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始作俑者的完顏允中而言,這終南山他是志在必得,因爲這關乎着他將來的命運前途。
他以爲開出如此刻薄的條件,這些牛鼻子老道會知難而退乖乖地讓出終南山,可是不曾想這羣牛鼻子如此的決然
既然這羣牛鼻子不識擡舉,那也就沒有什麼可說的了,於是冷言道:“既然如此,那就開始吧”
佛道之論宣佈開始,按照客隨主便的禮儀來說,理應由空寂大師率先發言。但是空寂大師自從方纔宮外辯論之後,便開始沉默寡言起來。
全真七子之中當屬譚處端最爲直爽,但因爲方纔空寂出言質疑道家典籍,已然讓他心生不悅,故而便主動發言:“方纔空寂大師揚言我道家典籍真僞難辨,不知可有依據?”
“依舊?出家人不打誑語,老衲所言自然是有根有據”空寂大師緩緩睜開雙目,語態平和的迴應道。
“哦?那願聞其詳”
“漢朝史官司馬遷所撰寫《史記》其內容包羅甚廣,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多年的歷史,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老衲請問,在這以紀傳體爲綱的鉅作史書中,可曾提到‘老子化胡,的絲毫跡象?”空寂禪師在詳述《史記》的總綱之後,便拋出了一個重要依據
“呃……這個倒是沒有……”
空寂禪師沒有停頓,隨後又問:“老子,名李耳,又名老聃,請問他所著何書?”
“《道德經》”
“除了《道德經》之外,可還有其他著作流傳於後世?”
“……沒有……”
“阿彌陀佛,那請問這《道德經》中可有提到‘老子化胡,的典故?”
到了這個時候,譚處端已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因爲《道德經》乃是道家的聖典,在他們修道之人的心目中,這《德道經》的地位猶如基督教的《聖經》。
可正如空寂禪師所追問的那樣,在這《道德經》中還真沒有老子化胡之說。雖然這並不能說明什麼,但也是對方攻擊反駁道家的一個理由。
“最有權威的歷史書籍《史記》中,未曾說過化胡之事;李老君自撰《道德經》中,也未有隻字片語的提及,難道這還不能說明問題麼?”
“這……”譚處端被反駁的無言以對,當即鬱結的坐在蒲團之上默然不語。
《老子化胡經》裡,老子說:“我令尹喜,乘彼月精,降中天竺國,入乎白淨夫人口生,託陰而生,號爲悉達,舍太子位,入山修道,成無上道,號爲佛陀……”
天竺,其實就是後世的印度,就是那個整天跟中國叫板的印度。
悉達,全名是喬達摩·悉達多,就是釋迦牟尼成佛之前的俗家姓名。這樣推理的話,“釋迦牟尼”就是尹喜的後身,又是老子的徒弟。
這篇《老子化胡經》將道家的地位推到了至高地位,而後來的佛陀釋迦牟尼就成了老子的徒弟,如此便也間接說明了道教早於佛教。
這當然是道家典籍《老子化胡經》中的論述與觀點,但一直被道教衆人所信奉
尚且不論這兩教的起源誰先誰後,但是這種說話成了佛道雙方爭執根源所在,已然是個延續千年的事實。
所以這一次空寂禪師可謂是有備而來,從根本上引經據典駁斥全真道人。
首陣已然敗下,這是出師不利的節奏,全真第五子玉陽子王處一,撣了撣拂塵鄭重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王處一此言雖然玄奧,但是其根本意思是在說,有一物混沌而成,乃是天地所生,不知其名,用字表達是爲“道
闡述‘道,孕育天地之始,顯然是早在佛教之前
“阿彌陀佛,有物混成,爲何此物本體是混沌?若本體稱之爲混沌,那麼在開天之初,已然自成唯一。便不是‘道,所生,真人說出此言,豈不稽疑?”
空寂禪師輕捻佛珠慈眉善目,輕言笑語之間就將王處一駁得是語塞難言。
因爲道家典籍《道德經》中曾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空寂禪師也正是以道家的名句典故予以反擊。
道生一,然而混沌之初本就唯一,又何來道之所生?
所以王處一方纔的那句話,徹底被空寂禪師打了臉,這個臉不僅打得響亮,而且還暗諷王處一道法不夠精深,竟然說出自相矛盾的話來。
在王處一敗退之後,清淨散人孫不二靈機一動,便開口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此道生萬物,雖居於混沌之後,但卻生於萬法之始”
孫不二是全真七子之中唯一的女性,乃是大師兄丹陽子馬鈺之妻,她這番言論是在替王處一解圍,同時也是藉着這個話題闡述自己的觀點。
道乃萬法之始,那麼佛法自然而言就位居在後,這個論點運用極妙,有種借力打力的意思。
空寂禪師顯然對於孫不二的借題發揮很是愕然,方纔他就是以‘道生一,這個理由,反駁了王處一的主觀論點。
如今孫不二借題發揮,事情可就真的十分難辦了
因爲空寂禪師若要反駁孫不二的論點,那麼就要否定“道生一…道生萬物”這個依據。而這個依據若是否定,也就說明他之前反駁王處一是不合理的。
這是一個進退維谷的死衚衕,馬鈺與丘處機等人聽了孫不二的這個論點,頓時個個面色鬆弛了不少。
完顏允中見空寂禪師面露難色,他的心中卻是一沉,他雖然此刻有些擔憂,但也知道自己幫不上忙,故而也只有靜靜地坐在一旁。
沉思片刻的空寂禪師,隨後擡起雙目,口唸佛偈:“阿彌陀佛,若道是有知,則惟生於善,何故亦生於惡……”
“呃……”
完顏允中也是飽讀佛道經書之人,對於方纔空寂所面臨的死衚衕他也暗自擔憂,如今空寂禪師獨闢蹊徑以善惡質疑孫不二的論點,既達到了不推翻之前論據的同時,也讓孫不二難以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