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開始東征

薛林在北平待的雖然很太平,可他非常想回到廣州去參加討伐陳炯明的戰鬥,這可是建功立業的機會,可是沒辦法,他必須在這保護孫先生。

再說廣州的局勢,自從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之後,他就成爲孫中山和南方政府的頭號大敵。1923年孫中山組織聯軍把陳炯明逐出了廣州,但其仍盤踞東江潮汕一帶,陰謀再起,嚴重威脅國民政府的生存。

1924年底,陳炯明認爲與南方政府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集結部隊,準備打回廣州。此時的陳炯明兵力號稱十萬,實際上大約五萬人。其中戰鬥力最強的是林虎所轄的廣西軍,約一萬五千人,編成4個步兵師。

1925年1月15日,國民政府發佈《東征宣言》,正式向陳炯明宣戰。隨即兵分3路向陳炯明發起進攻,以安定廣州革命政府的後方。

統率北路軍的是滇軍楊希閔,統率中路軍的是桂軍劉震寰。南路軍由粵軍第2步兵師(師長張民達,2000人)、粵軍第7獨立旅(旅長許濟,4000人)、粵軍第16獨立團(1000人)和黃埔軍校的兩個教導團(2500人)組成。

黃埔軍校教導第1團、第2團是以第一期畢業生爲基幹編成的,蔣介石以黃埔軍校校長名義率領這兩個團。

何應欽、錢大鈞(先是王柏齡,錢大鈞是東征途中接任)分別爲團長,軍校第一期的隊長、區隊長和教官擔任營長;黃埔1期畢業生擔任兩個教導團的連長、排長、特務長以及營、連黨代表職務。

同時用黃埔2期在校學生的炮兵隊編成一個炮兵連,學生都作爲列兵使用,陳誠爲炮兵連長。蘇聯顧問亦隨軍參戰。廣東老百姓稱這支軍隊爲黃埔學生軍。它人數雖少,但戰鬥力在廣東各軍中卻是第一流的。

他們不僅受過良好的政治和軍事訓練,革命鬥志空前高昂,而且武器裝備也優於各軍。

3月上旬,林虎率劉志陸、王定華、黃任寰等部兩萬餘人自興寧、梅縣、等地出發。

由於擔任戰場左翼軍的滇軍、桂軍按兵不動,使林虎得以從容地繞過黃埔軍左翼直抄後路,戰場形勢急轉直下。3月12日午後一時,林軍右路前隊約五、六千人抵鯉湖,左路前隊抵紅湖(距棉湖五華里),其後續部隊尚有萬人左右。

3月12日晚,粵軍第7旅在揭陽西邊南溪北岸宿營;黃埔軍校1團在棉湖(一個營在南溪左岸),二團在棉湖東南。

根據所掌握的敵情,蘇聯顧問建議3月13日以粵軍第7旅和黃埔1團組成的右翼向敵人發起主要攻擊,目的是迫使敵人往南撤。黃埔2團以其部分兵力支援1團,其餘的部隊進攻南路敵人。

3月13日零點三十分,蔣介石命令第7旅許濟部13日晨7時30分以前進至塔頭埠向林虎軍左側包圍攻擊;黃埔1團何應欽部於13日晨5時30分渡河,攻擊正面和順之敵。教導2團錢大鈞部於13日晨5時30分出發,攻擊棉湖右岸鯉湖之敵,並掩護一團之左側;

但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原已到達鯉湖之敵,僅留兩千餘人在鯉湖附近一帶高地佔領陣地,主力已轉至和順方面。許旅向敵左側背迂迴,越走越遠,沒有和敵接觸的機會,反而使敵減輕了左翼的顧慮。

這樣,在接下來的棉湖戰役中,黃埔教導1團獨擋十倍於已的強敵。

13日7時30分,何應欽團長率部進至距和順約40華里之曾壙村,得知敵軍王定華等部五、六千人已在和順東端高地佔領陣地。何應欽即命令1營攻擊正面之敵,3營由右方前進攻敵之左翼,2營及炮兵連控置於第二線爲預備隊。

林虎軍憑藉有利地勢,以居高臨下直撲黃埔1團,雙方絞殺在一起,戰線越拉越長,陣地反覆易手,雙方傷亡慘重。林虎見正面強攻難以奏效,於是將主要攻擊方向轉向黃埔一團的左翼。

何應欽立即命令3營迅速攻擊前進,佔領右前方制高地。

上午11時左右,1營戰線越拉越長,1連傷亡更重,連長餘海濱陣亡,副連長劉赤忱負傷,6名排長、副排長都負傷或陣亡,全連軍官只剩下黨代表李奇中和司務長閻國福,奉命從第一線撤出。

曾壙村已無兵據守,一股敵軍乘隙而入,衝到了距1團團部僅百餘米的地方,何應欽命2營長劉峙率預備隊6連渡過小河,向敵人猛衝,同時命炮兵向曾壙村內射擊,斃敵二十餘人。在炮火的支援下,6連將敵軍逐出了曾壙村。

陳誠指揮的山炮連連續射擊。後來由於6門炮的撞針都失靈了,只得後撤到團指揮所附近。

11時30分,林虎再度向1團方向大量增兵,對2營5、6連陣地猛烈攻擊。何應欽將最後的預備隊4連投入戰鬥。林虎這時已發現了1團指揮所所在的位置,派出重兵強行突入,黃埔軍拼死抵擋。

衝在最前頭的敵軍離指揮所只有幾十米的距離了,蔣介石嚴令何應欽堅決頂住。

何應欽命令號長吹起了衝鋒號,第一個衝了出去,帶動團部所有人員都跟他往下衝。加侖將軍的幾個助手和警衛員也拔槍投入了戰鬥。黃埔軍頓時士氣大振,殺聲震天動地。

炮兵連長陳誠親自指揮架炮,親自瞄準,親自拉火。頭一發炮彈正落在團指揮所前面的一堆敵人當中,林虎軍突然遭到炮火轟擊,頓時驚惶失措,掉頭就跑。當時人們紛紛議論,大炮別人打不響,爲什麼陳誠親自拉火就打響了呢?其實是因爲大炮打得太多,撞針過熱,軟了,卸下來過了半小時,撞針經過冷卻,又變硬了。由於陳誠拉火打響了頭炮,蔣介石立即宣佈提升陳誠爲炮兵營營長。

經過這一戰,陳炯明的精銳部隊損失慘重,沒過幾日便退出廣州。

遠在北平的孫中山等人得到捷報,大喜過望,連連陳贊:打得好,打得好。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薛林和錢壯的內心也非常歡喜,總算讓這些來犯之敵領教了黃埔軍的的厲害,可是唯一的遺憾是,自己沒有親臨戰場,來親身體驗戰爭後的喜悅。

可隨即又聽見孫中山嘆了口氣:競存爲何要負我。

薛林詫異,悄悄的問汪精衛,“競存是誰。”

“是陳炯明的字。”汪精衛回答。

薛林感覺到,孫先生與陳炯明的關係果然不一般。

淡水、棉湖之役,敵軍林虎銳氣受挫,逃往香港,校軍軍威大振,娃娃軍也成了氣候。

這是當時那些驕橫不可一世的諸路軍閥始料未及的。

黃埔學生之所以始終保持高昂的革命熱情、旺盛的革命鬥志、勇敢的犧牲精神,這是與黃埔軍校兩位傑出的政治工作領導人分不開的:一是國民黨左派領袖、校黨代表廖仲愷;一是校政治部主任兼軍法處處長、****廣東區委主要負責人周總理。

這兩人是黃埔革命精神的締造者。

東征中,他兩人戰鬥在最前線,極大地鼓舞了鬥志。

但是,僅靠正面鼓勵仍是不夠的,革命的軍隊還需要嚴明的紀律和嚴格的校規軍法。“軍令如山倒”,蔣介石制定了《革命軍連坐法》、《革命軍刑事條例》、《革命軍懲罰條例》和《學生隊學生遵守規則》。

這是黃埔軍校軍事法規的典型,這些軍事法規的擬訂,是與軍法處處長周總理的領導分不開的。

蔣介石制定的《革命軍連坐法》,雖然使周總理等人感到過於嚴厲,但爲了防止臨陣退縮,卻也無可挑剔,終於由軍法處明令執行。

按《革命軍連坐法》規定,各級指揮官如擅自率部隊退卻,則殺該指揮官;如指揮官不退部下退,以致該指揮官陣亡,則殺下一級所屬之指揮官。

蔣介石對學生的解釋說:“比方打仗的時候,上官沒有命令,一班人同退,就槍斃班長,一排人同退,就槍斃排長,一連人同退,就槍斃連長,一直至於一營一團退下來,就槍斃營長團長。像這樣說,所殺不過三五個人,似與士兵完全沒有關係,其實不然,你不曾細思此法一行,就是百萬兵士一時前進後退,我也都有查考,所槍斃的雖只幾個人,不怕你百萬人都退不得,你聽我說這緣故。比方一團人同退,那司令官必定槍斃他的團長,如此團長見他部下退時,他決不敢退;若是他不退,必被敵人打死,我便要槍斃他的營長來償他團長的命,如此營長也不敢退,營長不退,若被陣亡,他的部下連長都該殺,連長怕槍斃便不敢退;他部下排長怕陣亡了連長,司令官槍斃他,他也不敢退;排下士兵恐怕排長陣亡;一排士兵都要槍斃,便都護着排長不退。如此不是我軍所死的只有陣亡的部下三五個人,便是百萬人也要同心。哪個還敢輕先退去呢?”

蔣介石用殺頭來治軍,這與舊式軍閥和作法一脈相承,但在戰時用此非常手段也是情有可原的。

淡水之役,打掃戰場剛一結束,指揮部戰士就把臨陣脫逃的教導二團一營七連連長孫良押到了蔣介石面前。

孫良如喪家之犬,渾身篩糠似地顫抖,耷拉着頭,不敢見站在面前的表兄。孫良是蔣介石的一個遠房表弟,黃埔建校時,孫良投奔表兄謀了個一官半職,本想光宗耀祖,升官發財,誰知剛上任不久就派往王柏齡領導的教導二團,參加了東征戰鬥。

戰場硝煙瀰漫,槍聲大作,孫良嚇得魂不附體,只顧逃命,哪裡還想到自己的一連官兵。孫良脫逃引起連內官兵極大的憤慨,終於在戰鬥結束後被連內一位士兵擒獲,押送到東征軍指揮部。

蔣介石見孫良押來,倏地從腰間掏出了手槍,氣憤地說:“還有臉來見我!”。

孫良白知性命難保,但心想你看在親戚份上,也得手下留情。他抱着一線希望,淚流滿面,苦苦哀求:“表哥,饒了我這一次吧!饒了我這一次吧!”

孫良見表哥怒而不語,臉色鐵青,又雙膝跪在周總理面前求饒。

孫良知道周主任平時關心部下,總是寬厚待人,希望周主任在表兄面前說說情。周總理怒目相視,厲聲道:“怯敵逃命,該當何罪?你身爲黃埔軍連長,罪更難饒。”

東征軍剛剛進入戰鬥,執法不嚴,後患無窮。蔣介石想到《革命軍連坐法》,臨陣脫逃罪該殺頭,於是把手一揮:“把他拉出去,槍斃!”

孫良是校軍第一次東征時被軍法論處的連長,而且又是蔣介石的表弟,《革命軍連坐法》的第一個開刀對象竟然是孫良,令全軍震懾。

《黃埔風雲》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133章 逃離濟南第7章 開始啓程第12章 漸生情愫第26章 初露鋒芒第145章 薛林掛帥第79章 謝持來訪第53章 破解困局第49章 軍火交接第78章 寧漢分裂(二)第33章 贏得芳心第65章 各自的陰謀第69章 薛林被免職第115章 各方施壓第146章 停止進軍第6章 隨行北上第85章 徐州戰役(一)第79章 謝持來訪第36章 拒不放人第75章 薛林的預見第33章 贏得芳心第18章 又遇陳茜第32章 對日施壓第123章 勸降薛林第141章 爲何來此第54章 解開謎團第144章 成一方諸侯第140章 紫菱的疑惑第151章 接觸高家第3章 投身革命第102章 槍擊中國士兵第176章 暴亂第177章 博弈第18章 又遇陳茜第4章 軍校生涯第10章 政局有變第138章 遇見李景林第106章 悲憤交加第59章 癡情的紫菱第104章 不許抵抗第35章 槍擊事件第22章 退出協會第157章 包圍租界第9章 日本之行第一百六十七章第155章 大鬧法租界第176章 暴亂第25章 惠州之戰第113章 保衛濟南第10章 政局有變第123章 勸降薛林第116章 撤退第4章 軍校生涯第53章 破解困局第11章 初遇紫菱第98章 突襲濟南第113章 保衛濟南第141章 爲何來此第20章 黃埔打架第22章 退出協會第100章 濟南事件(二)第104章 不許抵抗第161章 無恥的日本第40章 準備行動第17章 告別偉人第3章 投身革命第121章 痛斥軍委會第15章 開始東征第113章 保衛濟南第48章 溫柔鄉第127章 扣押川島芳子第72章 佳人助陣第57章 雙雄會面(二)第82章 拉攏薛林第127章 扣押川島芳子第58章 一笑泯恩仇第170章 美琪子來東北第107章 淚水與怒火第159章 大權旁落第123章 勸降薛林第78章 寧漢分裂(二)第17章 告別偉人第113章 保衛濟南第20章 黃埔打架第152章 向高家借錢一百三十七章 搜捕薛林第90章 論對日作戰第27章 勝利凱旋第151章 接觸高家第9章 日本之行第128章 看望川島芳子第一百六十五章上架感言第57章 雙雄會面(二)第149章 試探薛林第21章 薛林的無奈第19章 加入協會第19章 加入協會第39章 烏雲密佈第18章 又遇陳茜第43章 軒然大波
第133章 逃離濟南第7章 開始啓程第12章 漸生情愫第26章 初露鋒芒第145章 薛林掛帥第79章 謝持來訪第53章 破解困局第49章 軍火交接第78章 寧漢分裂(二)第33章 贏得芳心第65章 各自的陰謀第69章 薛林被免職第115章 各方施壓第146章 停止進軍第6章 隨行北上第85章 徐州戰役(一)第79章 謝持來訪第36章 拒不放人第75章 薛林的預見第33章 贏得芳心第18章 又遇陳茜第32章 對日施壓第123章 勸降薛林第141章 爲何來此第54章 解開謎團第144章 成一方諸侯第140章 紫菱的疑惑第151章 接觸高家第3章 投身革命第102章 槍擊中國士兵第176章 暴亂第177章 博弈第18章 又遇陳茜第4章 軍校生涯第10章 政局有變第138章 遇見李景林第106章 悲憤交加第59章 癡情的紫菱第104章 不許抵抗第35章 槍擊事件第22章 退出協會第157章 包圍租界第9章 日本之行第一百六十七章第155章 大鬧法租界第176章 暴亂第25章 惠州之戰第113章 保衛濟南第10章 政局有變第123章 勸降薛林第116章 撤退第4章 軍校生涯第53章 破解困局第11章 初遇紫菱第98章 突襲濟南第113章 保衛濟南第141章 爲何來此第20章 黃埔打架第22章 退出協會第100章 濟南事件(二)第104章 不許抵抗第161章 無恥的日本第40章 準備行動第17章 告別偉人第3章 投身革命第121章 痛斥軍委會第15章 開始東征第113章 保衛濟南第48章 溫柔鄉第127章 扣押川島芳子第72章 佳人助陣第57章 雙雄會面(二)第82章 拉攏薛林第127章 扣押川島芳子第58章 一笑泯恩仇第170章 美琪子來東北第107章 淚水與怒火第159章 大權旁落第123章 勸降薛林第78章 寧漢分裂(二)第17章 告別偉人第113章 保衛濟南第20章 黃埔打架第152章 向高家借錢一百三十七章 搜捕薛林第90章 論對日作戰第27章 勝利凱旋第151章 接觸高家第9章 日本之行第128章 看望川島芳子第一百六十五章上架感言第57章 雙雄會面(二)第149章 試探薛林第21章 薛林的無奈第19章 加入協會第19章 加入協會第39章 烏雲密佈第18章 又遇陳茜第43章 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