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除夕。
江南的冬季一直冷的不溫不火的,都儲存在這一點上冷了,因此,過年的這幾天,是一年中最冷的。
周箏箏早讓人備好了銀炭和暖手爐。
冬季的棉襖也做了好幾套,林策自然也有。
整個東宮消耗量大,過年商鋪宮裡都放假,哪裡能備少了吃虧。
宮裡會有太監宮女長年不休的,可到了過年那會兒也會懈怠,再說了,過年再去麻煩人家也是不合適的。
“孃親,孃親。”林策如今已經會說簡單的話了,比如簡單的稱呼。林策學會的第一個詞語就是“孃親”,當然了,第二個是“爹爹”。
“今年的年糕東宮自己做吧。要綿軟一些,多加點水。飴糖也準備一些。”周箏箏穿着五彩蝴蝶穿花百褶裙,梳着一個垂雲髻,髮髻上還插着一根金色的步搖,身上穿着橘紅色的綢面褙子,裡面是淺白色的立領中衣,吩咐東宮的管事兒,“年糕兒沾上飴糖吃,可味美兒了。”
“是。年貨都備好了,還請太子妃過目。”管事兒拿出一份小冊子給周箏箏看。
周箏箏邊看邊點頭,順便拿着筆在冊子上提提畫畫,增加了幾樣,交給管事兒去置辦。
“對了,請戲班子過來,正月裡太清靜不好。”周箏箏另外交代了一句。
北風呼呼的吹,把屋檐上的瓦片都吹凍的跟冰片一樣。
院子裡,已經看不到什麼綠色的了,卻但是有幾株梅花開的正好,淡淡的花香被寒冷包裹着,更顯得悠遠。
眼看馬上就要過年了,周箏箏最近也是忙碌的很,要想着給林仲超添置些什麼,也要給林策再準備些什麼,甚至還要想想,等過年拜年的時候,又要給林莜和周瑾軒準備什麼。
“太子妃,這個清單你看下,有沒有什麼要補充的?”聽琴遞上來一張紙,上面密密麻麻的寫着聽琴需要去採購的東西,從食物到布匹,不一而足。
“嗯,先按這個來吧。”周箏箏正忙着照顧林策,只是粗略的看了一眼。
“姑娘,北面的安王妃送來了奶酪和牛乳羹。”小紅走進來,“全部放在水桶中,桶內的水結了冰,凍着呢。”
“張碧華有心了。”周箏箏很高興,“南北相距那麼遠,奶酪和牛乳羹這樣送過來,只怕還沒送到就已經壞了。她倒是好出了好辦法,用水桶裝着,天氣那麼冷,水桶裡的水一結冰,就可以保存得很好了。”
小紅說:“奴婢馬上去運到冰窖裡去。”
周箏箏點點頭,“送幾桶給皇上和吳國公府吧。”
小紅聽令去辦了。
這逢年過節的,周箏箏都不忘記給皇上和吳國公府送東西,禮輕情意重嘛,周箏箏孝順長輩起來,可是一碗水給端平的。
周箏箏剛坐在躺椅上眯了一會兒,就聽到聽琴又過來了,“姑娘,張大都督過來找太子殿下了,太子殿下要姑娘把女歸還給張大都督。”
周箏箏目光一陣失落,“我就知道有分別的那一天的。快過年了,張良晨希望和孩子一起過年,這心情容易理解。”
奶孃把女嬰抱了過來。
女嬰對着周箏箏咯咯咯地笑,笑得那麼開心,那麼天真無邪,那麼可愛。
沖淡了離別的愁緒,周箏箏也被感染得笑了起來,“寶貝,我們還會再見面的。”
拉住女嬰的小手,“先再見,寶貝。”
可是,女嬰不願意放開周箏箏的手。
聽琴拿了撥浪鼓給女嬰,女嬰才放開去拿撥浪鼓。
女嬰被抱回去的時候,是一路哭着的。
周箏箏讓奶孃也去張良晨家裡,和張良晨一起照顧女嬰。
想到和女嬰的日常,周箏箏也想哭。
林策忽然過來摟住周箏箏的脖子,小紅脣貼過來。
似乎是感覺到周箏箏的不開心,林策還拍拍周箏箏的臉蛋兒。
周箏箏一顆心都要融化了,“策兒,知道體貼安慰孃親了啊。”緊緊抱住林策親了又親。
紅葉如火,照亮整個院子,夕陽餘暉下,晚歸的鳥兒嘰嘰喳喳的好不熱鬧。
“策兒,小心點,”周箏箏讓林策在屋裡走來走去,而如今林策也是閒不住的一個人,一天到晚的,就是這裡走走那裡摸摸,完全停不下來。
“策兒,小心點,”周箏箏讓林策在屋裡走來走去,如今林策也是閒不住的,一天到晚的,就是這裡走走那裡摸摸,完全停不下來。
“策兒,不要去那邊,危險。”看見林策要走到桌子邊,周箏箏突然大喊一聲。
被驚住的林策一下子愣在了原地,然後回過頭,看着周箏箏。
周箏箏快步的走了過去,奴婢都追不上,把林策抱到了一旁。
這個桌角很銳利,剛好和林策的身高一般高,如果稍不注意,林策就會直直的撞上去。
“鞥,鞥,”林策卻很不樂意的想扭開周箏箏的懷抱,如今的林策,身上有用不完的力氣,如果停下來,全身都會不舒服。
沒辦法,周箏箏只好又帶着林策,出門走走了。
屋外很冷,周箏箏給林策戴上了帽子,還圍了一條白色的圍巾,腳上,則穿着一雙大紅色的棉鞋。
“策兒,我們去廚房看看吧,”周箏箏拉着林策的手說道。
屋外實在很冷,沒一會兒功夫,林策的雙頰就被凍的通紅,而周箏箏自己的手,也是被凍僵了。
周箏箏於是給林策臉頰上抹上豬油,自己則用香膏。
林策還小,不能用香膏,容易過敏。
跨進廚房,一股熱浪迎面而來,混雜一陣甜甜的糯米香味。
廚房正在蒸鬆糕呢。
這鬆糕,是周箏箏非常喜歡吃的一種食物,是用糯米蒸熟的,然後在上面還會灑上紅棗,黑芝麻什麼的,又香又甜,很是可口,而受周箏箏的影響,林策也很喜歡吃,只是這鬆糕不怎麼好消化,周箏箏不會給林策吃太多。
平日裡,林策也是吃不到這個鬆糕的,只有到了過年的時候,挨家挨戶纔會開始做這個東西,也不管貧富,每一家都會做,只是做多做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