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冷眼

劉修剛進轘轅關就接到了天子的口詔,要他立刻趕回洛陽。劉修不敢怠慢,讓長公主她們在後面慢行,留下關羽保護他們,自己帶着荀彧和張飛急馳回京。進了洛陽城之後,劉修趕着入宮見駕,荀彧也沒有閒着,徑直去見荀爽和荀攸。

荀爽不在,荀攸正在房裡看書,見荀彧風塵僕僕的進來,又驚又喜,連忙起身相迎。

“我是和衛將軍一起回來的。”荀彧一邊接過荀攸遞過來布巾,一邊說道。

荀攸笑了,“你覺得如何?”

“和你說的差不多,既有心計,也夠坦誠。”荀彧洗淨了臉,又接過荀攸遞過來的茶,“更重要的是,他有自知之明,識人之智。”

荀攸哈哈一笑,“能得阿叔你這麼認可,那可真是不容易啊。”

“但是,我有些地方不太清楚,所以特地趕到洛陽來問問你。”荀彧湊近了荀攸,壓低了聲音,“他爲人友愛,對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英子都那麼疼愛,可是他爲什麼對自己失蹤的父母卻從不提起?甚至在我故意提到的時候,他也沒有什麼思念之情?”

荀攸皺了皺眉,“你懷疑他是大僞之徒?”

荀彧搖搖頭,“這倒不像,我想來想去,大概只有一個解釋,那就是他父母根本沒有失蹤,所以他一點也不擔心。”

荀攸吃了一驚,“沒失蹤,那爲什麼要說失蹤?”

荀彧微微一笑:“我想他應該是有什麼難言之隱,也許……他們家家世不夠清白,你也知道的,這樣的人很多的。”

荀攸蹙着眉。沉吟片刻:“這事我也一直覺得奇怪,只是不好去問。如果僅僅是這個原因的話,那我倒覺得沒什麼。從這段時間來看,特別是上次落日原之戰,我覺得他不會是那種包藏禍心的大奸大僞之人。如果真是這樣,他大可以聽賈詡的建議。留着檀石槐,養寇自重。”

荀彧贊同荀攸的話,否則他也不會和劉修繼續交往,甚至跟到洛陽來了。以劉修的心機,如果他想成事。殺死檀石槐對他來說絕對是個非常冒險而且不值的決定。

“好了,說說洛陽的情況,汝南出事了,袁家那邊有什麼反應?”

荀攸搖搖頭:“你大概想不到,袁家一點反應也沒有。”

“沒反應。就是最大的反應。”荀彧暗自嘆息一聲:“這說明張角所做的一切。都在他們的計劃之中。”

“是啊,這次……只怕不得善了。”

“善了不善了,其實都沒什麼區別,總有無數人死。劉修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話是一點也沒說錯。他們只想着改朝換代,可是我現在突然覺得。換一個,未必就比現在的好。死了那麼多的人,只是替一家一姓賣命而已。”

荀攸吃了一驚,連忙站起身來,走到門口,四處張了一下,反手關上門,這纔回到荀彧面前:“阿叔,你知道你在說什麼?”

“我當然知道。”荀彧淺淺一笑,“我知道,我嚇着你了。可是你想想,是不是這麼回事?”

荀攸仔細打量了半天荀彧的臉色,想笑又沒笑出來,他伸出手,想去摸摸荀彧的額頭,可是伸到一半又收回來了。

“不要奇怪,我知道我這個想法有些突兀。可是我跟你說,公達,這的確是我最近這兩天的想到的,就好象……就好象原本是蒙着眼睛走路,只能用手去摸,用腳去探,能瞭解的只是自己身邊那點事,突然之間,有人把蒙在我眼睛上的布拿走了,我一下子……一下子看到了很多很多自己根本想不到的東西。”

荀攸想笑,又沒笑出來。“文若叔,你不會告訴我,是劉將軍給你的啓發吧,他可沒那麼高的見識。”

“還就是他。”荀彧嘿嘿一笑,“不是他沒那麼高的見識,而是你沒有,所以你看不透他。”

荀攸不以爲然的搖搖頭:“我承認我的見識沒你高,不過要說他的見識也比我高,我還真不服氣。”

荀彧忍不住笑了起來,他瞥了荀攸一眼:“你,我,還有仲豫,荀家三個人都覺得不錯的人,你覺得見識會很低?”

“仲豫叔?”荀攸這次真的吃了一驚:“仲豫叔也覺得他不錯?”

“嗯,他準備在潁川建一個書院,請仲豫去做祭酒。”荀彧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把他們爲了潁川書院爭論的事情簡略的說了一遍。荀攸是知道晉陽學堂的課程設置的,倒沒有覺得太意外,但他對劉修所說的關於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觀點也覺得非常新奇。

“我想來想去,如果還抱着老一套想法,不管是什麼德代替了火德,結果都不會差太多。”荀彧感慨的說道:“所以,我改了主意。”

“你要幫劉將軍?”

“我要幫大漢。”荀彧收起了笑容,年輕的臉上露出與年齡不相襯的深沉,“如果劉修也是這麼想,那也可以說是幫他。”

……

劉修顧不得宮中要注意儀表的規矩,一路飛奔到宣明側殿,一看到殿裡的情況,他愣住了。

天子穿着便服,卷着袖子,宋皇后、袁貴人,還有何貴人和大皇子,都坐在殿裡玩泥巴。天子在指導,宋皇后和袁貴人學得挺認真,一個捏了一箇中規中矩的茶壺,一個捏了一個細長的淨瓶,何貴人卻笨拙得很,手裡只有半個彷彿是儲錢罐一樣的物事。大皇子玩得挺開心,雖然手裡的泥還是泥,可是臉上的笑容足以讓任何人羨慕。

聽到劉修的腳步聲,天子和大皇子同時擡起頭來。

“這麼急,有什麼事?”天子詫異的問道。

“英子姊姊怎麼沒來?”大皇子失望的嚷道。

劉修很無語,只得躬身說道:“接到陛下口詔,臣快馬趕回。長公主和英子姑娘都在後面,估計明天才能到洛陽陪大皇子玩耍。”

大皇子哦了一聲。撅着嘴巴,重新去玩他的泥巴。何貴人沉下臉,喝了他一聲,甩下手裡的泥巴,轉身就走。大皇子不捨的看看,耷拉着腦袋跟了上去。天子無動於衷的看着這一切。招手道:“來,看看皇后和袁貴人做的,看看哪個好,喜歡哪個,我就把哪個賞給你。”

宋皇后和袁貴人不約而同的將手中的作品捧了過來。笑道:“請先生點評。”說起來也是,宋皇后和袁貴人先後都向劉修學過繪畫,這一聲先生倒是叫得不虧。

劉修仔細看了看,最後點評道:“皇后所作大氣,是子貢。是廟堂之器。袁貴人所作雅氣。是曾晳,是江湖散人。”

宋皇后和袁貴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有些詫異,天子眨了眨眼睛,卻聽懂了劉修的話,他笑道:“你喜歡哪一個?”

“我喜歡袁貴人的佳作。”

“呵呵呵……貴人。你是後來者居上,能得到他的幾句讚語。可是不容易啊。朕做了幾架子的東西,也沒賺到他一句好話。”

袁貴人微微一笑。欠身施禮:“臣妾真是榮幸之至,請陛下御筆題款,賜與衛將軍。得衛將軍此語,臣妾以後也可以制瓶就市,賺幾個零花錢了。”

“哈哈哈……”天子心情不錯,放聲大笑,拉着劉修入座,“你看,朕已經窮到要貴人去做小販的地步了。”

“不然。”劉修湊趣的笑道:“袁貴人的手藝可不是匠人能比的,這是藝術品,是獨一無二的,臣肯保證,就是袁貴人自己再做一個,也未必能做得出一樣的東西來。”

袁貴人連忙贊同,天子心情更好,談笑風生,卻不及正題,扯來扯去無非是些書畫篆刻陶藝之類的,劉修大惑不解,爲了這些事,至於讓人到轘轅關傳口詔,讓他立刻趕回洛陽嗎?他心裡雖然疑問,卻不好主動問起,免得被天子認爲心性不夠,只好耐着性子陪天子東拉西扯。

宋皇后和袁貴人見了,陪着說了兩句閒話,先後起身告辭。旁邊侍候的宦官們也識相的退了出去。天子的臉色慢慢的黯了下來。

“汝南出事了。”

“臣……聽說了,潁川太守董卓已經接到了豫州刺史部的命令,正帶着潁川郡兵趕去支援。他戰功卓著,作戰經驗豐富……”

“不,朕不要董卓越境擊敵。”天子打斷了劉修的話,“汝南的事,就應該由汝南太守來負責,如果他解決不了,那就是不稱職。不稱職的官,還要他幹什麼?”

劉修識相的閉緊了嘴巴。天子說得冠冕堂皇,實際上意識很明白,就是要讓張角放手施爲。

“潁川的形勢看過了?”天子轉過身,掃了劉修一眼。劉修連忙躬身答道:“臣奉陛下詔書,已經到潁川走了一趟。潁川有嵩高山和轘轅關之險,護衛洛陽是沒有問題的,只是……”

“只是什麼?”

“只是汝潁一帶都是大漢人口最密集之地,又是膏腴所在,一旦淪爲戰場,只怕於元氣大有損傷。”

“朕知道這些,可是如果那些人不能爲朕所用,多又何益,那些地如果不爲朕所有,膏腴又如何?”天子的聲音冰冷而殘酷,“朕這麼做,就是要奪回這些人口,奪回這些膏腴。檀石槐是死了,可是鮮卑還沒有徹底平定,你答應朕飲馬北海的諾言還沒有兌現。西羌又蠢蠢欲動,朕如果不解決肘腋之患,如何能一心對外?當年如果沒有孝景皇帝平定七國之亂,孝武皇帝如何能平定匈奴?”

劉修的腦海裡突然浮上一句名言:攘外必先安內。不過這句話後來成了那人的罪證,可是話又說回來,哪個掌權的不這麼說。外敵固然危險,內患卻更傷人,武林高手比武,外傷都是皮肉傷,內傷纔是真麻煩。這大概也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寧可對外敵卑躬屈膝,卻不肯對內部矛盾假以顏色,只要有可能,無不全力以赴、趕盡殺絕的原因吧。

“如果能控制了汝南,則豫州可定。豫州可定,則荊州、青州、兗州就都能回到朕的控制之中,大司農就不會再和朕哭窮了。”天子喃喃的說道,“德然哪,朕是不得不如此啊。”

劉修也嘆了一聲:“陛下,臣雖然不贊成陛下。可是事已至已,陛下愁亦無益,不如靜待結果。洛陽八關皆在臣的控制之中,臣願即刻趕往趕去潁川督戰,臣敢保證不會有一個亂兵進入京畿。”

天子搖搖頭。笑了。“朕知道你的忠心,不過你也不用那麼緊張,張角就算再無能,也不至於讓事態發展到不可收拾,你守好八關。確保京畿無恙就可以了。再說了。就算董卓鎮不住潁川,不是還有皇甫嵩嘛,他出自將門,又在北疆多年,不至於連這幾個山賊都收拾不了吧。”

“陛下聖明,皇甫嵩的確有名將之資。”

“那袁紹怎麼樣?”天子突兀的問了一句。劉修想了想。慎重的說道:“袁紹出身名門,身邊又多有才智之士。他用兵雖然談不上一流,但也不可小覷。從漠北和落日原的兩戰可以看出。他捕捉戰機的能力也非常小可,更重要的是他與那些眼高手低的世家子弟不同,他敢拼命。”

“是啊,他敢拼命。”天子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袁家的人都敢拼命,所以……朕不能不小心應付。如果不是袁隗欺人太盛,朕又何至於現在就發難。”

劉修沒吭聲,聽天子這意思,爲了這次大戰,袁隗大概是胃口不小,對目前袁家封了兩個將軍,一個貴人,無數的門生故吏的結果並不滿意,汝南的事態發展得這麼快,也許有他們在背後煽風點火的原因。而天子現在也有些信心膨脹,正希望引蛇出洞,好把那些傢伙一網打盡。最後就要看張角和汝南豪強之間的較量誰勝誰負,張角贏了,袁家失了根基,就算不死,也必然元氣大傷,張角輸了,袁家大概不僅要把張角逼死,還要獅子大開口,索要更多的好處。

說到底,張角不過是個衝鋒陷陣的棋子罷了,甚至包括他在內都是棋子,真正下棋的是天子和袁隗。他雖說是個衛將軍,可目前還沒有做棋手的資格,只能在暗中積攢力量。

總的來說,開端還不錯。劉修揉了揉鼻子,彷彿又聞到了荀彧身上的香氣。雖說荀彧聽了他的勸,不再服散,可是香氣卻還是非常濃郁。關羽說得不錯,就連女人都沒那麼香的。這孩子要是到了後世,就算沒那巫師般的智慧,就憑他這張臉,也足以秒殺那些偶像派小生了。

“哦,忘了告訴你一件事,宋奇已經到了晉陽,幷州和涼州將士的賞賜很快就能到位了。”天子笑眯眯的說道:“朕答應過你的,絕不食言。不管是你向幷州人借的,還是你自己先墊的,朕都還給你,一個也不少。”

劉修也滿臉堆笑,小心翼翼的問道:“那……臣先墊的錢,有利息麼?”

天子臉色一滯,頗有些不自然:“你……向朕要利息?朕還沒治你的罪呢,你還敢向朕要利息?”

“臣……有什麼罪?”劉修一臉的委屈。

“嘿嘿嘿……”天子故意冷笑了兩聲,“你似乎忘了,幷州也好,涼州也好,都是朕的將士,你從幷州借錢,那還可以說是幷州刺史應有的職能,可是你自己掏錢,臣想問你一句,莫非你以爲那些將士都是你的部曲?”

劉修嚇了一跳,誇張的叫了起來:“陛下,冤枉啊,這可是……這可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

天子得意的壞笑起來。

……

椒房殿,宋皇后靜靜的坐在堂上,一隻古樸的青銅香爐燃着冉冉的青煙,一卷《老子五千言》就擱在她的手邊。劉修恭敬的坐在她對面,神情中多了幾分肅穆。

如今的宋皇后不僅清瘦,而且由內而外的透着一種莊重,和宮裡的其他滿身錦繡的女人比起來,多了幾分不食人間煙火的味道,和以前那個動不動就皺眉的可憐女人判若兩人。

“我……那個壺不好?”宋皇后眉頭輕挑,淡淡的問道。

“好,廟堂之器,焉能不好。”

“唉,這話要是以前聽了。我的心裡自是高興的,只是現在我卻沒了那心思。廟堂之高,終不如江湖之遠來得清閒。”

“殿下,大隱隱於朝,小隱才隱於江湖。”劉修提醒道,“殿下貴爲皇后。母儀天下,如果太蕭散了,與宮裡的氣氛不合,並不是好事。臣這麼說,也是爲皇后着想來着。”

宋皇后嘴角輕挑。“原來如此,那我倒是錯怪你了。協兒在你府中,沒吵着你吧?”

“皇嫡子非常討人喜歡,臣府中上下,沒有一個不喜歡他的。只是……殿下。這讓皇嫡子稱臣爲父。稱陛下爲叔,似乎不太妥當。萬一以後有人計較起來,臣如何擔當得起?”

“你不用擔心,這也是出於對他的安全考慮,是陛下親口允了的。爲了怕以後有事,我還請陛下手書了詔書。誰要是敢多嘴,把詔書給他看看就是了。”宋皇后輕輕的擺了擺手。“我頗有些想念他了,你有空。帶着他和阿和進宮來,讓我看看。”

“唯。”

“唉,要不是你太年輕,還要建功立業,本當讓你做少傅的,那樣進宮也就方便了。”宋皇后淺淺的笑着,讓人取了一些珍寶來,推到劉修面前:“這都是交州來的新鮮貨色,賞了你,當作你照顧協兒的報酬。”

“能照顧皇嫡子,是臣闔府上下的榮幸,焉敢要殿下的報酬。”

“呵呵呵,不管怎麼說,就當是我的一片心意吧。你也不要推辭,收下便是。我知道,你現在用錢的地方多,手頭緊。別的忙我也幫不上,只能用這些俗物來謝你了。”宋皇后想了想,又道:“如果你堅持不敢無功受祿,那就幫車騎將軍調教調教他手下的那些人吧。雖說陛下開恩,可如果盡是些無能之輩,終究於陛下臉上無光不是。”

劉修知道宋豐手下有一千人,不過是些裝擺門面的,宋皇后讓他去訓練那些人,不過是個藉口罷了。他不再推辭,收下了賞賜,告辭出宮。宋皇后親自把他送到殿門口,劉修不免有些誠惶誠恐,受寵若驚。

剛出椒房殿,沿着長長的宮牆走了沒幾步遠,一個黃門掐着蘭花指,笑眯眯的攔住了他:“衛將軍,請留步。”

劉修看了他一眼,原來是柳雲霜,不由得笑出聲來。“小柳子,你這是?”

柳雲霜嘴一撇:“原來衛將軍還認識人家,人家還以爲你升了官,加了爵,就把老朋友給忘了呢。”他一邊說着,一邊湊了過來,老遠就聞到一股怪異的香氣。劉修心中一動,強忍着一腳踹他三尺遠的衝動,笑道:“小柳子,升官了?”

“升什麼官啊,雖然做了黃門令,不還是六百石的小吏?”柳雲霜眉飛色舞的嬌笑着,笑得劉修一身的雞皮疙瘩。不過他還是不露出一點厭惡之感,擠了擠眼睛,捻了捻指頭:“那可不一樣,以前是幹,現在管着一幫子人,外快多啦。”

柳雲霜咯咯一笑,用蘭花指掩住嘴,一對桃花眼瞟了瞟四周,湊到劉修耳邊輕聲說道:“衛將軍,你可小心些,我可聽說張角恨上你了。這宮裡可有他的耳目,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有人在陛下面前告你一狀。”

劉修眉頭一顫,連忙致謝,順手將一塊崑崙玉塞到柳雲霜的手裡。柳雲霜連忙推辭,一邊說着“這可如何使得”,一邊卻握着玉不放,順手還在劉修的手上摸了兩下,摸得劉修一陣陣的寒顫。劉修連忙把玉推到他手中,不動聲色的把手抽了出來,笑道:“使得使得,你可是我在宮裡最好的朋友呢,你也知道的,我這人雖然沒什麼本事,可是從來不虧待朋友。”

“那倒是,要不我們畢大人怎麼總誇你夠義氣呢。”柳雲霜愛不釋手的看着玉,和劉修依依惜別,臨行還不忘拋一個媚眼:“以後有空,可得常來看看人家。”

——————

二更完成,求票啦!()

第346章 涼州漢七營第644章 節外生枝第653章 智將與福將第452章 幷州問政(中)第188章 警世言第39章 悄悄的,他走了第518章 劉備的領悟第81章 護烏桓校尉第474章 板楯七姓第681章 子弟兵第359章 出軌第9章 硬功第482章 進退兩難第252章 伏擊第422章 慎重第584章 有進無退第326章 明爭暗鬥第134章 中頭彩第214章 拜師第300章 殺狼第445章 石門伏擊第755章 一聲嘆息第9章 硬功第611章 明爭暗鬥第699章 害人不淺第88章 以拙破巧第502章 喪家之犬第570章 打虎記(八)第545章 內外兼修第154章 黃雀在後第56章 下馬威第617章 鬱悶的第一戰第583章 家事第554章 西陵之戰(一)第694章 飲鴆止渴第466章 原來如此第126章 青牛角第515章 猛虎初嘯第81章 護烏桓校尉第556章 西陵之戰(三)第514章 雪下的溫泉水第640章 轉機第194章 根基第266章 論衡第550章 孫策第168章 又是一隻潛力股第737章 生死之戰(下)第178章 無欲則剛第362章 心病第137章 打賭第170章 攻心爲上第655章 失落第157章 梁祝第79章 世上究竟有沒有神仙第224章 沙子第620章 多謀寡斷第279章 公主第649章 黃忠與魏延第286章 抉擇第759章 根基第696章 狡兔第252章 伏擊第700章 似曾相識第95章 你錯了第244章 引狼入室第307章 各懷鬼胎第560章 汩羅江畔釣魚翁(中)第81章 護烏桓校尉第345章 趁虛而入第17章 見血第25章 殺氣第767章 塵埃落定第635章 突變第305章 擒賊先擒王第177章 炸鼎第684章 難成大器第736章 生死之戰(中)第77章 戟與矛第468章 誰是漁翁(上)第228章 鬼才第175章 生財有道第257章 樂不思蜀第471章 鬼才出險招第759章 根基第629章 利器第509章 機會第438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740章 天佑袁氏第207章 牢獄之災第89章 當年風雨第767章 塵埃落定第216章 反目成仇第317章 爲富且仁第350章 亦友亦敵第95章 你錯了第177章 炸鼎第658章 爭渡第596章 天子求和第659章 不戰而降第183章 投其所好
第346章 涼州漢七營第644章 節外生枝第653章 智將與福將第452章 幷州問政(中)第188章 警世言第39章 悄悄的,他走了第518章 劉備的領悟第81章 護烏桓校尉第474章 板楯七姓第681章 子弟兵第359章 出軌第9章 硬功第482章 進退兩難第252章 伏擊第422章 慎重第584章 有進無退第326章 明爭暗鬥第134章 中頭彩第214章 拜師第300章 殺狼第445章 石門伏擊第755章 一聲嘆息第9章 硬功第611章 明爭暗鬥第699章 害人不淺第88章 以拙破巧第502章 喪家之犬第570章 打虎記(八)第545章 內外兼修第154章 黃雀在後第56章 下馬威第617章 鬱悶的第一戰第583章 家事第554章 西陵之戰(一)第694章 飲鴆止渴第466章 原來如此第126章 青牛角第515章 猛虎初嘯第81章 護烏桓校尉第556章 西陵之戰(三)第514章 雪下的溫泉水第640章 轉機第194章 根基第266章 論衡第550章 孫策第168章 又是一隻潛力股第737章 生死之戰(下)第178章 無欲則剛第362章 心病第137章 打賭第170章 攻心爲上第655章 失落第157章 梁祝第79章 世上究竟有沒有神仙第224章 沙子第620章 多謀寡斷第279章 公主第649章 黃忠與魏延第286章 抉擇第759章 根基第696章 狡兔第252章 伏擊第700章 似曾相識第95章 你錯了第244章 引狼入室第307章 各懷鬼胎第560章 汩羅江畔釣魚翁(中)第81章 護烏桓校尉第345章 趁虛而入第17章 見血第25章 殺氣第767章 塵埃落定第635章 突變第305章 擒賊先擒王第177章 炸鼎第684章 難成大器第736章 生死之戰(中)第77章 戟與矛第468章 誰是漁翁(上)第228章 鬼才第175章 生財有道第257章 樂不思蜀第471章 鬼才出險招第759章 根基第629章 利器第509章 機會第438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740章 天佑袁氏第207章 牢獄之災第89章 當年風雨第767章 塵埃落定第216章 反目成仇第317章 爲富且仁第350章 亦友亦敵第95章 你錯了第177章 炸鼎第658章 爭渡第596章 天子求和第659章 不戰而降第183章 投其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