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節 西風漸(6)

“你的意思是現在我們不宜在北呂宋本土發動攻勢?”微微皺了皺眉,崔文秀反問道。

“卑職不是這個意思,強攻曼隆我們會得不償失,但要在帕米爾打開出口,現在各方面條件似乎還不成熟,但是呂宋人現在吞併了科米尼,戰線一下子拉得很長,給我們的機會也很多,大人請看,從鷹嘴關道錫伯堡一線向西一直到阿斯蘭,這樣漫長的戰線,並不是沒有漏洞,卑職以爲可以從這裡出擊!”漫卷開來的地圖展現在衆人面前,古德拉目光如炬,鐵塔一樣的身軀微微移動,揮舞着手指。

一干人的目光都凝聚在了古德拉手指所指之處,崔文秀嘴角微微翹起,半晌沒有說話,倒是讓古德拉心中有些惴惴不安,但想一想自己的建議也並非出自私心,也就坦然許多。

“疏勒?”好一陣後,崔文秀才從嘴裡悠悠冒出兩個字。

“不錯,正是疏勒,這裡雖然是原來我們科米尼的屬地,但是卻和呂宋本土接壤,它的北面是旁遮部赫爾姆斯行省領地,地勢平坦,雖然隔有一條大河,但現在是枯水期,正適合我們從這裡出擊。”古德拉硬着頭皮解釋道。

“枯水期?古德拉將軍,這達姆河便是枯水期只怕也不易渡過啊,若不是這樣,只怕當時的科米尼人也就該打旁遮部的主意了。”崔文秀一笑之後點點頭:“不過這也是一個新想法,攻擊科米尼領地,嗯,可以考慮。”

“大人,達姆河正因爲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纔會讓呂宋人產生鬆懈之心,也才便於我們展開行動,若是一馬平川,只怕咱們也不易得手了。”古德拉並沒有泄氣,仍然孜孜不倦的遊說主帥。

“古德拉,你太小看腓特烈了,一條達姆河就能把他的眼睛遮住?不,不大可能,只怕我們軍隊還沒靠近達姆河,腓特烈便知道我們會有什麼意圖了。”崔文秀不以爲然的搖搖頭,古德拉雖然有好的創意,但是並不代表這個創意就一定符合現實,從腓特烈親自坐鎮科米尼的態度就足以證明他對科米尼的重視程度更勝於南印德安,這一片土地在他看來無疑就是呂宋王霸的基礎,同種同宗,根本無需同化,只需要牢牢豎立呂宋王國王室的正統觀念,就足夠了,相比於其他對外族的征服都需要建立在自己本身強大的基礎之上。

室內一時間安靜了下來,雖然遭到了否決,但是古德拉並沒有什麼意外,主帥說的不是沒有道理,腓特烈親自坐鎮阿斯蘭,除了有穩定後方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意義就是要儘快消化科米尼這塊堪比整個原來呂宋大公國的土地,雖然費爾乾和帕米爾分別落入了帕沙人和帝國手中,但事實上這兩地雖然面積不小,但真正相較於像阿斯蘭和金角地區這等富裕地區,那根本就無法相比,科米尼的精華大多集中在這幾地,也難怪腓特烈如此重視。

“大帥,卑職有一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一直沉默不語的邱子誠目光一直落在地圖上,好半天后才啓口道。

“儘管講來!”崔文秀穩穩的點點頭,他也看出這位第十軍團的軍團長一直在地圖上琢磨着什麼,這會兒聽得對方一說,眼睛也是一亮,這個傢伙少有發表意見,這時候開口說不準還真有點貨。

“大帥,方纔古德拉將軍也說了,這個希利亞德將軍生姓保守固執,對上峰命令的執行也不折不扣,腓特烈既然勒令他嚴守曼隆,他自然也是謹遵不悖,這種不知變通的傢伙如果咱們的手段超出了他的預測,只怕他就會兩頭坐蠟,難以決斷。”邱子誠見衆人目光都匯聚在自己臉上,心中也是一陣緊張,畢竟這是自己歸順帝國後的第一次表現,說出來的東西究竟有沒有份量,內行一掂量就知道,對自己今後的印象也是相當重要。

“嗯,繼續。”崔文秀給了對方一個鼓勵的手勢,示意對方繼續。

“大帥請看,曼隆地處中呂宋稍稍偏北,也就是他們首都羅賓的門戶,可是說整個中呂宋就是羅賓和曼隆互爲接應,這邊大松林城扼西呂宋要隘,和曼隆、羅賓兩地形成一個鐵三角,再往南,大松林城和吉亞西以及羅賓也形成了一個三角,只是由於馬普特拉河隔斷了吉亞西,使得南呂宋事實上處於孤立狀態,所以纔有帕沙人那一次攻襲成功,當然現在呂宋人現在吉亞西以西有了格魯城的策應,兩城之間的道路被列爲戰略公路而在第一時間得到了修繕拓寬,可以說南部戰略局勢已經大爲改觀,現在帕沙人要想再輕易得手,只怕就不那麼容易了,這也是爲社麼爲什麼腓特烈敢於丟開呂宋本土坐鎮阿斯蘭的一個重要因素。”

得到主帥的鼓勵,邱子誠也定下神來,細細闡述自己的意圖:“但是,對帕沙人防禦體系的健全並不意味着整個呂宋本土的防禦局面就完全高枕無憂了,對南,對西,呂宋人可以說沒有多大顧慮,對北,由於地理條件限制,曼隆城可以說擔當起了門戶作用,只要鎖住這裡,似乎我們都無計可施,但是,大帥,我們似乎忽視了這邊,喏,就是這邊,橫斷山麓以及山麓向西的延伸帶,就是這一大片緩坡區!”

眼睛一亮,崔文秀身體也一下子直了起來,他也聽出了邱子誠話語中的隱藏的含義:“你是說我們可以沿着這一帶南下?但是目的呢?意義呢?作用呢?”

一連串的反問並沒有問到邱子誠,這個想法他也是揣摩了良久,方纔一直沒有搭話,就是在斟酌這個想法有沒有什麼漏洞,現在既然敢說出來,自然也有就有相當把握。

“大帥您看,這一片雖然是東呂宋,但是在呂宋地理詞彙中並沒有東呂宋一詞,原因無他,因爲這一片地區相當大一部分屬於橫斷山區,而從橫斷山麓漫延下來的也主要是東高西低的緩坡地,原來生活在這一點的民族主要以高嶽人爲主,只是高嶽人現在似乎有相當一部分遷往了維託府和火山府以及西北郡的金州,但這並不影響什麼。大帥,假設我們出兵沿着橫斷山西麓推進,曼隆距離這一帶低緩的坡地至少也有百里之遙,我們重兵出擊在這裡屯兵,修建從維託通往這一帶的道路,在這裡建設城堡要塞甚至城市,那曼隆的軍隊將會作何反應?”

一番話不但將崔文秀的興趣一下子提了起來,就連古德拉眼中的神光也是驟閃驟滅,都說當今帝國皇帝陛下猛將如雲,自己還有些不大相信,看來這個第十軍團軍團長也不是一個簡單人物,入北呂宋並沒有多久,竟然就能做到對這個地區情況如此瞭解,並且還拿出了這樣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想法,雖然還只是一個粗略計劃,但是這個想法的初衷卻是和主帥的意圖不謀而合的。

“唔,子誠,你的想法很有可取之處,東呂宋和北呂宋一直是呂宋人的軟肋,北呂宋已經成爲帝國領地,看來現在東呂宋也該納入這個計劃的實施進程中了,雖然東呂宋從資源和地理條件來說並不是很好,但是如果我們能夠佔領這裡,那不但可以大大拖住呂宋人的兵力,甚至再向南延伸還可以威脅到羅賓城,而且我們也就對呂宋本土形成了多面夾擊之勢,端的是一個好設想!”

崔文秀眼睛眯縫起來,他內心已經接受了這個建議,甚至開始籌劃如何展開這個攻勢,腓特烈還遠在科米尼,他不可能猜測得到自己既不在曼隆,也不在芭茅,甚至也不在南印德安發動進攻,卻在偏遠的東呂宋掀起攻勢,自己也就要利用希利亞德這個古板的傢伙應對遲鈍的弱點,趁機向東呂宋拓展,相信孔運真這個傢伙得此良機,更是會全力支持自己南下,爲他的北呂宋郡增添土地。

“邱大人此法果然精妙,希利亞德古板守舊,假如我們避開曼隆,從東呂宋下手,他肯定不敢輕易出兵,只能嚴守本份同時飛報在阿斯蘭的腓特烈,而腓特烈即使第一時間接到傳報,再作出決定,時間上至少需要一個月到兩個月之後了,曼隆軍隊他不敢隨便動,當然他如果敢動,那對我們更有利,利用地形上的優勢,我們正好可以殲滅對方。如果他們不動,我們就可以大張旗鼓的在東呂宋這一片開發修建,光明正大的將這片土地納入帝國的統治,簡直就是兩全其美!”

古德拉也是忍不住擊掌讚歎,只要能夠讓呂宋人難受的事情對於他來說都比任何事情都更讓他開心,呂宋人的背叛讓他刻骨銘心,而現在要想洗刷這份屈辱和痛苦,就只有讓呂宋人百倍的償還回來。

()

第54節 辯論第54節 虎與狼第129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1)第59節 雷霆行動(2)第54節 脫殼第1節 東洋第13節 伏鋒第9節 會獵(3)第67節 北國第63節 尾巴第95節 內訌第51節 外交第53節 外勢第78節 大計(1)第28節 籌劃第60節 態勢第44節 反撲第89節 三姝第74節 絞殺第83節 風起第85節 窮途末路第59節 夢想第101節 底牌第64節 海軍(3)第108節 暴風第114節 兵壓第46節 瀘江府第6節 分配第65節 西域木蘭第100節 序幕第22節 劍指(3)第81節 懸殊第69節 一覽衆山(2)第38節 戰火烈(3)第101節 隱忍第39節 大柱第126節 會晤第79節 海匪第32節 全面爆發(5)第122節 制衡第78節 大會戰(9)第71節 大會戰(2)第104節 迴歸第51節 佈線第91節 危言第115節 易幟第58節 安插第83節 風滿樓(2)第8節 封侯第101節 仁者見仁第12節 遊說風雲(2)第4節 鬥智鬥勇(1)第123節 最後一搏(8)第44節 東來第86節 解決第3節 反水第93節 震撼第79節 海匪第59節 落日第46節 輕薄第38節 覓路第69節 結盟第10節 鋒芒(2)第29節 爭議第12節 薦才第77節 曲線第33節 連環殺(6)第65節 面紗第89節 智者(1)第83節 大計(6)第10節 發展第124節 胃口第90節 攤牌第5節 潯陽樓上(3)第27節 遠望第44節 收復第4節 鬥智鬥勇(1)第53節 巴陵第18節 不擇手段第24節 謀慮第32節 連環殺(5)第30節 點火第73節 詭譎第92節 柳家屯第49節 握手第70節 思念第40節 僵局第47節 羣策羣力(2)第64節 大捷第96節 秘商第26節 算盤第36節 伏援第59節 夢想第60節 政治(1)第53節 經濟會議第31節 婚事之爭第7節 南等北待第136節 西風漸(5)第44節 反撲第21節 各呈機心(1)
第54節 辯論第54節 虎與狼第129節 該來的始終要來(1)第59節 雷霆行動(2)第54節 脫殼第1節 東洋第13節 伏鋒第9節 會獵(3)第67節 北國第63節 尾巴第95節 內訌第51節 外交第53節 外勢第78節 大計(1)第28節 籌劃第60節 態勢第44節 反撲第89節 三姝第74節 絞殺第83節 風起第85節 窮途末路第59節 夢想第101節 底牌第64節 海軍(3)第108節 暴風第114節 兵壓第46節 瀘江府第6節 分配第65節 西域木蘭第100節 序幕第22節 劍指(3)第81節 懸殊第69節 一覽衆山(2)第38節 戰火烈(3)第101節 隱忍第39節 大柱第126節 會晤第79節 海匪第32節 全面爆發(5)第122節 制衡第78節 大會戰(9)第71節 大會戰(2)第104節 迴歸第51節 佈線第91節 危言第115節 易幟第58節 安插第83節 風滿樓(2)第8節 封侯第101節 仁者見仁第12節 遊說風雲(2)第4節 鬥智鬥勇(1)第123節 最後一搏(8)第44節 東來第86節 解決第3節 反水第93節 震撼第79節 海匪第59節 落日第46節 輕薄第38節 覓路第69節 結盟第10節 鋒芒(2)第29節 爭議第12節 薦才第77節 曲線第33節 連環殺(6)第65節 面紗第89節 智者(1)第83節 大計(6)第10節 發展第124節 胃口第90節 攤牌第5節 潯陽樓上(3)第27節 遠望第44節 收復第4節 鬥智鬥勇(1)第53節 巴陵第18節 不擇手段第24節 謀慮第32節 連環殺(5)第30節 點火第73節 詭譎第92節 柳家屯第49節 握手第70節 思念第40節 僵局第47節 羣策羣力(2)第64節 大捷第96節 秘商第26節 算盤第36節 伏援第59節 夢想第60節 政治(1)第53節 經濟會議第31節 婚事之爭第7節 南等北待第136節 西風漸(5)第44節 反撲第21節 各呈機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