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暴風火箭炮

“人才啊!”彭毅還是很夠意思的,本着送佛送到家的原則,他還在給徐傑的‘私’信中特意附上了聶志遠整理的資料,而現在這些資料正擺在徐傑的桌面上,而當徐傑看到一款非常接近後世中被稱爲冰雹的的122mm火箭炮的東西后,徐傑也不得不感嘆一下這個面目全非的歷史。:

圖上畫的很簡單,一輛1.5噸的卡車,在車體上架設着4排6個的發‘射’管。發‘射’管的長度在2米左右。而旁邊標準的炮彈則是122mm長約0.8米左右的無尾翼火箭彈。在大概瀏覽了相關資料後,徐傑感覺這東西至少在遠離上要比歷史上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要強上很多。更像是一款德國火箭炮和俄國火箭炮相結合的產物。吸取了各方的優勢。

說起前蘇聯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恐怕絕大多數人都十分了解,齊‘射’時壯觀的長面和短時間內超大的投‘射’量,再加上簡單到極點的發‘射’裝置。這恐怕就是人們第一次看到喀秋莎火箭炮後的感覺吧。這款火箭炮幾乎秉承了蘇式武器的簡單實用以及投‘射’量強大優點,在2戰中是一款相當不錯的炮兵技術裝備。不過和歷史上不同的是,這一款火箭彈並沒有實用尾部的彈翼,這讓徐傑感到有些奇怪。

其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使用bm13火箭炮的炮彈彈翼是十分正確的選擇,因爲蘇聯當時面對強大的壓力沒有足夠的產能和時間去搞某些過於複雜的裝備。所以bm13並沒有使用發‘射’筒,更別說在裡面刻上膛線了,而是直接用發‘射’導軌。這樣一來火箭彈的旋轉就完全靠火箭彈噴嘴自身了。轉速下來了。‘精’度自然會降低一些。而歷史上俄國人處於成本的考慮,他們認爲直接加裝彈翼來減少發‘射’器的複雜‘性’是一件十分划算的事情,所以他們選擇了導軌和彈翼而沒有選擇發‘射’筒和膛線。從成本上來說很不錯。

在2戰歷史歷史上真正選擇複雜的渦輪噴嘴(和飛機上的渦輪不是一個概念啊。)和發‘射’管以及內部膛線的國家是德國,和名聲大噪的bm13不同,德國2戰火箭炮給人的感覺是默默無聞,但是並不代表德國人就沒有好貨。歷史上德國人也有幾款不錯的火箭炮,從‘精’度上來講。採用了渦輪火箭彈和發‘射’管的德國火箭炮要比蘇聯的bm13要準一些,從‘射’程上來講也算可以。(備註:德國2戰火箭炮中也有使用導軌發‘射’的。)

比如說德國的15cm火箭炮(nbfw41、42型)可以把彈重34.15公斤的火箭彈打出6900米遠,而口徑達21cm的42型火箭炮則可以把的火箭彈打出7850米。從‘射’程上來看比喀秋莎的8.5千米短一些,但是‘精’度卻要超過後者。不過悲催的是這種武器在德國人手中最開始更多的是當成煙霧彈或者特種彈‘藥’發‘射’器而不是當成一種壓制‘性’兵器,在喀秋莎火箭炮大行其道之後,德國依然沒有像蘇聯人那樣集中使用這種武器。而原因之一可能就是德國人認爲火箭炮的‘精’度過低。而且裝填緩慢。但是德國人依然有車載火箭炮。部分火箭炮還贏得了陸地斯圖卡的稱謂。但是不管如何,這種武器的數量以及發揮的作用都無法和喀秋莎火箭炮相比,雖然在技術上和‘性’能上德國貨可能更好一些。

對於2戰火箭炮的作用,徐傑的定位就是一種廉價的可以再中等距離上撕碎對方防線或者攻擊的武器,在這個時代,‘射’程過遠的重型火箭炮幾乎沒有存在的必要,畢竟在這個沒有先進火控,更不要說制導炮彈的的時代。長身管火炮在遠距離的‘精’度都會比較低,這種‘精’度只有火炮四分之一的東東距離遠了可就真的什麼也打不到了!所以‘射’程在15km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喀秋莎有一種bm13dd的炮彈。可以打11km。)所以徐傑對這種火炮的要求就是12km以上就行。

同時考慮到裝填的難度,徐傑認爲單發炮彈的重量不要超過45kg爲宜,也就是說和一發155mm炮彈重量相當。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可以用人力狀態。你要是像德國人那樣搞出炮彈重達100+kg的8寸級別火箭炮,那麼光裝彈就很成問題。而裝彈緩慢的話自然會導致火箭炮的效率問題,畢竟火箭炮只是瞬時火力非常強大,但是要說到持續‘性’壓制的話,還是洗洗睡吧。這個位面可沒有先進的火箭炮自動裝填設備,大量的火炮炮彈幾乎都要手動狀態。

而這一方面聶志遠做的很不錯,他選擇的口徑和彈重正好和人力裝填的上限相‘吻’合。而且24根發‘射’管的重量也不算很重,一般的1.5噸卡車完全可以承擔。但是不足也是有的,那就是炮彈的長度還不夠,而且雖然有膛線來彌補火箭炮‘精’度問題,但是去掉尾翼還是不妥的。而當年蘇聯在2戰結束後解決問題的辦法是在彈尾安裝4個弧形的彈翼,在發‘射’前僅僅的和炮彈貼合在一起,當發‘射’後,迅速打開提高穩定‘性’。同時把炮彈重心定的稍微靠前一些,以增加穩‘性’。從理論上說這樣做並不難,但是考慮到能否讓彈翼和炮彈以及發‘射’筒完美的貼合在一起是一項技術活,所以徐傑並不確定這項改動什麼時候能搞出來,而另外一項就是如何把火箭炮炮彈做的更長一些,而蘇聯人的做法就是類似卷制炮管一般卷出一個火箭炮炮彈殼,而不是切削出來的。(這一點是作者在海陸空天慣‘性’世界上看到的,要是有問題的話不要找我啊--!)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麼這種火箭炮最終將變成一個縮水版的bm21冰雹型火箭炮,雖然因爲裝‘藥’和其它技術問題無法達到20km以上的‘射’程,但是在‘精’度和火力上絕對會甩開歷史上的德國貨和蘇聯貨兩條街。至於在戰場上發揮的作用,也肯定比歷史上的火箭炮表現的更好,更遠的‘射’程更高的‘精’度以及比較先進的地盤足夠讓他們變現的更好。

“既然是歷史上bm21火箭炮的簡化版,那麼就叫風暴吧。”最終來了‘性’質的徐傑還專‘門’給這‘門’火箭炮起了一個名字,並且要求相關部‘門’全力配合火箭炮的研發工作,在儘可能短的時間裡拿出樣品。

感謝書友zhouyu1976、hukaikaka的打賞~~~。今天又到週五了,最近一週訂閱持續低‘迷’--!作者決定今天下午再加更一章,希望各位書友能多多支持--!,

第1092章 先下手爲強第384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499章 東南亞攻略第81章 準備第1305章 目標奧匈軍團第305章 密談第1261章 大漠陰影第484章 突破第1047章 新的坦克第1341章 我們好像在他們身後1第1476章 英倫之戰的落幕第1530章 東線泥潭第406章 意外第502章 再見李鴻章第30章 兩場談判第277章 擱淺的巨鯨第892章 目標東方第475章 暗流涌動第42章 理想版公海艦隊第134章 日本人也缺錢啊第987章 不死不休第1437章 大西洋啓示錄1第112章 意外衝突(三)第895章 兵臨城下第911章 追擊第717章 攻擊方向第1285章 堅持與落幕第1263章 遼闊大西洋第1228章 一起上吧第1055章 脣槍舌劍第1474章 突破與落幕第386章 慈禧的應對第1096章 多線作戰第620章 陰影中的巨人第11章 設計師or廚子第86章 清日海軍(三)第954章 聖納澤爾第532章 倒賣戰艦第592章 戰爭腳步第1447章 抉擇第702章 代號“發電機”第1269章 側翼安全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970章 混亂第1147章 泥潭第459章 減少損失第366章 美國人最後的底牌第918章 戰爭準備第763章 中英峰會第1237章 連鎖反應第778章 貝蒂的行動第532章 倒賣戰艦第887章 接觸和試探第33章 忙碌的理查德第844章 意外第183章 日本海軍戰略的調整第1405章 虎嘯法蘭西5第92章 北洋設計局開張第1255章 遭遇戰第1507章 大計劃第1398章 抓狂的協約國第1056章 最後的合作第1024章 談判結束第696章 碰撞第528章 大格局第401章 北洋艦隊出動第286章 伊藤博文來訪第727章 一天三十萬英鎊!第906章 影響深遠第1020章 談判開始第337章 相持第330章 佛羅里達海峽第84章 清日海軍(一)第635章 大戰過後第597章 博羅季諾級戰列艦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376章 苦戰第579章 經略全球第1453章 全力以赴的英國人第366章 美國人最後的底牌第415章 交戰的藝術第1218章 布子伊朗第1106章 對策第1457章 在我之後,哪怕洪水滔天!第261章 勝利的幻象第755章 地方工業化第1018章 會議前夕第1416章 華夏和德國第469章 在家門口堵你第1238章 無法防禦的攻擊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1257章 交鋒第156章 血戰月峰山第253章 炮轟橫須賀第128章 x級裝巡改進版第82章 全聚德鬥毆第854章 伺機而動第614章 破局第259章 碰撞第540章 七省級戰列巡洋艦
第1092章 先下手爲強第384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499章 東南亞攻略第81章 準備第1305章 目標奧匈軍團第305章 密談第1261章 大漠陰影第484章 突破第1047章 新的坦克第1341章 我們好像在他們身後1第1476章 英倫之戰的落幕第1530章 東線泥潭第406章 意外第502章 再見李鴻章第30章 兩場談判第277章 擱淺的巨鯨第892章 目標東方第475章 暗流涌動第42章 理想版公海艦隊第134章 日本人也缺錢啊第987章 不死不休第1437章 大西洋啓示錄1第112章 意外衝突(三)第895章 兵臨城下第911章 追擊第717章 攻擊方向第1285章 堅持與落幕第1263章 遼闊大西洋第1228章 一起上吧第1055章 脣槍舌劍第1474章 突破與落幕第386章 慈禧的應對第1096章 多線作戰第620章 陰影中的巨人第11章 設計師or廚子第86章 清日海軍(三)第954章 聖納澤爾第532章 倒賣戰艦第592章 戰爭腳步第1447章 抉擇第702章 代號“發電機”第1269章 側翼安全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970章 混亂第1147章 泥潭第459章 減少損失第366章 美國人最後的底牌第918章 戰爭準備第763章 中英峰會第1237章 連鎖反應第778章 貝蒂的行動第532章 倒賣戰艦第887章 接觸和試探第33章 忙碌的理查德第844章 意外第183章 日本海軍戰略的調整第1405章 虎嘯法蘭西5第92章 北洋設計局開張第1255章 遭遇戰第1507章 大計劃第1398章 抓狂的協約國第1056章 最後的合作第1024章 談判結束第696章 碰撞第528章 大格局第401章 北洋艦隊出動第286章 伊藤博文來訪第727章 一天三十萬英鎊!第906章 影響深遠第1020章 談判開始第337章 相持第330章 佛羅里達海峽第84章 清日海軍(一)第635章 大戰過後第597章 博羅季諾級戰列艦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376章 苦戰第579章 經略全球第1453章 全力以赴的英國人第366章 美國人最後的底牌第415章 交戰的藝術第1218章 布子伊朗第1106章 對策第1457章 在我之後,哪怕洪水滔天!第261章 勝利的幻象第755章 地方工業化第1018章 會議前夕第1416章 華夏和德國第469章 在家門口堵你第1238章 無法防禦的攻擊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1257章 交鋒第156章 血戰月峰山第253章 炮轟橫須賀第128章 x級裝巡改進版第82章 全聚德鬥毆第854章 伺機而動第614章 破局第259章 碰撞第540章 七省級戰列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