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鐵戟溫侯(二)

呂布依舊凝注着那朵黃花,緩緩說道:“你們號稱十八路諸侯,勤王之師,難道都是縮頭烏龜,已被我嚇破了膽?”

他頓了頓,又笑着接道:“你們若不敢打,就趕緊回家吧,在家裡陪自己小孩玩玩——你們也只能陪小孩子玩了。”

他話音剛落,終於有人按捺不住,飛馬而出,馬上騎士大喝道:“呂布小兒,休得猖狂,我方悅前來會你!”正是河內郡守王匡屬下大將方悅。

呂布眼睛都沒擡,手一揮,一道淡淡的影子從他手中飛出,只聽方悅慘叫一聲,從馬上倒摔而下,竟是死了!

同盟軍中人望去,只見方悅額頭上插着一朵黃花,柔軟的花粳竟深深釘入方悅的頭骨中,腦袋爆裂,腦漿流了一地。衆人大驚失色,呂布用一朵小花就能釘入堅硬的頭骨,還讓方悅無法躲避,這是多麼可怕的身手?

這時又有一人拍馬殺出,乃是上黨太守張揚屬下穆順,衝到呂布面前挺槍便刺。呂布躲也未躲,同樣一戟刺出,後而先至,穆順的槍離他還有三寸,他的戟已穿過穆順的咽喉,又是一擊即中!

穆順的屍體剛剛落地,又有一將殺出,正是北海太守麾下大將武安國。他手提一柄大錘,錘頭竟如南瓜大小,一錘砸下有驚天動地之威。

呂布笑道:“這還有點意思。”他的畫戟青芒閃爍,碧木真氣轟然崩爆,氣浪翻滾。武安國只覺鼻息受阻,竟差點喘不過氣來,手中大錘沉重如山,連擡都幾乎擡不起來。

武安國大喝一聲,勉強掄轉大錘,強聚真氣,急架相迎。呂布表情古井無波,碧木真氣如潮汐怒卷,萬千道碧光翠芒炸裂開來,把武安國的面容映得碧綠。

二人一來一往,竟戰有十合,呂布好似已沒了什麼耐性,長戟翻轉,碧光爆舞,四周空氣如狂浪炸涌,真氣霎時間已到武安國面前。

武安國魂飛魄散,躲閃不及,只好下意識地擡起手來擋在面前。只見血光漫天,他的一隻右手已齊腕而斷。他也顧不得疼痛,撥馬便回。

呂布在他身後哈哈大笑道:“你既能接我十合,也屬不易,我且饒了你一條狗命!”

同盟軍中袁紹坐鎮大帳,一直沒有出現,而其他諸侯早已心下躊躇,也不知是戰好還是退好。

呂布卻沒有再給他們考慮的時間,他連傷對方三將,正是士氣最強之時。他畫戟一揮,身後一萬鐵騎就如同放了閘的洪水傾瀉而下,聲勢浩大,驚人心魄!

讓同盟軍更爲膽寒的是,呂布所率領的“天狼鐵騎”原來真的是以巨狼作爲坐騎的。那些巨狼都有戰馬般高矮,領頭一隻通體金黃,血口獠牙,看起來兇猛得很。而狼上騎士一身玄甲覆體,只留眼睛鼻孔,手中長槍約一丈長短,杯口細粗,一看就是勢大力沉之物。

呂布好似對公孫瓚興趣頗大,不知是否都是以騎兵聞名天下之故,“天狼鐵騎”第一次衝擊就直奔白馬義從而來。

此次袁紹派沮授覲見劉虞,表達了邀請劉虞參加反董卓聯盟的希望。劉虞只是仙術師,加上齊舜要到塞外一行,因此婉言相拒,並推薦了公孫瓚代他前往。能有在諸侯面前揚名的機會,公孫瓚自然求之不得,當下就率領兩萬白馬義從出,趕來與袁紹回合。沒想到在半路上居然碰到了師弟劉備和他的兩個兄弟關羽張飛,於是就合兵一處,一同前來討賊。

在汜水關前,華雄連斬同盟軍數員大將,還是關羽一刀劈死華雄立了大功,他公孫瓚也覺得面上有光。而這次到虎牢關,他更是夢想着能充分展現白馬義從的戰力,讓其他諸侯對他刮目相看,不要總覺得他只是駐守邊塞的一介武夫。可當呂布真的向他衝來時,他忽然現原來自己的信心並沒有那麼的強。

跑是來不及了,而且白馬義從的訓誡里根本就沒有一個逃字,他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對衝!狹路相逢勇者勝,呂布的武勇令人生畏,但他的“天狼鐵騎”難道個個都能如呂布般勇猛?騎着狼固然嚇人,可白馬義從長期在塞外作戰,也不是沒遇到過狼羣,他們又何時怕過?

於是公孫瓚揮動“搖光破軍槍”,白馬義從立刻變爲鋒矢陣,閃亮的刀尖向“天狼鐵騎”直插而去!

可惜他碰到的是呂布。

沒有人能阻擋高衝刺中的呂布,因此呂布纔有了另一個外號“飛將軍”!

公孫瓚剛看到呂布的時候還在遠處,可只是眨了眨眼的工夫,呂布居然就已來到他的面前!只見碧光炸吐,氣浪翻天,地上“咔嚓”一聲,竟順着真氣的方向裂出一條大縫,而這條縫隙正急向公孫瓚延伸。

公孫瓚不敢怠慢,胯下“神鉸”騰空而起,長嘶一聲向呂布飛撲而來,而他也人借馬勢,在空中施展他的最強招“爆烈地獄”!只見赤光大熾,真氣激舞,當真凌厲之極!

呂布面上露出一絲冷笑,方天畫戟直刺而出,口中叱道:“飛龍在天!”一條碧色神龍騰空而起,張牙舞爪,聲色皆厲,直衝公孫瓚。那神龍遇到公孫瓚的赤炎真氣竟好似視若無物,一擊即破,一直撞到公孫瓚橫在胸前的槍上才轟然炸裂。

公孫瓚大吼一聲,噴出一口鮮血,竟是受了內傷。他雖也是一合即傷,可他還是逼得呂布使出了絕招,功力遠比方悅武安國等人強悍。

旁邊白馬義從也沒討得好去,“天狼鐵騎”雖然看起來彪悍狂暴,可一衝一擊之間頗合法度,與陣後鼓點配合默契,兩萬人簡直就像一人在行動,一槍刺出,同一排的騎士居然都是一樣的動作,絕無半點花哨。

一開始白馬義從還能勉強支持,雙方還是平分秋色的局面,可時間一長狼和馬的區別就顯露無疑。以那金狼爲的巨狼已不完全是坐騎,同時還是第二攻擊點,專門咬向馬腿,只要被咬到,一條腿就必然廢了。只剩三條腿的馬又如何能用來打仗?因此白馬騎士們不單要應付對方騎士的攻擊,還要保護自己的坐騎,分神之下,高下立刻分明。

第56章 玄武執明第10章 袁紹之殤(二)第12章 圍鯊戰術第36章 圍追堵截第2章 龍族密函(二)第12章 情斷義絕(四)第15章 漢中攻略第10章 情爲何物(二)第45章 生死選擇第8章 魔武雙修(一)第39章 談判破裂第17章 雷霆一擊第42章 將軍牛飲第3章 董府夜宴(四)第10章 致命空襲第19章 漢中平定第4章 青蔥歲月(三)第10章 袁紹之殤(七)第68章 捨生取義第65章 西涼鐵騎第17章 少年奇才第22章 優勢在握第61章 齊舜之威第42章 積極備戰第9章 血浪翻滾(七)第12章 河北霸業(二)第41章 智取金城第10章 神獸發威第17章 天佑齊軍第9章 龍爭虎鬥(二)第2章 龍族密函(二)第12章 分配敵手第1章 劉備危局第77章 陰陽靈旗第33章 拔矢啖睛第17章 火燒戰艦第7章 觀星之術(五)第12章 魔王伏誅(二)第26章 再見蔡邕第80章 樓蘭公主第71章 妙招遠遁第10章 棄暗投明(三)第9章 法神爲敵第10章 你好兄弟第11章 第三個人第73章 任城死戰第34章 五感剝奪第98章 呂布重生第82章 田予奮戰第18章 淡淡哀愁第72章 神秘戰力第12章 河北霸業(三)第6章 鬼才出世(三)第81章 異域香豔第21章 主將之爭第1章 夜半驚魂(四)第49章 地頭毒蛇第39章 走馬奪城第51章 脣槍舌劍第5章 撲朔迷離(一)第4章 驚天陰謀(一)第46章 龍宮之戰第9章 認父歸宗(二)第103章 最後一戰第20章 斬神之刀第40章 連環追殺第9章 山河夢斷(五)第30章 神秘勢力第7章 血染澤袍(九)第9章 血浪翻滾(二)第85章 請君入甕第12章 情斷義絕(六)第8章 虎癡惡來(五)第55章 營救龐統第85章 請君入甕第35章 希臘退兵第52章 龍槍合一第7章 觀星之術(二)第5章 窈窕淑女(三)第29章 真龍翻滾第30章 神秘勢力第60章 魔王用兵第64章 東郡血戰第13章 木族陰謀第48章 谷中江湖第7章 觀星之術(二)第5章 撲朔迷離(三)第64章 全面壓迫第47章 劍神出世第4章 瀟灑來去第77章 布袋戰術第4章 影子高手第1章 孫策用兵第3章 拒馬奇襲(五)第12章 圍鯊戰術第10章 袁紹之殤(四)第40章 兩槍四命第84章 難分上下第2章 真假夜襲第28章 情感試煉
第56章 玄武執明第10章 袁紹之殤(二)第12章 圍鯊戰術第36章 圍追堵截第2章 龍族密函(二)第12章 情斷義絕(四)第15章 漢中攻略第10章 情爲何物(二)第45章 生死選擇第8章 魔武雙修(一)第39章 談判破裂第17章 雷霆一擊第42章 將軍牛飲第3章 董府夜宴(四)第10章 致命空襲第19章 漢中平定第4章 青蔥歲月(三)第10章 袁紹之殤(七)第68章 捨生取義第65章 西涼鐵騎第17章 少年奇才第22章 優勢在握第61章 齊舜之威第42章 積極備戰第9章 血浪翻滾(七)第12章 河北霸業(二)第41章 智取金城第10章 神獸發威第17章 天佑齊軍第9章 龍爭虎鬥(二)第2章 龍族密函(二)第12章 分配敵手第1章 劉備危局第77章 陰陽靈旗第33章 拔矢啖睛第17章 火燒戰艦第7章 觀星之術(五)第12章 魔王伏誅(二)第26章 再見蔡邕第80章 樓蘭公主第71章 妙招遠遁第10章 棄暗投明(三)第9章 法神爲敵第10章 你好兄弟第11章 第三個人第73章 任城死戰第34章 五感剝奪第98章 呂布重生第82章 田予奮戰第18章 淡淡哀愁第72章 神秘戰力第12章 河北霸業(三)第6章 鬼才出世(三)第81章 異域香豔第21章 主將之爭第1章 夜半驚魂(四)第49章 地頭毒蛇第39章 走馬奪城第51章 脣槍舌劍第5章 撲朔迷離(一)第4章 驚天陰謀(一)第46章 龍宮之戰第9章 認父歸宗(二)第103章 最後一戰第20章 斬神之刀第40章 連環追殺第9章 山河夢斷(五)第30章 神秘勢力第7章 血染澤袍(九)第9章 血浪翻滾(二)第85章 請君入甕第12章 情斷義絕(六)第8章 虎癡惡來(五)第55章 營救龐統第85章 請君入甕第35章 希臘退兵第52章 龍槍合一第7章 觀星之術(二)第5章 窈窕淑女(三)第29章 真龍翻滾第30章 神秘勢力第60章 魔王用兵第64章 東郡血戰第13章 木族陰謀第48章 谷中江湖第7章 觀星之術(二)第5章 撲朔迷離(三)第64章 全面壓迫第47章 劍神出世第4章 瀟灑來去第77章 布袋戰術第4章 影子高手第1章 孫策用兵第3章 拒馬奇襲(五)第12章 圍鯊戰術第10章 袁紹之殤(四)第40章 兩槍四命第84章 難分上下第2章 真假夜襲第28章 情感試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