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有很多人都在背後議論過荀彧,大部人認爲荀彧的決定是錯誤的,甚至有傳言說荀彧貪贓枉法,不得已爲了躲避袁紹的懲罰,才跑到曹操那邊去的,反正一個人放棄高位,而屈就去一個低幾個層次的地方,總是會引起種種傳說和猜測,
包括荀彧的弟弟荀諶當時也從衆的認爲哥哥很傻,雖說還不至於揣測哥哥貪贓枉法,但因此事多次勸他都無果後,荀諶好一陣不跟哥哥荀彧互通書信,
但現在看來荀彧這種敢於放棄遵從並相信自己選擇的人,是需要勇氣和毅力的,能夠檢驗其選擇的錯與對的證明,也只有等待時間的驗證,
當然現階段已經毋庸置疑的證明了荀彧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在袁紹帳下以前和荀彧共事過的同僚,還經常拿這件事當談資,津津樂道此事,當然,現在對荀彧投奔曹操的說法又換了一種,不在是陰暗和貶義的了,而是一種帶有相當樂觀和博彩成功的典例,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揭示了人性可悲,和漢人從衆心理的無奈,同時曹智也感嘆着,他現在越來越覺的整個三國史中,袁紹、袁術、曹操、公孫瓚、孫堅、張邈這些大豪之間總是帶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分分和和,弄到最後就這麼些人和事在搞來搞去,
袁紹和曹操之間更是這樣的一個特列,袁紹和曹操本來就是光屁股兄弟,後來成爲國家棟梁,一方豪強也都一直沒斷過友情、妒忌、仇恨的關係,甚至屬下間哥哥弟弟,朋友仇人的也不在少數,這也從另一個層面揭示了這會兒,曹操和袁紹關係還是融洽的,最起碼從表面上來說,
在和荀諶聊天的同時,曹智也暗暗觀察了一下長着八字鬍的辛評,袁紹在三國曆史的這一階段來說身邊謀士武將是最多的,結天下豪傑這句話現在用在袁紹身上應該不爲過,自然對曹智這種知道點三國史的人來說,能讓他耳熟能詳的三國名人,也屬袁紹身邊最多,
這個辛評他在小時候的一本連環畫上就見過,他好像還有個叫辛毗的弟弟,比他還有名,不過曹智小時候那漫畫家也沒把那個辛評畫成八字鬍,但現在曹智看多了動不動就滿臉長鬍子的古代人,看見辛評留着兩撇八字鬍也不足爲奇,但他發現一個重要的問題,這個辛評說話時,有個毛病,每回答曹智一句話,眼珠子就要最起碼轉半圈,有時要轉好幾圈,
曹智初時還以爲這人有什麼毛病,但後來一想這傢伙是做政治家的料,說話都是深思熟慮纔出口的,而且看這傢伙轉眼珠的速度,就推測得出這個辛評腦子很好,想問題,腦子轉起來很快,
到達袁紹巨大寬敞的議事廳時,曹智才真正明白了爲什麼在官渡之戰前,袁紹的實力能那樣超越曹操,居於各路諸侯的榜首了,
這時坐在這座寬敞的大廳中的文武官員,不說是文武百官吧,但幾乎可以用一個小朝廷來形容袁紹此時勢力一點也不爲過,各種曹智聽說過的名人,在袁紹這隻能做着一名小吏,真可謂名人云集,
“怪不得荀彧要到大哥哪去了,”
曹智又爲荀彧找到一條投奔曹操的理由時,袁紹哈哈大笑着親自出廳迎接曹智來了,
曹智不難聽出袁紹的笑聲中夾帶着不少自豪和驕傲,他一見到曹智也確確實實從曹智眼中讀到了震驚和羨慕,
袁紹拉着曹智的手步入大廳,大廳真是很大,如果袁紹爲曹智一一介紹屬下官員,估計要半天,於是袁紹對於那些不入流的小吏直接忽略不計,只是籠統的對這些人大聲介紹道:";此乃丹陽太守曹智,吾之義弟,";說完就拉着曹智邁開大步行向主位,
而那些官員都十分賓賓有禮,等袁紹一介紹完曹智,就對着曹智彎腰躬身,抱拳行禮道:";曹太守,曹大人好......";
曹智一路行來此種招呼聲不斷,曹智也只能粗略的回個禮,應上一兩句,因爲袁紹拉着他走的太快了,
曹智其實作爲一個郡的太守,官職不算很大,但能受到此等禮遇,和袁紹對他的態度不無關係,但最大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爲曹智帶來的十萬人馬,現在不是每個郡太守都能隨便拉個十萬人馬出來巡遊的,這十萬人馬就是最好的實力證明,也是最好的地位象徵,因此在場的官員沒人敢小視這名只有二十六七歲的年輕太守,更別說他帶兵前來冀州是來助戰的,此時,崇敬之心充斥全場,
很快,袁紹領着曹智走到了大廳頂端的地方,也是此座大廳中重要人物集中的地方,
到了這裡,袁紹放緩了腳步,也沒有直接入坐,而是爲曹智介紹了更多三國名人,
這些人也是冀州權力中心,金字塔頂端的人物,
沮授、審配、荀諶、辛評,他都認識了,暫且不說,坐在靠近主位的文官曹智還見到了郭圖、逢紀、許攸、田豐,也見到了辛評的弟弟辛毗,這傢伙和他哥哥倒是很像,也留着八字鬍,只是說話時沒有辛評轉那麼多眼珠子,和曹智見禮時也中規中矩的,一副老實頭的樣子,而郭圖和逢紀均年近四十上下,郭圖年歲更大些,但身形矮胖,五官都像擠到臉孔中間處,予人很奸的印象,後者逢紀年紀比郭圖輕些,應該四十歲不到的樣子,但臉色蒼白,一看便知是沉於酒色之輩,那個田豐雖說和許攸一樣長鋏峨冠博帶飄然之極,穿戴的有點瀟灑的意思,但那張臉長的像個農民,一副苦大仇深似的,見誰都繃着個臉,嘴裡頭奔出來的字都很精煉,多說一個字像是要他命似的,這倒很像曹操身邊的陳宮,總是讓人感覺別人欠他多,還他少的意思,
最後袁紹給曹智介紹到許攸時,曹智認識,十年前許攸跟袁紹、張邈都是曹操譙望樓上的常客,曹智剛穿越那會兒就見過一兩次,在這名人云集的大廳裡,曹智和許攸應該屬於老熟人,但這幾年許攸暌違已久,音信渺然,隨說好幾年沒見,但在此時許攸和曹智一照面,身背長鋏峨冠博帶的許攸,與曹智見面時,先是熱情的直呼曹智乳名:";阿智!別來無恙!哈哈......";
許攸乾笑幾聲後,突然又想到了什麼,及時看了袁紹的臉色,就收了和曹智熱情隨意的笑容,
當曹智詢問許攸:";怎麼好久未見";時,許攸吸了吸鼻翼,一本正經的答非所問道:";曹太守請,請!";
曹智是明白人,他從許攸的神態中馬上聞到了左右逢源,或者叫兩面三刀的味道,
“以前好像沒覺得許攸這麼沒種,唉,這年頭大概混飯吃不容易,”
在曹智爲許攸感到不容易時,袁紹再次攜起曹智的手,轉身爲曹智介紹起武將來,
武官曹智除了認識的張郃外,高覽並沒有陪同他回州府,而是和許褚、夏侯淵、樂進一起率着曹智的十萬大軍直開幽州邊界去了,這事是正常的,十萬兵馬都移到鄴城附近,第一很容易造成兵災,第二還有沒那個主人會歡迎別人的十萬兵馬駐紮到自己的州府附近的,
現在跟隨在曹智身邊的也就是他的三千親衛營,袁紹讓曹智先到鄴城,也是略盡地主之誼,然後在這裡佈置完進攻幽州的戰略部署,曹智領完命,就要去幽州與自己的兵馬會和,然後執行應盡的軍事任務,
曹智此時雖說沒見到袁紹帳下的所有武將,但也見到了不少:趙融、孟岱、蔣奇,還有職位比他們高的淳于瓊、蔣義渠、韓洵,淳于瓊作爲和當年袁紹、曹操同屬漢靈帝直屬的禁軍西園八校尉之一的右軍校尉,現在爲袁紹部將,名頭應該算是這羣武將中最大的,這個淳于瓊雖說沒曹智的大哥曹操混的有聲有色,但做派還是很高傲,不苟言笑的看了曹智一眼,跟曹智點了點頭,就別過頭去和下首的趙融說着話,一副讓你曹智讀出:“我和你大哥還是一個檔次”的感覺,
曹智沒多搭理這個自我感覺良好的淳于瓊,他只是隨意地問了句:“鞠義沒來嗎,”就引來了主位左側的一干武將的反感,意思你曹智怎麼就知道袁紹帳下有個鞠義嗎,我們難道都不如他嗎,
其實這也不能怪曹智,鞠義在界橋一戰前的確不算很有名,也不是袁紹帳下的主力將領,但那一仗打得太漂亮了,有些人一生只要一仗打得漂亮,就能名垂千古,就像現代有些歌手,只有一首讓人耳熟能詳的歌,但卻能讓人記住他,是一個道理,
對於曹智隱隱得罪自己武將的無心之失,很是竊喜,但不忘告訴曹智鞠義一直在幽州前線,和公孫瓚對持,曹智到達幽州後,自然能見到他,
曹智雖說沒見到鞠義,但他終於見到了大大有名的三國名將文丑和顏良,曹智一直很好奇,這兩人幹嘛起這樣奇怪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