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

爬九華山,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特請了一位導遊。

導遊說,地藏王菩薩原名金喬覺,是韓國人,貴族出身,早年曾來大唐留學,後來坐船來到中國,潛入九華山修行,一心向佛。

那,我很是好奇?

原來,地藏王菩薩也是人變的?而且還很現代,唐朝的事。

爬完九華山,我計劃北上,去看小浪底排沙,據說錯過就要再等一年,事不宜遲,抓緊出發……

途經河南郟縣時,看到一個碩大的旅遊提示牌:張良故里。

恰是午飯時分。

下高速吧,吃個午飯,看看張良。

到縣城吃了碗餄餎面,然後直奔張良故里,也許是疫情的緣故,人氣不旺,遊客零零散散,問有沒有講解員?

沒有。

那咱自己逛逛吧。

閒逛過程中,遇到一位攝影大叔,長槍短炮,在拍門口的牌坊,他在等日照角度,同是攝影愛好者,搭訕了幾句,沒想到大叔很熱情,很博學,很有分享欲,光這個牌坊就給我科普了老半天,按他的說法,這裡的風水是天才級佈局,什麼乾門、坤門、兌門、艮門……,一大堆專業術語,聽的咱雲裡霧裡,只覺得大叔真牛B,連這都懂?

我很好奇,大叔,您是周易大師?

大叔急忙擺擺手:我?就是半瓶子醋,略懂一二。

大叔看我很虔誠、很好學,也算是打開了話匣子,先是把我盤問了半天,來自哪裡,幹什麼工作的,當他聽說我大學讀的師範院校,很是激動,爲嘛?

他當了三十多年高中語文老師。

現已退休,喜好攝影,目前正在做的攝影課題是穿越探訪河南百位歷史名人,有出版計劃,其中就包括張良,他要拍攝張良故里、張良廟、張良墓。

談起河南,大叔真是一臉自豪,問我有沒有關注過這兩年的河南春晚?

我說,關注過,很火。

他說,中國的中心在黃河流域,大國的核心還是以文化爲內核,中原文化就是我們的核心文化,有近五千年的歷史,這兩年中原文化走強說明什麼?中原文化還是領先,且自信、堅定的。

談起張良,大叔彷彿在介紹自己的一位老朋友,爲什麼這麼熟悉?因爲在這麼多年的語文教學裡,《鴻門宴》講了無數遍,彷彿自己也在鴻門宴上吃過酒。

其中,他提到了一句,張良,韓國人。

啥?韓國人?跟地藏王菩薩一樣也是韓國人?

我接着感嘆了一句:今天跟韓國歐巴較上勁了,早上去爬九華山,導遊說地藏王菩薩是韓國人,現在您又說張良也是韓國人。

大叔說,地藏王菩薩是新羅國王子,新羅位於朝鮮半島東南部,差不多就是今天韓國的位置,所以說地藏王菩薩是韓國歐巴也合理。但是,張良不是韓國歐巴,是地道的中國人,張良所在的那個韓國是秦始皇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就在我們腳下,否則這裡咋叫張良故里呢?秦始皇滅六國,滅的第一個就是韓國,張良在韓國是正宗的貴族。

我問,有多正宗?

他說,他爺爺是韓國丞相,他爸爸也是韓國丞相,若是歲月靜好,不出意外的話,張良也會接班做韓國丞相,結果秦始皇來了,給滅了國,貴族成了流寇,滅國之恨如殺父之仇,所以張良去刺殺過秦始皇。

我說,張良不是文官嗎,咋還懂刺殺?

他說,他出腦子,別人出力氣。張良先是花重金懸賞,招募到了一位大力士刺客,這個大力士投擲百十斤的鐵錘就跟我們扔個沙包那般輕鬆,且指哪砸哪,準確性高。張良又通過秦始皇身邊人打探到了秦始皇東巡的時間和路線。最終選了黃河古道博浪沙作爲行刺點,那裡屬於沙丘地帶,人煙稀少,視野開闊,適合遠程投擲,且車隊警惕性低。

我說,這裡有個BUG,視野開闊,大力士也沒處藏啊,遠遠就被發現了。

他說,黃河邊上有很多灌木叢,藏裡面,等秦始皇車隊來了,瞄準主車把鐵錘砸了過去,瞬間稀巴爛。

我問,那爲什麼秦始皇沒死?

他說,秦始皇太狡猾了,他那天坐的副車,正好沒在主車上。

我問,大力士被抓了嗎?

他說,趁衛兵們亂成一團,大力士按照張良預設線路逃跑了,張良在撤離點接應,然後他們一起坐船過了黃河。

我問,一戰成名?

他說,絕對的,圖騰一般的Hero,劉邦都曾經想過刺殺秦始皇,只是想了想,沒敢行動,而張良是真幹!你想能不是全民偶像嗎?

我問,張良的兵法師從何人?

他說,黃石公!關於張良拜師這個事,有兩個成語,一是“張良拾履”,二是“孺子可教”,其實是講的同一個故事,就是黃石公怎麼相中張良的。張良刺殺秦始皇后,秦軍四處追殺張良,張良藏到鄉下隱姓埋名了,有天張良去田野閒逛,遇一白鬍子老頭坐橋上,老頭鞋掉橋下了,喊張良幫他撿上來,張良幫他撿上來了,他又讓張良幫他穿上,張良剛給穿好他又脫了扔橋下了,又讓張良去撿回來又讓張良幫着穿上,這麼折騰了張良四五次,張良想發火又覺得不忍心,畢竟是個老人家,幾個回合後,老頭就說了一句,孺子可教,讓張良次日五更天來橋頭等他,見面後,送了張良一本兵法秘籍《太公兵法》,這個白鬍子老頭就是黃石公,是個神仙般的世外高人。

我說,過家家啊。

他說,這都是史書裡的典故,當文化去研究,莫拿現代思維去擡槓。

我問,張良爲什麼會選擇追隨劉邦?

他說,最初張良沒想過跟劉邦,劉邦的野心是取代秦王,而張良的野心沒這麼大,只想光復韓國,他帶着韓國一羣死忠粉努力了一次又一次,發現大勢已去且韓王實在爛泥扶不上牆,算了!還是另尋明主,只能二選一,要麼劉邦,要麼項羽。至於爲什麼選劉邦,我總結了三條:第一、張良懂相面,他覺得劉邦是帝王之相。第二、劉邦對張良談到的《太公兵法》理論體系很認可,而在此之前,張良向多人展示,多被嗤之以鼻。第三、劉邦這人人品比項羽好,倆字來形容,仁義。

我說,我有個疑惑,鴻門宴上,劉邦咋就那麼輕易逃跑了呢?

他說,這個,上學的時候不都學過嗎?核心是因爲有個內應,項羽的親叔項伯,他是站劉邦的,所以范增讓項莊舞劍,項伯接着也拔劍起舞,不讓項莊殺劉邦。項伯爲什麼站劉邦?因爲張良曾經是項伯的救命恩人,有這麼一層特殊關係。劉邦一行一看殺氣四起,借上廁所的名義溜了,把張良留下善後。

我問,不怕張良被殺?

他說,張良是刺殺過秦始皇的大英雄,又是謀略天才,項羽也對他垂涎三尺,愛都來不及,咋可能殺?

我問,劉邦稱帝,張良爲什麼選擇了急流勇退?

他說,這就是張良有魅力的地方,在當時,張良真可謂功高蓋主,劉邦自己也是這麼認爲的: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張良,成語“運籌帷幄”即出於此。對於官場而言,張良具有童子功,因爲他爺爺是丞相,他爸爸是丞相,從小耳濡目染,他很熟悉官場的運轉法則,清楚功高蓋主就是大忌,若是繼續下去,那麼肯定是一場悲劇,不如急流勇退,皆大歡喜。

我問,若是張良願意繼續幹,劉邦會讓他幹丞相嗎?

他說,那絕對的,不二人選。

我問,張良是否料到了韓信他們這些建朝功臣不會善終?

他說,他就是預判到了他們的結局,所以才選擇了及時轉身,他們只有在被砍頭那一瞬間纔會感嘆一句,張良,大智慧也!曹雪芹那句話是怎麼說的來?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白天聽大叔叨叨了張良的豐功偉績,晚上,就夢到了張良,依然健在。

我約張良到小酒館坐了坐,聊了聊天……

我說,我上午剛去過你家,張良故里。

他說,上午我出去遛彎了,沒在家。

我問,你現在覆盤一下,項羽走錯了哪步棋從而輸掉了天下?

他說,帝王之路,充滿了偶然性,就跟世界盃一般,賽後,你怎麼分析都覺得冠軍球隊有着必然性,那問題來了,從小組賽開始重新踢一次,他們是否依然能奪冠?那就未必了,所以你問我項羽走錯了哪一步?我覺得,回頭看,就是兩個字:時也,命也!

我問,若是非要分析出個一二三呢?

他說,那也都是馬後炮了。第一、他應該聽范增的,殺了劉邦。第二、起義軍的基本盤是農民,項羽是貴族出身,與基本盤有天然勢差,容易脫節。而劉邦是草根出身,懂農民訴求,自定義爲農民利益代表者,從而夯實了基本盤。第三、痞子更厚黑更流氓更無底線,往往在亂世叢林中更易得勢,項羽身上的那些“貴族精神”反過頭來害了他,例如兩家簽了鴻溝盟約,項羽遵守了,劉邦沒遵守,接着殺了個回馬槍,反而用了一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什麼契約不契約!

我說,但是,現在看來,劉邦更得人心。

他說,有句話怎麼說的來?得天下者得民心,得民心也是兩部曲,在其當下會先得士心,經過史書的編寫,又會得到後來者的人心。

我問,那鴻門宴上,項羽爲什麼沒殺劉邦?

他說,兩個原因。第一、劉邦急忙表忠誠,跟項羽說,老大,我沒二心,咸陽我只是幫着暫管,老大您需要,我隨時奉還。第二、項羽從心底沒把劉邦當盤菜,項羽喊劉邦來吃飯只是談個話,訓誡一下,意思是你小子可別搞事,沒別的特殊目的,至於說舞刀弄槍的那都是文人杜撰的,倆人分開時很友好,又是握手又是擁抱的,劉邦還跟項羽說,老大,你有空也到我那坐坐,讓我那也蓬蓽生生輝。

我問,書上不是說,劉邦是借尿尿的機會逃跑的嗎?

他說,逃跑?項羽有四十萬大軍把守,就是隻蒼蠅也飛不出去。

我說,你們不是有內線嗎?項伯在。

他說,項伯是項羽的親叔叔,今天他的存在感不高,其實他是項羽軍團的二號人物,位置都在范增之上,當時項羽軍團對整個江山已經十拿九穩了,你覺得作爲男二號會胳膊肘朝外拐?

我說,那問題又來了,你當初爲什麼不選項羽呢?畢竟項羽勝算更大。

他說,那我反問您一個問題,諸葛亮爲什麼選劉備不選曹操?

我說,因爲劉備更仁義。

他說,三國時期,看似是三國鼎立,其實是曹操吊打孫劉,曹操陣營是集全國之人才,不缺軍師,連司馬懿都沒入圍,諸葛亮去了連替補都打不上,而選劉備呢?則立刻能進入核心層。謀士這個角色有點類似足球教練,只要你不是主教練,那麼你的才華一文不值,我若是選項羽,項羽身邊有范增,我沒有施展的空間,而我選劉邦呢?直接就是主教練。

我說,懂了,那您這麼睿智的人,爲什麼要去刺殺秦始皇呢,那不是以卵擊石嗎?

他說,那是我策劃的事件營銷。咱闖蕩江湖首先要有江湖威望吧?我就編了兩個劇本,一是我帶着大力士去扔鐵錘刺殺秦始皇,然後成功逃跑了。這個你用腦子想想,可能嗎?秦始皇出巡咋可能不事先清場?再說他身邊有弓箭手有騎兵,你看奧運會鉛球紀錄就知道了,大力士再有力氣能扔一百米?這麼近,上哪跑?二是我說我精通兵法,兵法這玩意必須要有傳承,有門派,我覺得最牛B的門派是神仙派,於是我就編了一個故事,遇到了白鬍子老頭。

我問,沒人懷疑嗎?

他說,大力士我是真的懸賞過,緝拿張良的告示我也貼過,隱姓埋名我也表演過,所以沒有人懷疑我真的刺殺過秦始皇。至於說白鬍子老頭?在我們那個時代,從上到下,人們發自內心的都堅信的確有世外高人存在,他們隱居在深山裡,神出鬼沒,能遇到只能靠運氣,大家不會懷疑我故事的真實性,只是會羨慕我的幸運,前些年的李開復、唐駿,都學的我這一招,只是他們把白鬍子老頭替換成了比爾蓋茨,說比爾蓋茨跟他們稱兄道弟。

我說,古代老百姓特別迷信,那是不是起義之類的,也需要宣揚所謂的“天意”?

他說,是的,老百姓普遍相信有“天意”的存在,所以需要用心去編這個天意,例如魚肚藏書,吃魚吃出了紙條:陳勝王,初期陳勝吳廣就是靠這個忽悠起來的人氣。

我問,陳勝吳廣爲什麼沒有笑到最後?

他說,第一、時機不成熟,響應者太少。第二、出身農民,目光短淺。

我問,後來劉邦不是定都洛陽了嗎,爲什麼又搬到了長安?

他說,選洛陽是因爲洛陽曾是周朝的國都,在當時來看,周朝就算是國運亨通、太平盛世,劉邦覺得這裡風水好。爲什麼三個月後遷都長安呢?也是我建議的,改朝換代初期都是危機四伏的,洛陽幾乎就是敞開式的,而長安呢?東西南北都有天然屏障,定洛陽是激進模式,定長安則是保守模式,改朝換代的窗口期,最重要的是守成,成果的成。

我問,爲什麼功成名就時,你選擇急流勇退?

他說,一句話,沒有給到我想要的。

我問,不是封了你萬戶侯嗎?

他說,那都是書上瞎掰,你看看地圖,給我的封地在哪?微山湖上的一個小島,都沒有虞姬腚大,連百戶人家都沒有,我連個村長都不如,後來一漲水直接淹到湖底了。

我說,書上說,給你金山你不要,說只想要你和劉邦相遇的地方。

他問,那我問你個問題,你跟着阿里巴巴創業,眼看上市了,你會不會突然提出,你不想要股份了?想隱退歸山?

我說,不會。

他說,朝代會更迭,但是人性不會變,今天沒有的事,歷史上也不會有,權力是個什麼東西?只要你沾上,一輩子都戒不掉,你聽說過哪個省長辭職了嗎?

我說,沒聽說。

他說,劉邦是一個很會給人戴高帽的人,也是一個很會操縱輿論的人,他嘴上說,能打下江山核心靠張良,其實呢?他內心並沒有肯定過我的價值。

我問,若是肯定,會怎樣?

他說,第一、位列第一功臣,封多少戶不重要,名次很重要。第二、把丞相位置留給我,我不當是另外一回事。(劉邦論功封侯時,排名是蕭何第一,張良屈居第六十二位)

我問,不是說你淡泊名利,一心修仙修佛嗎?

他說,咱只是個普通人,有七情六慾,沒那麼高尚,論功行賞時,我一看,給我的排名很靠後,給我的封地也很少,我就萌生了退意。劉邦呢?又怕世人把我的離開解讀爲他不仁不義,於是跟媒體朋友講,張良真是高人,視名利如糞土,給金山都挽留不住,一心想解甲歸田,潛心修行,真乃大儒也!關鍵是啥呢?給我戴了高帽我還不能反駁,只能默認!於是,我就這麼莫名其妙的被神化了,又是什麼淡泊名利,又是什麼急流勇退。

我問,那神化的根源是什麼?

他說,凡是被神化的人,都源於四個字,戛然而止,例如李小龍。你看,爲什麼我離開劉邦後關於我的記載就很少了?說明一點,被邊緣化了,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社死了,歷史只記錄主流羣體,不會記錄邊緣人的,不會關心他的生死,他可能死的悄無聲息,也沒人知道他到底死在了哪裡,乃至各地都爭他的墓地,你看看國內有多少張良墓吧?

我問,你是不是很早就預料到韓信他們沒有好下場?

他說,這倒沒有,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吧,若是當時劉邦也給我封官,我可能跟他們倆下場差不多,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形勢每天都在變化,這東西就跟夫妻倆離婚是一回事,當年他們也是深愛過的,只是現在想掐死對方了。

我問,四面楚歌之類的,都是真的嗎?

他說,那時打仗,當兵的都是農民,連字都不認識,還唱外國歌?那都是後來文人自己想象的,就是被圍殲了,有點像後來的孟良崮戰役,張靈甫怎麼死的項羽就是怎麼死的。

我問,項羽死的時候多大?

他說,三十歲,整。

我問,項羽那虞姬漂亮不?

他說,絕對漂亮。

我問,項羽就這一個女人嗎?打仗也帶着?

他說,我們那個年代的人,但凡是稍微有點本事的,就不可能只有一個女人,都是妻妾成羣,後來人爲了英雄配美人編的霸王別姬的故事,一個成大事的人,不可能在女人身上磨磨唧唧,更不可能帶着上戰場。

我問,項羽打仗厲害不?

他說,絕對厲害,尤其擅長閃電戰,後來的衛青、霍去病就有他的影子。

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
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