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4章 倭島事終

熹平九年,四月

太史慈率領船隊,返回倭奴國,而他這一次,並沒有攜帶輜重人才,而是,帶來了一支人數衆多的勁旅,劉備在接到了天子的詔令之後,立刻召集了整個寧州的郡縣士卒,包括留守寧州的一些軍旅,共計上萬,隨着太史慈,前來倭奴國。

當這大批的軍旅,從船上下來的時候,整個倭島,諸國惶惶不可終日。

劉備最先便是去尋劉默,沒有想到,卻是荀攸出來迎接的他,荀攸似乎也沒有想過劉備會前來,對他的到來有些驚愕,不過,還是急忙請公孫瓚相助,先安排下這些士卒們的住宿飲食,又親切的拉着劉備,走進王宮,比起荀攸來,劉備更是驚愕。

此處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

他可是記得,在先前東濊相見的時候,荀攸對待衆人都是格外的冷淡,對自己,都未曾多說過一句話,更別說是如此的親切了,他表現的有些受寵若驚,問候之後,便說起自己這番前來的目的,又講述了天子的詔令,荀攸點着頭,說道:“稍後面見劉公,莫要呆愣,莫要久視其面目...”

劉備皺着眉頭,若有所思,點點頭,再三感謝。

走進了王宮之內,劉默正在處理案牘上的奏文,他已經派出了人手,去接管爲吾,伊邪二國的領土,又四處派人前往諸國,進行勸降,有了爲吾,伊邪,都支三國的待遇,又有邪馬臺的歸效,諸國大多都是表示臣服,並沒有敢狂傲,侮辱漢使者。

正忙碌着,劉備與荀攸一同走了進來,劉備大拜道:“拜見劉公!”

劉默聞聲大喜,連忙轉過頭來,笑着走了上去,扶起了劉備,劉備擡起頭,面色不變,說道:“備奉天子詔令,前來相助....”,劉默讓他坐下,荀攸亦然坐在了一旁,荀攸心裡卻有些驚訝,劉備此人,在面見劉默之後,未嘗有一點驚動,面色不改。

即使自己事前提醒過,這樣的反應還是不可思議啊。

劉默又與劉備聊了起來,說了很多的瑣事,劉備也沒有煩惱或急躁,認真的聽着,不卑不亢,劉默便是喜歡他這個模樣,當今世上,能夠如此聽自己的言語的,只有諸葛亮與劉備了,其餘人,大多都是不願的,只是因自己之位,無奈聽之。

先前,孝康皇帝也是如此聽的,可惜啊..當今天子卻並不是如此。

兩人聊了許久,劉備這才說道:“這番前來,是以劉公爲首,我所帶來的士卒,全聽劉公吩咐...”,劉默思索了片刻,說道:“如此,便以公孫瓚將軍爲主,與你所攜之衆爲隨,前往諸國巡遊,以查獲賊人下落之理,震懾四方,若有不軌者,君可自行處置....”

“對了,黃將軍,也一併趕往罷,若是玄德不惱,便讓他指揮軍旅如何...我聽聞,玄德並不知兵事?不知玄德可介意?”劉默認真的問道,劉備搖着頭,說道:“我從未掌軍,有黃將軍相助,自然求之不得,不知劉公可還有另外吩咐?”

劉默搖着頭,看向了荀攸,問道:“荀君,依你所見呢?”

“願從劉公之令。”

“君勿要如此,君之才能,我之十也...還望君能實言告知...”

“我以爲,不必以巡遊之法,直接令公孫將軍,黃將軍,荀將軍前往諸國,要他們歸效便可,不從者國除,如今之倭島,再無能與大漢抗衡者,不可久拖,當以速決,以如今之軍力,若是久居倭島,耗費物資巨大,不如迅速解決大事...”

聽到荀攸這麼說,劉默點着頭,看着劉備,說道:“便依荀君所言。”

荀攸又讓大儃都與他們一同隨行,解決言語之事。

次日,劉備也就沒有久留,直接離開了倭奴國,天上,還是滴落着小雨,朦朦朧朧。

公孫瓚帶着他那看起來便威武不凡的驍勇營,黃忠率領劉備麾下的郡縣聯軍,而劉備也一同跟隨,在離開之前,荀攸又再三囑咐,一定要徹底震懾諸國,讓他們失去抵抗的全部心思,公孫瓚一聽,心裡便有了謀劃。

至於黃忠,則是不參與諸事,他只負責戰事,劉備跟在他的身邊,難得有這般行軍的機會,劉備自然是沒有放過,一路上都在跟黃忠請教行軍諸事,包括一些打仗的知識,黃忠雖寡言少語,不過,也沒有對劉備推辭,劉備詢問之後,他也是一一講解,爲他解惑。

後來,公孫瓚也是對此大有興趣,加入到了他們的談話之中,當然,劉備是沒有甚麼發言權的,他只能聽着公孫瓚與黃忠爭辯,公孫瓚與黃忠,行軍風格是截然相反的,黃忠認爲,作戰之中,還是應讓步兵爲主,日後的作戰,可以讓步兵大量的配駿馬。

到達戰場之後,下馬作戰,因爲駿馬在衝鋒之後,很難保持體力,不足以長期作戰,而且很受地形的限制,何況,日後的弓弩定然會得到增強,騎兵的作用會漸漸降低,還是應該讓駿馬成爲運輸士兵的工具。

他的這些言論,引起了公孫瓚的反擊,公孫瓚說道:“公此言差矣,騎兵之利,在於其來往之速,以攻勢之迅猛,自然,戰馬的體力,一向是難題,不過,在烏桓,已經故鮮卑的土地上,有些矮馬,這些馬匹,不畏懼地形,各種食料都能喂,體力極爲出色...”

“至於弓弩,弓弩發展之後,騎兵配上弓弩,來回奔襲,遠程射擊,何人能抵?”

兩人誰都說服不了誰,爭鬥不休,黃忠一向沉穩,可是在涉及到了軍事方面的時候,卻沒有保持風度,很是粗暴的與公孫瓚爭執,劉備生怕他們之間出現矛盾,笑着勸開了二人,說道:“二位各有己見,何不書寫著作,如今天下有閱文館,乃是昔日王公所建。”

“大賢著作,都能入此地,抄寫之後,供天下人觀賞....二位將軍著書,一來教導後來者,二來,也可看看,何人之論,更受歡迎....”

兩人都若有所思,停止了爭執。

不過,在爭執之後,他們兩人並沒有因此疏遠,或者出現矛盾,反而,他們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弄得劉備都有些迷茫。

當趕到了第一個小國的時候,公孫瓚又將他們二人找了過來,大儃都也被他叫了過來,公孫瓚開門見山的問道:“當如何行震懾之事,讓彼歸效?”

劉備說道:“將軍不必多爲,只需率大軍前往,駐紮成內,令其王君出門拜見便可....”

公孫瓚聽聞,卻是搖着頭,說出了自己心裡所想,聽聞,衆人大驚,尤其是劉備與大儃都,瘋狂搖着頭,說道:“如此不可啊,將軍,如此一來,只怕一路戰事不斷,難以迅速返回...”

“無妨,區區倭島諸國,不必在意!”

公孫瓚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此後,近兩個月的時日裡,一行人走遍了諸國,就連邪馬臺也沒有放過。

七月,他們返回了倭奴國。

立刻有士卒進門稟告劉默與荀攸,公孫將軍迴歸!

劉默與荀攸大喜,荀攸看士卒面有異色,又問道:“可有甚麼不妥?幾位將軍可還安好?”,那士卒面色有些爲難,說道:“尚且安好..只是....”,荀攸與劉默對視一眼,神情有些肅穆,連忙走出了門,前往城門迎接,當他們來到了城門的時候,太史慈也在此處。

只是一看,他們便驚呆了,久久不能言語。

只見公孫瓚一行人,安然無恙的行走在最前方,可是,在他們的身後,則是排起了長龍,有近三四百人走在他們的身後,手上捆綁着繩索,一連綁着,低着頭,面色灰白,不過,從他們的服飾上能夠看出,他們都絕非常人,看到這些人,荀攸似乎明白了甚麼。

公孫瓚大笑着走了上來,朝着兩人拜見,說道:“此番,未曾減員,還有...”,他指着後方的那些人,說道:“臣愚鈍,不知當如何震懾,故而,將倭島諸國王君全部縛綁而來,震懾之事,還是荀君自行來罷,我實在不擅長啊....”

太史慈呆滯的看着這一行人,心裡卻是想着:

你不擅長個鳥廝啊,你都把他們綁過來了,還震懾個啥啊....

公孫瓚心裡卻是極爲開心的,誰言驍勇營不善戰,看,這番出征,我們可是抓住了數百國君啊,一人都未曾損失,如此彪悍的戰績,古往今來,捨我其誰啊?

荀攸朝着他使了使眼色,公孫瓚一愣,還沒有反應過來,荀攸便憤怒的叫道:“你怎麼可對諸君如此無禮?還不速速釋放!”,他說完之後,公孫瓚這才醒悟,有些不悅的離開了此處,沒有搭理他,荀攸走到了最後,讓士卒們將這些人釋放,又看向了大儃都。

“代我表示歉意,讓他們進城,我自會安排府邸,令人好生照看...穩住他們...”

大儃都點着頭,又對着那些王君們說了起來,士卒們將他們一一解開,這個時候,這些滿臉絕望的王君們,這才起身,朝着荀攸大拜,又說了一些言語,荀攸看向大儃都,大儃都說道:“他們是在感謝君的大恩,又祈求君不要責罰公孫瓚將軍。”

“哦?他們爲何會對公孫瓚將軍如此恭敬?”

“我們向來如此,以強爲尊....”大儃都有些尷尬的說道。

荀攸點點頭,便笑着,帶着這些王君們返回王城,劉默便沒有再與他們相見,他的事情,算是完成了,他並不是倭國相,在此處沒有任何的官身,他原先的任務,就是讓諸國承認劉安的共主地位,讓荀攸能夠合理的插手各地之事,好生整頓,宣化文明。

如此,諸國國君都被綁到這裡來了,甚至,在人羣之中,他還能看到早已臣服的須佐之,他有些無奈的站在最後,也是唯獨沒有被捆綁起來的,他的事情完成了,沒有人再不敢承認劉安的地位了,其餘的諸事,交於荀攸來做便可以了。

他與黃忠一同朝着府邸走去。

黃忠問道:“我們何時回去?”

“還在惦記那位名醫啊,你可安心...就這幾日,我們便能返回了...”

“我兒給我寫了書信,我在東濊的時候,有驛卒來與我交遞...”黃忠臉上難得出現了一絲笑容,他從懷裡拿出了一封沾染着血液的書信,笑了笑,說道:“你看看,我兒才學如何?”

劉默接過了書信,認真的看了一番,笑着說道:“這字,可比你寫的好多了,通篇典故,不錯,不錯啊,有三公之資啊!”,黃忠聽聞,雖沒有言語,可心情還是很不錯的。

“不求我兒爲三公,只願平安,這番返回,我定要找到那位名醫.....”

“你可安心,我會相助的,還有荀君,他的家族勢大,還可以讓他相助...”

“不願欠下人情...”

“無礙,我替你去,還有朝中袁將軍,這兩人願意相助,這位名醫是定能找到的...”

兩人閒談着,沒出幾日,經過了荀攸與這些王君們的親切談話,倭島的事情漸漸平定了下來,這些王君也都認可了劉安的地位,並且,他們也決定留在倭奴國一段時日,免得在外遭受到賊人的襲擊,荀攸手中無人可用,請劉備相助,這才穩住了整個倭島。

即使如此,他要做的事情還是很多,想要整合倭島,讓劉安名副其實,只怕還要忙碌個數年,當然,這也要看荀攸究竟如何去做。

在完成了這裡的事情之後,劉默便告辭離去,僅帶着黃忠離去,其餘將領,原先便是鎮守寧州的大將,如近隨劉備鎮守倭島,相助荀攸,故而不可返回,衆人親自恭送,尤其是趙雲等人,與劉默再三告別,這些時日的相處,他們心裡格外親近這位膽小,卻並不懦弱的劉公。

在乘坐大船,離開了倭島之後,他們卻遭遇到了極爲異常的氣候,從倭奴國開始,一直到東濊,雨水從未斷過,尤其是在東濊,雨水淹壞了不少的莊稼,好在沒有人員的傷亡,不過,在幽州幷州,受到這異常氣候的影響,卻是有不少地區發生了洪災。

在幽州,烏桓水暴漲,諸郡大災。

幷州,則沁水暴漲,諸郡受災。

以漁陽,晉陽等地區受災最爲嚴重。

趕到了漁陽,劉默等人的行進速度就收到了巨大的影響,另外,最令人煩惱的,還是幽州刺史陶謙,被調到了徐州,新任幽州刺史袁紹,還在路途中,並沒有能力能夠督促諸郡,一同開始治理河道,使得周邊受災嚴重,除了烏桓水之外,一些靠近海岸的地區,也遭遇了大災。

第0198章 涿縣遊俠第0772章 羣臣任命第0015章 費亭侯騰第0299章 有子聰慧第0521章 英雄埋骨第0741章 九個文若第0979章 退休制度第0291章 貴霜諸事第407章 太皇太后第0334章 泱泱大漢第0588章 無敵之師第0682章 華雄之策第0138章 初爲人父第0859章 幕後之人第0879章 朝議之上第0619章 暴躁袁紹第0537章 巡視官學第0712章 邸報之行第0878章 殿下不可第0217章 解瀆詭事第0069章 有賊害朕第0562章 三臺分立第0612章 劉獒呂姬第0786章 城東肉粥第0133章 袁家子逢第0556章 袁術贈書第0661章 司馬之謀第0783章 雙子之風第0029章 賊人何來第0936章 第三奸賊第0923章 信朕者活第0988章 繼我衣鉢第0425章 黃龍再出第0964章 仲長之念第0037章 三顧四拜第0848章 恭送太尉第0683章 英雄遲暮第0560章 咆哮廟堂第0316章 王符之過第0038章 新君入京第0915章 貴霜長城第0850章 海外告急第0106章 處置豪強第0554章 刺史沮授第0836章 欺君之罪第0022章 邢顒得歸第0476章 九犬一獒第0393章 天子後手第0828章 衆人至雒第0763章 先禮後兵第0425章 黃龍再出第0355章 爲國取士第0897章 當世虎將第0920章 宗族之疾第0490章 劉默之信第0061章 建寧年末第0012章 天書得覽第0723章 雙子相見第0738章 能馭黃龍第0648章 車與馬伕第0071章 朝中十賊第0669章 朝野雙雄第0945章 如此治政第0372章 中郎來訪第0772章 羣臣任命第0756章 南軍諸將第0822章 孰之過錯第0562章 三臺分立第0240章 何休老魔第0581章 要烹郭嘉第0731章 祖孫四代第0182章 烹聞人襲第0114章 建寧五年第0445章 痛徹心骨第0167章 援軍前來第0328章 解縣有賊第0566章 將作大匠第0814章 其樂融融第0470章 劉默請命第0197章 建寧石經(五更)第0890章 取太子首第0215章 劉老家宰第0065章 遊俠大喜第0583章 最強嚮導第0736章 黃龍又現第0474章 解決之法第0971章 可能安心第0727章 十年大策第0056章 雒陽劇變第0129章 段熲破敵第0801章 孫劉婚事第0467章 奸臣曹操第0645章 烹郭奉孝第0463章 周瑜除賊第0684章 免費勞力第0145章 建寧書成第0309章 大漢內憂(二合一)第0987章 粉身碎骨第0668章 大獲而歸第0184章 秉公執法
第0198章 涿縣遊俠第0772章 羣臣任命第0015章 費亭侯騰第0299章 有子聰慧第0521章 英雄埋骨第0741章 九個文若第0979章 退休制度第0291章 貴霜諸事第407章 太皇太后第0334章 泱泱大漢第0588章 無敵之師第0682章 華雄之策第0138章 初爲人父第0859章 幕後之人第0879章 朝議之上第0619章 暴躁袁紹第0537章 巡視官學第0712章 邸報之行第0878章 殿下不可第0217章 解瀆詭事第0069章 有賊害朕第0562章 三臺分立第0612章 劉獒呂姬第0786章 城東肉粥第0133章 袁家子逢第0556章 袁術贈書第0661章 司馬之謀第0783章 雙子之風第0029章 賊人何來第0936章 第三奸賊第0923章 信朕者活第0988章 繼我衣鉢第0425章 黃龍再出第0964章 仲長之念第0037章 三顧四拜第0848章 恭送太尉第0683章 英雄遲暮第0560章 咆哮廟堂第0316章 王符之過第0038章 新君入京第0915章 貴霜長城第0850章 海外告急第0106章 處置豪強第0554章 刺史沮授第0836章 欺君之罪第0022章 邢顒得歸第0476章 九犬一獒第0393章 天子後手第0828章 衆人至雒第0763章 先禮後兵第0425章 黃龍再出第0355章 爲國取士第0897章 當世虎將第0920章 宗族之疾第0490章 劉默之信第0061章 建寧年末第0012章 天書得覽第0723章 雙子相見第0738章 能馭黃龍第0648章 車與馬伕第0071章 朝中十賊第0669章 朝野雙雄第0945章 如此治政第0372章 中郎來訪第0772章 羣臣任命第0756章 南軍諸將第0822章 孰之過錯第0562章 三臺分立第0240章 何休老魔第0581章 要烹郭嘉第0731章 祖孫四代第0182章 烹聞人襲第0114章 建寧五年第0445章 痛徹心骨第0167章 援軍前來第0328章 解縣有賊第0566章 將作大匠第0814章 其樂融融第0470章 劉默請命第0197章 建寧石經(五更)第0890章 取太子首第0215章 劉老家宰第0065章 遊俠大喜第0583章 最強嚮導第0736章 黃龍又現第0474章 解決之法第0971章 可能安心第0727章 十年大策第0056章 雒陽劇變第0129章 段熲破敵第0801章 孫劉婚事第0467章 奸臣曹操第0645章 烹郭奉孝第0463章 周瑜除賊第0684章 免費勞力第0145章 建寧書成第0309章 大漢內憂(二合一)第0987章 粉身碎骨第0668章 大獲而歸第0184章 秉公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