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潁川書院

天子下詔,拜劉修爲衛將軍,良鄉侯,食邑一千五百戶;袁紹爲前將軍,都亭侯,食邑一千二百戶;袁術爲後將軍,亭侯,千戶;公孫瓚爲左將軍,亭侯,八百戶;皇甫嵩爲右將軍,亭侯,五百戶。/

其他隨同出征的將領各有封賞,因爲朝廷沒錢,所以立功將軍封賞所需要的錢就心照不宣的由袁家和劉修自籌,這也是天子和袁隗互相討價還價後達成的結果。

爲了填補劉修封爲衛將軍之後北疆留下的空檔,天子拜趙雲爲北中郎將,領幷州刺史,掌北疆之事;賈詡仍爲長史,增秩三百石;韓遂和呂布分別由長史轉爲太守。

天子又下詔,追贈趙苞爲鎮遠將軍,鄃侯,蔭子一人爲郎。

接到詔書之後,袁紹所部人馬各回本郡,袁紹本人立即回洛陽赴任。

詔書一下,最開心的便是袁術,他沒想到自己也做上了後將軍,這個功勞等於是劉修送給他的。一高興,他樂呵呵的趕到劉修府上,藉着給劉修道賀的機會,向劉修表示了自己的謝意。後將軍雖說沒什麼兵可帶,可是威風啊,袁紹拼了老命才掙了一個前將軍,他隨便打了一仗就掙了個後將軍,可見人還是有要運氣的。

“不僅要有運氣,還要有貴人幫忙。”袁術擠眉弄眼的說道:“比如將軍你,雖說你文成武就,都出類拔萃,可是如果不是天子看中了你,太后看中了你,長公主看中了你,你也沒今天這麼大的成就吧。”

劉修一本正經的點點頭:“其實我的貴人首先是你袁公路,要不是你和我打那一架,天子也不知道我還有幾路拳腳。”

袁術哈哈大笑:“將軍,你還記得那事啊。得了,那事我承認是我渾,不過我也捱了你一頓揍,這事以後就別提了吧。”

劉修也笑了。

“將軍年紀輕輕的就官拜衛將軍,而且是憑着自己的戰功打出來的,這在我大漢朝四百年的歷史上可是不多見,將軍的父母要是知道了,不知道該高興成什麼樣子呢。”袁術忽然收住了笑容,關心的問道:“對了,將軍這幾年可有他們的消息?”

劉修搖搖頭,故意嘆了一口氣:“找了,一直沒找到。”

“唉呀,這可就懸了。”袁術一拍大腿,同情的說道:“將軍如今已是天下聞名的年輕才俊,令尊如果在世,沒有道理聽不到消息,這麼久還沒有音訊,只怕是……”

劉修詫異的瞟了他一眼,心道這小子怎麼突然關心起我的家人來了。他沉吟片刻:“我父親有遠遊的習慣,也許是走得太遠了,還不知道吧。”他笑了笑,又自我調侃道:“再說了,我年輕的時候非常頑劣,大概我父親也沒想到如今天下聞名的這個人就是他兒子吧。”

袁術附和的大笑了兩聲,心裡卻不以爲然,心道名字相同,籍貫相同,又都是大儒盧植的弟子,這天下能有這麼巧的事嗎?三四年了,父母音訊全無,而劉修似乎也沒有什麼悲傷,這個情況倒讓人難以理解,值得去深究一下。

袁術告辭而去,劉修卻警覺起來,雖說袁術被封爲後將軍的確和他有關,可是袁術似乎也沒有必要專門上前來祝賀,問起他父母的事時,神情又有些怪異,他今天可有些來者不善啊。

不過劉修很快就沒心神關心這件事了,隨着他被拜爲衛將軍的消息傳遞開來,不少大臣都趕來祝賀。雖說大家都知道劉修能這麼快的官拜衛將軍不僅僅是因爲他的戰功,更多的是天子對他的寵信,可這一點也正是許多人必須加以重視的原因。

衛將軍府前頓時車水馬龍,門庭若市,劉修應接不暇,雖然累了一些,但也有意外之喜,這些官員送起禮來都非常大方,最少的也有百萬,大多數都是千萬左右,劉修發現自己最頭疼的事情在不經意之間就解決了一大半。

看着厚厚的禮金單,劉修笑得合不攏嘴,“還有誰沒來?”

長公主和王楚互相看了一眼,忍俊不禁的笑了:“這麼多錢,你還不滿足?”

“誰嫌錢多啊。”劉修美滋滋的說道:“你們是不知道,這次將士們賞賜還缺一大筆錢,我正愁怎麼弄呢,沒想到陛下給我一升官,這事就解決了。”

長公主無奈的搖搖頭:“還真沒看過這樣的,爲陛下打仗,還要拿自己的錢去勞軍。”

劉修嘿嘿一笑,摟着長公主的肩膀晃了晃:“陛下這也是沒辦法,我們既是君臣,又是親戚,同富貴,共患難嘛。能幫就幫一些,也是應該的。再說了,有兩個麪館和你的食邑,還怕沒飯吃?”

“共患難是好事,只怕同富貴就沒那麼容易了。”長公主擔心的看着劉修,“你向陛下效忠是好的,可是千萬不要把陛下當朋友看。他畢竟是天子。”

“多謝夫人提醒。”劉修嬉皮笑臉的拱了拱手,又抖了抖帳單,“快查查,看看還有什麼人應該來卻沒有來的。”

長公主很無語,只好和王楚一起去翻看帳簿,看看還有什麼人該來沒來。正看着,安權進來稟報:“司空唐珍來了。”說着遞上了一份禮單。

劉修接過禮單看了一眼,非常意外,唐珍一向是袁隗的附庸,和張讓、趙忠的關係也不錯,但和他一直沒什麼來往,就算要拍天子的馬屁來向他祝賀,派個家人來就行,怎麼親自登門,而且送了這麼一份厚禮:一億錢。

劉修是缺錢,可是這錢送得太多了,他不敢收,如果是千萬錢,他可能連眉頭都不眨一下就直接收下了,但一億錢這個數目過於巨大,不能簡單的當禮金來看。

“唐珍是唐衡的弟弟,雖說唐衡已經死了二十多年,但宮裡還有不少人曾經做過他的下屬,包括袁赦最初進宮時都是唐衡調教的。唐衡死了之後,唐家雖然不如以前,但做官的人也不少,特別是在潁川,他還是有實力的。”長公主見劉修遲疑,連忙向他介紹了一下唐家的情況,建議劉修見一見唐珍,摸清他送如此重禮的原因。

王楚也贊同長公主的意見,在官場上轉換門庭的事情很常見,唐珍也許是想借這個機會和劉修拉關係。這種人雖然名聲不好,可是根基很厚,就算不想和他交結,至少也不能得罪他。

劉修不敢怠慢,親自出迎,把唐珍請上了堂。賓主坐定,互相說了些客套的話,唐珍向劉修表示了祝賀之意,劉修連連謙虛,直說司空大人太客氣了,不敢當。

客套之後,唐珍沉吟片刻,說出了來意。他在宮裡見過唐英子,覺得唐英子有些眼熟,可是唐英子自己說不清家鄉在哪裡,他也不敢冒認,聽說劉修畫過唐英子家鄉的景色,他想來看看這副畫,也許能從中看出什麼來。

劉修將信將疑,如果唐珍說的是實話,那倒是情有可原,唐英子雖說是他撿來的,可是和他的關係非常親近,不僅如此,她還是太后和皇后面前的小紅人,就連皇長子劉辨也離不開她,何貴人雖然很不喜歡她,卻不敢拿她怎麼樣,和她套上親戚關係,等於和太后、皇后接上線。可問題是你還沒確定呢,就送這麼厚的禮?萬一不是,那豈不是全打了水漂了,你總不能說我認錯了,這錢我還得拿回去吧。

“的確有這麼一副畫,我讓人取來給唐公看看。”劉修讓人取來了畫,攤在唐珍面前。唐珍仔細打量了一會,轉過頭問道:“敢問將軍,你到過畫中所寫的地方嗎?”

劉修遲疑了一下,他是從指環裡看到的,只是他不想讓唐珍知道指環的存在,畢竟這東西有些超出這個時代了。

“怎麼,有什麼問題?”劉修避重就輕的問道:“和唐公的家鄉像不像?”

唐珍長長的吐了一口氣:“畫中所寫的山巒和我家附近的山川的確有七八分相似,可是這畫上的山水和真實的山水畢竟有些不同,我也不敢確定。”

劉修很吃驚,要知道山水畫畢竟不是照片,和真實的山水之間差異較大,七八分的相似已經近乎寫生的相似度,難道唐英子真是唐珍的家人?

“唐公家裡有失蹤的孩子?”

“我家沒有。”唐珍搖搖頭,“不過,我弟弟曾經有個女兒走失了,時間就在七八年前,和英子記憶中的時間很相近。據此看來,英子很可能就是我走失的那個從女,只是她如今的相貌和小時候相比只剩下一點影子,我不敢確定。”

劉修又驚又喜,他一直以爲唐英子是北方人,沒想到卻是潁川一帶的,而且她的父親可能就是唐珍的弟弟唐瑁,換句話說,她就是唐衡的從女。

劉修突然想到一個問題,據蘭臺秘書的記錄,指環從宮中消失的時間就在唐衡離宮後不久,而且唐衡還管過蘭臺,難道是他私自拿走了指環?

劉修立即決定抓緊時間去一趟潁川,如果能給唐英子找到家人就再好不過了,至於她家和宦官有什麼關係,對劉修來說並不重要。

劉修送走了唐珍,讓人到宮裡叫回了唐英子,把唐珍說的情況對她一講,她當時就愣住了,過了片刻,又興奮的一躍而起,抱着劉修的脖子用力的搖:“太好了,太好了,我要回家了。”

“下來,下來,你大哥哥的手臂還沒好利索,經不住你這麼折騰。”長公主拍了一下她的小屁股,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把她從劉修身上扯下來。

劉修隨即進宮向天子請假,要和長公主一起去一趟潁川,一是查證一下唐英子是不是唐瑁的女兒,同時也順便看看長公主封地的經營狀況。

“朕拜你爲衛將軍,你不想着爲朕出謀劃策,卻想着去替英子找親人?”天子眉頭一皺,“是她的事重要,還是朕的事重要?”

“都重要,都重要。”劉修忝着臉,“陛下,潁川是洛陽的門戶,臣這也是實地考察,做到心裡有數嘛。公私兩便,公私兩便。”

“公私兩便?”天子忍不住笑了,“既然你這裡面有私事,那車馬費我可就不給了,你自理吧。”

“陛下,就算是公事,臣也沒打算向陛下要啊。”劉修一縮脖子,“臣就是打算要,陛下也不會給啊。”

天子的笑容有些僵,過了片刻,他嘆了一口氣:“朕這個天子是不是做得太窩囊了?”

劉修知道自己揭了天子的傷疤,暗自有些後悔,連忙收起笑容,正色說道:“陛下,所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漢積弊非由陛下起,歷代先帝都未能解決,這才造成了陛下今天這種窘迫的局面。陛下勵精圖治,臣等是有目共睹的,陛下又何必過於自責。”

天子無聲的苦笑了兩聲,轉身踱了兩步。“張角上書,要清除豪強,重新度田,很多人擔心這樣做會過於激烈,重現當初光武皇帝度田時遇到的情況。朕也知道,你是傾向於慢慢來的,只是如今情勢緊急,朕已經不能再等了。猶如驚馬下坡,強停雖然可能翻車,但不停卻肯定是車毀人亡,不過是遲死片刻而已。朕想着,與其等死,不如一搏。”

劉修靜靜的聽着,他知道天子的心思,天子最近在重新部署洛陽周邊的軍事,調整各郡太守,各州刺史,已經是未雨綢繆,做好了應變的準備。只是他不贊成天子這種急剎的方式,如果讓他來辦,他會將幷州的經驗推廣開來,當然了,這樣比較慢,要想見到成效,沒有十年二十年是做不到的。

“你去潁川看看也好,劉虞雖然老成,但是手段太緩和,朕擔心他可能控制不住局面。既然幷州已經進入正軌,你就乾脆從幷州脫身,幫朕打理打理京畿吧。”

“臣敢不效死命。”劉修躬身受命。他人雖然從幷州出來了,但是幷州的人事並沒有動,趙雲繼任北中郎將,兼領幷州刺史,和他本人在那裡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天子任他爲衛將軍,不僅統轄着前後左右四將軍,而且洛陽附近的禁軍包括北軍、八關和黎陽諸營在內名義上都歸他指揮,對他不可謂不信任。至於這種安排裡的那絲隱含的牽制,也是可以理解的,沒有哪一個皇帝能全無保留的相信一個臣子,特別是天子這種非常敏感的性格,能做到這一步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

從洛陽進入潁川要經過嵩山,嵩山又稱嵩高山,以前叫崇高山,是熹平五年大旱時剛改過來的,那一年的大雩就是在嵩高山舉行的,不過山神好象不太買帳,大雩之後也沒下雨。

這兩年雖然沒有發生大的旱情,可是也談不上風調雨順,地震特別頻繁,兩個月前酒泉表是還發生了一場地震,蝗災之類的更是屢見不鮮,總的來說還是民生維艱,再加上年頭的那場大戰,不僅百姓們過日子艱難,就連有錢人家也有些緊張,正如某人說的那句話:地主家也沒餘糧啊。

聽說劉修到潁川來了,潁川太守董卓派牛李傕來迎接。到了陽翟,董卓親自來迎,陪着劉修和長公主先去長公主的封地看看。長公主大部分時間住在洛陽,封邑很少來,這次和劉修一起來也算是難得的機會。一起查看了封邑的收成之後,又會見了管理封邑的家丞和佃戶,對一些生活的確有困難的人減免了一些租稅和債務,劉修如今在洛陽有產業,對這點租稅根本不放在眼裡,不如拿來買點好名聲。

“將軍真是大方啊。”董卓半開玩笑的說道:“那邊欠了幷州人一屁股的債,這裡卻免了陽翟人的債,幷州人聽到了,只怕會不高興。”

“我是窮大方。”劉修哈哈一笑,“幷州那邊是債多不愁,這裡只是一些小恩小慧,划得來的。倒是府君這次有些虧,從河東太守調任潁川太守,等於沒升啊。”

董卓擺了擺手:“將軍說笑了,我這次跟隨將軍出征,險些被檀石槐打死,沒有降職就算不錯了,哪裡還有什麼功勞可言。潁川太守好啊,也讓我沾點文氣,都說潁川多才俊,我這個粗人能到這裡做一任太守,也算是不容易。”

“想沾點文氣還不簡單?”劉修眼睛一轉,“要不,我們一起來建個書院,我出錢,你來管理,請幾個大儒來教授。”

“能行嗎?”董卓有些懷疑,“潁川人可傲得很,一向看不起我們這些武人的。”

“試試看,不試怎麼知道。”劉修笑了笑:“潁川不僅有門閥世家,還有不少上不起學的人,我們就把目標定在這些人身上。”

董卓心動不已,如果能建個書院,就像晉陽學堂那樣,他也許能和那些名士們拉近一點關係。說起來,一提到潁川,劉修第一印象就是潁川書院,三國演義裡面吹得可厲害了,動不動就是潁川學院,可是遇到戲志才和荀攸之後,他才知道潁川的名士雖多,卻沒有什麼潁川書院。

實際上漢朝根本就沒有書院這種稱呼,據史載,書院這個名字首次出現在典籍上是在唐代,漢代的私學通常叫做精舍,更多的是就在先生家裡教書,連個名字都不用起。

漢代的教育機構分爲官學和私學兩種,官學即爲太學、郡學、縣學等等,太學是由朝廷撥款的,郡學、縣學則由地方撥款,根據各地的經濟情況不同,有的辦得好一點,有的辦得差一點。潁川不差錢,但是由於名士大儒太多,私學很興盛,不管是爲了學到真正的學問,還是想找個有名的老師做靠山,絕大部分學子都願意入私學,而不願意去郡學,再加上郡學的先生待遇又非常低,沒幾個真正有學問的先生願意來,師資和生源都非常有限,和私學一比就更相形見絀了。

劉修提議建議潁川書院,招收那些沒有門路去大儒門下讀書的人入學,當然是別出中蹊徑,但是如果找不到有實力的先生來任教,那就算再有錢也是白費。

“請誰來任教?”董卓關心的問道。

“這個我來辦,我相信真正用心做學問的人還是有的。”劉修微微一笑,“你留心一下有多少想讀書卻讀不起書的人,要是我們建了書院,請了先生,卻沒有學子,那可就丟人丟大了。”

“我立刻安排人去辦。”董卓興奮不已。“潁川雖然富庶,可是讀不起書的人也不少,就連郭家這樣的豪門,有的支族也是很敗落的,前些天還有一個叫郭嘉的孩子想誇大年齡到府裡來做小吏謀個生計。”

“誰?”劉修眉頭一挑,郭嘉,這個名字可不是耳熟,簡直是如雷貫耳。

“郭嘉,一個才十一歲的孩子,想冒充十三歲,一眼就被我看穿了。”董卓搖搖頭,“其實我也想賞他一碗飯吃,可是他又瘦又小,我擔心反而害了他,只好回絕了。”

劉修興奮不已,暗自感慨了一下先知先覺的強大,不動聲色的說自己身邊正好缺一個伶俐的孩子做書僮,讓董卓把那個孩子叫來看看,如果還行,也算是做個善事。

董卓不明就理,一邊讓人去找,一邊誇劉修有愛心,積陰德,將來一定蔭及子孫之。劉修心道我這可不是積陰德,爲子孫計,我這是積陽德,爲自己計。他也不點破,繼續和董卓商量了一番潁川的情況,特別提到了天子想度田的事。

董卓沉吟片刻,連連搖頭:“這件事可頭疼,那些豪強可不是吃素的,把他們逼急了,直接就造反。他們地形熟,有人有錢,官府裡又多有耳目,我們這些外地人還真搞不定他們。特別是陽城這一帶,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他往山裡一躲,我們到哪兒找去?府裡的掾吏大多是本地人,對他們是不敢信,可是又不能不信,被人帶着走冤枉路還是小的,弄不好直接引到埋伏圈時去。就算命大沒死,可如果一直征討不平,我們就是替死鬼,丟官免職還是輕的,說不定能被栽個通匪,連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換上幾任,天子也就疲了,只好放棄度田,宣佈大赦,那些人沒事了,繼續做他們的豪強,我們可就虧大了。”

劉修也嘆了一聲,他不是沒提醒過天子,可是天子已經被張角忽悠住了,根本聽不進去啊。

——————

雙更完成,

第349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119章 難樓第621章 對症下藥第306章 玄武營第300章 殺狼第587章 心事第765章 放飛第342章 第一神將第725章 郭嘉請纓第739章 風雨欲來(下)第421章 劉備的選擇第347章 涼州對第660章 文武之道第580章 臺階第161章 清與濁的選擇第415章 逃之夭夭第668章 指桑罵槐第468章 誰是漁翁(上)第359章 出軌第253章 聲東擊西第183章 投其所好第123章 丘力居第614章 小天子的勝利第458章 老當益壯第11章 盧植第476章 錦帆賊甘寧(中)第343章 麴義第752章 再戰葛城(下)第85章 兄弟們,動手!第698章 不速之客第630章 意外第474章 板楯七姓第739章 風雨欲來(下)第219章 事非經過不知難第587章 心事第571章 打虎記(九)第53章 勉強第549章 山雨欲來第229章 席不暇暖第52章 你收了我吧第418章 左右爲難第312章 天賜良機第610章 權衡第247章 計高一籌第206章 你不要誣衊我第12章 心虛第509章 機會第342章 第一神將第194章 根基第1章 我的兄弟叫劉備第441章 大漢朝的就業難第22章 誤傷第443章 未雨綢繆第742章 風乍起第334章 羌亂第494章 我爲刀俎,你爲魚肉第32章 仇人見面第601章 反將一軍第392章 如意與不如意第641章 毫釐之失第651章 應用之妙,存乎一心第746章 陣前歡(中)第492章 錦衣衛第335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516章 不諧之音第201章 天意第619章 老鄉見老鄉第404章 要做就做絕第534章 一決勝負第16章 戲水美人第758章 侵掠如蠶第717章 開顱術第194章 根基第423章 玄陽子第445章 石門伏擊第422章 慎重第664章 壁上觀第437章 爲間第611章 明爭暗鬥第231章 以德服人第56章 下馬威第609章 污衊第295章 芻狗第607章 真相(下)第23章 政見不同第234章 神譴第316章 試探第660章 文武之道第625章 蜇伏四百年第167章 立家規第91章 豐滿與骨感第9章 硬功第608章 當仁不讓第584章 有進無退第440章 天才幼稚園第153章 追擊第325章 冷眼第226章 監軍第610章 權衡第229章 席不暇暖
第349章 窮山惡水出刁民第119章 難樓第621章 對症下藥第306章 玄武營第300章 殺狼第587章 心事第765章 放飛第342章 第一神將第725章 郭嘉請纓第739章 風雨欲來(下)第421章 劉備的選擇第347章 涼州對第660章 文武之道第580章 臺階第161章 清與濁的選擇第415章 逃之夭夭第668章 指桑罵槐第468章 誰是漁翁(上)第359章 出軌第253章 聲東擊西第183章 投其所好第123章 丘力居第614章 小天子的勝利第458章 老當益壯第11章 盧植第476章 錦帆賊甘寧(中)第343章 麴義第752章 再戰葛城(下)第85章 兄弟們,動手!第698章 不速之客第630章 意外第474章 板楯七姓第739章 風雨欲來(下)第219章 事非經過不知難第587章 心事第571章 打虎記(九)第53章 勉強第549章 山雨欲來第229章 席不暇暖第52章 你收了我吧第418章 左右爲難第312章 天賜良機第610章 權衡第247章 計高一籌第206章 你不要誣衊我第12章 心虛第509章 機會第342章 第一神將第194章 根基第1章 我的兄弟叫劉備第441章 大漢朝的就業難第22章 誤傷第443章 未雨綢繆第742章 風乍起第334章 羌亂第494章 我爲刀俎,你爲魚肉第32章 仇人見面第601章 反將一軍第392章 如意與不如意第641章 毫釐之失第651章 應用之妙,存乎一心第746章 陣前歡(中)第492章 錦衣衛第335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516章 不諧之音第201章 天意第619章 老鄉見老鄉第404章 要做就做絕第534章 一決勝負第16章 戲水美人第758章 侵掠如蠶第717章 開顱術第194章 根基第423章 玄陽子第445章 石門伏擊第422章 慎重第664章 壁上觀第437章 爲間第611章 明爭暗鬥第231章 以德服人第56章 下馬威第609章 污衊第295章 芻狗第607章 真相(下)第23章 政見不同第234章 神譴第316章 試探第660章 文武之道第625章 蜇伏四百年第167章 立家規第91章 豐滿與骨感第9章 硬功第608章 當仁不讓第584章 有進無退第440章 天才幼稚園第153章 追擊第325章 冷眼第226章 監軍第610章 權衡第229章 席不暇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