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節 攤牌(2)

西頓的一番話立即讓清落閣內變得安靜下來,相互詢問的目光,陰晴不定的神色,竊竊私語的交流,似乎都在等待着什麼。

心臟一陣劇烈的收縮,無鋒努力吸了一口氣,讓自己儘量冷靜下來,沉穩的目光從左至右在衆人臉上掠過,田易的臉色雖然還算平靜,但目光流露出來的驚詫卻是掩飾不住,看來他也並不知曉這個計劃,而吉林臉上卻是有些侷促外帶不安,應該是知道這個計劃,但突然提出來似乎有些出乎意料,也許是覺得時機不對,而陸文夫卻是泰然自若,氣定神閒,他應該是這個計劃的參與者,但這些人的表現都不重要,他們不過代表的是中央這些重臣,真正掌握在他們手中的實力相當有限,無鋒的目光落在了司徒彪臉上,對方既然敢把這位方案陡然提出,自然是有把握獲得支持,司徒元不用說絕對不會支持這個計劃,但他的力量太過薄弱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真正能夠起作用的卻是司徒彪,究竟司徒泰拿什麼東西作交易使得他甘願與對方合作呢?

司徒彪的神色幾乎看不出什麼變化,眼瞼微微下垂,雙手端起茶盞自顧自的細細品着,更像是對西頓提出來的這個方案在作仔細斟酌,無鋒心中一動,看來二人果然早有默契,這種作勢瞞不過人,看來自己有些高看這個司徒彪的智慧了,無鋒心中冷冷的想道,既然對方真要聯手來對付自己,那自己也就沒有必要再一味和對方媾和,喪失了相互利用的價值,也許下來的就該是刀槍相見了。

司徒彪此時的心中並不像外表表現出來的那麼平靜,他甚至不敢將茶盞端起,因爲他發現茶盞一端起,自己的手就忍不住想要發抖,前前後後的變化實在太紛繁複雜了,就是在進京這幾日裡,他的心思也是一夜幾變,直到現在他仍然在考慮自己若是反悔是否還來得及。攝政王外加五湖一郡和湖州、金華兩府的自由裁度權,只需名義上服從帝國,如果有能力拿下泉州,那泉州也是自己的,當然這一切並非白送給自己,一來需要自己實力的支撐,二來需要司徒泰的支持,但是這些都是有代價的,那就是對司徒泰登基的全力支持!

聽起來似乎只需要表明一個態度而已,口頭上的名義而已,但司徒彪卻知道這個名義的重要性,李無鋒在給他的信函中便已經明確表明了態度,絕不能容忍司徒泰登上帝國皇帝的位置,他的態度很明確,那就是繼續維持老九這個傀儡皇帝統治,其餘一切維持原狀,那這樣一來西疆自然可以高枕無憂,而自己卻不得不面對司徒泰來自東方的威脅,連成大猷都投效了司徒泰,自己自己能夠抵擋得住來自東方和北方的攻擊麼?西疆的幫助是不可靠的,自己不可能借助對方的力量來抵抗來自東方和北方的攻擊,否則前門軀虎,後門進狼,這司徒彪很清楚。

但和司徒泰以及帝國中央元老們結盟就能和西疆抗衡麼?這是司徒彪最擔心的地方,司徒泰雖然說將在北方向西疆施加壓力,但擺在面前的現實是李無鋒的西疆第一軍團就在關西,跨過邊境便可以全面進入五湖,李無鋒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放任這樣一支老虎在關西休息,他流露出來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迫使自己和他結盟。

“哈哈哈哈,簡直是荒謬!西頓,你算是什麼東西,竟然敢妄談廢立之事?!我看你是獲得不耐煩了,別替你的家族惹來禍端!”一陣令人窒息的沉默之後,李無鋒一陣宏亮的狂笑打破了清落閣內憋悶的氛圍,“當今陛下自登基以來兢兢業業,深得帝國民衆愛戴,如今你們妄行這廢立之事,那我想問一句當今陛下究竟有什麼失德之舉,竟讓你等視其爲眼中釘肉中刺,你西頓一個小小的內政大臣就敢僞造詔書,行此當誅九族之舉?!”

“李無鋒,你簡直太放肆了,這明明就是當今陛下因爲身體緣故無法勝任帝位重任方纔主動讓賢,這如何又成了西頓大人的僞造之舉了?”陸文夫再也按捺不住自己胸中的怒火憤然反駁道,這個李無鋒實在是國之大賊,只要是不符合他意的,一概狂妄的否決誣衊,視帝國中央無物,從來就未曾把當今陛下之意放在眼中,現在卻又在這裡大談特談當今陛下執政之舉如何如何,彷彿他是多麼尊崇陛下,這等虛僞之極的行徑簡直讓人髮指。

“是麼?我想象不出皇帝陛下怎麼會無緣無故要求禪位,這分明就是朝中某些重臣辜負君恩,勾結宗室外人,企圖行那燭影斧聲之行,我李無鋒只要一息尚存便絕不能同意這種倒行逆施之舉!”對於陸文夫的辯解,李無鋒根本不予理睬,徑直表明自己的態度,“若是有人敢於同意此逆行,帝國民衆皆可視其爲民賊共伐而誅之!”

李無鋒如此決裂而鮮明的態度讓幾乎所有人都一下子有些進退失據,若是支持這個提案便是公然與秦王殿下反目,但是如果反對,那便是與已經將京畿之地重權握在手中的大殿下作對,那後果更是不堪設想,內戰的濃濃血腥味已經在清落閣內嫋嫋瀰漫,此時此刻,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一直低眉垂目的司徒彪身上,他的態度幾乎左右着整個局勢的發展。

李無鋒冷冷斜睨着這位湘王殿下,自己已經明確的向對方闡明瞭立場,條件雖然不算太豐厚,但卻相當實際,但看來這位湘王殿下似乎更傾向於司徒泰和帝都貴族重臣們那些虛無縹緲但看上去更瑰麗的許諾,否則他不會又如此反常之舉。

司徒泰同樣懷着緊張的心情注視着司徒彪,這個傢伙的反應似乎與約定之舉有些不大一致,尤其是對方那種不敢擡頭的表情更是讓司徒泰認定對方有臨陣退縮的嫌疑,現在已經別無他路可走,勝敗在此一舉,只要司徒彪支持自己,那有帝國中央重臣們的支持,那自己登位之事便可大成,縱然李無鋒堅決反對,但在帝都他阻擋不了自己登基的進程。

“湘王殿下,你的看法呢?”帝國行政大臣的話猶如一記重錘敲落在司徒彪心間,終於到了攤牌的時候了,自己的態度決定着整個帝國命運,如果同意,那一切就按照原先設定的計劃進行,如果與李無鋒態度保持一致,那幾乎可以肯定,司徒泰和帝國元老兩派人馬便會全力對付自己,這真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呃,本王曾經在前日裡去覲見過陛下,陛下的身體的確如西頓大人所言已經難以支撐起繁重的國事政務,當然退位之舉絕非秦王殿下想象中的那般,只是這種廢立大事也就像秦王殿下所言,一時間就要作出決定,只怕也很難讓帝國民衆接受,以本王之意,茲事體大,尚需進一步召集各方商榷溝通,取得各方支持諒解方可決定,倉促決定只會引發帝國局勢的動盪,對於帝國來說則是禍非福,還請諸位冷靜下來好生斟酌。”幾乎是從牙縫中一字一句擠出來,司徒彪覺得說出這幾句話所承擔的壓力差一點就要把他壓垮,背上內衣已然浸透,溼漉漉的說不出的難受,但是他總算撐了過來,現在球已經踢回了雙方腳下,自己也可鬆一口氣讓這些人去鬧騰吧。

高,的確是高,無鋒身體一鬆,眼睛眯縫起來,細細的重新打量了眼前這位貌不出衆的湘王殿下,能夠混上這個位置看來多少都還是有兩下子,既沒有反對司徒泰的想法,又沒有對自己的意見給予支持,但反過來,也是既沒有認同西頓的提議,也沒有拖自己的後腿,而且理由還那麼中規中矩,無鋒敢肯定這個司徒彪肯定與司徒泰之間有過什麼交易,但是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他並未完全接受司徒泰的條件,這種有限度的支持對於司徒泰來說就像是隔靴搔癢,讓人更加難受,但又無法說什麼,正如司徒彪說的那樣,商榷,溝通,諒解,斟酌,一副天下爲公的口氣,簡而言之,就是兩個字,讓自己去和司徒泰去鬥各不亦樂乎,他正好在一旁向雙方都拋媚眼,端的是打得好主意。

司徒泰卻有些憤怒了,這個傢伙究竟想幹什麼?居然來上這樣一手,難道真以爲他成了奇貨可居可以不偏不倚的坐在中間聽憑自己和李無鋒相爭?想當漁翁,也得看看自己有沒有那個資本和實力,別兩頭不討好,自尋死路,心中雖然這麼想,但漸漸冷靜下來的司徒泰還是得承認自己這位六弟這個時候玩的這一手的確漂亮,看看田易和吉林二人臉上讚許的表情就可以知道,這個傢伙在這方面又得了一分。

推薦票啊!

第123節 內鬼第77節 小動作第46節 虎口拔牙(1)第134節 發展機遇(2)第5節 大陰謀第66節 海蘭要塞(1)第17節 發展道路第116節 悶棍第14節 私人代表第42節 濱海第6節 雙刃劍第47節 胸懷第77節 重拳出擊(1)第6節 晉升第73節 警訊第58節 收買民意第82節 大計(5)第114節 裝甲獸第3節 角力第106節 高嶽男兒第5節 書房妙事第78節 各懷機心第30節 點火第101節 王者戰爭(5)第40節 瞞天過海(1)第62節 鄂霍次克(2)第67節 亂中亂第96節 舌劍脣槍(2)第3節 結交第137節 西風漸(6)第48節 東與西第4節 分析第25節 爲官之道(2)第26節 談判(2)第33節 連環殺(6)第3節 反水第88節 近衛第45節 霸勢(1)第63節 五月風波第8節 潮起第53節 外勢第9節 暗流(1)第122節 瘋狂意第15節 西遷第83節 風起第38節 九黃大戰(3)第77節 曲線第39節 天水第49節 試比高(5)第47節 迷惘第1節 危如累卵(1)第46節 攘外必先安內(2)第47節 羣策羣力(2)第70節 紛亂第66節 船上(1)第9節 外交風雲(1)第53節 海洋戰略第4節 鬥智鬥勇(1)第7節 大婦第29節 風雲突變第104節 危局第77節 重拳出擊(1)第58節 拉閘第8節 捕鼠行動第100節 露面第96節 不相爲謀第41節 商談第13節 百足之蟲第28節 籌劃第21節 大捷第13節 得助第60節 遍地人才(1)第38節 醋意第17節 短兵相接第105節 輕重緩急第134節 西風漸(3)第23節 原委第55節 破網第51節 亂因(2)第91節 北伐(4)第46節 議事(2)第57節 梟雄第4節 軍情局第17節 蠢蠢欲動第109節 驟雨第31節 圈套第17節 短兵相接第80節 誰之責?(2)第8節 籌款第57節 攤牌(2)第46節 虎口拔牙(1)第7節 朝議第99節 偷窺(2)第119節 最後一搏(4)第26節 戰車第115節 喪鐘第41節 商談第116節 狼煙再起(2)第42節 隱憂第26節 北風(1)
第123節 內鬼第77節 小動作第46節 虎口拔牙(1)第134節 發展機遇(2)第5節 大陰謀第66節 海蘭要塞(1)第17節 發展道路第116節 悶棍第14節 私人代表第42節 濱海第6節 雙刃劍第47節 胸懷第77節 重拳出擊(1)第6節 晉升第73節 警訊第58節 收買民意第82節 大計(5)第114節 裝甲獸第3節 角力第106節 高嶽男兒第5節 書房妙事第78節 各懷機心第30節 點火第101節 王者戰爭(5)第40節 瞞天過海(1)第62節 鄂霍次克(2)第67節 亂中亂第96節 舌劍脣槍(2)第3節 結交第137節 西風漸(6)第48節 東與西第4節 分析第25節 爲官之道(2)第26節 談判(2)第33節 連環殺(6)第3節 反水第88節 近衛第45節 霸勢(1)第63節 五月風波第8節 潮起第53節 外勢第9節 暗流(1)第122節 瘋狂意第15節 西遷第83節 風起第38節 九黃大戰(3)第77節 曲線第39節 天水第49節 試比高(5)第47節 迷惘第1節 危如累卵(1)第46節 攘外必先安內(2)第47節 羣策羣力(2)第70節 紛亂第66節 船上(1)第9節 外交風雲(1)第53節 海洋戰略第4節 鬥智鬥勇(1)第7節 大婦第29節 風雲突變第104節 危局第77節 重拳出擊(1)第58節 拉閘第8節 捕鼠行動第100節 露面第96節 不相爲謀第41節 商談第13節 百足之蟲第28節 籌劃第21節 大捷第13節 得助第60節 遍地人才(1)第38節 醋意第17節 短兵相接第105節 輕重緩急第134節 西風漸(3)第23節 原委第55節 破網第51節 亂因(2)第91節 北伐(4)第46節 議事(2)第57節 梟雄第4節 軍情局第17節 蠢蠢欲動第109節 驟雨第31節 圈套第17節 短兵相接第80節 誰之責?(2)第8節 籌款第57節 攤牌(2)第46節 虎口拔牙(1)第7節 朝議第99節 偷窺(2)第119節 最後一搏(4)第26節 戰車第115節 喪鐘第41節 商談第116節 狼煙再起(2)第42節 隱憂第26節 北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