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回來的時候,華皇躺在牀上想着心思。
“陛下,睡吧。”卡特麗娜卡芙公主輕聲的提醒了一句。
華皇問道:“都安排下去了?”
“嗯,按照陛下的命令,都安排下去了,明確發表聲明,反對英國人干涉華國事務,採取強硬態度,併發電給葉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和國內,讓葉卡婕琳娜克里莫娃迅速介入阿富汗問題,華國以藥品爲先鋒。”卡特麗娜卡芙公主回答道。
“還有糧食,藥品和糧食,是誰也不能拒絕的,尤其對於交戰中的國家來說。”萌總裁自信道,“華國的醫藥工業,現在在全世界,至少是次一流的!”
“好的,我會安排,只是,陛下,我們的人口增長過快,華國增加的糧食也很夠嗆啊。”卡特麗娜卡芙公主提醒道。
“現在拿出來一些糧食,是爲了我們以後能夠得到更多的糧食,明白嗎?中亞,阿富汗,這些地方,除了農業,什麼都發展不了,一旦到手,所有的資源都是我們的。”華皇憧憬着這美好的日子。
卡特麗娜卡芙公主感覺有些緊張,覺得陛下最近是不是因爲壓力過大,好像比以前的政策路線,要激進了不少,但還是點頭答應了。
華皇嗯了一聲,“明天再發聲明,提出亞洲主義!宣示亞洲的事務,由華國負責!”
“亞洲主義?”卡特麗娜卡芙公主疑惑道:“是和美國人在幾十年前提出的門羅主義一個意思嗎?”
華皇嗯了一聲,“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美國人長期披着的戰略外衣,就是門羅主義,這決定了美國的崛起之路。”
“有這麼厲害?”卡特麗娜卡芙公主躺在了陛下的身邊。
神聖同盟是拿破崙帝國瓦解後,歐洲大多數國家參加的一個鬆散的政治組織。
1815年維也納會議結束後不久,由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發起,得到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一世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贊同,於同年9月26日在巴黎簽署《神聖同盟宣言》,標榜根據基督教教義處理相互關係,宣佈:三國屬於上帝統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個分支”,三國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
引導臣民和士兵“保衛宗教、和平與正義”,要求人民遵守教義,恪盡職守。
同盟規定,締約各國君主“無論何時何地”均須“相互提供經濟、軍事和其他方面的援助”,以維持維也納會議上重新劃定的邊界和鎮壓各國革命。
同年,俄、英、普、奧又簽訂“四國同盟”,三年後,法國也加入進來。這個組織實際上是“神聖同盟”的補充。
шшш•ttκд n•c○
最後除英國攝政王、奧斯曼帝國蘇丹及教皇外,歐洲各國君主也紛紛加盟(英國也表示贊同、支持)。
19世紀20年代,神聖同盟先後鎮壓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還曾企圖干涉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招致美國的反對拋出“門羅主義”。
門羅主義發表於1823年,表明美利堅合衆國當時的觀點,即歐洲列強不應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國與墨西哥等美洲國家之主權相關事務。而對於歐洲各國之間的爭端,或各國與其美洲殖民地之間的戰事,美國保持中立。相關戰事若發生於美洲,美國將視爲具敵意之行爲。
此觀點由詹姆斯·門羅總統發表於第七次對國會演說的國情諮文中。演說開頭遲疑,而後轉爲充滿熱情。
這是美國涉外事務之轉折點。
華皇認爲,這個外交政策,對美國曆史的發展有決定性的意義,定位非常準確,向全世界宣示,尤其是向歐洲列強們宣示,我就要守住美洲,沒有要跟你們爭奪世界霸權。
這也讓美國直到19世紀要結束的時候,才捲入世界戰場,最先開刀的還是早就剩下一張虎皮而已的次強西班牙。
拉丁美洲國家正在進行獨立的時候,美國已經把拉丁美洲看作自己的勢力範圍。
1822~1823年,當歐洲“神聖同盟”企圖干涉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時,美國積極推行起“美洲事務是美洲人事務”的政策。
1823年,美國總統門羅向國會提出諮文,宣稱:“今後歐洲任何列強不得把美洲大陸已經獨立自由的國家當作將來殖民的對象。”
他又稱,美國不干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也不容許歐洲列強幹預美洲的事務。
這項諮文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宣言”。
它包含的原則就是通常所說的“門羅主義”。
門羅主義的含義主要有三個:
(1)要求歐洲國家不在西半球殖民。這一原則不僅表示反對西歐國家對拉美的擴張,也反對俄國在北美西海岸的擴張;
(2)要求歐洲不干預美洲獨立國家的事務;
(3)保證美國不干涉歐洲事務,包括歐洲現有的在美洲的殖民地的事務。
門羅主義在當時未產生多少影響,因爲英國在拉美的影響要大大超過美國。
19世紀40年代以後,美國又重新提起門羅主義。
門羅主義形成的近因,是俄國要求攫取北美大陸西北沿岸地區,以及中拉丁美洲國家爭取獨立的鬥爭。
西班牙帝國在新大陸上的勢力,隨着拿破崙戰爭於1815年結束而瓦解。
1815年至1820年間,何塞·德·聖馬丁引領阿根廷、智利、與秘魯走向獨立;而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的西蒙·玻利瓦爾領導則領導自己的國家走出殖民主義。這些新成立的共和國期望獲得美國承認,而美國國內許多人也認可這種想法。
但詹姆斯·門羅總統與其國務卿約翰·昆西·亞當斯不願在勝負未卜下冒國際戰爭之險。有人認爲,就其作爲看來,在歐洲列強未插手干涉的情況下,美國政府會讓西班牙與各個起事的殖民地自己分出你死我活;另有人堅稱,由政府承認這些戰爭並保持中立的態度看來,兩人在法理上已然承認這些新國家。後面這項說法,因美國當時將海軍艦艇售予這些起事的殖民地而獲得驗證。
英國則在維護君主制度與渴求新市場之間搖擺不定。
對英國而言,一整個拉丁美洲是個比美國更大的市場。
當法俄兩國提議與大英帝國共同協助西班牙收回其位於新大陸的殖民地時,遭英國拒絕。
美國當時正與西班牙就《亞當斯─歐尼斯條約》進行交涉。
條約生效後,門羅政府開始擴大承認這些位於拉丁美洲的新共和國。
阿根廷、智利、秘魯、與哥倫比亞於1822年皆獲美國承認。
1823年,法國請求西班牙重新扶持波旁王朝執政,兩國國內當時皆有傳言警示,神聖同盟(即俄羅斯、普魯士、與奧地利)在背後支持這些新興的共和國。
兩國交好的消息令當時的英國政府(由詹姆斯·伍爾夫和威廉·彼特及其他政治家共同合作)將法國逐出新大陸的努力前功盡棄.而法國將因此於美洲大陸再度得勢。
英國外相喬治·坎寧提議英美兩國聯手戒備法西兩國的干涉。
托馬斯·傑斐遜與詹姆斯·麥迪遜鼓勵門羅接受此議,但約翰·昆西·亞當斯抱持懷疑態度。
亞當斯當時也顧慮著俄羅斯與墨西哥兩國插手英美兩國皆聲稱爲其領土的奧勒岡國。
在1823年11月7日所舉行的內閣會議上,亞當斯反對坎寧之議,聲言“對俄法明白表示我們的政策,較充當英國戰艦艦艉之救生艇,爲更坦率而有尊嚴的作法。”
亞當斯於會議中力戰各方,終於說服全體內閣採用獨立政策。
在門羅於1823年12月2日於國會發表的國情諮文中所闡釋的觀點,即後世所稱之門羅主義。
就實質而言,美利堅合衆國正告舊大陸上的列強,美洲不再開放給歐洲成立殖民地,而任何延伸歐洲勢力至新大陸上的作爲,美利堅合衆國將視之爲“危及我國之和平與安全”。
美國不會介入歐洲各國之間的戰爭,也要求歐洲各國不插手美洲事務。
此一公開宣示,牴觸美國當時與歐洲列強在伊斯帕尼奧拉島附近多處的殖民地之合作。
伊斯帕尼奧拉島曾遭多次佔領,今爲聖多明哥與海地之所在。
法蘭西與西班牙兩國皆對該處有興趣,企圖於該地重新取得利益,或再度發揮原有之影響力。
十九世紀時,西班牙在這些作爲上較爲成功。就以後的事實發展來看,美國藉門羅主義在加勒比海各處紛爭中隨意支持任何一方,以維護短期的經濟利益,而非用以立下藩籬阻絕歐洲的干涉主義。
1823年12月2日美國第5屆總統j.門羅在國情諮文中提出的美國對外政策的原則,史稱“門羅主義”。
是美國對外擴張政策的重要標誌。提出“你們別插手”。
從t.傑斐遜執政起,美國進入大規模領土擴張時期。
其擴張政策與英國發生尖銳的衝突。
在美英戰爭(1812)中,美國向北擴張的企圖受挫,因而把擴張的矛頭指向拉丁美洲。
可是,歐洲的“神聖同盟”企圖干涉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英國也乘機向拉美地區擴張。
1823年8月,英國外交大臣g.坎寧邀請美國共同反對俄、普、奧三國“神聖同盟”對拉美各國的干涉,禁止再把拉丁美洲殖民化,得到門羅的贊同。
1823年12月2日,門羅總統在致國會諮文中宣稱:美國將不干涉歐洲列強的內部事務或它們之間的戰爭;美國承認並且不干涉歐洲列強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保護國;歐洲列強不得再在南、北美洲開拓殖民地;歐洲任何列強控制或壓迫南北美洲國家的任何企圖都將被視爲對美國的敵對行爲。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號。
實際上,宣佈拉丁美洲屬於美國的勢力範圍。
從某種意義上講,門羅主義在客觀上起到了防止已獨立的拉美國家再淪爲歐洲列強的殖民地的作用。
在隨後的歷史中,門羅主義成爲美國外交的重要基礎。
當時美洲的國際環境和美國實力的弱小使美國外交的決策者在處理拉美獨立問題時面臨嚴峻考驗,門羅主義以平和的語言宣告美國開始作爲大國在國際舞臺獨立的發揮作用,它對國家戰略的啓示是引人深思的。
此政策於1836年第一次實行,其時尚未得名門羅主義。
美國當時爲了反對得克薩斯與英國結盟而行使此政策。
1845年12月2日,詹姆斯·波爾克總統對國會宣佈,門羅主義須嚴格實行,而美利堅合衆國應積極西擴。
1852年,若干政治人物引述門羅主義以論說將西班牙人強行逐出古巴。
在當時美國國力弱小和美洲國際環境錯綜複雜的條件下,公開向世界宣佈門羅主義,美國的外交決策者們做出的是一個有魄力、有遠見的決策。
它是從半個世紀以來獨立同外國相處中建造起來的應予肯定的美國外交政策結構的一塊頂石。爲美國外交政策樹立一個舉世共見的準則,並將它牢固的植根於民族意識。
門羅主義在發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並沒有產生直接的作用。
華皇認爲,“門羅主義之所以重要,並非在於它做了什麼,而在於它發展的結果”。
美國對拉丁美洲的政策一直以此爲基調,從國家戰略的角度來說,門羅主義爲正在崛起的美國在外交上奠定了的基礎,它的戰略意義是引人深思的。
聽完華皇對門羅宣言的講述,卡特麗娜卡芙公主恍然大悟,“是啊,陛下不說,我以前都沒有想這麼多,美國人還是挺聰明的。”
“不是聰不聰明的問題,提出這種宣言,本身是需要魄力和國力支撐的,宣言容易提出來,但是如果做不到的話,被打臉,就不光是打一個國家的臉,還有可能被打倒!只能說英國人在世界歷史的發展中,不停的扮演着綏靖的角色,不停的扶持對手。”華皇眯着眼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