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節 北風(2)

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潛伏在樹林中的德格輕輕撥開樹枝上的僞裝藤網,雙臂暗中運力,將手中長弓拉到了極限,食指與中指扣住的塗抹有箭木毒的鐵翎箭已然上弦,慢慢向後收縮,漠然的目光平視,默默的盯住了一行緩慢過來的馬車,兩邊並列而行的甲士一看就知道大人物的衛隊,沒錯,這正是他們這次的任務目標。

作爲一萬多求爾弓箭手中被選入鐵血營八人中的一人,德格感到無比的自豪和光榮,這是對自己的一身本事的最大肯定。他對自己的箭術有着絕對的自信,手中用拓木混合着鋼片爲弓背以及用三股野牛襟絞緊的弦製作而成的長弓足以讓箭到三百步開外依然擁有強大的殺傷力,不過光憑這一點並不足以讓德格在鐵血營中站穩腳跟,一連串的體能訓練和各種基本武技常識訓練讓德格痛不欲生,五十多名進入選拔圈後的同伴經過各種訓練考覈最後只剩下八人在鐵血營中留下,其餘均被淘汰。

鐵血營並不僅僅只需要箭手,擁有各種特殊技能的能人異士比比皆是,輕功卓絕者穿牆越壁如履平地,硬功強悍者斷石碎碑易如反掌,劍術超羣者飛劍之術三丈之內就可取人首級,更有無數奇技淫巧者雲集,而自己能夠在這鐵血營中坐上一個位置,憑藉的就是一手箭術,與自己箭法相當者除了八名本族同伴外,還有十來名其他族的夥伴,他們和自己一樣都是經過專門培訓後纔算合格的狙擊箭手。這一次行動就出動了十二名箭手,而擁有其他技能的夥伴更是不少,一個步驟接着一個步驟,一環扣一環,顯然是要志在必得。

他們已經在蘇拉維西公國境內潛藏了一週之久,爲了防止被察覺,參與這一次行動的隊員們被分成了三批分散潛伏,情報部門強大的活動能力讓德格再一次認識到秦王殿下手中擁有的雄厚實力,這一週裡,他們只需要悄悄呆在一所房屋中休整待命,所有情報和武器都由情報部門負責提供和安排佈置,他們不需要操任何心。

按照分配的任務,德格和旁邊同伴一起要負責解決掉外圍的兩隊甲士,兩息之內每人必須要射出三箭,而且每一箭都必須一箭致命,不得有半點耽擱,以留出足夠的時間讓負責近戰的夥伴解決緊挨着馬車的那幾名便裝武士,看得出來那幾名武士不同於外圍甲士,警惕性相當高,要想用弓箭解決他們不大容易。

隨着第一名甲士進入狙擊圈的制定位置,幾乎在同一時間,箭矢如雨一般準確的飛向甲士小隊,箭箭中喉,德格從彎弓搭箭到鬆弦射出再到重複第二次動作,整個流程如行雲流水毫無任何滯停之處,看到自己的兩個目標在茫然驚恐的目光中捂喉倒下,德格心中終於鬆了下來,第一次任務是如此順利,讓德格甚至覺得有點兒戲的感覺。

不能不說這一次襲擊帶着一些幸運的原因,如果說西洛能夠收到此時已經送到他府上的情報時,他也許會加強對自身的防備,但這在和平時期,沒有人會冒天下之大不韙來刺殺他,這是西洛的認爲,但事情卻真正發生了,而且就發生在他與王城守備軍統領發生爭吵後返回自己府中的路上。

直到一閃而至的黑衣人劍鋒抹過西洛的喉嚨,面帶困惑不甘的他仍然沒有相通究竟是誰要來刺殺自己,難道是達馬這個膽小怯弱的傢伙?似乎他沒有這麼大的膽魄,也沒有這個必要,那還會有誰?帶着這個疑問,西洛的思維慢慢陷入停頓,最終嘎然而止,滿臉不甘的蘇拉維西公國軍務元帥終於斜倚在馬車車廂壁慢慢滑下,沉重的倒在了血泊中。

行刺者巧妙的在警備隊趕到之前丟不小心遺留下一樣物件後匆匆逃離了現場,然而正是這樣東西引發了整個雅達城長達一個星期的動盪不安和流血衝突。

大陸公曆698年10月17日,半島同盟最北端的蘇拉維西公國軍務元帥西洛在大公府參加了軍務會議後返回自己府邸路途中被人暗殺於途中,三十六名衛隊甲士和四名貼身警衛均被斬殺當場,現場一流下一枚玉符,而這枚玉符恰巧就是王城守備軍中級軍官制式官符。消息傳開,立即引發了巨大的政治危機。駐紮在雅達城外的一萬防衛軍立即發生兵變,兵變首領要求大公交出守備軍兇手,矛頭直指王城守備軍統領大公親侄子達馬將軍。

雙方很快在雅達城內發生交鋒,並日趨激烈,從開始的部分防衛軍參加發展到整個防衛軍加入進來,而王城守備軍卻是王城精銳守軍,戰鬥力強於防衛軍,但在數量上卻佔劣勢,雙方在第三天爆發大規模衝突,而駐守在城中的兩千傭兵卻只能坐觀戰事的發展。失去了軍事統帥的蘇拉維西公國陷入了混亂狀態,即便是大公本人出面呼籲也無法控制住局面。

蘇拉維西公國國內的混亂也引起了半島同盟其他國家的不安,不過這是公國國內內部問題,根據各國簽訂的友好互助協定,同盟各國不得干涉各國內政問題,所以縱然是蘇拉維西公國內戰已起,但其他諸國卻並沒有意識到這其中的蹊蹺,除了呼籲雙方停戰保持克制外,其他能作的也就是派出外交特使來調和雙方的矛盾了。但沒等他們的外交特使抵達雅克城,出現在蘇拉維西公國西部大橫斷山麓的高嶽士兵才讓他們恍然大悟,明白過來。起初他們也還以爲是高嶽民兵趁機作亂,並未予以多大關注,直到線報傳回有大量正規軍士兵混雜其間時,包括蘇拉維西公國在內的半島同盟東部諸國才真正醒悟過來,而此時的內戰雙方已經在雅克城中打得不可開交。

當匆忙間結束內戰重新集結起來的蘇拉維西軍隊急匆匆的向西部撲來時,山遙率領的第一軍團第三師團已經不慌不忙的休息了一天之後沿着密林區邊緣地帶向東推進,並迅速控制了密林區南部邊緣地帶的兩座小鎮,爲第四軍團南下衝出密林區奠定了一個良好基礎。

察覺到敵軍意圖的蘇拉維西公國軍方此時因爲缺乏一個有力而又具有遠見的將領,不得不將並不服衆的王城守備軍統領達馬推上主帥位置,毫無戰鬥經歷的主帥除了向南部諸國和城邦求援外,面對就地穩守的第三師團竟然想不出任何辦法,只能猶疑的在距離第三師團駐地三十里開外處徘徊,這讓山遙慶幸不已。不過這種情形並未持續多久,敏感的認識到來自北方巨大危險的半島同盟諸國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派出了大軍北援,首先趕到的棉蘭公國兩萬大軍馬不停蹄的北進,只用了五天時間就趕到了密林區邊緣,立即匯合蘇拉維西公國軍隊打響了西疆大軍南征的第一仗。

兩國聯軍在面對已高嶽士兵爲主的山遙師團並沒有什麼特殊辦法,幾次連續不斷的小接觸並沒有激起多大的浪花,直到第七日萊貢城邦的一萬軍隊和五千傭兵趕到後,才真正爆發了第一次實質性的戰鬥。

中南半島地區缺乏足夠的快速騎兵,似乎整個南方除了馬其汗人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外,整個南方地區的騎兵都顯得有些微不足道,那種個頭矮小耐力強勁但卻速度不足的矮種馬一看上去就不具備北方騎兵那種逼人氣勢,不過南方尤其是中南半島上的特產大象似乎可以用來彌補騎兵的不足。

但象兵緩慢的行軍速度讓人無法忍受,矮種馬雖然不能作爲騎兵用馬,但用於畜力拉車拖車卻是相當有用,當萊貢軍隊都已經趕到了前線時,棉蘭象兵卻還剛剛進入蘇拉維西境內,這注定了這一次象兵只能作爲旁觀者進入戰場。

第一次實質性戰鬥爆發在黃昏,兩萬聯軍和五千傭兵投入了這一次正面進攻戰,戰鬥在小鎮偏東的野地中展開,山遙並未將整個師團投入,想反他有意保留了兩個聯隊的主力,而將編成一個聯隊的高嶽民兵會同三個聯隊正規軍投入了正面戰場。戰爭進行得並不順利,至少在山遙投入預備隊之前。兩軍在野地中的激戰由於都沒有騎兵而缺乏有效突破敵軍陣地的手段,很快就發展成爲混戰,這種毫無章法的混戰甚至讓曾經在西北軍事學院學習過戰場指揮的山遙感到羞愧,不過他很快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在用一個聯隊預備隊頂住了聯軍從西向東的側翼偷襲之後,他親自率領另外一個聯隊的預備隊加入了戰場,就像壓垮負重駱駝身上的最後一袋稻草,這支預備隊的投入戰鬥直接導致了聯軍陣線的動搖,最後發展爲潰退。

第49節 闇火第57節 民心第63節 鄂霍次克(3)第3節 風起曼隆(3)第2節 旅途見聞第57節 大發現第47節 獎賞第110節 奧援第17節 絞肉機第60節 江南好第32節 惡狗第94節 無奈第72節 大會戰(3)第133節 西風漸(2)第118節 巾幗英雄第82節 水軍第114節 見解第34節 迷離第57節 離前第69節 揮師第71節 獅子與狼第14節 針鋒第114節 獨木第58節 陰謀(1)第9節 暗流(1)第32節 皇家事務第72節 同類第103節 亂!亂!亂!(1)第23節 騰格里風雲(1)第127節 大發展(1)第55節 崆峒第23節 晉商第58節 雷霆行動(1)第96節 舌劍脣槍(2)第10節 以柔克剛第134節 發展機遇(2)第46節 攘外必先安內(2)第53節 爆發第47節 新經濟動力(2)第132節 西風漸(1)第32節 崑崙關第23節 南下(3)第33節 皇位第4節 初戰第18節 伐謀第13節 奇正(3)第73節 詭譎第37節 戰火烈(2)第5節 鬥智鬥勇(2)第32節 流亡公主第85節 窮途末路第116節 最後一搏(1)第42節 發動第79節 海匪第5節 江南故事第49節 試比高(5)第61節 屠刀將舉第47節 羣策羣力(2)第42節 自我剖析第10節 比肩(1)第87章 柔情蜜意第15節 內拉外打第91節 鏖戰(1)第100節 江南之亂第82節 瓜分?(3)第18節 不擇手段第85節 火銃兵第68節 武林第32節 流亡公主第20節 美女第91節 海外殖民(1)第69節 結盟第15節 技術革命第109節 水雲間(1)第107節 戰猶酣(11)第54節 脫殼第24節 鐵拳(1)第39節 狂想第90節 試探第13節 鬥志第32節 皇家事務第13節 民族與民主第113節 說服第99節 分化第93節 侮辱第36節 前夕第60節 危機初露第116節 戰場之外第62節 海軍(1)第68節 此伏彼起(1)第93節 換俘第29節 人事選拔第104節 迴歸第104節 爾虞我詐第33節 琴仙再現第5節 平匪第19節 緬郡第71節 出路第114節 見解第97節 王者戰爭(1)
第49節 闇火第57節 民心第63節 鄂霍次克(3)第3節 風起曼隆(3)第2節 旅途見聞第57節 大發現第47節 獎賞第110節 奧援第17節 絞肉機第60節 江南好第32節 惡狗第94節 無奈第72節 大會戰(3)第133節 西風漸(2)第118節 巾幗英雄第82節 水軍第114節 見解第34節 迷離第57節 離前第69節 揮師第71節 獅子與狼第14節 針鋒第114節 獨木第58節 陰謀(1)第9節 暗流(1)第32節 皇家事務第72節 同類第103節 亂!亂!亂!(1)第23節 騰格里風雲(1)第127節 大發展(1)第55節 崆峒第23節 晉商第58節 雷霆行動(1)第96節 舌劍脣槍(2)第10節 以柔克剛第134節 發展機遇(2)第46節 攘外必先安內(2)第53節 爆發第47節 新經濟動力(2)第132節 西風漸(1)第32節 崑崙關第23節 南下(3)第33節 皇位第4節 初戰第18節 伐謀第13節 奇正(3)第73節 詭譎第37節 戰火烈(2)第5節 鬥智鬥勇(2)第32節 流亡公主第85節 窮途末路第116節 最後一搏(1)第42節 發動第79節 海匪第5節 江南故事第49節 試比高(5)第61節 屠刀將舉第47節 羣策羣力(2)第42節 自我剖析第10節 比肩(1)第87章 柔情蜜意第15節 內拉外打第91節 鏖戰(1)第100節 江南之亂第82節 瓜分?(3)第18節 不擇手段第85節 火銃兵第68節 武林第32節 流亡公主第20節 美女第91節 海外殖民(1)第69節 結盟第15節 技術革命第109節 水雲間(1)第107節 戰猶酣(11)第54節 脫殼第24節 鐵拳(1)第39節 狂想第90節 試探第13節 鬥志第32節 皇家事務第13節 民族與民主第113節 說服第99節 分化第93節 侮辱第36節 前夕第60節 危機初露第116節 戰場之外第62節 海軍(1)第68節 此伏彼起(1)第93節 換俘第29節 人事選拔第104節 迴歸第104節 爾虞我詐第33節 琴仙再現第5節 平匪第19節 緬郡第71節 出路第114節 見解第97節 王者戰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