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時期殘酷的政治鬥爭陸續更新

資料庫 盛唐時期殘酷的政治鬥爭(陸續 )

一、唐代官場傾軋的序幕

公元六一八年的農曆五月十四日,雖然天下還有王世充、劉武周、薛舉、李密、竇建德、杜伏威、李軌等多家勢力強大的反王,隋朝佞臣宇文化及還在率領數十萬大軍稱霸一方,剛從太原進入長安不久的李淵依然接受了傀儡隋恭帝的所謂“禪讓”,登了皇帝的寶座,史稱唐高祖。唐高祖登基後立即宣佈改元武德,這一年就成了武德元年。大唐三百年的基業就此開創,三百年的官場傾軋也從此正式拉開了帷幕。

半個月後,即武德元年的六月一日,唐高祖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公佈了朝廷主要高級官員的任命,唐王朝的第一批將要爲了權位和榮寵而爭來奪去的人,各自站到了起跑點。

第一高官——尚令由唐高祖的二兒子李世民出任。唐高祖一直有任人唯親的傾向,所重用的人不是親屬就是關係比較近密者,尚令是本次任命中級別最高的職位,給自己的兒子當然是放心。而且李世民確實也已在李唐建立過程立有大功,任次高位也能服衆。但這個時候,野心勃勃的李世民不會因爲獲得了這個當朝第一高官而興奮,因爲在本次任命中,沒有出現他大哥李建成的名字。李建成原本就是李淵做唐王時的世子,截至目前,他的功勞暫時比李世民要顯赫,在攻打長安時功勞也最大①。這次他沒有出朝任職,誰都知道意味着什麼。果然,幾天後李建成被立爲皇太子。這對已經野心勃勃要君臨天下的李世民來說,在通向皇帝寶座的道路矗立起了一道極難逾越的障礙②,也爲日後李世民清除李建成埋下伏筆。

除了李世民之外,裴寂就是第一號的權臣了,他被任命爲右僕射、知政事,成爲首席宰相。裴寂是唐高祖晉陽起兵時的開國元勳,而且是唐高祖的心腹故舊,在起兵之前就早已關係密切。唐高祖起兵後,裴寂立即籌集了9萬斛米、5萬段雜彩、40萬領鎧甲以供軍用,同時也沒忘進獻宮女500人。唐高祖打進長安之後,暫時擁立了一個傀儡楊侑爲帝――隋恭帝,找個名目站穩腳跟,後來目的達到之後,又是裴寂積極謀劃和反覆斡旋,促成了唐高祖“受禪”,堂而皇之地成了天子。可以說,在李唐建立的過程中,裴寂建立了別人所不能企及的重大勳業,甚至可以說,是起到了漢之蕭何的作用③。所以唐高祖登基後對裴寂說:“我能有今天,多虧了你啊!”現在王朝建立,分封功臣,唐高祖效法劉邦封蕭何,把裴寂列位第一功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職位僅次於裴寂的是劉文靜,他出任納言一職,也是宰相。劉文靜是晉陽起兵事件的首謀和策劃者,非常有智謀,被成爲“時人之冠”。劉文靜的名字聽起來很內斂,但本人卻很不文靜。《舊唐》說他“偉姿儀,有器幹”,而且此人自恃有才,個性張揚,不易忍受委屈。他原本是隋朝的晉陽縣令,因爲他的親戚李密造反而受到牽連,被抓進晉陽監獄。李世民去監獄探望看,他就趁機向李世民建議興起義兵、乘虛進攻長安、初定天下。等到李世民把他營救出獄,真的準備起兵的時候,劉文靜又參與謀劃,又殺掉隋煬帝安插在唐高祖身邊的耳目,促成了唐高祖的起義。進軍長安之前,他又提出了極爲高明的外聯突厥、解除後顧之憂的軍事和外交戰略,深得唐高祖讚賞。至於該戰略的實施,更是劉文靜親自出使突厥,出色完成了這一任務。所以,大唐開國,劉文靜功不可沒,他本人更是自認爲是大唐第一功臣。但是在分封官爵的時候,他只排在了外臣的第二位,他就覺得憤憤不平。這就爲後來的官場喋血留下了引子。

蕭瑀和唐高祖的“堂大舅哥”竇威,同時擔任內史令。竇威淡泊名利,這裡就不介紹了,說說蕭瑀。蕭瑀本是南北朝時樑朝皇帝樑高祖的兒子,他姐姐是隋煬帝的皇后蕭氏。樑朝滅亡後在隋朝做到內史侍郎、民部尚。李淵攻下長安之後,寫信招降他,他就帶着一個郡投到了李淵的帳下。蕭瑀能言善辯、性情剛直骨鯁,得理不饒人,也不善與人相處。

以的職位都是宰相唐朝的宰相制度有點“集體領導”的民主意味,納言後來改稱侍中,內史令改稱中令,依然是宰相級別。

李綱出任禮部尚。李綱是元老級的大臣了,隋朝的時候就因爲德高望重,成爲文帝太子楊勇的洗馬。這個人個性剛直,當初在楊勇身邊,李綱即“非東宮得言者”。李淵進入長安以後,李綱前來拜見,李淵非常高興!因爲當時他根基未穩,當然願意拿李綱這樣有聲望的人裝點門面。現在加封爲禮部尚,一是表示獎賞,而是量才施用,繼續裝點門面。不久李建成被立爲太子,李綱又兼任太子詹事,教導太子。

陳叔達出任黃門侍郎。陳叔達的出身和述的蕭瑀比較相似,他是南北朝時南陳宣帝的兒子,在南陳時曾被封爲義陽王。陳滅亡後,他在隋朝一個偏僻的地方擔任個小小的通守。李淵進攻這個地方的時候,因爲欣賞陳叔達的才學,決定先禮後兵。李建成自告奮勇,匹馬到城下去說降陳叔達,結果被陳叔達大罵一通,還讓士兵放箭,李建成只好抱頭竄回,氣得咬牙切齒,促勸父親趕快攻城。城破之後,李建成率先衝到通守府,把陳叔達抓了起來,請求唐高祖下令將陳叔達斬首,以解先前詬罵箭射之恨。面對死亡的陳叔達神色恬然,立而不跪。李建成剛想去踹他兩腳,讓李世民止住了。李世民來到父親身邊,附耳說道:“叔達爲官清明,爲人正直又有才學。目下我軍正是用人之際,請父帥以禮感化之。”李淵點點頭,走過去親手爲陳叔達解去綁繩,以禮相待。陳叔達深感李淵的真誠,表示願意歸順。李淵馬安排他和溫大雅一塊同掌軍中機要。這個人雖然對名利不太心,但他以後的的幾次發言在政局變動中卻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屈突通出任兵部尚,仍兼任李世民的行軍元帥長史。屈突通的年齡比唐高祖還要大不少,都快是李世民爺爺輩的人了。他原本是隋朝大將,在李世民從太原進軍長安時,被唐軍逼得山窮水盡而被俘。後來他在李世民手下聽命,很聽話而且很得信任。

唐高祖這次還任命了自己的堂侄李瑗爲刑部侍郎,這個李瑗也在唐高祖奪取天下的過程中立有戰功,而且和李建成的關係較好;唐高祖的堂弟李孝恭被封爲光祿大夫,他是宗室中戰功僅次於李世民的重量級級將領,也和李建成關係比較好。除他倆之外,李氏家族還有兩個值得一提的人物,他們在李世民建功立業的過程中都發揮了作用:一個是唐高祖的堂弟李神通,晉陽起兵之後他也在長安附近起兵響應,功勞較大,拜右翊衛大將軍,封永康王;另一個就是唐高祖的堂侄李道宗,被封爲略陽郡公,他從十七歲就跟隨李世民征戰。到後來李世民和李建成爭鬥的時候,皇族中能在史中查到的只有這兩個人支持李世民。

六七天之後,唐高祖立世子李建成爲皇太子,封李世民爲秦王,齊公李元吉爲齊王,唐高祖的堂弟李神通爲永康王。

這樣,李唐三百年官場傾軋悲喜劇的大幕正式拉開了。

①李建成其實不像《舊唐》、《新唐》寫得那麼不堪。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事變取得政權之後,曾因懼怕後世的評價強令史官篡改歷史,把唐高祖、李建成、裴寂的功勞都儘量抹殺,尤其是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劣跡”,故意突出誇張描述,甚至編造。其實李建成還是很有zengzi和軍事才能的,而且頗得宗室和朝中大臣之心。見著名唐史專家黃永年所著《六至九世紀中國zengzi史》第四章。

②《舊唐&13;杜如晦傳》記載,在唐軍攻佔長安之後,征討薛仁杲之前,就是李世民剛被任命爲中令之後,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朝廷要把李世民屬下的兵曹參軍杜如晦調任陝州總管府長史,“記室房玄齡曰:‘府僚去者雖多,蓋不足惜。杜如晦聰明識達,王佐才也。若大王守籓端拱,無所用之;必欲經營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驚曰:‘爾不言,幾失此人矣!’遂奏爲府屬。”這是史白紙黑字對李世民登基野心的第一次記載,可知李世民的野心應當產生得比這還要早。其實,從太原起義的舊臣很多都和李世民有較深的交往,也可以推測李世民從起兵開始就有意拉攏人,培植自己的勢力。

③此處採納了黃永年《唐史十二講》的第一講的觀點。

二、裴寂和劉文靜的矛盾

大唐剛剛建立,天下遠未平定,高官之間的矛盾就產生了。這些矛盾中,最惹眼的是外臣中第二高官劉文靜和第一高官裴寂之間的矛盾。

劉文靜和裴寂其實早就相識,劉文靜做晉陽令的時候,裴寂是隋朝晉陽行宮的宮監,兩個人生活在同一座小城而且都不是等閒之輩,一來二去地就交了朋。一天晚,二人談天說地到很晚。裴寂遠遠望着城的烽火,仰天長嘆一聲說:“我地位卑賤,家裡又窮,在這兵荒馬亂之世,何時才能出頭啊?”劉文靜笑着說:“世道本來變化無常,你的情況不足爲怪。再說了,你我二人有這樣的交情,一起相處得痛快,還考慮那些幹什麼?”當夜抵足而眠。後來,二人都慫恿李淵起兵,而且從李淵起兵到進攻長安的過程中,兩個人的關係依然保持得不錯,一個是唐高祖的左膀,一個是唐高祖的右臂,同舟共濟協助唐軍挺進關中。

劉文靜確實爲大唐的建國立了不世之功,但他畢竟是李世民的人,是通過李世民才接觸唐高祖而參加晉陽起步的;而裴寂是唐高祖的密,所以和唐高祖的關係就比劉文靜親密。加唐高祖本來就有任人唯親的特點,所以在即皇帝位之後,給裴寂的官位和封賞要高於劉文靜。其實,即使拋開唐高祖任人唯親的特點,這樣做也有合理的地方:當時天下遠未平定,皇帝還離不了“準蕭何”這樣的智囊,裴寂和他關係親密、值得信任,是理所當然的人選。而且,放一個這樣德高望重又易於控制的人在衆大臣之,也比較安全。劉文靜雖然非常聰明,智慧謀略超過裴寂,但他性格外露張揚,不容易控制,不適合放走二把手的位置。綜所述,劉文靜位在裴寂之下,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但是劉文靜覺得難以接受。他自視甚高,且在人際關係方面又不太成熟,他堅決地認爲自己功績在裴寂之,現在位在裴寂之下,這樣的職位安排不合理,是賞罰不公,心理難以平衡。他有是一個把心情寫在臉的人,難免露出怏怏不樂、憤憤不平的情緒。此時,在政治戰略和軍事方面都是天才的劉文靜,竟然不明白自己流露出針對裴寂的不滿,就是對唐高祖的安排表示不滿,就是對唐高祖有意見!唐高祖肯定就不高興。

接下來的事,更是讓劉文靜受刺激:裴寂在朝廷異常得寵,唐高祖不僅賞賜給他無數服玩寶物,還時常賜御膳給他食用。稱呼裴寂的時候,從來不叫名字而叫“裴監”裴監是對裴寂當年的晉陽宮監職位的尊稱,唐高祖用貧賤之交時的稱呼來稱呼裴寂,親切程度誰都可以感覺到。更有甚者,每當高祖朝,一定會讓裴寂和自己同榻而坐;退朝以後,還總叫裴寂一起進宮閒聊或談事;朝中的事務,唐高祖對對裴寂從來都是言聽計從。劉文靜看到這些,更難以接受,每次看到裴寂得寵的情形和大臣們對裴寂的羨慕表情,心裡就酸得受不了。

一天,劉文靜終於向唐高祖奏:“陛下君臨天下,各官一律都是臣子,在陛下這裡都應稱呼名字;而且皇帝的地位應該無比尊嚴的,皇帝的寶座是不能讓臣子坐的。現在您的做法使貴賤失序,不是國家長治久安之道。”劉文靜這番話,明顯是衝着裴寂所享受的“裴監”稱呼,和朝時與皇帝同榻而坐的殊榮來的,其目的是讓唐高祖結束這種做法,不再那樣寵着裴寂。唐高祖是何等樣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劉文靜在想什麼,更何況,最近他也應該能夠通過自己安插在朝野的耳目,瞭解到了劉文靜的言行。唐高宗心裡雖然有些不高興,但沒有發作,他回答:“歷史,漢光武帝與嚴子陵一起睡覺,嚴子陵把腳伸到漢光武帝的肚子,還成了千古美談。今天,諸位大臣都是我的舊同僚,而且德高望重,這樣的交情怎能忘了?此事您不必疑慮!”對於唐高祖的這種反應,劉文靜肯定更加不滿,又無可奈何。

李世民和劉文靜的關係非常密切,他在裴寂和劉文靜的矛盾方面,持什麼樣的態度,史難以找到記載。他固然會同情和支持劉文靜,但對劉文靜的言行可能是聽之任之,沒有加以勸止;或者是他勸止了,但劉文靜這頭倔驢不聽。至於裴寂,李世民和他的關係雖然談不好,但表面仍是很尊重的,一方面自是顧着父皇的面子,另一方面,也說明李世民待人處世老練,也有教養,而且城府也深得多。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另一支軍事力量的首領薛舉,率軍進攻唐的領地涇州。高祖任命秦王李世民爲元帥,統帥八路總管的軍隊去抵禦。劉文靜被任命爲李世民的元帥府長史,隨同李世民出征薛舉。劉文靜離開京師,眼不見裴寂,心中自然能少煩一些,裴劉的矛盾暫時得到了一點緩衝。

作者按:

象唐高祖把裴寂放在劉文靜之的做法,作爲臣子是應該理解的:拋開裴寂有功不說,即使裴寂無功,也有必要把他放在“二把手”的位置,因爲這樣做對“一把手”最安全。當臣子的都需要從心理完全接受,除非是你不想在這裡幹了。更何況,裴寂不是沒有功勞的,裴寂表面看來做得不多史提及的就更少,那是因爲他的很多功績都歸到唐高祖的身了,而且裴寂所有的功勞唐高祖都心中有數。

無論歷史還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做法都比比皆是。一個職業經理人坐到一個大企業的總經理位置之時,通常都是安排一個資歷深但能力不強、沒有野心的“長者”做二把手;或者扶持一個資歷淺、聲望低、但聽話的人作爲“二把手”。總經理通過這個二把手把一些能力強、影響力大、對總經理有可能形成威脅或潛在威脅的人物隔離在一定的距離之外,對他們形成制衡,保證自己寶座的安全。萬一經營方面出現重大失誤,還可以拿這個二把手當替罪羊,而且這時候殺掉這個才拙而位高的二把手,很容易就能滿足下面的不平心理。

有的副總就非常聰明,在一把手位置絕對穩固的時候,他從來都是避免處在二把手的位置:每當自己處在二把手位置時,總要推去一個新的二把手,把他放在自己和總經理之間,形成一個安全的隔離帶。如果總經理是個雄猜之主,這種做法更無疑是一個完美的自我保護措施。

劉文靜只看到了裴寂風光的一面,真是“只見賊吃肉沒見賊捱打”,殊不知裴寂每天也會戰戰兢兢,伴君如伴虎!他自有他的難言之痛。所以,我們在遇到劉文靜這種情況的時候,不要象他那樣癡迷於二把手的位子。

三、裴寂讒殺劉文靜

當時天下遠未平定,還有很多的大仗惡仗要打。在軍權方面,唐高祖更新任的還是自己的兒子。大兒子李建成雖然也有不凡的才能①,但畢竟已立爲太子,不再適合離開都城在外帶兵;三兒子李元霸早夭;老四李元吉年紀太輕、且有些紈絝子弟習氣,更重要的是領兵經驗太少,很難立即擔當大任;剩下的就是二兒子李世民,他的軍事才能可說是三兄弟中最優秀的,又具備一定的作戰經驗。所以,此時征戰的重任和立功機會難免就落到李世民的身。薛舉興兵進犯涇州之時,李世民理所當然地帶兵出征。

大軍出發不久,作爲宰相之一的內史令竇威去世了,加李世民和劉文靜兩個宰相級的人物又不在朝中。唐高祖於是任命竇抗兼任納言竇抗和剛死去的竇威一樣,都是唐高祖的“堂大舅哥”,黃門侍郎陳叔達也提升爲納言,做了宰相。

征討薛舉的戰爭,是唐朝的開國後的第一戰。誰也沒有想到,這第一戰居然是唐軍的一場大敗,差點關中都不保,真是大不吉利!對於這場戰爭失敗的原因,史的記載是,李世民到了前線之後挖深溝、築高壘,不急於與對手交戰。但李世民在等待戰機的過程中病了,只好委託劉文靜代爲指揮。李世民告訴劉文靜“不要輕易出戰”,但劉文靜貪功心切,還是聽了將軍殷開山的話,主動出戰而導致大敗。這一戰唐軍損失慘重,血流成河。薛舉甚至打算乘勝追擊進逼長安,推翻唐朝。突然得了重病,才撤軍了。

李世民戰敗回京,唐高祖心中十分焦急氣憤,但他沒把氣沒撒在李世民身,而是把劉文靜、殷開山免職了,把劉文靜以前受封的爵位食邑也剝奪了。有的史家認爲,這時不排除李世民他們在玩“丟車保帥”的把戲。他們認爲這一仗是李世民指揮失誤導致的失敗,事後由劉文靜主動站出來爲領導背了黑鍋。因爲李世民是劉文靜等“秦王派小團體”的頭子,李世民要是被撤職降職,倒黴的將是一大片;如果劉文靜站出來替李世民承擔了責任,只要李世民不倒,劉文靜就還有機會。如果史實真的如此,那麼劉文靜聰明到底是聰明,導致他日後災禍的確實只是性格方面的缺陷。

在朝廷對劉文靜進行削職削封的處理時,裴寂是什麼態度,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史未見記載。但可以想像,他應該是高興的。接下來的幾個月,是劉文靜最鬱悶的一段日子了,眼見得裴寂依然意得志滿,而自己卻窩囊得做寓公,心中的不平更是與日俱增。好在李世民的地位沒有受影響,武德元年的中秋前後,薛舉病死,其子薛仁杲gǎ繼立老天爺及時要了薛舉的命,給了唐王朝喘息的機會。李世民再次率軍,征討薛舉的兒子薛仁杲,劉文靜也得以第二次隨軍出征,得到了一次東山再起的機會。

這一次出征,李世民吸取前一戰失利的教訓,養精蓄銳,堅壁不戰,先與敵軍對峙六十多天,把敵人的糧食消耗殆盡。於是敵軍將士開始下離心,意志渙散,甚至開始有一些部將相繼率部投降。李世民一見戰機成熟,立即展開攻擊,薛仁杲無力應戰,部隊四散潰逃。十一月,對手薛仁杲見大勢已去,被迫出城投降。唐軍俘獲敵兵萬餘人,男女百姓五萬餘口,薛仁杲被押至長安,唐高祖令斬首示衆。

這次得勝還朝之後,朝廷自然要論功行賞。李世民在朝廷力挺劉文靜,說他在本次征戰有大功,唐高祖就把劉文靜的爵位封邑都回復了,還任命他擔任民部尚後來的戶部尚,相當於財政部長、兼領陝東道行臺左僕射。但原來的宰相位置――納言這個職位,劉文靜卻再沒有得到。李世民也受到封賞,受封太尉、陝東道大行臺,蒲州及黃河以北各府的兵馬都受他指揮。

這段時間裡發生的大事,爲了以後述事方便,有必要提幾句。李密因爲敗給了王世充,投降唐朝,李密的手下魏徵也跟隨降了唐,於是唐高祖指令魏徵去收服徐世勣。徐世勣就是徐懋功,他權衡之後也決定降唐。這個人比較會做事,他命人登記好所轄郡縣的戶口、士兵等資料之後,沒有直接報朝廷,而是交給李密,再由李密轉交給朝廷。這樣既照顧了舊主的面子,還實現了歸順唐朝的目標。唐高祖聽後感嘆道:“徐世勣不違背道德,不希求功勞,真是個好臣子呀!”賜他姓李,負責管理虎牢關以東地區,從此徐世勣改名李世勣。這個人確實會做事,武德元年年底的時候李密因叛逃被殺,李世勣又請求唐高祖允許他爲李密披麻帶孝厚葬李密,說是盡一下對舊主的情意。博得很多時人的好感。羅藝也有意以幽州等地降唐,他的手下溫彥博非常贊成,極力促成此事。羅藝降唐後,唐朝詔命溫彥博爲幽州總管府長史。不久後唐高祖又賜羅藝姓李,且擢升溫彥博爲中侍郎溫彥博是唐高祖所寵信的大臣、《大唐創業起居注》的作者、時任唐朝要職黃門侍郎的溫大雅之弟。溫大雅、溫彥博兩兄弟同時供職朝廷而且都是顯赫的高官,時人很羨慕。到武德二年,隋朝的弒君佞臣宇文化及死了,他的弟弟宇文士及帶領着隋朝舊臣封德彝前來降唐。對於宇文士及,唐高祖在隋朝擔任殿中少監的時候就認識,有多人勸說唐高祖起兵反隋,宇文士及就是其中之一。而且現在宇文士及的妹妹是唐高祖後宮中比較得寵的昭儀,因此唐高祖授予宇文士及儀同的官銜。而對於封德彝,因爲他是隋朝時出名的佞臣,狠狠地斥責了一番,將他遣返回家。一段時間後,封德彝進獻秘策迎合皇,高祖看後覺得不錯,又改變了態度,加封封德彝爲內史舍人,不久又升遷爲內史侍郎。接着,在王世充手下任軍職的秦叔寶、程知節程咬金都在陣前突然逃離軍陣,前來降唐,高祖讓他們到秦王李世民帳下聽用,李世民十分看重他們,任命秦叔寶爲馬軍總管,程知節爲左三統軍。

再回頭來說劉文靜。雖然經歷了失敗、免職再復職的波折,脾氣倔強的他仍然沒有改變自己對待裴寂的方式。朝時,朝臣們討論朝政,只要裴寂只要一表達看法,劉文靜就會和他唱反調,而且是不管裴寂說的對與錯,都一概反對,還經常順便出言羞辱裴寂。於是,兩人的隔閡越來越大,不可能再有當年在晉陽小城同榻而臥的那種感情了。

劉文靜的這種做法不僅是心胸狹窄的表現,而且也明顯有隻顧個人私怨而玩忽國家大事的傾向。唐高祖看到眼裡肯定很生氣,很快產生了對劉文靜的不滿和厭煩。裴寂本人對劉文靜的這種行爲也肯定很惱火,但面對劉文靜對自己的攻擊,卻是一忍再忍。他此事的表現讓人想起“咬人的狗不叫”這句土話,他在等待機會收拾劉文靜。

恰在這時,朝中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可能因爲太子李建成的提示,唐高祖意識到李世民小集團的實力已經太大,要進行一些壓制了。李世民從晉陽起兵開始,就處心積慮拉攏一些將領,培植自己的私人勢力。現在不僅功臣劉文靜已經是李世民的私黨,朝中高官蕭瑀、屈突通也明顯和李世民親近屈突通在李世民徵薛仁杲時在帳下聽命,被李世民拉攏爲私黨;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很有才能的人,作爲秦王府的屬僚,更是忠於李世民。加李世民剿滅薛仁杲有功,威望日隆,勢力發展更是迅速。這種形勢如果繼續下去,極有可能發展成尾大不掉的局面,對太子李建成形成不利影響。

唐高祖開始有意識地把李世民手下的一些精英人物調離秦王府,到其它地方任職。李世民對朝廷這樣的做法很不滿,但想不出什麼辦法來阻止。有一天,朝廷又要把李世民屬下的兵曹參軍杜如晦調任陝州總管府長史,時任秦王府記室的房玄齡聽說了這個消息,急忙去找李世民,說:“我們這裡雖然很多人被調走了,但大部分都不足惜。只有杜如晦這個人不同!他才能卓越、智謀深遠,是王佐之才!如果您日後只想安安心心地當個親王,那就用不着留他,但如果您有登大寶、君臨天下的志向,非得留住此人不可!”李世民聽後大驚:“你怎麼不早說?差一點就失去這樣的一個人才!”於是編個理由奏,把杜如晦留在了府中。這時候唐高祖也不會想把事情弄得太露骨,李世民要留住個別人在秦王府,朝廷還是會允許的。

在接下來的戰事中,唐高祖也刻意不再給李世民立功的機會,轉而使用其它人。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劉武周勾結突厥,進犯河東今山西一帶,唐高祖調用裴寂去抵抗,結果大敗,晉州以北城鎮失守殆盡;接下來又發生了齊王李元吉棄守太原之事,導致晉州、龍門相繼失陷。但唐高祖此時還是堅持任用敗軍之將裴寂,讓他繼續鎮撫河東,仍不起用李世民。

如果劉文靜在zengzi成熟,這時就應當能看出來唐高祖和太子正在削弱李世民,而自己作爲李世民的主要黨羽,很容易成爲被削的對象,這時候就應該加倍地小心謹慎、以免授人以柄。但劉文靜不是這樣,他不但一點也沒有收斂,甚至還愈演愈烈。一次,劉文靜與弟弟劉文起一起喝酒,喝多了,不禁發起怨氣拔刀砍柱子,大聲喊叫:“總有一天,我要砍掉裴寂的腦袋!”正好那時候他家裡鬧鬼,於是弟弟劉文起找來巫師,在星光下披散着頭髮、口中銜刀來驅邪。大臣請巫師來做法的事情,在迷信盛行的古代是大忌,是歷代皇帝所嫉恨的行爲,很容易被扣謀反的帽子。這件事情果然給劉文靜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他有個小妾,因爲不再受寵愛,就懷恨在心,知道這件事情後她就讓自己的哥哥告官府,把劉文靜的言行都輾轉報給了朝廷,說劉文靜要謀反。

唐高祖接到了對劉文靜的指控,覺得可以給他套謀反的罪名,藉機除掉他。這樣一是爲了免得他以後再惹自己生氣,更重要的是還能削弱李世民小集團的勢力。於是他命令裴寂帶着蕭瑀、李綱去審查此事。我們從高祖居然派裴寂去審查劉文靜的案子,就能看明白他是想下狠手了。

劉文靜面對裴寂等人的審查,辯解說:“晉陽起兵的時候,我和裴寂職位大致相當。但如今呢?裴寂官居僕射,我的官銜卻很一般。想當初我東征西討,把老母留在京師,風風雨雨無所庇護,代價不可謂不大!後來立下如此的大功,卻受到這樣不公平的待遇,心中確實有些不滿。那天我是因爲喝醉了酒,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才口出怨言。但僅此而已!要說我有謀反的想法,那肯定是沒有的。”

唐高祖看了裴寂呈的審查結果,對羣臣說,“聽劉文靜這番話,顯然是要謀反了。”李綱、蕭瑀都不同意高祖的意見,說劉文靜有情緒是真,但確實是沒有謀反的意思。

劉文靜是李世民的一條臂膀,所以李世民聽說後,也特地趕來替劉文靜求情,極力替劉文靜開脫。但是唐高祖並不給他這個面子。

裴寂心中恨透了劉文靜,他在接到高祖的指令,去審查劉文靜案子的時候,就明白皇帝要對劉文靜下手了。現在看高祖把謀反的帽子往劉文靜腦袋扣,就明白自己該怎麼說了,於是他奏說:“衆所周知,劉文靜的才智謀略在衆人之,但他的性情更是粗疏險惡。如今天下未定,留着他必定是後患。”裴寂話中最狠毒的一句就是“今天下未定,留着他必是禍患”,這就是說,既然不能讓他滿意,就必須殺了他,免得被王世充、竇建德等人得到。這話說到了高祖的內心深處,他既然不能讓劉文靜滿意,就要除掉他,不然劉文靜真的到了對手那裡,絕對是後患無窮!高祖猶豫了一下,最終採納了裴寂的意見。

武德二年九月初六,劉文靜被處死,家產全部沒收入官。史載,劉文靜在刑場捶胸頓足:“狡兔死,走狗烹;高鳥逝,良弓藏。果真如此啊!”

劉文靜可以說是第一個死於唐朝官場傾軋的高官。這個案子雖然帶有殘酷和卑鄙的色彩,但這個陰謀的精彩程度、和複雜程度都不是很高,以後的官場,更絕妙的“創意”、更精彩的“劇情”,才真的是層出不窮。

作者按:

這個劉文靜真的聰明,也真的糊塗。能把軍國大略看那麼清楚的一個人,到死都還沒有搞明白唐高祖殺他的真正原因,到死也都沒有領悟到自己一年多以來的言行是多麼的不正確,至少是不明智。唉!真的可悲!

其實,我們看看今天的職場和官場,有着多少個劉文靜正在用無謂的言行發泄自己的不滿呢?我們在職場經常會遇到不公平的對待,究其原因,可能是你的領導不公正,但更可能是你沒有把你所做的充分溝通給領導,也可能是你的關係沒有搞到位,也有可能是你低估了別人的能力和功勞。不管怎麼樣,你都不要學劉文靜那樣發牢騷,搞對抗,因爲那樣只能惹得領導反感,至少會覺得你不成熟。同時你的做法也會給別人以口實,甚至有的小人會故意來套你的話,然後再向領導打小報告害你。

所以,當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擺在你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能你認定你的領導確實是任人唯親或者有其它嚴重的人格缺陷,堅決地辭職而去;另一條路就是要接受現實,把你的嘴巴閉起來,也不要把這些東西寫在臉,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全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如果領導還是個公正、明白的人,你還是會很快有機會的。

記住,只要你的辭職決定沒有真正作出,只要你還在這裡一天,就一天不能顯示出情緒!

①此處採用的是黃永年《唐史十二講》的第一講的研究結論。

四、太子、秦王矛盾凸顯和羣臣的“站隊”

李世民果然是個軍事天才,真可謂馬到成功,僅用半年時間就徹底擊垮了劉武周集團,使得劉武周倉皇逃奔突厥,被突厥所殺。這場戰爭中,李世民顯露出了很強的報復心,打下了夏縣之後,竟然下令屠城。另外,李世民也從劉武周那裡得到了對他一生幫助極大的大將尉遲敬德。武德三年620年五月二十九,李世民從征討劉武周的前線回到長安。

這一戰,基本穩固了李世民在朝中的軍事領袖地位,接下來的大仗基本都是李世民率軍出征了。

李世民剛到長安休整一個月,七月初一,唐高祖就命令他征討洛陽王世充。屈突通和宇文士及、秦叔寶、程知節、李世勣、尉遲敬德等隨同李世民出征。齊王李元吉也在這支隊伍中,估計這是唐高祖派來監視、牽制李世民的;要不就是李建成派來的,因爲他和李元吉關係很好。不管是唐高祖還是李建成的主意,派李元吉隨軍去洛陽都能起到兩個作用:一是監視和牽制李世民,二是如果能夠凱旋而歸,朝廷可以在封賞李世民的同時封賞李元吉,也能繼續牽制李世民。不管怎麼樣,以後李世民每次出征時,朝廷都會安排李元吉作副手,兵權由兩兄弟分攬了。

征討王世充的戰爭一直持續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的四月。這一戰的戰果實在是太輝煌了!李世民不僅滅掉了稱霸洛陽多年的王世充軍團,而且同時滅掉了遠道而來援助王世充的、實力強大的竇建德集團!他們兩個是當時天下除唐朝之外最大的兩股勢力,李世民消滅了這兩大軍團之後,當時的天下已經沒有能與大唐抗爭的軍事力量了!

武德四年七月初九,凱旋的李世民金盔金甲,身後跟隨着李元吉、李世勣、秦叔寶、程知節、尉遲敬德等二十五員大將,騎兵一萬餘人、步兵三萬多人,高奏凱歌、浩浩蕩蕩回到長安。在這支隊伍裡,押送着兩個帝王――被俘的王世充和竇建德,和隋朝在洛陽宮的一應器物。李世民一行押送着這些戰俘和戰利品到太廟去呈獻戰果,唐高祖下詔大擺筵席,爲衆將士接風洗塵。這時候,李建成應該會參加所有儀式,雖然表面要顯出歡欣鼓舞的樣子來,但心裡一定是酸溜溜的,同時也憂心忡忡。

當月,唐高祖任命屈突通爲陝東道大行臺右僕射,鎮守洛陽;任命李道玄爲洛州總管,管理洛陽軍事。他倆都是李世民的人,估計這一任命是唐高祖接受了李世民的舉薦。從此洛陽一帶就成了李世民的鐵打的地盤。李建成看見李世民把東都洛陽牢牢掌控在手,也不敢怠慢,馬盤算自己應該加強哪些地盤。荊湘等南部地區,他的支持者李孝恭那邊正在攻城略地,基本情況也還不錯,南方沒有問題;東部已經“解放”的地區都讓李世民控制了;就剩下北方了。李建成趕緊向父皇請命,八月,去安撫北方邊境。當時羅藝正在幽州,估計李建成是在這一趟搞定了羅藝,至少是可以和羅藝強化了關係。

十月,因爲李世民功勞太大,現有職位不足封賞了,於是唐高祖創造了一個新職位――加封李世民爲天策將軍,位在親王之,太子之下,同時兼任司徒三公之中位列第二。還下旨另設天策將軍府,設置各級官吏。這個封賞不可謂不高了,但是,這也意味着唐高祖向李世民發出了一個信號:你的位置也就到此爲止了,功勞再大也成不了太子。

有意君臨天下的李世民,此時當然不滿足於唐高祖的安排。他在處理好了洛陽的善後事宜之後,開始在宮城西側設置文學館,延攬各地著名的學者加入文學館,以本官兼任“學士”。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拉攏人才,充實自己的勢力。這些學士中,在歷史著名的有親王府屬秦王府助理杜如晦、記室機要秘房玄齡和虞世南、文學教育官褚亮、從事中郎天策府參謀長于志寧、宋州總管府戶曹宋州軍區司令部民事官許敬宗等,共十八人,史稱“十八學士”。

此時,本來大家都以爲天下無戰事了。但沒想到由於戰後安撫工作沒有做好,竇建德的餘黨劉黑闥又死灰復燃。剛開始,唐高祖只動用了李神通、李世勣等人去鎮壓,沒想到被劉黑闥打得大敗。劉黑闥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裡,幾乎把竇建德原來的土地都收復了,重新形成了足以威脅唐王朝的一支強大力量。

這種情況下,李世民受命再跨徵鞍,於武德四年十二月出兵征討劉黑闥,這次出征李元吉還是做他的副手。與以往每次出征還有一點不同的是,這回每到要摘勝利果實的時候,李世民就被叫停:武德五年三月底,秦王李世民與劉黑闥相持已經六十多天後取勝,劉黑闥逃奔匈奴,李世民就準備攻打劉黑闥的旁支勢力徐圓朗。這時候唐高祖突然詔令李世民將軍隊交給齊王元吉統領,自己急速回長安。然後令他再另組隊伍去攻打徐圓朗,也是到快最終勝利的時候,接到詔令班師回朝,另派將領繼續戰事。

同時李建成也打破了太子不將兵的傳統,親自出馬的次數增多了,同時爲李元吉爭取單獨率兵的機會。劉黑闥逃到突厥後,再從突厥借兵捲土重來。唐高祖先是下詔命齊王李元吉去山東討伐劉黑闥,數月沒有進展,十二月底,太子李建成帶兵和李元吉會合,採用魏徵的建議,恩威並施,擊敗了劉黑闥,並於第二年武德六年正月殺死劉黑闥。這一下李建成又立了一大功,正式向天下昭示了自己不僅文治可以,武功也過硬。這對李世民是一個很好的反擊。

在剿滅劉黑闥的過程中,李建成還注意拉攏人心,與羅藝、李瑗等人進一步結交,強化了自己和河北山東大部的封疆大吏、軍事將領的關係,於是河北、山東的大部這裡的河北山東比現在河北省山東省的範圍要大得多基本都成了李建成的勢力範圍。

到了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天下終於平定了,皇族內部的鬥爭也如火如荼地展開了。因爲對外用兵的機會減少,李世民施展的空間再一次受到壓縮。李建成、李元吉想盡辦法壓制李世民;李世民也展開反擊,維持自己的勢力。

李建成最重要的支持者是當朝皇帝唐高祖。唐高祖是壓根不想更換太子的,兩唐所說的高祖多次對李世民許諾立爲太子,都是李世民登基以後對歷史的篡改②。其次就是李元吉,李建成曾經許諾給李元吉,說自己當皇帝之後會立元吉爲皇太弟,死後傳位李元吉。所以李元吉盡心盡力地死保李建成。

唐朝的後宮嬪妃中,萬貴妃討厭李世民,當然支持李建成當初李世民打進洛陽宮城之後,高祖聞報非常高興,特許萬貴妃等幾人到洛陽挑選隋朝宮女和收取倉庫裡的珍寶。萬貴妃等人到洛陽後就向李世民要寶物併爲自己的親戚求官,李世民卻說:“寶物都已經登記在冊報朝廷了,官位只應該授予賢德有才能和有功勞的人。”沒有答應她們的任何要求,一下子得罪了一批妃嬪。;當時最得寵的張婕妤、尹德妃和李建成關係非常好,是他的堅定支持者。她們不僅自己支持李建成,連她們的孃家都和李世民作對:因爲親王李神通立過大功,又和李世民關係親密,李世民就賞賜他幾十頃田地。恰好這時候張婕妤的父親也看好了這塊土地,就通過女兒向高祖求賜。唐高祖寵愛張婕妤,也不知道這塊地已經賞出去了,就下手詔將這些田賜給她父親。張家來找李神通,出示高祖手敕,要李神通退讓,李神通豈肯吐出已經到口的肥肉,死活不願讓出來這塊地,說凡事要有個先來後到,自己有秦王的“教令”在先。就這樣發生了爭執。張婕妤向高祖告狀道:“皇敕賜給我父親的田地,被秦王奪去了給李神通了。”高祖因此發怒,責備李世民說:“難道我的手敕不如你的教令有用嗎?”過了段時間,高祖還對丞相裴寂說起了李世民的這件事:“這孩子長期在外掌握重兵,一天到晚和那些讀人在一起,已經學壞了。”尹德妃的父親尹阿鼠也因爲女兒受寵而驕橫跋扈,秦王府的府屬杜如晦經過他的門前,尹阿鼠的幾個僕人竟然把杜如晦拽下馬揍了一頓,打斷了他一根手指,說:“你是什麼人,膽敢過我的門前不下馬!”杜如晦走了之後,尹阿鼠怕李世民告訴皇,先讓尹德妃對皇說:“秦王的親信欺侮我家人。”高祖又生氣地責備李世民說:“我的妃嬪家都受你身邊的人欺凌,何況是小老百姓!”李世民反覆說明真相,爲自己辯解,但高祖已經聽不進去了。妃嬪們還在繼續進說:“假如皇一旦歸天,秦王得了志,我們孤兒寡母恐怕要被他斬盡殺絕!”還說:“東宮太子慈善厚道,應該能好好保全我們。”藉此打擊李世民。

李唐宗室的成員也大都支持李建成。唐室宗親在唐高祖時代是很有實力的,因爲唐高祖更相信自己的族人,一直採取“強宗室“的政策,不僅享受高官厚祿,而且有的親王手裡還有兵。李建成的爲人不錯,很注意和宗親處好關係,又是嫡長子,做太子名正言順,所以他們大都支持李建成。在唐朝戰功僅次於李世民的河間王李孝恭,就和李建成關係密切,在幽州的李瑗也是,後面會提到。

朝中大臣和各地軍政長官,有很多人支持李建成。朝中的宰相裴寂是忠於唐高祖的,既然唐高祖不願換太子,裴寂當然傾向李建成只是他不願太深地捲入兄弟之爭③。封德彝看風使舵,表面親近李世民,暗裡支持李建成。這一件事封德彝在世之時李世民一直不知,還以爲這傢伙挺支持他哩。直到他死後多年真相才被揭露出來。各地封疆大吏,李建成也拉攏了不少人。幽州大都督廬江王李瑗也是皇族、幽州總管李藝羅藝支持李建成,邢州都督任環和他的弟弟任璨也多年依附建成,益州都督行臺尚韋雲起、郭行方也是建成的同情支持者。至於到了武德八年、九年,李世民漸失兵權的時候,朝臣和各地都督、刺史很多人牆頭草一樣的依附太子。此外,山東的許多豪族都是支持建成的。

另外,太子的支持者還有自己的太子府屬僚,他們有的是唐高祖委派給太子的輔臣,有的是太子自己籠絡來的。有幾個人在當時就已經名滿天下:韋挺、王珪、魏徵、裴矩,其中韋挺是李建成從小玩到大的朋,裴矩作爲建成手下的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雖不表現出反對李世民的態度,但這樣已經是支持李建成的了。再搭配薛萬徹、馮立等京中武將,對建成的實力形成很重要的補充。這些都是有史可查的,其實太子屬僚應該遠不止這些。

和太子相比,李世民的羽翼相對就遜色多了。李世民雖然有較大勢力,尤其是在軍中的影響較大,但那些部衆畢竟不在長安,而是在洛陽、河南一帶,遠水難解近渴。他在長安的支持者,朝中大臣裡僅有有蕭瑀和宇文士及、屈突通等寥寥數人,陳叔達雖然曾經幫助李世民說話,其實並不是從私人黨羽角度出發的;宗室中支持李世民的是少數,除了唐高祖的堂弟李神通、堂侄李道宗和已經在征伐劉黑闥時死去的李道玄之外,還沒有發現歷史記載中有哪位親王支持李世民。所以李世民的黨羽主要是跟隨他征戰的將領,例如秦叔寶、程知節、張公謹、段志玄、尉遲敬德、侯君集、張亮等。還有忠於他的一些府屬臣僚包括房玄齡、杜如晦在內的十八學士,還有他的大舅子長孫無忌、長孫無忌的舅舅高士廉、長孫無忌的叔叔長孫順德等人。所以李建成曾得意地對李元吉說:“在長安,秦王只是一介匹夫而已,想收拾他很容易。”

對於後宮嬪妃,李世民這時候也知道她們的重要性了。他並不是象史中所刻意描繪的那樣不會和後宮搞關係,而是用金銀收買了內宮的很多妃子。只不過,他收買的不是張婕妤、尹德妃那樣顯眼的人物,而是其他一些普通的妃嬪。爲此李建成還曾對李元吉說:“秦王李世民已是遍見諸妃,他有錢,能拿出些好東西給她們。”而他的妻子長孫氏更是頻頻在後宮活動,積極向唐高祖表達孝心,和很多妃嬪搞好關係,盡力彌縫一些人和秦王的關係,目的就是爲了得到宮中的幫助。這樣,後宮嬪妃中也有支持李世民的,他們雖然沒有張婕妤、尹德妃的受寵地位和影響力,但替李世民通風報信、傳送宮內情報還是能夠做到的。

此處值得一提的是,李靖、李世勣兩個軍事大才在太子之爭中都持中立態度,確實都是善於自保的聰明人,不願冒這樣的風險。

隨着太子和秦王兩個陣營基本形成,各自站位就緒,太子之爭開始進入白熱化狀態。

秦王府這邊,有人勸說李世民動手刺殺李建成,以取得最終的勝利。當時房玄齡在李世民手下任陝東行臺考功郎中,仔細分析了雙方在長安的實力,覺得不能這樣抗爭下去,而應該及早採取行動,不然只會失敗。但是,狡猾的他沒有直接去對李世民說,而是先去說服時任比部郎中的長孫無忌,通過長孫無忌去說服李世民因爲舉事殺太子是個敏感話題、而且是以疏間親,他不願意冒這個險。長孫無忌與李世民從小關係就好,還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密切程度比任何人都高,向李世民說這話最合適。房玄齡對長孫無忌說:“現在太子和秦王的仇怨已結,一旦禍患暗發,不止是秦王府不可收拾,連國家的存亡都成問題。我們要勸秦王仿效周公平定管叔與蔡叔的做法。而且需要抓緊時間!”長孫無忌說:“我早就有這樣的想法了,只是不敢說。現在你說的正合我願。我去說給秦王聽聽。”於是,長孫無忌進去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傳召房玄齡計議此事,房玄齡催促李世民抓緊行事。房玄齡還把秦王府屬杜如晦叫來,一起勸說李世民誅殺李建成與李元吉。李世民可能是擔心自己在長安的勢力太弱小,成功機率不高,還不如採取陷害太子、讓唐高祖廢黜太子的把握更大些,就沒有同意。

作者按:李靖和李勣都是唐初的軍事天才,也都是政治智慧超羣,善於自保而得以善終。

其實在職場中,有時候會遇到兩個主要領導不和,拉幫結派。這種時候我們最好不要攪和進去,而是學一下李靖和李勣。只要你的業務能力強,他倆在爭鬥是誰都不會正式招惹你,在他們分出勝負後,不論誰勝出都還是要使用你。甚至有時候你運氣好的話,他們兩敗俱傷,你這第三方倒能得利。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你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在他們爭鬥的過程中不易得到有意提升,在一方勝出之後不會迅猛升。但相對於捲進去那樣的風險,這樣的代價是值得的。當然,如果你存心想賭一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①黃永年先生在《論武德貞觀時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和鬥爭》論文中對此有所論述。

②見黃永年先生《論武德貞觀時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和鬥爭》

②此處採用著名學者胡如雷的意見,他論證之後得出的觀點:“他裴寂僅僅是唐高祖的心腹,並不是建成、元吉的死黨。”

五、走向玄武門

太子建成和李世民各自擁有自己的支持羣體之後,都還希望自己的實力能更加強大,所以,挖對方牆角、收買拉攏對方黨羽的事情時有發生。

尉遲敬德是李建成、李元吉很想得到的一個人才,因爲這個人異常勇猛而且武藝高強,幾乎讓李元吉佩服到怕的程度了。事情是這樣的:李元吉武藝出衆,使用馬槊少見敵手,所以並不太服尉遲敬德的威名。在洛陽打仗的閒暇時間裡,在李世民的安排下,李元吉得到了一次和尉遲敬德比武的機會。李世民讓他們把槍頭摘下來,只拿木杆來比武,點到爲止。尉遲敬德卻說自己的槍頭要拿掉,齊王元吉的槍頭用不着摘。李元吉看尉遲敬德這樣自信,大爲惱火,躍馬持槊殺向敬德,沒想到屢刺不中,卻被敬德桶了幾棒子。接着李世民讓尉遲敬德把李元吉的槊奪下來,尉遲敬德答應了,幾個回合之後李元吉手中的槊就被敬德奪去了。敬德把槊還給元吉之後,元吉要求再比,敬德還能再奪去,反覆多次都是如此,全副武裝的李元吉根本奈何不了尉遲敬德。

武德七年三月,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爭鬥已到白熱化程度的時候,李建成和李元吉派人送給尉遲敬德一車金銀器,說希望能與他結爲“布衣之交”,卻不料被尉遲敬德嚴辭拒絕,鬧了個大紅臉。李建成對尉遲敬德的拒絕很惱火,從此不再和他往來。

接着,建成和元吉又用這樣的辦法去拉攏李世民手下的武將段志玄,也被拒絕了。這樣拉攏的事例估計還有不少,而且應該也有拉攏成功的,只不過沒有記入史罷了。

對這些絕對忠於李世民、拉攏不過來的人,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採用打擊和貶斥的手段了。李元吉派刺客去殺尉遲敬德。尉遲敬德聽到消息,晚睡覺時故意把家中的幾重大門都打開,刺客進到院中幾次都不敢進屋行刺。李元吉見刺殺也行不通,就捏造尉遲敬德的罪名,到唐高祖那裡誣告敬德,導致敬德鋃鐺入獄。李世民知道尉遲敬德入獄的真正原委,就去找唐高祖,堅決求情全力營救,才把尉遲敬德救了出來。武德七年,李建成又抓住了李世民的鐵桿親信程知節的一點把柄,向高祖告狀,使得程知節的職位爵位被剝奪,降爲康州刺史,貶斥離開秦王府到外地任職。程知節當然明白太子的用意,就找到李世民:“他們這樣剪除您的臂膀,您的身體也就危險了,我寧願冒死抗旨,不去任,但您要儘快採取對抗他們的辦法啊。”他在京中一拖就是兩年不去任,估計李世民也費了不少心思來掩蓋或處理這件事情。對於房玄齡和杜如晦,李建成比較忌憚,曾經說過:“房玄齡和杜如晦纔是秦王府中真正可怕的人。”於是找了個機會奏說房杜挑撥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兄弟關係,應當懲處他知道唐高祖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太子秦王兄弟不和,對與此相關的事情非常敏感,所以給二人安這樣的罪名。唐高祖幾乎沒有猶豫就把房杜二人調出秦府,而且不准他們再和李世民往來。這樣一來,能公開出入秦王府的就只有長孫無忌和他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侯君集、尉遲敬德、秦叔寶等少數人了。

李世民沒有能力打擊和排擠太子黨,但也拉攏和收買李建成的黨羽。象在東宮任職的太子率更丞王晊、跟隨太子多年的爾朱煥和橋公山等都被收買了①。對李世民後來成功最爲關鍵的是,還是成功拉攏了一部分守衛皇宮的玄武門禁軍將領,例如當時的玄武門將領常何,被李世民成功拉攏到手。著名隋唐史研究權威陳寅恪先生,發現了收藏於巴黎圖館的常何墓誌銘,揭示了這段千年秘密:常何出身於瓦崗寨,和秦叔寶、程知節等都是老相識,他本來隸屬於李建成,但武德七年就被李世民收買了估計可能是通過瓦崗軍的老關係進行接觸的。所以到後來的玄武門事件中,李建成還以爲屯守玄武門的是自己的心腹,未加防範,以致李世民有機可乘。當時守衛玄武門的職位更高將領敬君弘和呂世衡,也極有可能已經被李世民拉攏過去了。②但由於他在太子之爭中處於劣勢,能從太子那邊拉攏成功的人畢竟是少數,改變不了步步後退的被動局面。

李建成除了在人才方面挖李世民的牆角,打擊李世民的黨羽,還不斷地私下擴充自己的武裝力量。史明確記載的就要如下幾件事:本來東宮、秦王府、齊王府都有自己的衛兵,但李建成覺得自己的護衛兵還不夠,就私自招募了大批勇士,組建了二千多人的“長林兵”,分別駐守東宮的“左、右長林門”。還命令心腹可達志從幽州調來羅藝的300騎兵,分別駐紮在長安的各坊之間。李世民覺察到李建成的私下募兵的活動之後,向唐高祖告發③。唐高祖很生氣,召來李建成就是一頓責罵,所幸有很多人替李建成說話,唐高祖並沒有對他嚴厲處罰,只是把他的那位負責調來羅藝騎兵的下屬可達志流放到邊遠州郡。李世民真的是陰險,他本人就在府外暗中豢養了00多名死士,居然把李建成的事情這樣捅出去。

朝廷內外的形勢還是繼續向着對李世民不利的方向發展。這時候連外臣李藝羅藝都來欺負李世民了。李藝的性格很直,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影響下,對李世民很厭惡;也有可能是前不久李世民狀告李建成私募武裝和調李藝300騎兵進駐長安的事,牽連到了李藝,由此得罪了他。一次李藝遇到了李世民的屬下,居然無故毆打了人家。他這麼做實在是不長眼眉,唐高祖知道後很生氣,把他投進了監獄——就算李世民當時已經不聽話了可到底是唐高祖的兒子,怎能任人欺負?不處置李藝,唐高祖自己的面子也沒了。後來猜想應該是李建成把他營救出獄的。

再往下發展,太子這邊也有人提議刺殺李世民了,以奪取關鍵的勝利。齊王李元吉建議太子設計殺死李世民,但李建成不同意。估計有兩個原因:一是此時他已是太子,而且自我感覺穩操勝券,沒必要冒這樣大的風險;二是他性格比較仁厚,因爲在唐高祖沒有造反之前,他一直在河東一帶活動,漢化的程度比較深,不像李元吉那樣還帶着濃重的胡族氣息。此時,他還顧念着社會輿論和兄弟之情,不同意下手。有一次,李建成、李世民跟隨唐高祖到齊王府,李元吉安排刺客埋伏在臥室內,準備暗殺掉李世民,他把這個安排偷偷告訴建成的時候,李建成堅決制止了這次暗殺行動。李元吉很生氣,說:“我是爲了大哥你,才這麼幹的!”不僅李元吉沒有說動李建成,東宮屬臣魏徵也建議太子早早動手除掉秦王,李建成也未採納。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終於使李建成改變了主意。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六月,唐高祖離開長安,前往仁智宮避暑,命李建成留守京師,李世民、李元吉隨行前往。李建成遇到了這樣一個動用朝廷力量充實自己私人實力的大好時機,當然不會錯過。他派郎將爾朱煥、校尉橋公山運送一匹鎧甲兵器到慶州去,給自己的心腹楊文幹,藉此提升他隊伍的戰鬥力。沒想到,這個機會被李世民抓住了,差點害得李建成失掉太子之位。

爾朱煥、校尉橋公山二人已經被李世民收買了④,他們到剛走到豳州今陝西彬縣,便轉彎跑到仁智宮向唐高祖告密,說太子李建成派楊文幹舉兵謀反,內外相應。唐高祖聽後大怒,馬將李建成召到仁智宮,李建成叩頭流血,堅決否認自己有謀反的意圖。李淵還是暫時囚禁了太子,派人將他看守起來。此時,李世民手下的天策兵曹參軍杜淹杜如晦的叔叔向李世民建議當機立斷,趁機先襲殺了李建成⑤,先把生米煮成熟飯,李世民沒敢答應。

過了幾天,雄才大略、足智多謀的唐高祖冷靜下來,分析了一下情況:第一李建成是太子,沒有謀反的必要;第二,如果他真的想謀反,就不會也不敢再來仁智宮,現在太子卻是召之即來;第三,這看起來更象陷害。此時再加衆大臣、衆嬪妃和李元吉頻頻說情,於是唐高祖釋放了李建成。對李建成的懲罰只是責備他不能團結好兄弟,然後把太子府中的太子中丞王珪、右衛率韋挺,還有李世民手下那個建議立即襲殺太子的杜淹,都流放到外地。

“楊文幹事件”對他們父子兄弟關係的影響非常深遠,唐高祖認識到了李世民的陰險和野心,對他不再信任了;李建成經過這一次兇險的打擊,見識到了二弟的手段,也能感覺到自己的地位並沒有想像中穩固,這時候即使宅心仁厚,也要對李世民動殺機了。

武德七年七月,唐高祖帶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到郊外打獵,讓這三個兒子騎馬射獵,角逐勝負。估計老皇帝是想借此融洽他們的關係,偏巧這事就被李建成利用了。李建成有一匹胡馬,膘肥體壯,奔走迅疾,但是喜歡尥蹶子,他將這匹馬交給李世民說:“這是匹寶馬,二弟的騎術好,就試試它。”李世民騎這匹胡馬馳騁而去,可正在追野鹿的時候,胡馬忽然尥起後蹶,把李世民甩了下去。李世民心中早有防範,躍身而起,跳到數步以外站定;稍後他再次騎,它還是在飛跑的時候突然尥蹶子,每次都把他掀下去。李世民回過頭來看着身後的宇文士及說:“他打算藉助這匹胡馬殺害我,但別忘了,我的生死是天主宰着的!”估計這話除了宇文士及聽到之外,還有李建成的人聽到了,轉告了建成,於是李建成指使嬪妃向高祖誣奏說:“秦王自稱:我有天命,將做天下共主,怎麼會白白死去呢!”高祖非常生氣,先將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叫來,然後又把李世民叫來,責備說:“誰是天子,自然會有天授命於他,不是人力能謀的。你怎麼這麼急呢!”李世民摘去王冠,伏地叩頭,請求查訊證實,高祖仍然怒氣不息。幸虧這時候有官員前來報告,說突厥前來進犯,高祖這才改變了臉色,轉而勸勉李世民,讓他戴王冠,繫好玉帶,一起商議對付突厥的辦法。

武德七年閏七月二十一日,高祖頒詔命令李世民與李元吉率領兵馬前去抵禦突厥,並親自在蘭池爲他們餞行。李世民這次沒有大動刀兵,而是自己到陣前和突厥私語,答應了突厥的一些要錢要物的要求,“以金帛換和平”,使得突厥答應退兵。但此舉受到了元吉的懷疑,回朝後向高祖進饞,使得高祖也一度懷疑李世民和突厥可能有勾結。⑤

武德八年,太子李建成請李世民夜宴飲酒,李元吉作陪。李世民喝酒出來之後,“心中暴痛,吐血數升”,幸虧淮安王李神通在身邊,把李世民扶了回去。唐高祖還親自到秦王府看望李世民,回去後對李建成說:“秦王的酒量本來就不好,以後你們不要夜聚飲酒了。”也沒有深入追究真相到底如何。

武德八年以後,李世民幾乎已完全處於劣勢了,父皇猜忌他,寵妃仇恨他,朝臣疏遠他。他認爲有必要好好經營一下自己的地盤――洛陽了,萬一在長安呆不下去了,自己還可以奔去洛陽,再以洛陽爲根據地反撲。就派自己的支持者溫大雅鎮守洛陽,同時派秦王府車騎將軍張亮率領親信等一千多人前往洛陽,拿出大量的金銀布帛,暗中結交山東崤山之東豪傑。李元吉及其黨羽一直嚴密關注着秦王黨的一舉一動,此時察覺了李世民的用意,就派人蒐集了一些張亮的行爲作證據,向唐高祖告發張亮圖謀不軌。唐高祖下旨把張亮抓起來,交付有關官員審問,沒想到張亮受審的時候又臭又硬,一個字也不承認,最後朝廷只好釋放他,讓他返回洛陽。

此後,李建成、李元吉與後宮的一些嬪妃還是不停底向唐高祖告李世民的狀。幾年來,幾個兒子無休止地鬥過來鬥過去,唐高祖被搞得煩透了,但又很無奈。此前,他不忍心毀掉任何一個,曾經竭力去平衡建成、世民之間的關係,曾經希望他們能各自安份重歸於好。但現在很明顯的是這種平衡他再也無法保持,那就只能保一個犧牲一個了。太子是儲君,是國之根本,當然要保,能犧牲的當然只能是李世民。何況在唐高祖的印象中,整個事情都是李世民挑起來的,如果他恪守本分,這一切便不會發生,所以李世民也是咎由自取。權衡之後,唐高祖決定把李世民的爵位和勢力消除掉,來謀求局勢的穩定。

假如說唐高祖真的這樣做了,也許他的子孫都能夠保全,仁厚的建成應該不會殺李世民全家。但歷史畢竟不能假設,在唐高祖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正好陳叔達在場,他進諫說:“秦王爲全國立下了巨大的功勞,是不能夠廢黜的。況且,他性情剛烈,倘若加以折辱貶斥,恐怕會憂憤成疾,他要真的一病不起,陛下後悔還來得及嗎?”唐高祖想想很有道理,才決定暫時不處罰李世民。這時候唐高祖可能認爲自己身體還好,還有時間,也許慢慢還能想出別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歷史卻沒有那麼多時間留給他了。

面對着太子和元吉的咄咄逼人的攻勢,尤其是感覺到唐高祖可能削弱李世民來換取安寧的態度,李世民和他的屬下們都感覺到形勢越來越危急,開始採取極端行動了。

作者按:

其實,李建成拉攏秦王屬下的時候,在收買對象與策略方面,前期是有點問題的:他收買的秦王府的高級官員將領,而他們絕大多數對李世民很忠心,所以收買成功的機會甚微,反而打草驚蛇,這樣挖牆腳有些不明智。反觀李世民收買人的策略與對象和李建成不同。他收買的對象是去收買那些地位較低但因參與行動而必定能得知機密的人,像王晊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他把李建成、李元吉殺害李世民的計劃密告給了李世民。爾朱煥和橋公山也在關鍵時候差一點置太子於死地。而對於太子府高級屬僚,例如王珪、魏徵等人,基本不是李世民拉攏的對象。這樣的拉攏策略顯然更加務實,也容易受到很好的效果。

這和現代社會中小公司挖大公司的人才是一個道理的,小公司以好的職位和薪酬,還是比較容易挖來大公司的基層員工的。但大公司要是想挖小公司的高層來做基層員工,就不那麼容易奏效。

在企業中培植自己勢力和瓦解對方陣營的時候,要以利益爲出發點進行分析,有的人和你的對手關係太深多種情況的時候,還是謹慎從事的好。

六、玄武喋血

武德九年公元624年的夏天來了。這些日子,秦王和他的屬下們都是在憂懼不安、惶惶不可終日之中度過的。眼見得太子、元吉把李世民逼得步步敗退,唐高祖也已經產生了消除李世民權位的想法。甚至,李元吉已經明確向唐高祖建議斬殺李世民了。

當時,李世民的重要親信只剩下長孫無忌還留在秦王府中任職,他與他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右候車騎將軍侯君集以及尉遲敬德等人,不停地地勸說李世民誅討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依然拿不定主意。就在李世民猶豫的時候,更大的危機來臨了。

突厥數萬精騎在頡利可汗的率領下,屯兵黃河之南,入塞寇邊。在此以前,凡有突厥進擾,唐高祖都是派秦王出征。這次,李建成卻站出來推薦李元吉代李世民統軍前往作戰,羅藝隨同出征,唐高祖一口應允。接着是李元吉提出調秦府尉遲敬德、段志玄及秦叔寶等同行,意圖很明顯,就是想乘此機會挖空秦府的驍騎猛將,徹底解除秦府的武裝力量,唐高祖也答應了。雖然李元吉的作戰本領遠不如他的兩個哥哥,但在這關係到國家安危的緊要關頭,唐高祖仍然不再使用李世民,可見他此時確實對李世民失去了信任,已不願讓他再掌兵權。

散朝回到東宮後,李建成與李元吉秘密商議說:“現在你得到了秦王的驍將精兵,擁有數萬之衆,趁着我與秦王在昆明池給你餞行的機會,讓人把他勒死,說他暴病身亡,皇不會不信。我再派人勸說皇把國事交給我。尉遲敬德、秦叔寶等人既入你手,乾脆都活埋了,誰敢不服!”李世民在東宮的內線,時任太子率更丞的王晊聽到這個消息後,馬趕往秦王府向李世民密告太子、齊王的陰謀。

這個消息一到,大家都慌了,這次可真正是到了生死關頭了,再不行動就大家都都活不成了。尉遲敬德對李世民說:“怕死是人之常情!現在大家誓死擁戴您,這對您是多大的支持啊!眼看着大禍就要臨頭,您還在這裡等嗎?如果您要舉事,我就跟您幹,如果您不舉事,我就抓緊時間逃跑,不能在這裡等死啊!”長孫無忌也對李世民說:“如果您不肯聽從尉遲敬德的主張,那一切都完了。尉遲敬德他們肯定不會再爲您效力了,我也得和他們一樣跑了!”尉遲敬德又說:“大王平時畜養的八百多名勇士,都已經做好戰鬥準備了,已經是箭在弦、不得不發了!”李世民還是心裡沒底,就叫來人來占卜一下舉事是吉是兇,正占卜的時候,秦王幕府的僚屬張公謹正巧從外面進來,見狀一把將龜甲奪過來摔到地,說:“還佔卜什麼?占卜是爲了決定有疑問的事,現在事情明擺着,已經沒什麼可疑問的了!如果卜算的結果不吉利,難道就不幹了嗎?”這話說的確實有道理,於是李世民最終下定了決心。

決定是作出了,但這樣的政變是難度極高、風險極大的行動,必須謀劃周密纔可以。這時候李世民想起了房玄齡和杜如晦,這樣的大事非得有他倆參與謀劃不可。當時杜如晦、房玄齡二人已被唐高祖下旨驅逐出秦王府,李世民讓長孫無忌去秘密請他們。長孫無忌先去找房玄齡,房玄齡說:“聖旨禁止我們再和秦王往來,如果我跟你去了,要殺頭的,我不敢去。”長孫無忌回去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大怒,摘下配刀來給尉遲敬德,說:“這倆人難道背叛我了?你去看看,要是他們真的不來,就把他們的腦袋砍了!”

當尉遲敬德和長孫無忌一起來到房玄齡家時,杜如晦已經到了房玄齡家,這次二人知道秦王真的下定政變的決心了,就化裝成道士,與長孫無忌走一條路,尉遲敬德走另一條路,到秦王府會合。不愧是“房謀杜斷”,這兩個當時天下著名的智者一到,舉事的策略基本就有譜了。秦王府裡的侯君集也很有心機,李世民的妃子長孫氏也不是等閒之輩,兩人也分別出了不少的主意。而且長孫氏還帶來了宮中傳來的情報,清楚地瞭解了唐高祖近幾日的行程安排①。經過詳細的策劃,秦王府的人開始做準備,該聯絡的人都聯絡好,磨刀霍霍。

六月三日,李世民進宮向唐高祖呈一份密奏,控告李建成、李元吉二人淫亂後宮。唐高祖看後大驚,回覆李世民說,他將於明日在宮中召見幾兄弟和衆大臣,一起來當面對質。並告訴李世民明天早點來。張婕妤得知了李世民所的密奏的內容,立即告訴了李建成。李建成將李元吉叫來商議此事,李元吉說:“我們應當統率好東宮與齊王府中的軍隊,託稱有病,不去朝,看看形勢的發展。”李建成說:“我們的軍隊防備嚴密,不會有事的,我們還是入朝參見,親自打聽消息爲好。”

第二天凌晨,李世民率領尉遲敬德、長孫無忌、侯君集、張公謹等人,來到了玄武門,在自己已經收買好的禁軍將領常何等人的協助下,埋伏在了玄武門內。與此同時,高士廉持着李世民的令牌去監獄釋放囚犯,分發武器,來增強秦王府的兵力。

這時候,李建成和李元吉向着玄武門走來,他們壓根都沒有想到,玄武門內已經佈下了天羅地網。他們把隨從留在玄武門外,二人騎馬入宮,走到臨湖殿的時候,突然發現殿邊有馬影閃動,知道要有麻煩了,趕緊撥轉馬頭,往東宮方向跑。李世民從後面呼叫二人停步,李元吉回頭張弓連射三箭,但心慌意亂之下三次都沒能將弓拉滿,三箭都沒射遠。李世民勒停坐騎,穩穩當當地對準李建成一箭射出,當場射死太子。那邊李元吉也被尉遲敬德射傷落馬。同時李世民的坐騎也被流箭射傷了,失去控制衝入林中,致使李世民的腰帶被樹枝勾住,墜落馬下。李元吉追過去奪了李世民的弓,要用弓弦勒死他,尉遲敬德大喝一聲及時趕到,李元吉本來就怕尉遲敬德,趕緊逃跑,被尉遲敬德一箭射死。

玄武門的事情很快傳到東宮、齊王府,李建成的屬下馮立、薛萬徹、謝叔方等人率精兵來救。秦王府將領張公瑾神力驚人,獨力將宮門關。宮門剛關,東宮兵將的戰馬已撞到門。當時駐紮在玄武門的禁軍將領敬君弘挺身而出,助李世民一方作戰,他的親隨勸他先觀望一下,至少等北門的禁軍兵力集結起來後再戰。但他不聽,和同是玄武門守將的呂世衡一同出戰,結果兩人都戰死。

東宮、齊王府等兵將攻打玄武門不順利,首領薛萬徹心生一計,叫囂着要去攻打秦王府。此時秦王府兵力大部分集中在玄武門,府中只剩幾個文官留守,所以大家一聽都嚇壞了。在這千鈞一髮之時,尉遲敬德把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級割下來,舉起來讓東宮和齊王府的士兵看。那些人見太子、齊王已死,登時軍心煥散,頓作鳥獸散。薛萬徹也率騎兵數十人逃離長安,躲進終南山中。

李世民按照事先的計劃,派尉遲敬德全身披掛,手持長矛直入宮中面見唐高祖。有了常何等禁軍將領的配合,和長孫氏關於皇帝行蹤的情報,尉遲敬德很容易就找到了唐高祖。這時唐高祖正在和裴寂、蕭瑀、陳叔達、宇文士及、裴矩等幾位重臣海池划船議事估計就是在商議李世民密奏的事。唐高祖一見尉遲敬德全副武裝來了,頓時大驚失色,問:“誰在作亂,你來這裡幹什麼?”尉遲敬德早就知道按照政變計劃自己該說什麼該做什麼,他馬答:“太子、齊王作亂,秦王已經帶兵把他們都殺死了。秦王怕驚嚇了陛下,派我來保衛您!”唐高祖一下子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皇帝身在皇宮,根本沒有人要殺他,根本不需要尉遲敬德來保護;相反,尉遲敬德是來威脅和劫持皇帝的,既是政變,控制皇帝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事情的發展太過突然,對於唐高祖來說,那感覺就像從天一下掉進了深淵。他趕緊問旁邊的大臣們:“事情竟然到了這一步,你們說該怎麼辦呢?”裴寂沒有搭話,蕭瑀、陳叔達迴應:“建成與元吉嫉妒秦王的功勳,一起策劃陰謀。現在秦王已經殺了他們,如果陛下能決定立秦王爲太子,就會沒事的。”唐高祖是何等人物,一見自己到了任人宰割的地步,就很識時務地說:“好!我早就有這樣的想法!”

尉遲敬德見唐高祖表了態,知道大功已基本告成。又得寸進尺地對唐高祖說:“禁軍和秦王府的兵馬正在攻打東宮,太子的軍隊還在東宮死守。請陛下下詔,命令各軍一律接受秦王的處置,這樣就不會再有傷亡了。”唐高祖明白這只是藉口,本意是想奪走長安的甚至全國的兵權,但他既已被控制,就不得不按照尉遲敬德的要求來寫手詔。手詔寫成後交給宇文士及帶着聖旨由東閣門出去,向東宮和齊王府的人宣讀,那些兵一見聖旨,將放棄了抵抗。接着,高祖又讓曾經在東宮任過職的黃門侍郎裴矩前往東宮去作將士們的思想工作,將士們聽後,覺得大勢已去,便各自回去收拾行囊各奔東西了。

接着,李世民下令將李建成五個兒子和李元吉五個兒子全部殺死。唐高祖一日之內有二子十孫被殺,心情的沉痛可想而知。但他根本不敢阻攔,因爲他自知身處危境,李世民血淋淋的屠刀隨時都可能架到他脖子了。這時候,軍權已經在李世民的手裡了;三天後六月七日唐高祖又宣佈立李世民爲太子,並由太子掌握全部國政,成了實際的最高統治者。過幾天唐高祖就識相地表示要退位,於是兩個月後八月,李世民就正式在東宮顯德殿繼位爲帝。李世民之所以是在太子東宮舉行登基大典,是因爲他向唐高祖許諾,只要唐高祖有生之年,皇宮都由他來住,自己只住在東宮。但到貞觀三年,李世民政權穩固後開始大舉清洗武德年間的舊臣,以便提拔新人。精明的唐高祖從中聞到了火藥味,連忙表示自己願讓出皇宮。李世民自然要假惺惺地表示堅持前諾,唐高祖堅持要搬家,於是唐高祖遷往弘義宮改名大安宮,李世民從東宮搬到了皇宮。

作者按:

歷史發生了玄武門事變,李世民奪得了天下,但是,如果李世民沒有及時發動這次事變,那麼就會有一次“昆明池事變”,那樣就是李建成勝利了。這一成功一未遂的兩個事變,和太子率更丞王晊的關係非常大,這麼一個小角色的一個密報,卻能改變中國歷史的走向。

шшш⊙ ttκan⊙ C○

在職場,這樣的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你的失敗並不是因爲你應對不了,而是你由於信息的閉塞而不能及時地做出反應。所以,多和公司的一些靈通人士溝通交流,時常一起搞些業餘活動。那不僅是交流同事感情,也是獲取必要的信息。

七、李世民掌權後新的權力格局

武德九年的六月初四的玄武門之變的當天,李世民就取得了軍權,他本來就久掌重兵,又戰功顯赫,在軍中有較高的威望,順利掌控住大部分軍隊還是沒有問題的。兩天後,他又被立爲皇太子,替皇帝總攝國政,把政權又握到了手中。

李世民雖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握住權柄之後他還面臨着太多不穩定因素。歷朝歷代,政變都容易引發國家局勢的動盪。太子李建成的勢力原本是無處不在的,不論皇室宗親、朝廷大臣、還是地方軍政大員之中,都有很多親信。這些人見太子死了,肯定惶惶不可終日,擔心受到李世民一黨的打擊報復,很多人都會有造反以求生的念頭。如此以來天下就可能大亂,李世民的位子還能不能坐穩都難說了。

這時對於李世民來說,設法穩住局面、保證國家安定,就成了第一要務。他馬下令讓自己的心腹、熟悉洛陽情況的老臣屈突通親自去鎮守洛陽,穩定好自己的大本營,以應天下之變。同時立即安排自己的鐵桿親信涉足到關鍵崗位。十二日,就以朝廷的名義任命宇文士及爲太子詹事東宮的總管,長孫無忌與杜如晦爲左庶子,高士廉與房玄齡爲右庶子,尉遲敬德爲左衛率太子東宮左警衛軍司令,程知節爲右衛率太子東宮右警衛軍司令,虞世南爲中舍人,褚亮爲舍人,姚思廉爲洗馬。

下一步就應當着手安撫李建成的舊部,讓他們安心,不要鬧事。其實在玄武門事變當天,高祖就在李世民的授意下下旨赦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黨羽,向天下各地承諾太子餘黨一概不加追究。曾在玄武門事變現場率衆和李世民作戰的原東宮將領馮立和謝叔方,都不再躲藏,出來向李世民請罪。薛萬徹逃亡到終南山裡,得到消息晚一些,李世民多次讓人告訴他既往不咎,他也出來了。李世民說:“這些人都忠於自己的主人,是義士!”不僅不再追究,後來還都封了官。最能安定人心的是他對魏徵的處理。他派人把魏徵召來,先是責問:“你爲什麼挑撥我們兄弟的關係呢?”魏徵早琢磨透了李世民的心理,裝作毫不在乎地回答:“如果先太子早聽我的話,肯定不會有這樣的災難。”李世民便對他以禮相待,加封他爲詹事主薄。其實魏徵並不是歷史“臉譜化”描述的那樣的直臣,他其實很很乖巧,善於揣摩主子的意思,至於他今天的話和以後頻頻的進諫,都只是善於“賣直”而已,他的“謀國”幾乎從來都是以“謀身”爲前提,在原則性問題是不招惹李世民的。這在以後還會論述。此外,李世民把王珪和韋挺召回長安,這兩個人都是太子的死黨,武德七年因爲楊文幹謀反事件被貶斥到今天的西昌那一帶,現在李世民召他們回朝,讓他倆都擔任諫議大夫之職;對於原來得罪過自己的羅藝,李世民也加封“開府儀同三司”但半年多以後,羅藝還是因爲害怕而反叛,以致身死突厥、傳首長安。李世民的這些做法,雖然都不是心甘情願,都是做給別人看的,但在很大程度安定了原太子黨的人心,而且那些人見太子已死、羣龍無首,也鼓不起拼死一搏的勇氣,不如歸順了事。這些做法基本穩定了局勢。

即使李世民採取這樣的政策,而且不斷強調和宣傳。還是有人想借此機會報私仇,有人藉此邀寵或實現自己的野心。益州今成都附近行臺僕射竇軌當時和同事韋雲起、郭行方有矛盾,而韋雲起的弟弟韋慶儉以及同宗親屬有許多人都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作爲秦王黨羽的竇軌以前也惹不了他們。現在李建成被誅,竇軌就誣陷說韋雲起與李建成一起謀反,把他抓起來殺掉了。郭行方僥倖逃脫,逃奔京城,竇軌趕緊派人追趕,但沒有追,郭行方纔撿了一條命。

幽州那邊也出了一檔子事。李世民假借高祖的名義頒詔,派人去幽州徵召皇室宗親、大都督李瑗。我們分析,李世民此舉有可能是繼續安撫李瑗,進一步穩定太子勢力較強的各地的局勢,但李瑗沒能夠理解;也有可能是李瑗和李建成合謀做過太嚴重的事情,認爲李世民肯定不會放過他。反正李瑗接到召他回京的聖旨之後就慌了,擔心是李世民要報復,便請來自己的親信手下、也是自己親家的王君廓商議對策。王君廓原本是造反起家的,是個出名的無賴將軍。李建成一倒臺,王君廓心裡正沒底呢,正好見李瑗來請他商議對策,心裡就開始冒壞水了:如果能騙李瑗造反,再捉拿李瑗向朝廷報功,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不說,甚至步步高昇都有可能啊。於是他裝作很關心李瑗安危的樣子說:“李世民不會放過你的,您如果入朝,肯定會沒命。現在你有好幾萬兵馬,怎能傻到去自投羅網呢?”李瑗哭着說:“現在我把性命交託給你了,你主持造反。”於是,李瑗囚禁了欽差,開始集結兵力,並且傳召燕州刺史王詵前來計議起事。王詵剛到,王君廓就找門來了,當時王詵正在洗頭,聽說王君廓來了急忙握着頭髮出來迎接。沒想到王君廓手起刀落,把他的腦袋砍下,提着去向衆將官宣告:“李瑗與王詵謀反,囚禁欽差,擅自調兵造反。現在王詵已死,只剩下李瑗了。李瑗能有多大本事?你們是願意跟着李瑗去死呢,還是打算跟我去同享富貴呢?”大家都說:“我們願意跟您平叛。”王君廓便率領自己的部下一千多人,翻越西城進入城內,進入監獄,將欽差放出來。李瑗一直矇在鼓裡,直到這時才知道王君廓有變,忙率數百名親信披掛而出,剛出府門就遇到了王君廓。王君廓對李璦的部下喊話:“李瑗反叛了,你們難道都要跟着去死嗎?”這些人一聽,嚇得扔掉兵器潰散而去。李瑗大罵王君廓:”你這個小人!出賣我,你不會有好下場!”王君廓讓人抓住李璦,將他勒死滅口,然後砍下首級向朝廷報功。二十六日,朝廷的詔令下來,任命王君廓爲左領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李瑗的所有家產都賜給王君廓。王君廓就這樣坑害自己的司和親家李瑗,用他的鮮血染紅了自己的仕途。

這時全國類似的事情還有不少:李建成的一些黨羽還流散逃亡在民間,雖然朝廷連續頒佈赦令宣佈既往不咎,但他們還是心裡不踏實,尤其是李瑗的死更是讓他們不安。有的人也採取類似王君廓的做法,出面檢舉別人立功,地方官也希望能邀功請賞和表白自己現在是忠於李世民的立場,所以接到檢舉就去抓人。諫議大夫王珪將這種情況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頒佈命令:“六月四日以前與李建成、李元吉有牽連的人和事,六月十七日以前與李瑗有牽連的人和事,都不再追究,誰也不許再告發,違者以誣告治罪。”

七月十一日,李世民又派遣諫議大夫魏徵去安撫山東崤山以東地域的勢力,因爲那裡是李建成的勢力深厚的地方,所以派李建成的原屬下去,這樣能展示朝廷的對他們的態度,顯示朝廷還給他們建功立業加官進爵的機會。在魏徵臨行前,李世民特意允許他見機行事。魏徵走到磁州的時候,迎面遇州縣枷送原太子千牛李志安、齊王護軍李思行前往京城。魏徵說:“我奉旨離京時,朝廷對原來東宮、齊王府的人已經一概赦免,不予追究。現在您們又押送李思行等人,影響不好,會讓人懷疑赦免令。”命令將李志安等人當即釋放。太子李世民聽說了這件事情,誇讚魏徵做得對。

這時李世民雖然尚未登基,但已經是事實的主宰者了,朝廷的人事、尤其是宰相級別的人事任免問題是他必須面對的。他要考慮很多因素:不僅要穩住武德的元老重臣和原來太子一黨的官員,來保證局勢的穩定;還要安插自己的舊屬親信,逐步掌控朝廷的大權;更重要的是,他還要爲將來考慮,要樹立起一支可以牽制自己原舊屬僚的新力量。因爲李世民在取得政權之後,他和秦王府屬的關係也悄悄發生了變化,原來他只是秦王府的主人,現在是天下的主人了。那些舊屬會很容易依仗功勳,壟斷大權,把持朝政。現在李世民肯定不能放棄他們,但也要防止受其左右。

當時宰相一級職位的任職情況是,裴寂爲尚左僕射,蕭瑀爲尚右僕射,陳叔達爲侍中,裴矩爲檢校侍中,宇文士及爲檢校侍中,封德彝爲中令,楊恭仁爲檢校中令。這七個人之中,裴寂爲太原起兵時的元老,而且在朝中的勢力根深蒂固,雖然李世民不喜歡他也不適合在短期之內動他;蕭瑀、陳叔達爲元老中傾向於李世民的,宇文士及更是李世民天策府太尉出身,是其自己人,需要保留,至於封德彝,李世民目前還不知道他首鼠兩端,還以爲他是自己人,可以重用;而裴矩此前是李建成的太子詹事,需要動一下;楊恭仁則兼任着主管全國人事的吏部尚,這樣關鍵的職位必須要自己人來充任才放心,所以也要動他一下。秦王府舊屬之中,高士廉年齡較大、閱歷豐富,可以考慮出任宰相,房玄齡足智多謀有宰相之才,而且忠心耿耿、謙恭謹慎,可以做宰相,其他舊屬可以先安排尚級的職位。至於牽制他們的力量,魏徵、王珪、韋挺都已經在朝中擔任要職,再把薛萬徹等人安排個職位,既可以牽制那些舊屬僚,使李世民免予陷入秦府舊屬的權力包圍圈,還可以繼續收服原來李建成的黨羽。

考慮成熟之後,他開始行動。七月初三,任命秦王府護軍秦叔寶爲左衛大將軍,程知節爲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爲右武候大將軍,進一步強化對衛戍軍隊的掌控。七月初五,免去楊恭仁檢校中令,免去裴矩檢校侍中職務,兩人都降級使用。七月初六,任命高士廉爲侍中相當於最高檢察長,房玄齡爲中令相當於最高立法院長。同時,免去裴寂尚左僕射的職務,繼續擔任司空,右僕射國務院第二副總理蕭瑀升任左僕射國務院第一副總理,長孫無忌爲吏部尚相當於中組部加人事部,杜如晦爲兵部尚相當於國防部長。七月初七,檢校吏部尚封德彝提升爲右僕射,而封德彝原來擔任的中令一職,由宇文士及接任。同時還任命從前的天策府兵曹參軍杜淹爲御史大夫因楊文幹事件和王珪、韋挺同時被流放,玄武門事變後又召回京師。,侯君集爲左衛將軍,段志玄爲驍衛將軍,張公謹爲右武候將軍,長孫無忌的哥哥長孫安業爲右監門將軍,李靖的弟弟李客師爲領左右軍將軍。還把原來太子的死黨,六月四日帶兵和李世民對抗,失敗後逃奔終南山後又遇赦回京的薛萬徹,任命爲右領軍將軍。

這樣,朝中勢力開始形成新的平衡,但這並沒有完全達到李世民的目標,原來的宰相大都還在,尤其是裴寂還在,會對執行新政有些阻力,以後還需要進一步的清理;至於各位大臣,一個個還都有強烈的慾望,大都希望自己還能更一層樓。

八月初八,高祖正式下詔,將皇位傳給太子李世民,自爲太皇。李世民故作姿態再三推辭,高祖也很識相地堅持讓位,於是初九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即皇帝位,史稱唐太宗。二十一日立長孫氏爲皇后。不久發生突厥兵至長安、唐太宗再次在便橋以金帛換和平的大事,此後唐太宗發奮強兵。本文不作詳細敘述。①到了九月,全國基本沒有出現動盪,就連述突厥的突然來襲也沒有給朝廷帶來多少衝擊,政權總算平穩過渡了。

按照各代的慣例,唐太宗即位之後要論功行賞。九月二十四日,太宗與羣臣當面議定開國元勳長孫無忌等人的爵位田邑,太宗說:“朕分級評價你們的功勞,按功勞大小進行賞賜,如有不當之處,你們可以當場提出來。”然後就命宰相陳叔達在宮殿下唱名公佈封賞結果,論功行賞,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和侯君集五人功勞最大,封賞也最高。於是和歷史任何一次論功行賞的情形一樣,羣情譁然,紛紛爭功,很多人不滿之情溢於言表。李世民見狀,就下令說誰不滿意就站出來說,很多人又不敢了。只有淮安王李神通自恃功大,又是李世民的叔叔,忍不住說:“我在關西起兵,首應義旗,爲大唐出生入死多年。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只是捉刀弄筆,功勞卻在我之,我不服!”

唐太宗對這些情況早有預料,不然也不會採用這種形勢頒佈封賞結果。他見堂叔李神通站出來充愣頭青,知道他的話代表着大多數武將的心聲其實尉遲敬德對自己位列房杜和長孫無忌之後,也覺得不滿,但他沒敢站出來對李世民說。要想維持這個封賞結果,就必須打擊一下李神通,不然就沒辦法進行下去。於是他說:“叔父雖然首先響應義旗舉兵,但當時的目的也是爲了你自己活命;後來竇建德侵吞山東的時候,叔父您帶兵征討,卻落得全軍覆沒;再後來劉黑闥糾集餘部進攻,叔父您被打得丟兵棄甲、望風脫逃。這可都是你的罪過,朝廷都沒有追究。至於房玄齡他們,您不要看他們沒有陣打仗,有了他們的運籌帷幄,大唐江山才得以安定!他們的功勞自然在叔父之。咱們這是論功來行賞,叔父您是皇族至親,朕對您肯定會優待,但不能因爲循私情,濫與有功之臣同等封賞。”大家一看皇帝連李神通都給撅了,而且把話說得一點情面也不留,都不敢說什麼了。封賞之事就此基本確定下來。

羣臣在朝中可以不說,心裡還一時難以接受,回去之後還難免議論和發泄其實這時不知有多少人在發“劉文靜式”的牢騷呢。那些原來在秦王府效力的舊屬,看到魏徵、王珪、韋挺、薛萬徹等原來跟隨太子的人,現在官當得都很大,排位都在自己的前面,心裡就更加不平衡。有這樣情緒的人,史沒有明確記載都有誰,但估計尉遲敬德要算一個,程知節、侯君集、秦叔寶等很可能都在此列,他們議論了一段時間之後,就去找房玄齡,要求房玄齡向皇帝反應他們的意見。他們說:“我們跟隨主人多年,出生入死,現今的官職竟然還在前太子東宮、齊王府僚屬的後面。太不公平了。”面只是史記載的語言,估計他們當時說出來的還要多,他們不可能不說自己在對抗李建成和李元吉時的辛苦和功勞,史爲尊者諱不便提及而已。唐太宗一聽房玄齡的轉述,知道這又是一種重要的思想動態,需要認真對待。於是就在朝的時候公開訓話:“作爲一國之君,只有大公無私才能使天下人心服。我們的衣食都取自於天下百姓,我們設官吏的目的就是爲了老百姓。所以朝廷必須任人唯賢,怎麼能用‘新人舊人’作爲選拔人才的標準呢?如果新人賢能,舊人不才,我們也要不用新人只用舊人嗎?現在你們不管我任命的那些人是否賢能,只知道抱怨,這哪裡是爲政之道?”再一次壓住了這股風潮。既然唐太宗這麼堅決,大臣們就是心有不滿也沒有辦法了。

至此,秦王府舊屬、政變功臣大都在尚省和衛戍京師的十六衛府獲得了自己的地位;原李建成的東宮臣屬,大多在門下省獲得了自己的地位;至於武德老臣,要麼開府儀同三司,要麼御史臺,儘量架空或退休,對於現在不能免的,以後再解決;至於那些皇室宗親,後來大多由郡王降爲縣公以節約開支。這裡值得提一句的是李孝恭,他本是唐朝建立前後戰功僅次於李世民的人,不過在宮廷鬥爭站在了李建成一方,只不過在玄武門事變之前就被剝奪了兵權和實際的zengzi權利,而待遇依然不錯,並且對外仍是一個親重的表象。這對於李孝恭,這已是莫大的安慰了,還能強求什麼呢?李孝恭原本生性豪奢、個性張揚,不過已經變得夾着尾巴做人,行事很低調、生活也節儉起來。以後到貞觀四年他還曾表拍馬屁說李世民功蓋天地,應當封禪泰山,一則滿足李世民好大喜功的慾望,二則也表示自己心悅誠服、安於聽命的態度。最後落個善終,唐太宗還親自爲他舉哀。他也是個乖巧角色。

十月初一,日食,唐太宗下詔追封已故皇兄李建成爲息王,諡號爲“隱”,所以後世史家稱建成爲隱太子;皇弟李元吉得到的諡號是“剌”。二人都以皇家喪禮重新安葬。安葬那天,太宗皇帝還做出姿態,在宜秋門大哭一場。魏徵、王珪表請求陪送到墓地,太宗不僅同意,還令原東宮和齊王府的舊僚屬都去送葬,李建成和李元吉就這樣永遠地走進了歷史。

此時雖然還沒有改元貞觀,但歷史的車輪已駛入貞觀的正軌了。這一年,李世民才二十九歲,他的重臣們也大多是年富力強,高士廉五十一歲,房玄齡四十七歲,杜如晦四十一歲,尉遲敬德四十二歲,魏徵四十七歲,王珪五十五歲,蕭瑀五十二歲,長孫無忌年齡不詳,但似乎比太宗年齡還小。更重要的是這些人都親身經歷了隋末以來複雜的階級鬥爭和zengzi鬥爭;富於統治經驗,而且富於積極進取精神,嚮往着跟隨李世民建功立業。

作者按:

形勢的變化會導致關係的變化,秦王府那些舊屬,在協助完成了玄武門事變之後,固然有大功在身,但對李世民的重要性不再是那麼強了;而對於李世民來說,需要面對和解決的新問題也就產生了,而且這些問題更復雜、也更重要,所以他再也不可能象以前那樣僅考慮對舊屬僚的回報了。而那些舊屬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對封賞和官位的不滿反應,說明他們根本就看不懂這個形勢的變化。

形勢一變,連唐高祖都需要變得乖巧聽話,這些人更應該接受。

其實,在企業中也有類似的情況。企業創業的時候會有一些元老,多年來兢兢業業、忘我奉獻,可等公司成爲大型企業集團之後,往往老闆會聘用空降人士擔任顯赫的要職。於是這些創業舊臣就容易不滿,他們往往牢騷滿腹,甚至有人公開或者半公開地對抗對“新貴”。其實,這都是沒看清形勢變化的不明智的做法。老闆那麼做也有他的苦衷,一是企業的發展確實需要新鮮血液了;二是他不能老被舊功臣包圍起來礙手礙腳;三是自古以來的事實都是,你們幫助取得的天下,分享的時候肯定不會僅僅還是這些人,不然天下就不會穩定,你們的業績又會歸零。

所以,哪個聰明的老闆都願意效法李世民,都不願意學李自成。如果讀者在企業裡遇到這種情況,最好能儘快改變認識、調節心態,心平氣和地接受這樣的現實。

八、武德遺臣的悲喜劇

新朝總要有新氣象。李世民素來就胸懷大志,此次得了天下,一定也想做一番名垂青史的大事業;何況他本身又揹着“殺兄弟、逼皇父”的道德包袱,必須要能證明自己比李建成優秀,才能經受住後世的評判。加他對武德年間的政事確有不滿之處,所以要推行自己的新政。

但是,往舊瓶子裡裝新酒確實不是一件容易事。幾個前朝老臣雖然都不會在zengzi立場搗亂,但在具體工作中都還帶着前朝的思維,尤其是那個裴寂,動不動就武德朝這樣這樣武德朝那樣那樣,壓的李世民不好說話,李世民爲此專門找他談過一次話,暗示他不要再這樣,但他依然故我①。要想讓他們改變甚至否定以前的做法,幫助推行新政,結果肯定不會理想。還有,他們資格老,新皇帝在他們眼裡的份量肯定沒有在其他人眼裡重。所以,一朝天子一朝臣還是很有道理的。房玄齡和高士廉雖然積極支持新皇帝的新政,但他們的資歷遠沒比不那幾個老臣,職位也沒有他們高,所以意見往往受到他們的否決。所以,對於李世民來說,削弱武德老臣的勢力、甚至免職幾個,都是有必要的了。

那麼先動誰好呢?裴寂是暫時還不適合動的,封德彝又是一個著名的見風使舵的人,所看重的只是利益和需要,他見房玄齡、杜如晦等人是新皇帝的死黨心腹,就有意識地和他們處好關係,所以時常曲意附和他們,似乎沒有什麼立場,老臣中只有他對新政的阻力較小。那麼,應當削弱的就是蕭瑀、陳叔達他們了。

封德彝之所以能在武德朝當中令而位列宰輔,是當時的尚右僕射蕭瑀向唐高祖推薦了他。按理說他應該感激蕭瑀和好好報答蕭瑀,但唯利是圖的他卻沒有這樣做。太宗即位後,裴寂雖然位高但實權不如蕭瑀和封德彝,所以經常有些政事需要二人事先溝通在報皇帝。有時候,二人在下邊商定好了的事情,奏太宗的時候封德彝觀顏察色後突然變卦,說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見。要不就是當着蕭瑀的面模棱兩可,等蕭瑀走後用激烈的言辭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抨擊蕭瑀的奏章。蕭瑀對封德彝這樣的做法很不滿,但封德彝是屢教不改,由此二人之間產生隔閡。當時的新貴房玄齡、杜如晦,也都疏遠蕭瑀而親近封德彝,搞得蕭瑀很孤立。於是蕭瑀憤憤不平,密奏給李世民,揭露封德彝的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齷齪事,而且詞連房杜,唐太宗很不高興。緊接着,蕭瑀有因爲一件事和陳叔達的意見不合,二人在在太宗面前爭辯。蕭瑀是薑桂之性,老而彌辣,說起話來“聲色甚厲”,大概還能輔以挽袖握拳一類的動作;陳叔達也是個有性格的人,自然不甘示弱。兩人在朝堂大吵了起來,不排除他們爭吵時涉及到了和玄武門等有關的秘聞醜事,於是李世民很惱火。二十五日,蕭瑀、陳叔達皆以對皇不恭敬的罪名,被罷官免職。老臣一下子就少了兩個。

封德彝搞走了蕭瑀和陳叔達,繼續在太宗面前表現。太宗準備要擊敗突厥,需要擴軍和訓練,由於經歷過隋末以來常年的戰亂,人丁至今還沒完全恢復,所以面臨兵源成年男子不足的問題。封德彝爲了迎合意,奏道:“對那些雖然年齡還不到十八歲,但身體魁梧壯實的小夥子,也可一併徵發。”太宗求強心切,表示同意。但當這一詔令送至門下省執行時,專門負責簽名蓋章的給事中魏徵卻拒不簽字,封德彝多次去和魏徵交涉,魏徵還是不簽署,封德彝就向唐太宗作了彙報。太宗聽罷大怒,立即召來魏徵聲色俱厲地質問:“我已經同意的,你爲什麼這樣固執?”魏徵回答道:“我聽說竭澤而漁,並不是打不到魚,但明年無魚;焚林而獵,並不是捕不到獸,但明年無獸。如果將未成年的少年入軍,那麼這些人原來承擔的租賦雜徭,誰來承擔?何況,兵不在多,關鍵在於如何訓練。如果訓練得法,自然戰鬥力強,何必湊數?”接着,還一連列舉了唐太宗即位以來失信於民的二三件事,還說如果常此以往,怎能取信於人!唐太宗聽後,沉吟半晌,終於誠懇地說:“我考慮得不周全,竟犯了這麼大的過失。”立即下令停止徵召未成年人入伍,並給魏徵賞賜了金甕一口。魏徵的做法讓封德彝失去了一次表現的機會,還讓他有了陷皇帝於不義的嫌疑,我們猜想他心裡肯定不痛快。

這時候的唐太宗一心圖治,也能聽進去逆耳的忠言,甚至還鼓勵大臣們把不同於朝廷的意見勇敢地講出來。而且他做了一件這樣的事情鼓勵羣臣覲見:一個叫元律師的人犯罪,唐太宗大怒,要殺了此人,恰好官員孫伏伽認爲那人雖然有罪,但罪不至死,就抗言辯護。唐太宗不僅聽從了孫伏伽的意見,而且賞賜了一座價值鉅萬的花園。有人認爲太宗獎賞過重,太宗卻說:“從我登基到現在,還沒有人犯顏進諫過,今天終於有人開了個好頭,值得重獎!”裴矩看明白了領導現在雄心勃勃,而且需要一個“納諫”的好名聲,也故意找機會進諫,巧妙地“逆龍鱗”,博取皇帝的歡心。裴矩就是那位前不久李世民調整朝廷人事的時候,從宰相職位被降下來、現在擔任民部尚相當於財政部長的那個人。他是個聰明人,從宰相變成尚,一點也沒有顯示出情緒,沒有怨言而且工作認真負責。而且還在盡力領會領導意圖,做皇帝希望看到的事情,讓自己的情況儘量維持得好一些。當時的官場賄賂橫行,唐太宗想用“殺一儆百”的辦法來治理,便秘密安排身邊的人去故意送禮,試探他們,還真有一個刑部的官員收受了他們的一匹絹帛,太宗知道後要殺他。裴矩進諫道:“官員接受賄賂,應當處死;但是陛下故意派人送禮,是有意讓人犯法,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古訓。”太宗聽了很高興,召集文武五品以的官員,對他們說:“裴矩能夠做到敢於力爭,並不一味地順從我。如果大家都象他這樣,還愁國家治理不好嗎?”司馬光評價這個裴矩“在隋朝的時候是個諂媚的佞臣,在唐朝時候變成了忠臣”,我看未必,這個傢伙其實是善窺意,一直都是隻做皇帝喜歡的事情,此時年已八十高齡還挖空心思不顧風險地投領導所好,大奸若忠而已。

封德彝其實也能看出來唐太宗現在喜歡有人進諫,但他還是不願意冒說錯話的風險,依然還是選擇自己的長項――諂媚。轉眼到了公元627年,也就是貞觀元年了。大年初三,太宗大宴羣臣,席間讓樂隊演奏《秦王破陳樂》。太宗說:“朕從前率兵征伐時候,民間就流傳這個曲子了。這曲子雖然不具備文德之樂的溫文而雅,但我的功業畢竟是由此而成的,所以始終不敢忘本。”封德彝趕緊拍馬屁說:“陛下以神武之才平定天下,文德哪裡能和神武相比呢?”太宗嚴肅地糾正他:“平亂建國要憑藉武力,但治理國家卻要依靠文德。你說文不如武,此言差矣!”封德彝見馬屁拍到了馬蹄子,趕忙磕頭謝罪。

太宗一心圖治,令宰相封德彝薦舉賢才。但封德彝和衆多小人一樣,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嫉賢妒能、壓制賢才,所以他很長時間沒有向朝廷一個人。太宗質問其原因,他回答說:“不是我不盡心竭力,而是現在沒有奇才!”太宗說:“君子用人如用器物,各取其長處。古時的賢明君主,難道能從別的朝代借人才嗎?是你自己不能識別人才,怎麼能誣衊整個時代的人呢?”封德彝羞慚地退下。

不久,太宗有事緊急召見吏部尚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因爲進來得匆匆忙忙,沒有把隨身的佩刀解下來就進去見皇了。這可是一個大失誤!不能不處理。尚右僕射封德彝是怎麼處理的呢?他明白長孫無忌和唐太宗的親密程度,當然也會考慮長孫皇后那層關係,和長孫無忌曾經立過的大功,於是乖巧地提出處罰方案:無忌誤帶佩刀入見皇帝,罰銅二十斤;當時守門的警衛沒有發現和阻攔,處死。這太不公平了!但這樣荒唐的意見唐太宗竟然也表示同意了。當然此事由於一個叫戴胄的大臣堅持,警衛並沒有被處死,但從此事足以看出來封德彝的嘴臉。

貞觀元年三月,有人檢舉涼州今甘肅境內都督李幼良圖謀不軌,太宗派中令宇文士及急速前往,兼任涼州都督,並按察其事。李幼良被賜死,宇文士及也就留在那裡,朝中又少了一位宰相。貞觀元年六月初一,封德彝病死了他要是不死,估計會陷害報復魏徵的,宰相的數量繼續減少。朝中確實缺少有經驗的宰輔之臣了。十天後,蕭瑀又回朝繼續擔任尚左僕射。一個月後,吏部尚長孫無忌也被任命爲尚右僕射,開始位居宰輔。

復出的蕭瑀向太宗提了一個建議:效法夏商周,把大唐的疆土分封給各位皇子,說那樣纔會長治久安。太宗對這個想法很感興趣,從此就象着迷了一樣總想這麼幹。蕭瑀的這個提議無疑是食古不化,明顯會損害大唐的統治,自然會遭到房玄齡、杜如晦他們的反對。但不知道李世民出於什麼考慮,會如此感興趣,以後的多年,還時不時提出分封諸王。雖然幾乎每次都因羣臣的反對而罷休,但正是這個建議影響了蕭瑀的一生,唐太宗每次想分封的時候,都會提升蕭瑀的地位,通過他來推行此政。說來真是有趣,蕭瑀本不是善於揣摩領導心思的人,但這次竟然誤打誤撞符合了唐太宗的胃口,竟因此而屢屢掌權,真是他的運氣。更有意思的是,以他的性格和自信程度,他應該到死都沒有明白其中的奧妙,而是天真地認爲房玄齡等是不行的,唐太宗離不開他蕭瑀。所以貞觀一朝,武德宰相被罷免後還能復職,而且一直能在貞觀政壇頻頻亮相的,僅蕭瑀一人。這是後話

貞觀元年八月,發生了一件事,黃門侍郎相當於最高檢察院副檢察長王珪有密奏要報太宗,交給侍中高士廉轉呈,內容估計是告發宇文士及有圖謀不軌甚至謀反嫌疑的。高士廉和宇文士及關係不錯,就把信扣留了,也沒有告訴王珪。結果御史大夫杜淹把此事密告給了太宗,於是太宗馬免去高士廉的侍中職務,調任他命爲安州大都督;並同時免去宇文士及的中令職務,但因關於其謀反的調查結論證明並無謀反之意,便任命他爲殿中監。告密的杜淹,得到了和宰相一樣參預朝政的機會,宰相之外的官員參預朝政是從這時候開始的。②杜淹是杜如晦的叔叔,原本和杜如晦兄弟的關係不好,曾進饞言讓王世充殺死杜如晦的大哥,還把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關起來,差點餓死。後來李世民打下洛陽後要處死杜淹,杜如晦不願搭救,弟弟杜楚客卻不念舊惡,哭着堅決要求杜如晦救叔叔一命,還以自殺相威脅,杜如晦沒辦法纔出面相救。杜淹這個人擅長陰謀,楊文乾的那件事有可能就是他策劃和組織實施的。到如今,他又靠告密得到太宗的賞識,雖然沒有升到宰相的職位,但可以執行宰相的職權了。這時候,朝中的宰相就是裴寂、蕭瑀、長孫無忌、房玄齡、杜淹了。

九月,朝廷徵召王君廓入朝。他就是那個騙親家李瑗造反又殺親家以請功的“無賴將軍”,他因爲壞事做得太多,對朝廷的徵召很害怕。恰好當時的幽州長史李玄道是房玄齡的外甥,知道王君廓要去長安,就寫了封信給舅舅,託王君廓捎給房玄齡。王君廓多疑,擔心李玄道告自己的狀,於是半路偷偷拆開了這封信,發現這封信是用草寫的。王君廓不認識草,更加懷疑李玄道要告發自己,就殺死渭南驛站的吏卒,然後向突厥方向逃跑,途中被村夫殺死。王君廓一生的無賴與陰謀,就這樣罪有應得地拋屍荒野。

貞觀元年十二月初四,蕭瑀因犯了錯誤再次被免去宰相職務,降爲太常卿。至於是犯了什麼錯誤,史沒有記載。估計這次還是和房玄齡的搗鬼有關係。蕭瑀出身高貴,雖然比房玄齡大不了多少歲,但資歷很老,且個性骨鯁傲氣,自然對房杜這些“暴發戶”有些心理的蔑視。加政見常常不一致,所以他總看這幾個新貴不順眼,和房玄齡、杜如晦總是有矛盾。蕭瑀的幾次罷相都和房玄齡有關,這次估計也不例外。

連房玄齡、杜如晦等新貴的“暴發戶”都會讓一些人有意見,魏徵作爲李建成宮中的舊人,坐到現在這樣的高位更讓一些人難以接受,難免會有人有意抓他的小辮子。有人告發右丞魏徵偏袒他的親屬,私提他們的官職,太宗派御吏大夫溫彥博查問,沒有實據。彥博對太宗說:“魏徵不知道遠離嫌疑,內心雖然無私,但也應該批評。”太宗就讓溫彥博去批評魏徵這句話帶來了一個很不好的任務,而且告訴魏徵:“從今以後,你應該注意一下瓜田李下。”幾天後,魏徵趁朝時對太宗說:“君臣之間應一誠相待。如果下避嫌,那國家興亡就不好說了。我不敢接受這個命令。”太宗認爲有道理,就說:“是我沒考慮周全。”魏徵又說:“我很榮幸能輔佐陛下,願陛下讓臣做良臣,不要讓臣做忠臣。”太宗問:“有什麼區別嗎?”回答道:“后稷、契、皋陶,君臣齊心合力,共享榮耀,這就是所說的良臣。龍逄、比干犯顏直諫,身死國亡,這就是所說的忠臣。”太宗聽後十分高興,賜給絹五百匹。魏徵雖然平安地度過了這一關,但私下裡肯定捏了好幾把汗。從此他更需要小心謹慎,不能有半點把柄落在別人手裡,不然以他的出身,真不知道會遭遇什麼樣的大禍。

接着,又有人密表稱長孫無忌權力過大,榮寵太盛,說朝廷需要防止外戚的專權了。是誰奏的,史沒有記載,不排除和誣奏魏徵的表章是同一批人所爲的可能,更不排除他們是當初秦王府的舊將,所以史不記名。太宗將密表拿給長孫無忌看,並說:“朕對你絲毫不懷疑,所以不隱瞞,假如你我各有所聞卻不說出來,君臣的想法便不能溝通,反而倒不好了。”又在朝堂對百官說:“朕的兒子均年幼,所以我把無忌視如親子一般,我們的關係不是外人所能離間的。”下朝後長孫無忌肯定和妹妹長孫皇后說起了這件事,長孫皇后一直不贊成家族勢力太盛,因爲那樣容易導致災禍,就勸哥哥辭去相職。於是長孫無忌聽從妹妹的意見,一再奏請求讓位,長孫皇后也堅決請求唐太宗批准長孫無忌的辭職。於是太宗在貞觀二年公元62年的正月初三,批准了長孫無忌離職報告,改封爲開府儀同三司的虛職。當月就提升兵部尚杜如晦爲檢校侍中,兼任兵部尚,還繼續是東宮兵馬的總管;還提升了刑部尚李靖檢校中令、繼續兼任本職。宰相中新臣的勢力又壯大了。

接着,太宗又對房玄齡等幾位大臣說:“當政者最重要的是大公無私。歷史諸葛亮流放廖立、李嚴到南夷之地,到諸葛亮死的時候,廖立悲痛萬分,李嚴哀傷而死。如果不是諸葛亮大公無私能這樣嗎?朕既然仰慕前代的明君,你們也不可不效法前代的賢相啊!”房玄齡本來就謹小慎微、如履薄冰,聽到這話的時候,當時的感覺猜想是不亞於一個炸雷:我徇私舞弊了嗎?時不時有什麼事被皇帝發現了?這是皇帝在敲警鐘呢?伴君如伴虎,果然不假。

貞觀二年的十月,杜淹病死,朝廷就在十二月把王珪提升爲侍中,充任宰相。一個月後,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的正月,武德朝最資深的、也是堅持到最後還盤踞着宰相之位的老臣裴寂被撤職了。李世民早就不喜歡裴寂,從裴寂讒殺劉文靜、到支持李建成、到貞觀朝之後還總拿武德朝說事阻礙新政,都是李世民所反感的。唐太宗登基之處,政權還沒有完全穩固、另外還需要照顧唐高祖的面子和輿論影響,再加沒有抓住裴寂的什麼過錯,就一直沒有動裴寂。現在天下穩固、時機成熟、機會也碰巧來了。當時有個法雅和尚妖言惑衆,被處死。司空裴寂曾聽過他的言論而沒有報,也沒有處置,裴寂因這件事被免職,勒令遣送回老家。裴寂請求留在長安居住,安享天年,但唐太宗不同意。估計唐太宗擔心唐高祖還活着,裴寂要是留在京城,這兩個有廣泛影響力的老人萬一有什麼舉措,對新朝廷肯定會是一種威脅。裴寂只好回蒲州老家去了,後來又被朝廷藉故流放到靜州今廣西梧州,後來死在了那裡。

裴寂被罷黜,肯定也會連累和他關係密切的一些官員失勢,武德舊臣作爲羣體的力量至此完全土崩瓦解,武德和貞觀兩朝相權更迭的過渡期至於結束了。

作者按:

一朝天子一朝臣,官場的滄桑變化本來也數正常,但同是前朝老臣,不同做法的人卻又受到不同的待遇。封德彝是處處用心來迎合意及新貴們的意願的,落了個善終。

裴矩本是個擅長於諂媚的人,摸準了唐太宗要名聲的心思,也充當了一把直臣,獲得獎賞,也落得善終,貞觀元年死後諡號爲“敬”。他如果多活幾年,估計也照樣不至於倒黴。

蕭瑀是個骨鯁之人,憑他的個性,既不受唐太宗喜歡,也和同僚相處不好,但他誤打誤撞的“裂土封疆”卻中了唐太宗的下懷,所以才能屢次被起復。

可以看出來,揣摩領導的心思、領會領導的意圖對仕途的影響是巨大的。唐太宗是一帶英主尚且如此,何況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領導本是就是圖謀私利、愛聽諂媚的人呢?小人們在這方面願意苦苦鑽營,確實是有他們的道理的,所以他們屢屢得勢也就不足爲怪了。

四五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終三零九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二十四第15章 三把火第33章 君之諾二一五章 顛倒黑白小算計釜底抽薪大手筆二四四一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三十四三九四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十五四六九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一三七二年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三十三第九章四一三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六第17章 怪脾氣第85章 阻力(中)第50章 剿匪進行時四五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終五十八爲國爲民皆是汝卻教桃李聽笙歌十八四九二且盡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十一二六九章 尋釁滋事借事揚威四第5章 古陶驛第44章 送禮避小人六十三爲國爲民皆是汝卻教桃李聽笙歌二十三四一五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八第八章第9章 庸妻三三五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四十四九五且盡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十四二八五章 尋釁滋事借事揚威終三八零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一第30章 餘波第86章 阻力(下)第66章 真相端倪四三一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二十四第5章 不可強求第18章 親人(2)三十三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十四第31章 祭鱷魚文第28章 市井英雄三三七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五十二三八四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五四九二且盡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十一第32章 君前問第50章 剿匪進行時第3章 友人二四九章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八二二七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二零七章 執手相看訴衷腸追根溯源明真相十四二十三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四第13章 危險第5章 “另類”丁三郎四三三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二十六二九零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五二五零章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九二三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十第8章 修道之說四二八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二十一第6章 管同四四三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終四十七爲國爲民皆是汝卻教桃李聽笙歌七本書時間表三三四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四十九三四三年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四四一五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八四二六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十九第37章 徵糧滋事四七二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四第16章 錢爵四九九且盡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十八三零零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十五二八五章 尋釁滋事借事揚威終第9章 徐文茂的仕進之路第5章 牛頭馬面,粉墨登場(下)本書時間表四零九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三第30章 拉鋸戰(2)第8章 夜談(中)二六八章 尋釁滋事借事揚威三盛唐時期殘酷的政治鬥爭陸續更新四八一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終二八二章 尋釁滋事借事揚威十七二十六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七第35章 天降祥瑞五十八爲國爲民皆是汝卻教桃李聽笙歌十八三一二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二十七一八三章 情深似海怎堪還衝冠一怒爲紅顏十八二十八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九第41章 刺殺三二零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三十五六十一爲國爲民皆是汝卻教桃李聽笙歌二十一第25章 桔子生南國(中)第24章 試探第七章二二九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三二六七章 尋釁滋事借事揚威二四七七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九一八六情深似海怎堪還衝冠一怒爲紅顏二十一四四四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一五七章 範綺蓉大放異彩沈揚眉月夜迷情九第26章 桔子生南國(下)第27章 各行其事四二六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十九
四五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終三零九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二十四第15章 三把火第33章 君之諾二一五章 顛倒黑白小算計釜底抽薪大手筆二四四一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三十四三九四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十五四六九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一三七二年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三十三第九章四一三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六第17章 怪脾氣第85章 阻力(中)第50章 剿匪進行時四五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終五十八爲國爲民皆是汝卻教桃李聽笙歌十八四九二且盡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十一二六九章 尋釁滋事借事揚威四第5章 古陶驛第44章 送禮避小人六十三爲國爲民皆是汝卻教桃李聽笙歌二十三四一五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八第八章第9章 庸妻三三五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四十四九五且盡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十四二八五章 尋釁滋事借事揚威終三八零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一第30章 餘波第86章 阻力(下)第66章 真相端倪四三一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二十四第5章 不可強求第18章 親人(2)三十三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十四第31章 祭鱷魚文第28章 市井英雄三三七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五十二三八四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五四九二且盡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十一第32章 君前問第50章 剿匪進行時第3章 友人二四九章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八二二七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二零七章 執手相看訴衷腸追根溯源明真相十四二十三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四第13章 危險第5章 “另類”丁三郎四三三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二十六二九零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五二五零章 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九二三六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十第8章 修道之說四二八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二十一第6章 管同四四三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終四十七爲國爲民皆是汝卻教桃李聽笙歌七本書時間表三三四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四十九三四三年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四四一五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八四二六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十九第37章 徵糧滋事四七二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四第16章 錢爵四九九且盡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十八三零零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十五二八五章 尋釁滋事借事揚威終第9章 徐文茂的仕進之路第5章 牛頭馬面,粉墨登場(下)本書時間表四零九翻手爲雲覆手爲雨三第30章 拉鋸戰(2)第8章 夜談(中)二六八章 尋釁滋事借事揚威三盛唐時期殘酷的政治鬥爭陸續更新四八一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終二八二章 尋釁滋事借事揚威十七二十六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七第35章 天降祥瑞五十八爲國爲民皆是汝卻教桃李聽笙歌十八三一二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二十七一八三章 情深似海怎堪還衝冠一怒爲紅顏十八二十八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九第41章 刺殺三二零章 紙上得來淺諸事須躬行三十五六十一爲國爲民皆是汝卻教桃李聽笙歌二十一第25章 桔子生南國(中)第24章 試探第七章二二九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三二六七章 尋釁滋事借事揚威二四七七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九一八六情深似海怎堪還衝冠一怒爲紅顏二十一四四四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一五七章 範綺蓉大放異彩沈揚眉月夜迷情九第26章 桔子生南國(下)第27章 各行其事四二六翻手爲雲覆手爲雨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