲、六十一歲,皆人之大忌,不可不自安也,感則病行,失則憂矣。當此之時,無爲好事,是謂年忌。

黃帝曰:夫子之言,脈之上下,血氣之候,以知形氣奈何?岐伯曰:足陽明之上,血氣盛則髯美長;血少氣多則髯短;放氣少血多則髯少;血氣皆少則無髯,兩吻多畫。足陽明之下,血氣盛則下毛美長至胸;血多氣少則下毛美短至臍,行則善高舉足,足指少肉,足善寒;血少氣多則肉而善癲;血氣皆少則無毛,有則稀枯停,善晨厥足痹。足少陽之上,氣血籃則通髯美長;血多氣少則通髯美短;血少氣多則少髯;血氣皆少則無須,感於寒溼則善痹,骨痛爪枯也。

足少陽之下,血氣盛則腔毛美長,外踝肥;血多氣少則勝毛美短,外踝皮堅而厚;血少氣多則儲毛少,外踝皮薄而軟;血氣皆少則無毛,外踝瘦無肉。足太陽之上,血氣盛則美眉,眉有毫毛;血多氣少則惡眉,面多少理;血少氣多179則面多向;血氣和則美色。足太陽①之下,血氣盛則跟肉滿,遺堅;氣少血多則瘦,跟空;血氣皆少則喜轉筋,睡下痛。手陽明之上,血氣盛則播美;血少氣多則播惡;血氣皆少則無霜。手陽明之下,血氣盛則腋下毛美,手魚肉以溫;氣血皆少則手瘦以寒。

手少陽之上,血氣盛則眉美以長,耳色美;血氣皆少則耳焦惡色。手少陽之下,血氣盛則手卷多肉以溫;血氣皆少則寒以瘦;氣少血多則瘦以多脈。手太陽之上,血氣盛則有多項,面多肉以平;血氣皆少則面瘦惡色。手太陽之下,血氣盛則掌肉充滿;血氣皆少則掌瘦以寒。黃帝日:二十五人者,刺之有約乎?岐伯日:美眉者,足太陽之脈,氣血多;惡眉者,血氣少;其肥而澤者,血氣有餘;肥而不澤者,氣有餘,血不足;瘦而無澤者,氣血俱不足。

審察其形氣有餘不足而調之,可以知逆順矣。黃帝日:刺其諸陰陽奈何?岐伯日:按其寸口人迎,以調陰陽,切循其經絡之凝澀,結而不通老,此於身皆爲痛痹,甚則不行,故凝澀。凝澀者,致氣以溫之,血和乃止。其結絡者,脈結血不和,決之乃行。故日:氣有餘於上者,導而下之;氣不足於上者,推而休之;其稽留不至者,因而迎之;必明於經隧,乃能持之。寒與熱爭者,導而行之淇宛陳血不結者,則而予之。必先明知二十五人,則血氣之所在,左右上下,刺約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