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

書接上回。

繼續做夢。

今天請到的嘉賓,依然是秦漢時期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先生。

我說,我有個疑問,西漢初期,幾代皇帝都在抗擊匈奴,又是李廣又是衛青又是霍去病,咱爲什麼不直接打到他們老巢,把他們斬草除根呢?

他說,一個朝代建立起來後,前五代算是初創團隊,初創團隊最重要的使命不是擴張,不是遠征,而是穩定基本盤。對西漢而言,穩住黃河流域的漢文化生活圈,確保不發生內亂,就能實現國泰民安。所以西漢對待周圍外族的騷擾是以防守爲主,近距離出擊爲輔。若是基本盤不穩又急於遠征出擊呢?可能連基本盤都丟了。隋煬帝就是鮮活的例子,建國初期連續三次遠征,堅持親自帶兵,結果呢,前腳剛走,後院就失火,被改朝換代了。有句老話是怎麼講的?攘外必先安內!

我問,打匈奴難不難?

他說,玩過打地鼠沒?打匈奴就是打地鼠。匈奴所控制地理面積太大了,東到今天的呼倫貝爾,西到今天的中東,縱橫近四千公里,有草原的地方就有他們。雖然都叫匈奴,但是其族羣呈家族化、雞窩狀分佈。面對龐大的地理面積上分散居住又無固定居所的敵人,若主動出擊圍剿,將消耗巨大,完全是財政黑洞,即便消滅了一兩個族羣,收益也遠遠小於支出,划不來。

我問,匈奴怕我們,還是我們怕匈奴?

他說,誰修長城誰害怕。

我問,我們與匈奴,誰的遠征作戰能力更強?

他說,肯定是匈奴。第一、他們背上幾十斤風乾牛肉能吃好幾個月,現在內蒙古有類風乾牛肉就叫行軍糧;而我們背的是饃饃,易消化不抗餓還不易儲存。第二、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推進速度更快,我們也有騎兵,但整體兵種是以步兵爲主。步兵遠征距離受限於後勤供應鏈的安全長度,距離越遠供應鏈越脆弱,風險性越高,一旦被切斷了供應鏈,等於被刺穿了大動脈,餓就餓死了。遠征需要中途補給,這時海上的島嶼、航空母艦、陸地上的友邦就起到了作戰空間站的作用。

我說,我一直很好奇,既然匈奴人不會種地,爲什麼仍然對中原情有獨鍾?

他說,第一、中原地區雖然是農耕社會,但社會經濟整體發展是先進的,其文化、商業、科技都是高水平的,這對馬背上的民族很有吸引力,就跟鄉下人喜歡逛城是一個心理。第二、不會種地無所謂,他們擅奴役,你們會種就行了。例如南北朝時期,守了上千年的邊境線在北朝破防了,胡人涌了進來佔領了整個長江以北,中原處於經濟輸出狀態。後面我會給你講到白居易,白居易祖上也是胡人,就是這個時期進入中原大地的。你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吧?你或許也是胡人之後。

我說,你這樣說我,容易引發中原武林中人追殺我,導致我去雁門關跳崖。

他問,有沒有去過雁門關?

我說,前段時間剛去過,景點正在籌建新項目,要在蕭峰跳崖處設立蹦極項目,推出蕭峰同款蹦極體驗,還有阿紫姑娘陪着一起跳,雁門關現在主打的就是武俠IP。

他問,你看了雁門關什麼感覺?

我說,地理位置比我想象中的更偏南。我原以爲至少也要在內蒙古邊界,沒想到很內地了,在太原與大同中間的位置,說明過去我們說的中原大地,很小。

他說,是的,過去出了雁門關就差不多到匈奴的地盤了。今天一提大同,想當然就是內地城市,但在古代,大同這個地方已經是邊塞了。

我問,匈奴除了欺負我們,還欺負誰?

他說,挨着誰欺負誰。我們屬於比較強硬的,把國門守的死死的,但不是所有國家、部落都有這麼強悍的守門能力。當時很多西域小國都在匈奴勢力範圍內,我說個名字你肯定知道,樓蘭。

我說,知道。樓蘭爲什麼比別的西域國家更出名?

他說,兩個原因吧。一是與記述人有關,把西域人種、風俗描述的很有神秘色彩,好比現在湘西的旅遊口號——神秘湘西,這玩意有啥神秘的?都是人編的。樓蘭是衆多小國裡最小的一個,只有萬多人口,類似一個村子那麼大,當時最大的國家叫烏孫國,大約有六十萬人。二是樓蘭兩字常進入過古詩詞,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三是近現代各類作品裡,老是喜歡寫什麼樓蘭姑娘,還創作了同名歌曲,另外各類探險的也喜歡去找樓蘭古城遺址。

我說,主要是名字好聽。

他說,當時名字都是翻譯過來的,都很好聽,龜茲,康居,大宛,于闐……

我問,當時西域有多少個國家?

他說,有三十六國之說,其實最初有五六十個國家,他們之間也是大魚吃小魚,相互吞併,最終還剩三十來個,但是又都被匈奴控制。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西漢初期,我們也一直在想辦法與這些國家取得聯繫,爭取達成戰略聯盟,只要有戰略聯盟,就可以合作駐兵。

我問,派誰去聯絡感情最佳呢?

他說,張騫。

我問,張騫當時在朝中任什麼官?

他說,侍從官,可以理解爲辦公室人員。

我問,爲什麼選中了張騫?

他說,也不是選的,算是毛遂自薦。當時的漢朝對西域國家知之甚少,畢竟幾乎是物理隔絕的,只知道有條河西走廊可以通西域。這不是什麼好任務,凶多吉少,差不多相當於敢死隊,所以報名並不踊躍。

我問,當時是有什麼契機嗎?

他說,契機是大月氏跟匈奴幹過一架,輸了,大月氏老大的腦袋都被單于拿來做成酒杯了,算是不共戴天之仇。漢武帝覺得這是個機會,要把敵人的敵人變成朋友,聯手抗擊匈奴。張騫就是爲聯合大月氏而出使西域的。

我說,用腦袋做酒杯,是不是有些殘忍?

他說,一是解恨,二是震懾。西漢末年一個篡權上位的皇帝叫王莽,他被殺後,腦袋被後面幾代皇帝把玩得包了漿,甚至上朝時都帶着。目的就是告訴滿朝文武,想造反?這就是你們的下場。

我問,張騫知道大月氏在哪裡嗎?

他說,不知道,要去了西域再打聽。

我問,他是一個人去的嗎?

他說,那肯定不是,是一個團隊,並且帶了翻譯官。這個翻譯官還挺有名,叫甘夫,是歸順的匈奴人,他或許是我國最早的翻譯官,很多影視作品都有他。

我問,張騫出使西域耗時多久?

他說,十多年。這哥們其實挺倒黴的,剛走到河西走廊,就被匈奴活捉了。活捉以後就想馴化他,給他娶妻生子,他也佯裝安心在那邊過日子。就這麼過了十年,他不忘初心,逃跑了,繼續西行,想去找大月氏國,說服他們聯合大漢王朝共同抗擊匈奴。費了老勁,終於找到了,結果大月氏說,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過去我們的確跟匈奴有仇,但是今天我們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爲安,沒仇了,你回去吧。這哥們在西域各國間轉悠了一圈,倒也說服了幾個國家親漢。結果回程時,又被匈奴抓去了,又軟禁了一年多,纔回到長安。

我說,那回到長安,不成了Hero?

他說,楊利偉一般。一是不忘初心,二是帶來了一手信息,類似偵察兵的角色。

我問,張騫跟哥倫布,哪個更有意義?

他說,都有意義,都帶來了先進的文明。應該這麼說,沒有外來先進文明,本地種族更新技術走向新文明要延緩好多年。若非說有點差別,張騫闖西域算是角逐已知世界,哥倫布則是探索未知世界。

我問,馬斯克一直在探索火星,算不算新時代的哥倫布?

他說,時代的發展會不斷擊穿人類想象的天花板。你讓漢朝的人如何想象電話?如何想象宇宙飛船?甚至不用想那麼遠,就算是手槍他們也想象不到。同樣的道理,未來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是今人無法想象的。那些敢異想天開、積極探索的人,都可以稱得上是新時代的哥倫布。

我問,當張騫帶回來一手情報後,漢武帝又採取了什麼推進措施?

他說,張騫先後兩次出使西域,一方面把外面的信息傳遞回來,一方面把我們大漢文化輸出去,是個雙向使者,自此有不少國家願意親漢,西域也進入了大漢朝的視野。既然願意親漢,就可以達成戰略聯盟。漢武帝決定在西域設立作戰空間站,派駐兵過去。你可以看看地圖,從西安到烏魯木齊有多遠?兩千五百公里!這麼遠的距離,若是每次都從關中運送物資到駐兵點就有些不划算,於是在西域開啓了屯田模式,也就是自己開荒,自己種地,類似建設兵團,自給自足。糧食越充沛,駐兵數量就可以越多,作戰能力就越強,願意歸順我們的小國就更多。八個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漢的火種正式在西域點燃了。

我問,鄭吉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他說,屯田渠犁、擊破車師、迎降日逐王,出任西域都護,一句話總結,就是把新疆納入了中國版塊,打通了絲綢之路。

我問,在此之前,沒有貿易嗎?

他說,很少,鄰國之間會有,但是大距離的大宗貿易很少。絲綢之路途經的小國太多,小國目光短淺,覺得拿點通關費哪有直接劫貨更划算。現在有了西域都護府,等於有了老大給所有人主持公道,設立了規矩,你必須遵守,保證了絲綢之路的暢通,保證了西漢與西域國家的貿易繁榮。這也要感謝西域都護府的第一任老大,鄭吉。

我說,鄭吉,這個名字很陌生。

他說,不如張騫出名,但是,他纔是真正打開西域局面的人。如《漢書》所論:“漢之號令班西域矣,始自張騫而成於鄭吉。”

我問,爲什麼不出名呢?

他說,鄭吉史料記載少,一是遠在邊疆,相當於今天的駐非洲大使,很少有機會在國內見報。二是非貴族出身,親戚都不是文官,沒人記錄他的功績。三是沒有入選歷代教科書,而張騫則恰好相反,入選了歷代教科書。

我問,他是哪裡人?

他說,出生地不詳,墓地不詳,只知道他是會稽人。

我說,會稽山那裡,紹興人。

他說,不是,是吳縣,就是今天的蘇州,當時會稽的省會在吳縣。

我問,去蘇州,還能找到鄭吉的蛛絲馬跡嗎?

他說,現在有鄭吉痕跡的地方,應該只有新疆的輪臺縣,有個他的雕塑,博物館也有相關的文字記錄,別的地方,幾乎找不到了。

我問,鄭吉是貴族嗎?

他說,這個還真不是,他就是許三多系列,從列兵開始,一步一步,最終當上了省長,專業術語叫西域第一任都護,可以理解爲第一任建設兵團總司令。

我問,他是怎麼一步一步從士兵到將軍的?

他說,鄭吉爲人堅韌剛毅,運氣也很好,遇到了恩師外交家、軍事家常惠,從小兵一路提拔,幾乎都是常惠推薦的。因爲常年在西域附近與匈奴作戰,有機會第一批駐紮西域,逐步被提拔成了負責人。後來控制西域那片區域的匈奴老單于死了,匈奴內部爲爭奪單于之位相互廝殺。匈奴骨幹之一日逐王發現形勢對自己不利,爲避免日後被清算,毅然決定歸順漢朝,給鄭吉遞交了投降書。不管是主動勸降的還是被動納降的,都算大功勞,不戰而勝,鄭吉其人是有真本事的,否則常惠不會如此看重他。

我問,作爲一個目睹了中華文明兩千多年變遷的老人,你是如何看待歷史推演的?

他說,歷史不是簡單的唐宋元明清朝代更迭,而是要從地理角度去推演,從中原到草原再到西域再到雪原再到海洋,是五大版塊的聯動。

我問,縱觀歷史,你認爲戰爭有沒有進步?

他說,有進步。未來,幾乎所有戰爭都是斬首行動,老百姓該上班上班,該旅遊旅遊,戰爭與老百姓無關了。前段時間網上有個視頻,巴勒斯坦一大樓被導彈定向爆破,老百姓紛紛拿手機拍攝,彷彿只是一場實景演出。斬首行動其實就是我們傳統的“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的軍事策略,只是過去科技不發達,只能陷入人海戰術,一旦各方面條件成熟了,就可以實現精準打擊。與自動駕駛同理,科技進步讓普通人更安全。

我問,西漢有沒有可以媲美司馬遷的史官?

他說,有,劉歆,有個詞語叫“遷歆”,就是司馬遷與劉歆的並稱。

我說,劉歆貌似也改了不少史書,是不是把百家爭鳴給改得更符合當權者的胃口了?

他說,經常有人嚮往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認爲那時風氣開明,百家爭鳴,其實不然。先秦時期本就有百國,平均起來差不多也是一對一,絕對不存在一國有百家,若是有這種國家存在,也早滅亡了。換句話說,要大一統就必須思想高度統一,這就是爲什麼反覆提到核心價值觀,若是核心價值觀都不同,那不四分五裂嗎?

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
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四章《混子說歷史》之蕭衍,南朝衰敗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九章《混子說歷史》之杜預,三家歸晉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十二章《混子說歷史》之劉裕,南朝興盛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十章《混子說歷史》之祖逖,五胡亂華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一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良,秦漢交替。第七章《混子說歷史》之蔡邕,東漢滅亡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八章《混子說歷史》之司馬懿,三國紛亂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十五章《混子說歷史》之庾信,北朝衰敗第六章《混子說歷史》之張衡,東漢巔峰第三章《混子說歷史》之鄭吉,經營西域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十一章《混子說歷史》之謝安,門閥政治第二章《混子說歷史》之李廣,抗擊匈奴。第五章《混子說歷史》之竇固,消滅匈奴第四章《混子說歷史》之劉歆,西漢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