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宮之中,董叔恆最近也在總結自己一年之中的工作。
推掉滿清,雖然早就做出了預案,但是時間確實是比計劃提前了很多。
有很多事情並沒有準備好。同時也讓復興軍一下子吃的太快了,有些消化不良。
現在對英國的綏靖政策就是爲了防止事態的持續惡化。避免再出現大的國戰。
現在復興軍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外交環境。
這次對西班牙人的戰事,也有逼不得已的成分。如果不是西班牙人做出了這樣過激的舉動,復興軍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大舉進攻呂宋。
不過好消息是,復興軍的戰略目的基本上都已經達到了。
而且部隊遭受的損失很小。
部隊的損失大了,那麼戰爭的成本就會大幅度地增高。
“玉祥啊,幫我約一下包令先生,我想要跟他談一下呂宋的問題。”
呂宋的問題,董叔恆還是決定找英國公使談一下。
他主要是想摸一下英國人的底線在哪裡?
董書恆可不希望因爲與西班牙的戰爭導致跟整個歐洲之間的對抗。
這次董叔恆甚至還準備拉着普魯士人一起,因爲在歐洲事務上,普魯士人一直是幫着自己的。
到時候實在不行讓渡一些利益給普魯士還有英國,反正都是分西班牙的東西。
但是太平洋的島嶼董叔恆還是準備要一部分的,至少要保證華夏到南美洲的航線的安全。
現在董書同在秘魯的發展已經基本上進入了膨脹期,隨着控制人口的增多,董書同現在已經迫切地需要擴展地盤。
到時候肯定會觸動到安第斯山脈以西生活在沿海城市的白人利益。
很快他們與秘魯政府之間的矛盾就可能爆發。
那個時候也可能不僅僅是與秘魯政府的矛盾了。
原本作爲西班牙殖民地那些南美小國雖然相互之間矛盾重重。
但是他們一旦遇到了這樣的外部敵人還是會聯合在一起的。
因爲這些國家雖然都是共和國,但是實際上卻是實行的寡頭政治。
當地的大地主、大莊園主、壟斷的官僚資本家以及天主教宗教人士組成了一個既得利益集團。
這些人壟斷了現在南美洲各國的政治權力。
而董書同糾集起來的是印第安人以及華人的勢力與這些人是格格不入的。
華人在秘魯剛剛獲得公民身份,印第安更是被打壓的對象。這兩個羣體都是白人階層所排斥的。
董書同這股勢力在當地是不可能被允許進入統治者階層的。
現在董叔同他們還只在印第安人的生活區發展。
但是隨着董叔同將印第安人都給整合在一起,再加上華人的力量快速地加強。
秘魯政府不可能不將目光投射到這裡。
那個時候,就是戰爭開始的時候了。
董叔恆很清楚哥哥手中有多少戰力。
除了計算不清楚的印第安人勢力。這是董書同這兩年利用胡寧部以及華人戰士通過戰爭或者其他手段統合到一起的。
這兩年來董叔恆輸送過去的民兵以及軍官就已經超過了五萬人。
這五萬人可都是帶着武器的。雖然戰鬥力也許比不上覆興軍的正規軍。
但是一旦組織起來,那些南美洲的小國一個都不是對手。
董叔恆自然是希望哥哥那邊再拖一拖,不要這麼早就發動。
最好是等北美那邊的南北矛盾激發了之後。到時候整個美洲都亂了起來了,那麼秘魯發生的事情就沒那麼引人注目了。
因爲南美洲的問題沒有那麼的簡單。
英國人、法國人以及美國人都將眼睛盯着那裡呢!
要是現在冒出來一個華人國家,難保這些國家不會聯合起來將其絞殺。
到時候面對南美那些國家的聯合攻擊,再加上英法美的封鎖。
哪怕是董書恆也幫不了他們。
董書恆現在跟西班牙人幹仗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接收西班牙人控制的南大洋航線。
在北緯10度的太平洋上,從西向東的太平洋逆流就是從呂宋南部一直流到美洲中部的巴拿馬地區。
在春冬季的時候,復興軍一般會走這條航線。然後回頭的時候走從西向東赤道暖流。
夏秋季節,太平洋上風暴多發的時候,復興軍去美洲的船隊一般都會沿着庫頁島、千島羣島、阿留申羣島一線順着順時針方向流動的北太平洋暖流前往美洲。
這條線路在夏秋季節比較好走。冬春季節這裡會有一些浮冰,存在一定的危險。
而關島就在太平洋逆流的航線之上。
在來回的航線上都有重要的島嶼。
董書恆很清楚,今後這些島嶼的重要性。
在後世,大洋上的重要島嶼被稱爲不沉的航母。
現在很多國家還沒有重視一些相對偏遠的島嶼。在他們看來商業價值比地盤重要。
正是搶佔地盤的大好機會。
西南那邊已經很久沒有來消息了。
這時剛剛離開的魏玉祥又回來了。
“總統,有西南那邊的最新消息傳過來。”魏玉祥說道。
“你讀給我聽一下。”董叔恆手頭上正在坐着事情。他轉了一下頭對魏玉祥說道。然後,董書恆回過頭來繼續做他的事情。
“西南軍區報告,太平聖軍在英帕爾地區打敗了英印殖民地的右路進攻部隊,成功地穩住了對曼尼普爾地區的控制,甚至一度反擊到了吉大港的外圍。”魏玉祥讀道。
“有沒有詳細的戰況。”董叔恆問道。
“有的,總統,戰鬥過程是我們的軍官團記錄並且發會來的。”
“12月7日,英印軍組織了一萬兩千孟加拉步兵以及三千英軍,從阿加爾塔拉向西北方向攻入曼尼普爾邦地區。”
“太平聖軍主動撤離了外圍的據點,並且破壞了阿加爾塔拉到英帕爾的唯一一條公路。”
“這導致了英印軍步兵與他們的炮兵之間嚴重脫節。英印軍不得不留下足夠的部隊保護炮兵慢慢前進。”
“12月12日,英印軍前進到了英帕爾西南50公里外的一處山谷。其先頭部隊三千人因爲冒進,遭到了五千太平軍的伏擊,傷亡慘重。等到後續部隊支援上來時,太平軍已經退走。”
“在這個方向上除了白虎旅的精銳之外還有石達開新派的一個旅支援,總兵力也達到了一萬多人。”
“12月14日,英軍攻到英帕爾城下,英軍開始驅使那些孟加拉士兵對堡壘進行強攻。”
“因爲,太平聖軍堅壁清野,英印軍的補給全部都要從後方運來。太平聖軍的白虎旅一直隱蔽在城外,尋找戰機。而在英帕爾只有那個石達開新派的旅在防守英軍。”
“白虎旅利用英帕爾地區的山地地形以及茂密的樹林作爲掩護,成功地通過夜戰偷襲了英軍的炮兵,消滅英軍一千餘人以及孟加拉士兵兩千人左右。”
“隨後,白虎旅又繼續向西南潛伏前進,伏擊了英印軍的補給隊,同時再次殲敵一千餘人。”
“此時的英印軍主力正在因帕爾要塞陷入了艱苦的要塞攻防戰。正在他們精疲力盡,苦苦等待炮兵到來之時,等到的卻是炮兵被消滅的噩耗。一時之間英印軍的士氣消沉。”
“軍官請求主官下令撤退,底下的士兵也無心再戰。”
“可是就在他們的撤退的時候,已經在後方作戰許久的白虎旅再次跳出來擋住英印軍的退路。英印軍被堵在因帕爾西南狹長的山路上進退不得。”
“原本守在城內的太平軍主動出擊,堵在了他們的後邊。太平的裝備跟英國士兵的持平,不過遠遠強於孟加拉士兵裝備的燧發槍。在戰鬥中佔有優勢,沒有了火炮的加持,英印軍根本就不是太平軍的對手。”
“12月17日,在彈盡糧絕之下僅僅殘存五千人的英印軍向太平軍投降。”
“太平軍取得了東線戰場的最後勝利。”
……
對於太平軍的戰力,董叔恆以前還是有些低估了。
原本以爲即使賣給了太平軍線膛槍,他們也要慢慢適應一段時間。
但是沒想到太平軍的士兵對武器的適應能力這麼強。
董叔恆自然不知道,太平軍的士兵都是直接用真人打靶練出的槍法。
石達開進入了阿薩姆地區之後並不是說趕走了英印軍就沒事兒了。
當地還有很多英國人扶植起來的頭人勢力,這些人的手中掌握着一些力量。
當地的英印軍被消滅得太快,這些人驟然失去了靠山,心中畏懼,在一些有野心的當地頭人的唆使下公然反抗太平軍。殺害太平軍派遣下去的官員。
石達開一怒之下,派出大軍去圍剿這些土人頭領。石達開下達了絕殺令,凡是參與造反的頭人全部滿門處決。
正是這樣的霹靂手段迅速地讓當地人順服。
那些有異心的全部都被處死了,剩下的人在太平軍的親民政策的軟硬兼施之下也很果決地投進了太平聖軍的懷抱。
在剿匪的過程中太平聖軍的士兵迅速成熟起來。當然這僅僅是指那些新兵。
至於那些老兵,太平聖軍中的老兵無不是身經百戰,他們對於武器的適應能力就更不用說,那就是他們吃飯的傢伙。
“嗯,還不錯,這個白虎旅還可以,指揮官將運動戰使用的很熟練。”董書恆誇讚道。
“西線的情況怎麼樣?”董書恆接着問道。西線沿江而上的纔是英軍的主力,因爲這一路英軍可以沿着水路而上。
“西線敵軍發動的要晚一些。12月10日,英印軍一共一萬五千人在五艘蒸汽護衛艦的掩護下,逆流而上。”
“不過船隊遭受到了太平軍沿河要塞的猛烈攻擊。”
“在對射過程中,一艘英國海軍護衛艦被擊沉。英印軍不得不提前登陸,繞過要塞,直接攻打到了古瓦哈蒂城下。”
“指揮西路作戰的陳玉成,組織了三萬兵力直接在城下列陣迎敵。”
“太平軍依託城牆上的火炮和敵人的火炮進行對射。購買自復興軍的前膛鋼炮與英軍的炮兵對轟絲毫不落下風。而且太平軍的火炮佈置在城牆上,高度更高,佔有一定的優勢。”
“見到炮兵佔不到便宜,英軍指揮官指揮着步兵以線列陣行壓了上去,陳玉成這這邊也是排的線列陣行。”
“不過太平軍人數更多,而且裝備着線膛步槍。英國人一邊只有英軍使用是線膛步槍,印度步兵還是使用過燧發槍。這樣雖然太平的軍真行運用的不如英軍,最後還是贏得了戰爭。”
……
英軍對太平軍的第一次反擊以失敗告終。這讓董叔恆的心中非常的高興。
這下子他跟英國人談的時候就更有底氣了。
現在後院着火的英國人還有精力來干涉呂宋的事情嗎?
“玉祥,既然這樣,你擬一份命令給緬甸的李少荃,告訴他西北邊的太平軍打的很好。英軍實力大損。緬甸那邊可以動起來了。”
這時候的李少荃已經到了緬甸一個多月了。
這一個多月他在緬甸貌似什麼都沒有做。
每日裡出入各個達官貴族的府邸,結交各種各樣的人。
因爲他的身份,所以很多人都願意巴結他。
李鴻章爲了避免被人懷疑,在表面上並不跟伽羅亞特別地親近。
但是實際上,這一個月的時間中兩個人做了很多的事情。
一批從撣邦高原運來的兵器別秘密部署給了一支忠於伽羅亞的軍隊。
而這支軍隊正是駐守在曼德勒王都的軍隊之一。
曼同王自從頂替了自己哥哥上位之後,只顧在王宮中享樂,對於朝臣們提出的收復仰光的提議顧若惘聞。
對於曼同王的這種消極殆政的行爲,底下王宮貴族們早就受夠了。
12月10日晚,曼德勒的緬甸王宮發生宮廷政變。
終於二王子伽羅亞的王城守備兵,在伽羅亞的帶領下攻入了王宮。
老國王曼同被伽羅亞軟禁起來。
第二天,伽羅亞召集了曼德勒的王宮大臣開會。
伽羅亞宣佈老國王身體不適準備退位。王宮大臣們在一部分人的帶領下,一致勸諫伽羅亞登基。
伽羅亞再三推辭後終於同意登基。李山荃代表華夏冊封其爲緬甸國王。
一切都按照準備好方案在前進。
不過第二天出現了意外,之前一直很低調的三王子突然發動叛亂。
不過在隨即伽羅亞手下的鎮壓下逃到了英國人那裡。
這下和英國人開戰就更加地迫在眉睫了。
此時正是英國在下緬甸駐軍最最薄弱的時候。而且現在加爾各答根本就派不出援軍過來。
他們還在全力進攻北邊的太平軍。
伽羅亞沒有直接出兵,而是先和華夏簽訂了一份《稱藩條約》。
通過這份條約,緬甸正式確立了藩屬國關係。將之前雙方談好的條件確定下來。
董書恆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伽羅亞得到了他的王位。最重要的是緬甸開始反擊英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