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海卡戰役

從戰爭爆發之後,印度第一階段的重點並不是放在北部戰場上的。在前面已經介紹了,印度第一階段的進攻主要方向是在中部戰場,在這次原本計劃耗時1個半月的進攻中,印度本打算將巴基斯坦攔腰截斷,這樣將似的巴基斯坦的軍隊無法相互支持,使巴基斯坦無法有效的抵抗進攻,爲迅速勝利創造條件。但是,當進攻開始之後,印度才發現自己的這個計劃太大了,幾乎無法完成。

對於現代戰爭中的部隊調動,出了非常刻意的去隱蔽的話,幾乎是無法逃過衛星偵察的。而在印度西北部,雖然交通系統比較發達,但是根本無法達到讓部隊隱蔽調動的要求。也就是說,印度在進行軍事部署的時候,他的一切行動都已經落到了中國的掌握之中。自然,對於印度在中部戰線上集結大量兵力的事實,巴基斯坦也迅速的對國內防禦做了調整,將中部戰區作爲了最重要的地點來防禦。因此,印度雖然派出了主力裝甲部隊在這個方向上進行突擊,但是收到的效果卻非常有限。

當中印海戰開始之後,巴基斯坦海軍也開始了非常積極的活動,即使中國援助巴基斯坦的那幾艘常規潛艇還沒有到達,巴基斯坦海軍仍然用上了手中僅有的那些艦隊對印度海軍的封鎖線發動了衝擊。而且,這時候,伊斯蘭國家也行動了起來,開始向巴基斯坦提供幫助,但是那些物資都需要通過海路運輸到巴基斯坦,畢竟伊朗並不是一個得到伊斯蘭世界所信任的國家。

在這樣的情況下,爲了配合海軍的行動,在進攻開始三天之後,印度將主要的進攻方向轉移到了南部地區,而此,爆發了持續4天的“海卡戰役”。此戰役是在“巴木戰役”還爲結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只是在結束了“巴木戰役”之後,印度將戰略重點轉移到了這個方向來,這才讓“海卡戰役”的規模擴大,並且成爲了第一階段中印巴雙方爭奪的重點。

戰役是在戰爭爆發的第三天開始的。此時,印度的進攻部隊已經深入巴基斯坦200公里左右,並且攻佔了米爾布爾哈斯,其遠程炮兵部隊直接威脅到了海得拉巴。在穩定住戰線之後,印度已經開始向海得拉巴進行試探性的進攻,並且將空中打擊的重點轉移到了海得拉巴,給這裡的巴基斯坦守軍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海得拉巴是一個有150萬人口的城市,而且是巴基斯坦南方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這裡,是卡拉奇通往內地的必經之路,不但是鐵路交通的樞紐,也是公路交通的樞紐,卡拉奇接受的海運物資,必須要通過海得拉巴運到內地。而且,這是巴基斯坦東南突出部的支撐點,如果海得拉巴失守的話,那巴基斯坦內地與卡拉奇的連線將被切斷,而且還將失去東南部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可見,這一座人口並不太多的城市有多麼的重要!

爲了迅速的拿下海得拉巴,讓卡拉奇成爲一座死港,印度人的投入是非常之大的。在第一階段進攻的2個坦克師,3個機械化師,5個步兵師的基礎上,印度將作爲預備隊的2個裝甲師,2個機械化師以及3個步兵師也投入到了一線戰鬥之中,而且還將國內的2個坦克師,4個步兵師迅速的安排到了二線進攻位置上,作爲戰略預備隊使用。但是,在印度軍隊的面前,海得拉巴絕對是一座堅固與堅強的城市。雖然巴基斯坦在這裡只有8萬巴基斯坦守軍,但是比起巴基斯坦境內任何一座城市,海得拉巴的防禦力量絕對是最強的,甚至連伊斯蘭堡的防禦部隊都無法與這裡比較。

很顯然,巴基斯坦非常明白海得拉巴對巴基斯坦有多麼重要的意義。現在巴基斯坦獲得的外界援助主要有2個來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的援助,而現在這是依靠中巴幹線將這些武器送到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的。由於沒有鐵路,所以這些物資只能夠通過公路運輸,其運輸效率可想而知。而巴基斯坦要想獲得中國更多的幫助,就必須要等待海上運輸物資的到達。另外一個來源就是伊斯蘭國家的援助。作爲伊斯蘭世界中很獨特的一個國家,巴基斯坦與很多中東海灣的富國之間的關係其實很一般,但是當這場戰爭爆發之後,以色列站到了印度一邊,甚至直接向印度輸出了最先進的武器系統。而在中東巴以衝突不斷升級,而美國又一直沒有改變其中東政策,一直在暗中支持以色列的時候,所有伊斯蘭國家都行動了起來,甚至連伊朗都加入到了這個以宗教爲中心的國家集團中來,那些靠石油起家的國家紛紛用自己的金錢開始支持巴基斯坦戰鬥。而這些國家買來的戰爭物資,還是需要通過海路送到巴基斯坦,連接伊朗與巴基斯坦的那條鐵路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卻根本無法與海路運輸比較。

從這可以看出,巴基斯坦要想繼續戰鬥下去,首先要保證海上交通線的安全。而這是巴基斯坦海軍所無法做到的,但是中國的遠征艦隊已經出發了,即使現在海戰的結果還無法預料,但是巴基斯坦也只能將希望寄託在中國遠征艦隊的身上,而他們能夠做到的,這是保證港口與內陸地區的暢通,好讓外界的援助迅速的送到戰鬥部隊的手中。而爲了達到這個目的,那麼卡拉奇是絕對不能丟的,而作爲卡拉奇通往內地的交通樞紐海得拉巴也絕對不能出意外。所以,巴基斯坦非常重視這個方向的防守,但是這也是在戰爭爆發之後的事情了。在面對印度人如同狂風暴雨般的進攻面前,巴基斯坦部隊只能步步後退,最後不得不依託城市爲基礎,來進行防禦作戰了!

而當印度絕對開始對海得拉巴進行包圍的時候,巴基斯坦軍隊的調動還沒有完成。而且,在前面幾天中,中部戰區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巴基斯坦也調動了南部戰區的部隊去支援中部戰區,所以當印度軍隊對東南突出部進行掃蕩的時候,巴基斯坦幾乎沒有還手的能力。但是,這並不表示巴基斯坦軍隊就這麼等着印度軍隊來消滅他們。爲了讓防禦部隊有足夠的準備時間,巴基斯坦在各地的部隊都接到了最高指揮部的命令,讓這些部隊進行局部反擊作戰,以牽制印度人的行動。

由於印巴雙方都將戰略重點轉移到了南部地區,所以這裡的戰線成犬齒交錯裝,而且隨時都在改變,戰線上的情況無比的複雜,而這又間接的爲巴基斯坦的軍隊行動提供了巨大的幫助,至少,巴基斯坦軍隊能夠進行小規模突擊,並且用交錯的戰線來減少印度空軍的打擊效果,畢竟,印度軍隊的目標識別系統,以及部隊之間的聯絡還存在很多問題,只要雙方部隊交錯在一起,印度空軍的支援力量就要大打折扣了。

雖然戰鬥是很慘烈的,雙方几乎用到了所有能夠用上的辦法來消滅對方,而巴基斯坦軍隊決對是處於很不利的一方。但是,巴基斯坦軍人並沒有給自己的祖國丟臉,也絕對是一支有着堅強意志的軍隊,而這些採取小規模突擊作戰的巴基斯坦軍隊很徹底的貫徹了游擊戰的風格,幾乎從一開始,就以游擊戰的形式來打擊侵略者。由於這樣的小規模戰鬥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僅選一次最具備有代表性的戰鬥來看看巴基斯坦軍人是在通過自己的行動來保衛祖國的!

高裡少尉指揮的是一個步兵排。當印度人的進攻開始之後,他們這個排正好去後方爲營裡領取補給,非常幸運的逃過了印度人的第一波打擊。但是,他們的戰友,他們的很多朋友都在印度人的第一輪打擊下就犧牲了。而當高裡他們帶着武器彈藥準備尋找營部的時候,才從潰散的士兵口中知道,前線已經崩潰了,如果沒有能夠從那片血火地獄逃出來的話,那現在已經成爲了印度炮火下的飛灰了。

帶着悲傷的心情,高裡與全排的士兵也加入了潰逃的部隊。但是當他們向米爾布爾哈斯逃亡的時候,印度人已經繞過了這支潰散的部隊,以最快的速度攻佔了海得拉巴的這座外圍城市。而從西面撲過來的印度軍隊很快就與後方的部隊合圍了這些正在逃亡的巴基斯坦軍人。在印度人殘酷的打擊下,雖然那些已經失去了戰鬥意志的巴基斯坦士兵投降了,但是大部分的巴基斯坦軍人還是選擇了化整爲零進行突圍,而高裡他們排正是這些小分隊中的一員。

在失去了上級的指揮後,這個排的指揮權就落到了高裡的手中,雖然這名少尉並沒有完全從開始的打擊中清醒過來,但是在面臨印度人的威脅,在生與死的考驗下,這名少尉迅速的成熟了,指揮着手下的35名戰士,很快的投入到了他們的戰鬥之中。

這36人的排首先向北面出發,但是印度的主力部隊已經在北面構建了一條嚴密的封鎖線。一路上,他們遇見了至少十多批南逃的部隊,在知道北上不行之後,他們轉而向南前進。而當他們開始向南轉向的時候,也收攏了另外10多名還有戰鬥意志的士兵,讓他們這個排成爲了加強排。而武器彈藥他們是不缺少的,本來他們就是爲整個營到後方領取彈藥的,雖然在路上損失了不少,但是現在他們手中仍然有足夠的武器彈藥,可以支持他們戰鬥下去。

從東面越過米爾布爾哈斯之後,高裡他們就沿着鄉間公路一直南下。現在他們根本就沒有前進的方向。這裡已經是巴基斯坦人口密集區了,同時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工農業區,因爲印度河平原是非常適合農業生產的,星羅密佈的村莊成爲了高裡他們最好的補給站與隱蔽所。而在這一地區的巴基斯坦平民已經開始向卡拉奇等大城市撤離了,地裡的莊稼還沒有完全收割完,而路過的巴基斯坦軍隊爲了防止這些物資落入印度軍隊的手中,能夠收割走的都收走了,而帶不走的,全都付之一炬,顯然,巴基斯坦軍隊嚴格的遵從了堅闢清野的戰爭策略,絕對不將任何一點物資留給侵略者!

由於北上耽擱了一點時間,所以高裡他們已經落到了大部隊的後面。在經過了幾個村莊之後,高裡他們花了一晚上的時間,在天亮之前到了一處只留下了老人與孩子的村莊,現在他們必須停下來了。如果在白天撤退的話,他們將完全暴露在印度空軍的打擊之下,即使有幾輛吉普車與卡車,這也絕對逃不過印度攻擊機的打擊!

近50人的部隊先修建起了一道簡易的防線,將車輛都隱蔽好之後,高裡就讓大家都去休息了。現在必須要爭取所有的時間讓大家保持好足夠的戰鬥力,即使是遇見印度軍隊的話,他們也有足夠的力量來對付侵略者。而這近50名士兵也分散到了多處村舍之中,留下幾個警戒的士兵之後,所有人都抓住寶貴的時間去休息了。

正午的時候,高裡被一名放哨的士兵叫醒了,等他來到隱蔽所,向東北方向看去的時候,印度那種垃圾“阿瓊”坦克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醒目,而且伴隨坦克行動的近百名印度步兵,還有5輛BMP步兵戰車更是小心的前進着!

已經沒有任何迴避的餘地了,如果他們此時逃跑的話,光是坦克炮都足夠消滅他們了。而且,等到印度侵略者呼叫空中打擊的時候,他們是絕對沒有半點逃跑的餘地的。而這名少尉想起了中國教官傳授的那些戰鬥知識,很快,高裡就將所有的人員都組織了起來,一場伏擊戰匆忙的準備開來。

大概這支印度部隊在進攻的時候,遇到了不小的阻力,所以現在他們前進得很小心。最前面是三輛坦克,分別警惕着前面與左右兩個方向,而在坦克的中間,是20多名徒步前進的步兵。大概這些印度侵略者認定前面有危險,所以連步兵都下車戰鬥了。而這讓高裡他們的伏擊增加了不少的難度。而在隊伍的中間,是2輛坦克以及5輛BMP步兵戰車作爲主力部隊。顯然BMP搭載的步兵並沒有下車戰鬥。而最後面,是一輛“阿瓊”在斷後,另外還有一輛樹着高高天線的BMP,那肯定是這支部隊的指揮官的坐車了。而跟隨在坦克與那輛BMP後面的是五輛卡車,車上並沒有士兵。

觀察清楚情況之後,高裡發現印度人的進攻並沒有擺脫他們老套的戰術,雖然有美國教官在訓練印度的基層指揮官,但是那已經維持了幾十年的戰鬥方針是很難改變的,而且在實際的戰鬥中,印度軍人還是覺得老實的辦法保險。而這,正是中國教官在培訓他們這些基層指揮官中重點訓練的地方,怎麼伏擊這些印度軍隊,高裡心裡很有數。而想清楚策略之後,高裡迅速的做出了安排。

兩挺重機槍被放到了村口附近的兩棟民房中,只分別派了兩名士兵去操作重機槍,而這並不是主要的打擊力量,是用來吸引印度侵略者的火力的。隨後,是由20多人,分成兩人戰鬥小組,在村莊中組成的主力部隊。每個小組都有一具反坦克導彈發射器或者火箭筒,而這也是打擊印度裝甲力量的主要部隊。而在村莊的最後面,是由10個狙擊手組成的射殺部隊,他們專門對付那些伴隨坦克前進的印度步兵。而高裡也帶着他的警衛員,攜帶着一具遠程反坦克導彈,準備攻擊最後面的那輛指揮車!

當印度的指揮車到達距離高裡埋伏的地點只有4500米的時候,高裡按下了發射按鈕,導彈拖着長長的尾焰衝出了發射筒,在無線電信號的導引下,向目標飛去。而這,也是他們伏擊戰的第一槍!

雖然高裡使用的這種導彈是80年代末,中國研製開發的“紅箭”2反坦克導彈的改進型,對付現在世界上先進的主戰坦克存在着破甲威力不足的問題,但是要對BMP步兵戰車與“阿瓊”那種垃圾坦克,卻是遊刃有餘了。

14秒之中,導彈準確的命中了開始規避的那輛步兵戰車,很顯然,印度侵略者被這突然的打擊給嚇蒙了,而且,其指揮官被一下就消滅掉了,那些還在摸索前進的印度軍隊突然失去了指揮,混亂在隊伍之間開始蔓延。

此時,距離最近的印度坦克已經到了村莊之外1500米的地方,三輛坦克幾乎同時開火了,而它們的炮口是對準那些射出了反坦克導彈的房屋。比起炮彈的飛行速度來講,導彈的飛行速度自然慢了不少,所以很多反坦克小組的導彈還沒有命中目標,就被印度坦克發射的高爆彈給消滅掉了。這對高裡他們的打擊確實不小,很多膽小的士兵已經開始動搖了。

由於高裡他們手中並沒有特種兵使用的那種重型狙擊步槍,所以無法在這麼遠的距離上開火,而在村莊口上的兩挺重機槍雖然已經能夠對徒步前進的印度士兵射擊了,但是爲了避免過早的暴露,兩挺機槍都在忍耐着,而沒有開始射擊。

很快,高裡這邊的巴基斯坦士兵都停止了活動,印度人的炮火太猛烈了。特別是當幾輛步兵戰車也加入到戰鬥中來的時候,其30毫米機關炮的威脅更大,每分鐘250發的射速,加上爆炸產生的彈片,威脅着每一位反坦克射手的安全。

當印度侵略者發現前面的抵抗已經弱了下來之後,還以爲是遇見了一股游擊隊,而且他們的炮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將這股游擊隊消滅了。所以,印度人很快就鎮定了下來,一名少尉接替了指揮官的角色,而兩輛步兵戰車也撤了回去,準備搶救那輛被擊毀的BMP中的指揮官,而這一下,高裡他們受到的壓制就減弱了不少。

當印度坦克距離村莊還有500米的時候,高裡他們再度開火了。先是反坦克火箭筒對前面的三輛坦克,還有三輛步兵戰車發動了攻擊,接着,後面的狙擊手也開始對伴隨坦克作戰的印度士兵開火了。

相對於反坦克導彈來講,反坦克火箭筒的射程雖然很近,而且幾乎都沒有制導系統,但是正因爲如此,反坦克火箭也不需要操作人員多擔心,只要火箭彈發射出去了,就可以馬上撤退,找到第二個發射陣地,再發動攻擊。而且一名士兵攜帶的火箭彈的數量也遠多於反坦克導彈。即使反坦克火箭彈的破甲威力要比導彈小一些,但是對付“阿瓊”坦克,也算是足夠了!

隨着狙擊步槍開始設計,村口的兩挺重機槍也開火了。在這麼近的距離上,突然再度遭到這麼猛烈的打擊,印度侵略者再也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了。

首先遭殃的是那幾輛坦克與裝甲車,當幾枚火箭彈準確命中坦克的時候,懸念再也沒有。在坦克爆炸的聲音中,印度士兵開始撤退了。而在那三輛步兵戰車也被幹掉之後,印度士兵的撤退變成了潰敗。但是高裡他們並沒有手軟,狙擊步槍的連續射擊,輕重機槍的掃射,將大部分的印度侵略者都送到了他們的溼婆大神那去了。

可以說,這場小規模的伏擊戰並沒有多少可圈可點之處,就如同印巴兩國士兵的素質一樣,戰鬥本身並沒有什麼驚奇的地方,全是按照最經典的伏擊戰術展開的。而這樣的小規模伏擊戰,在巴基斯坦戰場上並不少見,但是正因爲巴基斯坦軍隊沒有辦法進行全面反擊,而這些小規模的戰鬥也不可能積累起多大的戰果。正個戰場上的局勢仍然是一面倒的,巴基斯坦一方就算獲得了再多的小規模戰鬥的勝利,仍然無法改變整個戰局!

當印度軍隊花上大力氣,將海得拉巴圍困起來的時候,這一階段的戰役已經結束了。隨即,印度留下了圍城的軍隊之後,繼續向卡拉奇推進。不管處於什麼目的,只要攻佔了這座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也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港口,都將對整個戰局帶來巨大的改變,甚至會因此而改變整場戰爭的走向,所以,印度人是不遺餘力的發動了對卡拉奇的進攻。

即使巴基斯坦知道卡拉奇的重要性,但是,在戰前的準備中,巴基斯坦並沒有認識到印度會將主攻方向轉移到卡拉奇去。即使對軍隊的部署做了迅速的調動,仍然無法完全保證卡拉奇的安全。而現在巴基斯坦缺少的就是時間,只要有時間,才能夠保證更多的部隊到達南部戰區,改變卡拉奇方向的尷尬局面。而對印度這方來講,他們需要的也是時間,只有把握住每一分鐘,儘快奪取卡拉奇,才能夠奠定勝利的基礎。很顯然,雙方必然會在這一地區展開慘烈的戰鬥。

收羅了潰退下來的殘兵敗將之後,巴基斯坦這方已經有近10萬部隊集中在了卡拉奇周圍,但是,比起印度投入的進攻部隊來講,巴基斯坦在兵力上仍然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而且,這些部隊大多數都是從一、二線防禦戰場上撤退下來的,本身的士氣就成問題,還存在着重裝備與防空裝備嚴重不足的情況。而在他們的對面,是近20萬武裝到了牙齒的印度侵略者。而要用這麼點兵力,保護住南部戰區,恐怕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了。而且最爲殘酷的是,巴基斯坦空軍的主力部隊留在了北部與中部戰場,而中國提供的空中掩護也到不了這一地區。所以,這些巴基斯坦軍隊只能獨力應付印度的空地威脅,而這將嚴重增加巴基斯坦防禦部隊的作戰難度!

困難是存在的,在各處都有,不管是在哪個戰場上,巴基斯坦國防軍都存在着同樣的問題,所以,即使是很勉強,爲了拖延印度進攻部隊前進的步伐,巴基斯坦也不得不將有限的力量投入到了局部反擊作戰之中,同時,動員令已經發到了每一位適合參軍的國民手中。

卡拉奇是一個有近800萬人口的大城市,而在短短的幾天之中,已經有50萬平民拿上了武器,被編入了臨時國民部隊。很多人甚至來不及得到足夠的訓練,就被送到了戰場上,去與印度進攻部隊戰鬥。雖然現實很殘酷,但是爲了保衛國家,每一位公民都有義務投入到戰爭中去。而且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人的生命已經不是那麼的重要了,如果能夠保全大局,在局部做出犧牲,這幾乎是所有領導者不會猶豫的選擇。而現在,巴基斯坦方面正是在用傷亡來拖延印度侵略者的進攻速度!

出了大量的新鮮血液加入到了戰爭之中外,還有近100萬平民投入到了爲戰爭服務的行動中來。爲了保護這座重要的港口城市,巴基斯坦將在卡拉奇周圍50公里的範圍之內,修建十多道防線。雖然已經是現代化的戰爭,但是堅固的防線仍然能夠起到一定的防禦效果。而印度軍隊即使有着大量的美式裝備,但絕對不是美國軍隊。他們不可能通過猛烈的空中打擊來達到戰略目的,而巴基斯坦也絕對不是南斯拉夫,他們也不可能在印度的空襲中敗下陣來。而最後的關鍵戰鬥還需要在地面上展開,只有通過地面戰鬥,才能夠最後解決問題。而這種老式的防禦方法,也就再次起到了作用。

可以毫不留情的講,這兩個本不發達的國家之間的戰爭,是非常殘酷的。即使印度進攻部隊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甚至在很多部隊中都已經實現了數字化,但是與他們學習的美國軍隊一比較,就會發現,印度軍隊還差得太遠了。關於那些電子技術與信息技術方面的差距,在這裡也就不說了。只從後勤支援上一點來講,印度的進攻部隊就永遠不可能像美國軍隊那麼戰鬥。爲了支持一個師2萬人的進攻部隊,美國至少會投入近3萬人的後勤支援部隊來保障進攻部隊獲得足夠的支持。但是印度卻做不到。而且,在美國的戰術中,空中打擊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而在通常的戰鬥中,都是先由攻擊機在前方開路,然後再由地面部隊跟進。而印度人卻做不到這點,因爲他們的空軍並沒有那麼強大。現在他們需要與巴基斯坦空軍爭奪制空權,需要來對付中國空軍的打擊。很顯然,印度是無法將太多的空中力量用到對地支援上來的。而這,也直接造成了印度的進攻部隊必須要與巴基斯坦防禦部隊正面戰鬥的尷尬境地。而那些原本並不是爲此設計的美國裝備,自然會產生不小的問題了。

其實,在戰爭爆發之後不久,印度軍隊中的美式裝備就暴露出了不少的問題。首先是與原系統的配合性的問題。印度軍隊的裝備體系一直是以俄(蘇)系裝備爲主的。而美國裝備本身就與俄(蘇)系裝備有着不小的衝突,而要一下讓部隊使用美國的裝備,自然會暴露出很多問題了。也許在演習中表現得並不突出,但是一到了真槍實彈的戰場上,這些問題就再也掩蓋不住了。而表現得最突出的就是很多印度士兵都不習慣美式裝備,在激烈的戰鬥中經常出現錯誤操作,因此耽誤了戰機,甚至丟失了性命的事情並不少見。

其次,最嚴重的就是美式裝備在南亞地區的適應性問題。現在美國支援印度的這些裝備多半是在冷戰時期設計的,而當時針對的主要是在溫帶的歐洲戰場上使用。而現在,這裡是南亞,自然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即使現在是冬季,但是南亞地區,特別是在沙漠中,白天的最高氣溫仍然達到了40度以上!很多美國的坦克裝甲車都暴露出了在熱帶地區作戰能力降低的問題。而最嚴重的是,這嚴重降低了裝備的勤務率。很顯然,這個問題並不小,因爲裝備自己的問題,印度進攻部隊的出勤率只達到了60%左右,這大大的降低了印度軍隊的進攻強度!

正因爲這些原因,直接導致印度進攻的力度嚴重降低。等到他們完成了對海得拉巴的包圍之後,已經沒有太多的部隊能夠用到對卡拉奇的進攻中來。而且巴基斯坦的游擊隊也牽制了大量印度的進攻部隊,爲了維持佔領區的統治,在後面的預備隊跟上來之前,就只能讓這些主力進攻部隊暫時充當警察的角色了!

準備對卡拉奇的進攻整整用了三天。而當印度軍隊再次開撥,向卡拉奇進發的時候,戰場上的局勢已經發生了改變!

щщщ▲тTkan▲¢○

從伊朗運來的裝備武裝了一個坦克師,兩個機械化師以及四個步兵師。巴基斯坦指揮部沒有猶豫,立即將這支主力部隊投入到了卡拉奇保衛戰中。雖然這些部隊連基礎的訓練都還沒有結束,但是也能夠在戰場上起到一定作用了。特別是依託陣地進行防守的時候,將給印度侵略者製造不小的威脅。

而伊斯蘭國家援助巴基斯坦的250架作戰飛機也通過伊朗的領空降落到了巴基斯坦西南部的機場上。這都是一直嚴守中立地位的歐洲提供的戰鬥機。雖然美國表示了嚴重的抗議,但是很多伊斯蘭國家從歐洲緊急購買到這批戰鬥機之後,都迅速的交給了巴基斯坦空軍,投入到了反抗印度侵略者的戰鬥中去。雖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已經處於退役階段的戰鬥機,但是比起印度裝備的那些戰鬥機來講,這些援助戰鬥機的性能並不差多少。而且巴基斯坦空軍飛行員的素質本來就比印度的飛行員高。而且巴基斯坦空軍是內線戰鬥,很多跳傘的飛行員都能夠被營救回來,再次投入到戰爭中去。所以當這支空中力量投入到戰場上的時候,巴基斯坦南部地區防空力量薄弱的問題也得到了部分解決。

當印度進攻部隊繞過特達,準備進攻卡拉奇的時候,卡拉奇周圍已經有至少15萬的正規守軍,而且還有近60萬的國民部隊。很顯然,這絕對是一支力量強大的防禦部隊。而從這一刻開始,印度想要迅速奪取卡拉奇,切斷巴基斯坦從外界獲取支援最重要的港口的計劃也就破滅了。但是,在巴基斯坦軍民的面前,還有一條非常遙遠有艱難的道路在等着他們,要想完全戰勝侵略者,並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七章 海戰落幕第十章 南北日本第八章 另類競爭第五章 軍政矛盾第八章 將星隕落第六章 藍天碧海第七章 力挽狂瀾第九章 生死考驗第十三章 真實謊言第十四章 軍團末日第七章 血脈沸騰第二章 歷史懲罰第十章 意外收穫第十八章 戰役收宮第八章 老謀深算第五章 拉網捕魚第三章 海洋世紀第九章 中國行動第七章 權力結構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喪權辱國第七章 坦克大戰第三章 順應天意第二十一章 信心因素第七章 雙贏合作第二章 戰略部署第十一章第五章 將軍決斷第十章 越俎代庖第四章 傳業授道第三章 威脅打擊第一章 志願軍隊第九章 以戰促和第六章 虛僞談判第十二章 陸上戰線第一章 大衛之劍第二章 俄國行動第七章第五章 危險邊緣第二十章 裝甲突擊第一章 充足理由第六章 東方天空第六章 扞衛尊嚴第二章 能源革命第三章 運籌帷幄第二章 防空壓制第九章 利劍出鞘第十四章 拼死突圍第八章 大丘之戰第八章 飛梭行動第二章第四章 引君入甕第四章 戈阿戰役第十九章 全面反擊第九章 硝煙散去第二十一章 毀滅轟炸第三章 深海暗鬥第十八章 黎明曙光第七章 崩潰防線第七章 深溝高築第一章 攻勢外交第五章 戰略僵持第九章 最後一擊第四章 戰略撤退第四章 迫不得已第二章 虛張聲勢第十一章 全面爆發第一章 停火談判第九章 登陸馬島第六章 遭遇戰鬥第三章 東瀛震盪第十八章 不甘寂寞第四章 生物技術第十八章 軍事政變第六章 瞞天要價第七章 猛虎掏心第十章 千鈞一髮第八章 痛定思痛第十六章 見縫插針第八章第四章 堅盾利矛第四章 “海洋”遇難第十五章 危機暗藏第四章 政治風雲第九章 暫時休戰第八章 基因革命第六章 模糊戰線第十六章 孤身犯險第九章 危機一刻第八章 再度開始第九章 利劍出鞘第十一章 瘋狂的世界第十二章 黎民黃昏第一章 日本參戰第三章 戰略平衡第六章第十八章 長途奔襲第三章 峰尖谷底第八章 將軍輓歌第七章 全軍覆沒
第七章 海戰落幕第十章 南北日本第八章 另類競爭第五章 軍政矛盾第八章 將星隕落第六章 藍天碧海第七章 力挽狂瀾第九章 生死考驗第十三章 真實謊言第十四章 軍團末日第七章 血脈沸騰第二章 歷史懲罰第十章 意外收穫第十八章 戰役收宮第八章 老謀深算第五章 拉網捕魚第三章 海洋世紀第九章 中國行動第七章 權力結構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喪權辱國第七章 坦克大戰第三章 順應天意第二十一章 信心因素第七章 雙贏合作第二章 戰略部署第十一章第五章 將軍決斷第十章 越俎代庖第四章 傳業授道第三章 威脅打擊第一章 志願軍隊第九章 以戰促和第六章 虛僞談判第十二章 陸上戰線第一章 大衛之劍第二章 俄國行動第七章第五章 危險邊緣第二十章 裝甲突擊第一章 充足理由第六章 東方天空第六章 扞衛尊嚴第二章 能源革命第三章 運籌帷幄第二章 防空壓制第九章 利劍出鞘第十四章 拼死突圍第八章 大丘之戰第八章 飛梭行動第二章第四章 引君入甕第四章 戈阿戰役第十九章 全面反擊第九章 硝煙散去第二十一章 毀滅轟炸第三章 深海暗鬥第十八章 黎明曙光第七章 崩潰防線第七章 深溝高築第一章 攻勢外交第五章 戰略僵持第九章 最後一擊第四章 戰略撤退第四章 迫不得已第二章 虛張聲勢第十一章 全面爆發第一章 停火談判第九章 登陸馬島第六章 遭遇戰鬥第三章 東瀛震盪第十八章 不甘寂寞第四章 生物技術第十八章 軍事政變第六章 瞞天要價第七章 猛虎掏心第十章 千鈞一髮第八章 痛定思痛第十六章 見縫插針第八章第四章 堅盾利矛第四章 “海洋”遇難第十五章 危機暗藏第四章 政治風雲第九章 暫時休戰第八章 基因革命第六章 模糊戰線第十六章 孤身犯險第九章 危機一刻第八章 再度開始第九章 利劍出鞘第十一章 瘋狂的世界第十二章 黎民黃昏第一章 日本參戰第三章 戰略平衡第六章第十八章 長途奔襲第三章 峰尖谷底第八章 將軍輓歌第七章 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