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陰謀與陽謀

“又來一個不怕死的。”閻忠有些好笑的把名刺丟在案上:“這個李博士大概是想做官想得瘋了,居然跑到益州來了。”

劉修卻沒有笑。李儒?不會是歷史上那個傢伙吧。這人雖然有名,號稱是董卓最親信的謀士,他的身世卻沒幾個人清楚,只知道他是董卓的女婿,可是現在這人顯然不是董卓的女婿,否則他肯定不會跑到益州來。

究竟是不是他?劉修不清楚,不過這也不重要,他現在對名人神馬的已經比較淡定了。

“請他進來吧。”劉修從容的揮了揮袖子。

李儒不緊不慢的進了中庭,上了堂,脫了履,向劉修拜了拜,報上自己的名字。

“使君千里迢迢的趕到益州,一路辛苦。”劉修皮笑肉不笑的看着李儒,語氣不善的說道,眼睛卻盯着李儒的臉,將他的表情中任何細微的變化都盡收眼皮。

李儒很鎮靜,淡淡的一笑:“爲將軍排憂解難,萬死不辭,何況區區幾千里路。”

“爲我排憂解難?”劉修哈哈一笑:“不知道我有何憂,有何難。”

“將軍,張忠墜崖在前,蓋升橫死在後,縱使將軍做得天衣無縫,又焉能使人不生疑心?太皇太后震怒,百官驚恐,令師盧君衆口所指,進退兩難。將軍一家老小如坐薪上,將軍難道就一點擔心也沒有嗎?”

劉修眉頭一挑,半晌無語。他無嘗不知道這麼做會讓盧植難做,會讓家人陷入危險之地——楚王府雖說有數百步騎。又有關羽這員猛將,但朝廷如果真要下手,他們又怎麼可能安然無恙——但是他不能放棄益州,面對盧植的一再緊逼,他只好硬着頭皮頂上去。

如果沒有益州在手。他的一切宏圖大業都是一句空話,再猛勇的將士,沒有足夠的糧草,也會不戰自潰。所以他必須緊緊的把益州抓在手裡,不管壓力有多大。都必須頂住。他同樣也清楚,老爹大概也做好了這樣的準備,至於他有沒有把握殺出洛陽,那又另當別論,但是老爹肯定不會同意他放棄益州,否則他也不會讓關羽去把牛輔揍一頓。

雖說有心理準備,但是被李儒當面指出來。他還是有些無言以對。

“那你如何爲我排此憂,解此難?”

李儒笑了,挺起胸膛,拱了拱手:“很簡單,只要我在刺史府一坐。拱手而治,一切對將軍不利的流言蜚語,自然化爲無形。將軍想做什麼,儘管去做便是。將軍得益州,我得一逍遙,白拿六百石的俸祿。兩得其便,豈不美哉?”

劉修和閻忠互相看了一眼,不約而同的放聲大笑。閻忠起身,向李儒施了一禮:“能與使君切磋琢磨,平生之幸。”

李儒連忙還禮:“敢不從命。”

劉修也笑了,起身走到李儒面前,點點頭,笑道:“文優。這六百石的俸祿,可不是好拿的。你想逍遙。只怕天下紛紛,益州事務繁忙,你是逍遙不起來的。”

李儒會心的笑了,“將軍有何差遣,儘管吩咐便是,儒敢不盡犬馬之勞。”他頓了頓,隨即說道:“要說有事,眼下的確有一件事。將軍,關東戰火連年不止,袁術移師豫州,曹兗州兩面受敵,壓力大增。洛陽財賦枯竭,難以爲繼,將軍既得益州,還是把益州當交的財賦儘快送到洛陽,解陛下和太后的燃眉之急吧。”

劉修笑笑:“這件事,是使君的職責所在,你去辦便是。”

“喏。”李儒躬身領命。

李儒順利入駐益州刺史府,立刻開始忙了起來。他迅速調閱了益州各郡交上的統計報告,整理出了一份財賦簡表,然後呈請劉修過目。劉修的目的只是佔住益州,並沒有打算拖欠朝廷賦稅的計劃。曹操如果打敗了,關東被袁家兄弟收入囊中,對他來說只有壞處,沒有好處。他只是不想來一個不聽話的益州刺史。現在李儒主動來投靠他,既沒有喪失去益州的控制權,又避免了他和朝廷翻臉,這個結果顯然是他最願意看到的。

而李儒的辦事能力和心機,也讓他非常滿意。這傢伙雖然不是董卓的女婿,可是智謀不差,用得好,也是一把快刀。

對李儒呈來的報表,劉修一字未改,只誇了一句話“很好”便還給了李儒。李儒非常高興。他年紀輕輕就到洛陽求學,手不釋卷的苦讀十多年,好容易熬到了博士,卻一直無法授實任,只能在宮裡做個清閒的博士,領着比六百石的俸祿,還不正常發,這實在不是他想要的生活。這次他主動來益州投靠劉修,就是想搏一個出路。劉修能這麼快的接納他,他非常受用,做事更加賣力,一心要抱牢劉修這條粗腿。

李儒很快寫出了第一份奏章上表朝廷:益州在車騎將軍的治理下風調雨順,民心安定,百業興旺,今年財賦超過往年一成,已經集結待運,一定能如期到達洛陽云云。總之說劉修有不臣之心純屬造謠,張忠的死的確是意外,蓋升意圖刺殺車騎將軍也是千真萬確的事,車騎將軍就是大漢最大的忠臣,是陛下最應該信任的肱股。

他的奏章經劉修過目後,用六百里加急送往洛陽。盧植接到這封奏章,哭笑不得,他知道上了李儒的當,李儒根本就是去投靠劉修的。不過經過了前一段時間的煎熬,盧植也知道眼下不是和劉修翻臉的時候,劉修能按時交納賦稅,解決朝廷的財政危機,便是最大的助力。

盧植和司空唐珍一商量,又奏請宋太后,現在關東戰事吃緊,不要再在益州糾纏了,既然李儒已經做了益州刺史,劉修在益州對朝廷也是利大於弊,劉修指定的其他幾個人選就不要再拖延了,一概同意便是。

宋太后沒什麼話說,一律同意。很快,司徒府發出公文,任張超爲蜀郡太守,王允爲犍爲太守,原犍爲太守任岐因功遷爲少府。着車騎將軍主持益州事務,並積極籌備對關東的戰事。與此同時,司徒府行文幷州、涼州,要求他們提供戰馬,補充曹操作戰的損失。

劉修同意了,對司徒府的一應要求全部答應。接到劉修的命令後,幷州刺史趙雲、涼州刺史孟佗各調集了兩千匹戰馬,火速送往洛陽。

中平元年八月下,各州郡的上計工作基本完成,上計吏集中在一起,準備赴京。劉修特地接見了益州各郡的上計吏,鼓勵他們到了洛陽之後積極向天子建言,多見識一下洛陽的氣派,感受大漢的泱泱氣度,又安排他們在關中時停留一段時間,好好看看關中的新政,將來益州也會照着關中的模式進行推廣。

上計吏都是本地人。他們一方面想走出益州做官,一方面又關心着本地的政策,關心着各自家族的利益,對劉修的安排,他們言聽計從,連連答應。對他們來說,劉修主持益州,能給益州人帶來實際的利益,這纔是最重要的,至於他是不是有不臣之心,大部分人並不關心,甚至有人希望劉修這麼做。劉修如果以益州爲根基進而爭奪天下,他們這些人以後機會更多,難保不會成爲又一個南陽。

南陽爲什麼那麼牛?因爲光武帝起兵,追隨他的南陽人最多啊。

安排好了益州上計的問題,劉修上表朝廷,要求奔赴涼州,主持對羌人的秋季攻勢。這個行動原本是由護羌校尉夏侯淵主持的,現在益州已經穩定,他決定擴大行動力度,涼州、益州一起出動,爭取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掃平大小榆谷的羌人,徹底解決羌亂。

看完了劉修的上表,小天子劉協不解的問宋太后:“母后,關東戰事那麼緊張,車騎將軍爲什麼不去關東作戰,反而要去涼州?涼州的羌人不是已經被他打敗了嗎?”

宋太后柔聲說道:“陛下你忘了嗎,關東有前將軍曹操,還有鎮南將軍劉表,又有車騎將軍的先生太尉段公主持戰事,人已經夠多了,不需要車騎將軍。車騎將軍要平定羌人,也是解決後顧之憂,然後纔好一心一意的東下啊。”

劉協雙手託着腮,眨了眨眼睛,又問道:“母后,有人說車騎將軍要造反,有這回事嗎?”

宋太后瞪了他一眼:“胡說八道!下次再聽到誰這麼亂說,就拔了他的舌頭。”

“那母后說,車騎將軍會不會造反?”

“他不會。”宋太后笑笑:“他不會造反,他是陛下的養父,你忘了他是怎麼教誨你的嗎?如果他想造反,他又何必教你那麼多治國的道理?”

“可是,他教我的道理,和父皇教的道理,根本不一樣啊。”劉協偏着頭,好奇的看着宋太后:“母后,你說是他教的對,還是父皇教的對?”

宋太后沉默了一會:“都對。”

“怎麼是都對呢?”劉協不滿的叫了起來:“昭姬姊姊說,一個是陽謀,一個是陰謀,他們說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陰謀和陽謀,並不是勢不兩立的。”宋太后微微一笑,伸手颳了一下劉協的鼻子:“你如果不信,寫封信給車騎將軍問問他,問他是不是這麼一回事。”

“我給他寫信?”劉協眼睛一亮:“我的小天馬應該長大了,我要他給我送過來。”

宋太后一愣,忍俊不禁的笑了起來。

第512章 盧慎之死第194章 根基第23章 政見不同第286章 抉擇第459章 風雲突變第749章 誤會第686章 黑鍋第303章 欲蓋彌彰第104章 射鵰手第36章 別了,公孫瓚第402章 緊俏物資第762章 打草驚蛇第701章 上古神兵第634章 助勢第597章 講規矩第418章 左右爲難第33章 十三刀第731章 最後的真相(一)第293章 前度劉郎今又來第465章 雁南歸第44章 青澀阿飛第465章 雁南歸第106章 無恥的懦夫第214章 拜師第154章 黃雀在後第417章 君子遠庖廚第319章 受寵若驚第365章 柱石與蛀蟲第40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02章 天意弄人第65章 父以子貴第255章 取捨之間第378章 發飈第490章 人肉的味道第207章 牢獄之災第753章 悔之晚矣第84章 我好怕第419章 機不可失第60章 名將是怎麼練成的第7章 天生奇材第245章 光明之神第6章 共逐鹿第495章 兵不血刃第473章 錦雉第285章 結黨第485章 慈不掌兵第701章 上古神兵第126章 青牛角第538章 皇家無情第401章 焉支山下第647章 螳臂當車第157章 梁祝第231章 以德服人第140章 拋石機第728章 勝劵在握第388章 意外的勝利第749章 誤會第710章 英雄有淚第135章 機遇第3章 此路是我開第118章 借大人虎威第97章 漏網之魚第585章 人心所向第403章 君臣一心第119章 難樓第476章 錦帆賊甘寧(中)第528章 故布迷陣第457章 壯志未酬第452章 幷州問政(中)第117章 捨我其誰第280章 指點第76章 赤子之心難長保第409章 君子脫光光第344章 分兵第543章 海船第63章 奇貨可居矣第559章 汩羅江畔釣魚翁(上)第530章 公孫瓚的野望第619章 老鄉見老鄉第686章 黑鍋第490章 人肉的味道第730章 單刀直入第511章 書生意氣第433章 趁勝追擊第581章 講理要有資格第693章 治道的四個境界第120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469章 誰是漁翁(下)第249章 好鼎第705章 以退爲進第760章 圍城第622章 初戰第517章 突襲第401章 焉支山下第300章 殺狼第452章 幷州問政(中)第308章 意外第709章 太后的擔心第24章 閻柔第277章 暗流涌動第750章 人的名,樹的影
第512章 盧慎之死第194章 根基第23章 政見不同第286章 抉擇第459章 風雲突變第749章 誤會第686章 黑鍋第303章 欲蓋彌彰第104章 射鵰手第36章 別了,公孫瓚第402章 緊俏物資第762章 打草驚蛇第701章 上古神兵第634章 助勢第597章 講規矩第418章 左右爲難第33章 十三刀第731章 最後的真相(一)第293章 前度劉郎今又來第465章 雁南歸第44章 青澀阿飛第465章 雁南歸第106章 無恥的懦夫第214章 拜師第154章 黃雀在後第417章 君子遠庖廚第319章 受寵若驚第365章 柱石與蛀蟲第40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302章 天意弄人第65章 父以子貴第255章 取捨之間第378章 發飈第490章 人肉的味道第207章 牢獄之災第753章 悔之晚矣第84章 我好怕第419章 機不可失第60章 名將是怎麼練成的第7章 天生奇材第245章 光明之神第6章 共逐鹿第495章 兵不血刃第473章 錦雉第285章 結黨第485章 慈不掌兵第701章 上古神兵第126章 青牛角第538章 皇家無情第401章 焉支山下第647章 螳臂當車第157章 梁祝第231章 以德服人第140章 拋石機第728章 勝劵在握第388章 意外的勝利第749章 誤會第710章 英雄有淚第135章 機遇第3章 此路是我開第118章 借大人虎威第97章 漏網之魚第585章 人心所向第403章 君臣一心第119章 難樓第476章 錦帆賊甘寧(中)第528章 故布迷陣第457章 壯志未酬第452章 幷州問政(中)第117章 捨我其誰第280章 指點第76章 赤子之心難長保第409章 君子脫光光第344章 分兵第543章 海船第63章 奇貨可居矣第559章 汩羅江畔釣魚翁(上)第530章 公孫瓚的野望第619章 老鄉見老鄉第686章 黑鍋第490章 人肉的味道第730章 單刀直入第511章 書生意氣第433章 趁勝追擊第581章 講理要有資格第693章 治道的四個境界第120章 要和平,還是戰爭?第469章 誰是漁翁(下)第249章 好鼎第705章 以退爲進第760章 圍城第622章 初戰第517章 突襲第401章 焉支山下第300章 殺狼第452章 幷州問政(中)第308章 意外第709章 太后的擔心第24章 閻柔第277章 暗流涌動第750章 人的名,樹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