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戰而勝

隋軍兵臨遼東城下,數十萬大軍,把這裡圍住,乙支文德、高成帶了一萬人馬早一步過來支援,但是隋軍尚未攻城,高句麗就派出使節,去了大隋陣營內送去消息,高句麗要臣服隋國,不再稱王,請罪議和。

楊廣的行轅面向遼東城而立,重兵把守,壕溝、拒馬、荊棘等,應有盡有,戒備森嚴。

高句麗使節穿過層層軍陣,被幾道關卡搜身,確定沒有攜帶任何武器,也不精通武藝後,才放行過去,擔心他來個圖窮匕首現,刺殺當今聖上。

楊廣在大帳內,接見了這位中年使節,得知了高句麗王的意圖後,愣住了,他本以爲這次也要鏖戰到底,攻克平壤城,徹底消滅這個小國,卻想不到剛開戰不久,高句麗王就派人求和了。

“陛下,當心是詭計!”宇文述提醒,當初他就是中計落敗,葬送了二十萬大軍,損失重大,回來差點被軍法處置。

“誰負責前來議和,高句麗王嗎?”

那位使節名爲呼延俞,是高句麗一位外交使臣,此時恭敬道:“我王已經重病在身,這次前來投誠議降的長官,是宰相乙支文德,以及七珠親王高成,都是我高句麗全力與身份,最高的臣子了,足以代表我王。”

楊廣一聽,微微點頭,他也聽聞過這兩人,乙支文德允文允武,是高句麗中流砥柱,而高成是高元同父異母的王弟,高元無子,未來他有可能繼承王位者,這兩人前來談判,可見其誠意了。

“你們要舉國投降嗎?”

呼延俞彎身道:“我高句麗原本就是小國,當初冒着天威,抵抗大隋,其實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擔心大隋要吞併我們,趕盡殺絕,後來才意識到,大隋乃是禮儀之邦,中原文化源遠流長,征服了西域諸國、草原突厥等,他們作爲了大隋的附庸國,卻仍能保留種族,富裕生活,陛下如聖可汗,一視同仁,待各族親如一家,我王悔恨沒有早日歸屬,才導致生靈塗炭,這一次,力排非論,說服所有官員和將領,願意歸順大隋,止干戈,罷戰火,高句麗王自願獻出國土,成爲大隋的遼東郡,只做遼東郡王,不再用高句麗的名字,同時,每年向大隋進貢,並割地賠償隋軍損失,交出一些從隋國逃亡遼東的一些叛臣!”

這些話,都是乙支文德提前跟他說的,要擺足微躬屈膝的低姿態,給足大隋皇帝的面子,這樣纔好進行談判。

果然,楊廣聽了這番話後,幾乎達到了他此行出兵的目的,征服遼東,開疆拓土,使高句麗臣服聽話。

現下高句麗使節這般話說出來,比楊廣想的還要有誠意,棄用高句麗名,改爲遼東郡王,每年朝貢,不再對抗,還交出叛臣,把他誇讚爲聖可汗等,讓他真正舒心了不少。

虞世基、裴蘊、宇文述、蘇威、裴矩、封德彝文官們,以及李景、周法尚、來護兒、衛文升等武將,聽到使節的一番言論,都有些意外,若是對方所言爲真,那麼不戰而屈人之兵,他們不必在遼東繼續廝殺下去,大多數人都心中暗自慶幸。

只有少數好戰者,要以此爲沙場立功,加官封爵的好機會,所以不想就這樣接受議和。

“啓奏陛下,我們需要看到白紙黑字,還有高句麗王印,由他們的議和代表親自說出,並且簽字畫押,真正生效,才能相信。”裴矩是大隋外交家,對這方面深有經驗,所以提出建議。

“有道理!”楊廣點頭,神色微動,倘若乙支文德、高成親自到來,俯首稱臣,獻出遼東城,放隋軍入城,那纔有誠意。

於是,楊廣要求使節回去傳話,要議和,陛下真心誠意,打開遼東城,撤出軍隊,並且讓乙支文德、親王高成,親自過來遞交請降書,簽字畫押,蓋上一國王印纔可以,並且要把投降之事寫成檄文,然後張貼高句麗境內,衆所周知,從此依附大隋,那纔可以接受。

呼延俞應承下來,告辭出營,回遼東城內傳話。

兩日後,遼東城竟然真的開啓了城門,數千衛士手無寸鐵,脫掉盔甲,出了城門,同時,高成、乙支文德帶人出城,求見大隋皇帝,談議和細節和條款。

楊廣第一次徵遼東時候,就抱這個目的,不讓大軍自私主戰,一切聽他指揮,而且遇到高句麗軍投降,不得濫殺,要全部接納,彰顯他聖可汗的胸懷,卻導致貽誤戰機,損失慘重。

但兩次征戰失敗後,楊廣憋了一肚子火,這回本要徹底消滅高句麗,但是被對方使節的一番話說下來,心中恨意消除不少,若能這樣就征服高氏番邦王朝,使得納入大隋版圖,設立遼東郡,那麼他御駕親征的戰略目標也算實現了,不必非得死戰倒地,把對方趕盡殺絕,那樣會影響西域、突厥、吐谷渾人,離心離德,對聖可汗懷有意見。

“我王願俯首稱臣,從此歸順隋國,不再以一國之王自居,每年朝貢,永世和好……”高成說了一番話,使楊廣聽了很受用。

楊廣頓了頓,朗聲道:“高元既然痛改前非,悔不當初,認識到了自己的決策錯誤,曾使得遼東生靈塗炭,血流成河,的確有大罪。不過而今痛定思痛,願意歸附我大隋,過去的罪過,就不過多追究。朕封高元爲遼東郡王,算是我大隋朝廷的一位異姓王,遼東一帶,割讓給我隋疆,遼東城以東,過鴨綠江,仍歸高句麗人擁有土地,要與百濟、新羅和平共處,日後聽候大隋的差遣……”

乙支文德、高成心中想什麼,隋臣們誰也不清楚,不過,此刻卻異口同聲地答應下來,由虞世基所在中書省擬定停戰降隋的條約,高成取出了王印,楊廣拿着玉璽,相互蓋了印記,使條約正式生效。

隋軍接手了遼東城,從此這裡成爲隋國在東北的一個郡,高句麗人則撤回鴨綠江以東,並交出了斛斯政等大隋叛臣,楊廣得償所願,了結心病,執念也就消除,對遼東其它事沒有了那麼熱衷,下達撤軍的命令,各地徵調而來的府兵士卒們得知消息,自然大喜過望,歡呼無比。

第三次征討高句麗,雷聲大,雨點小,就這樣落下帷幕,楊廣保全了顏面,自欺欺人般完成了開疆拓土,離開了遼東。

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九十四章 觀音婢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一百五十八章 陣前搦戰第六百六十章 兄妹謀劃第九百七十四章 敞開心扉第四百七十章 審帳目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舉新制第九百一十二章 微服出訪第二百九十章 李淵城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謀算第九十五章 見伊人第三百九十章 圍城平壤第三百二十四章 酒後談心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來驟變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二百九十二章 挑起比武第八百七十一章 暗夜襲營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妻典故第五百七十五章 宿命之戰第七百八十章 大華新律第一百七十四章 斷後搏殺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八百四十一章 後宮秘事第八百二十四章 低調出徵第三百二十二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六百一十章 合作新項目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備兵力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報第六百零二章 抵達西海郡第六百五十章 佔七郡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九十三章 點撥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番指教第九百一十五章 紫嫣到來第四百零三章 再議計策第四百二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四十九章 袍澤兄弟情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戰遼東城第七百九十五章 注重工業第四百六十六章 謀計第三百八十章 無端遭妒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統之辯第五百二十四章 羅府添丁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才陣第三百六十五 舉步維艱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與不反的爭論第一百八十六章 班師凱旋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三百零七章 回東都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七百二十七章 脣亡齒寒第一百四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國帛書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六百八十六章 毒計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五百五十三章 擒殺北齊王第十五章 初窺門徑第六百四十七章 各有進展第兩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三百七十二章 招募驍果衛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進軍第二十四章 守歲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敵第兩百零三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一百零七章 技驚四座第六百一十章 合作新項目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請第三百三十三章 隆中對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重振軍心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齊遺族第五百五十三章 擒殺北齊王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論驚人第五百零六章 春風一笑樓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歸西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詔書第九百二十二章 秦王突圍第八十章 薑是老的辣第十八章 猜忌日重第九百六十一章 半路殺出程咬金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八百六十七章 唐國朝局第四百零四章 落難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禍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七百六十二章 樑國困局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秦出兵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
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九十四章 觀音婢第一百五十五章 出征北伐第一百五十八章 陣前搦戰第六百六十章 兄妹謀劃第九百七十四章 敞開心扉第四百七十章 審帳目第九百八十七章 科舉新制第九百一十二章 微服出訪第二百九十章 李淵城府第二百一十五章 委派新任務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心謀算第九十五章 見伊人第三百九十章 圍城平壤第三百二十四章 酒後談心第五百一十九章 不關風與月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突來驟變第四百一十九章 英雄末路第二百九十二章 挑起比武第八百七十一章 暗夜襲營第五百九十四章 三妻典故第五百七十五章 宿命之戰第七百八十章 大華新律第一百七十四章 斷後搏殺第九百四十六章 偷襲與反偷襲第四百五十九章 盡信書不如無書第八百四十一章 後宮秘事第八百二十四章 低調出徵第三百二十二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六百一十章 合作新項目第二百五十八章 籌備兵力第九百二十九章 密函捷報第六百零二章 抵達西海郡第六百五十章 佔七郡第四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九十三章 點撥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番指教第九百一十五章 紫嫣到來第四百零三章 再議計策第四百二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四十九章 袍澤兄弟情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三百六十三章 鏖戰遼東城第七百九十五章 注重工業第四百六十六章 謀計第三百八十章 無端遭妒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統之辯第五百二十四章 羅府添丁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才陣第三百六十五 舉步維艱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朝議(上)第六百八十二章 反與不反的爭論第一百八十六章 班師凱旋第一百五十章 祭天之典第三百零七章 回東都第五百四十二章 固步自封第七百二十七章 脣亡齒寒第一百四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四百三十一章 戰國帛書第五百三十七章 安置難民第六百八十六章 毒計第八百零三章 陣前投誠第五百五十三章 擒殺北齊王第十五章 初窺門徑第六百四十七章 各有進展第兩百零一章 孟浪一回第三百七十二章 招募驍果衛第六百二十一章 各自進軍第二十四章 守歲第八百五十二章 保持警惕第一千零八章 安民之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敵第兩百零三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一百零七章 技驚四座第六百一十章 合作新項目第一百七十九章 兩軍對峙第三百一十九章 文人宴請第三百三十三章 隆中對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重振軍心第三百七十四章 北齊遺族第五百五十三章 擒殺北齊王第三百三十一章 言論驚人第五百零六章 春風一笑樓第二百五十五章 太子歸西第二百一十九章 建都詔書第九百二十二章 秦王突圍第八十章 薑是老的辣第十八章 猜忌日重第九百六十一章 半路殺出程咬金第一千一十九章 美食爭議第八百六十七章 唐國朝局第四百零四章 落難第四百九十一章 外族之禍第三百五十九章 河灘之戰 上第七百六十二章 樑國困局第八百八十二章 治國朝令的探討第六百八十五章 西秦出兵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