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集團軍規劃

可以預見,在將來的第二次華俄戰爭中,雙方的交戰兵力將以十萬人計。繼承與北洋的華夏陸軍編制已經越來越不適合未來的大戰形勢,現階段,華夏陸軍的最大編制就是師。所謂的軍只不過是將數個師簡單的歸到一起,歸一個人指揮而已並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整合和完善。簡單的堆砌形不成戰鬥力,所以徐傑需要重新規劃更高級別的陸軍編制。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軍隊並不是編制越大越好,規模越大,雖然將更多的人歸到了一個指揮體系之下,避免了多頭指揮有限的軍隊造成的衝突和扯皮。但是同時要看到,當部隊編制過大時,會造成指揮和信息傳遞機制的極端膨脹,一個命令要花更多的時間才能傳達到作戰單位。這樣造成的時間延誤和指揮混亂會延誤戰機甚至導致失敗,所以並不是編制越大越利於指揮,只有在不超過信息傳遞機制效率的情況下,大編制纔有利於指揮。

在現階段情況下,依靠無線電和有線電話爲通訊手段。最大編制達10萬人的軍團最爲適合。過小了,會使前線幾十萬大軍過分分散,如果規模再大,考慮到戰線的廣度,整個軍團運轉起來也不甚方便。所以徐傑將最大的單位定位編制10萬的集團軍。

整個集團軍包括6個步兵師,一個集團軍部和相應的軍團直屬部隊,1個騎兵師,一個軍屬炮兵師。一個軍屬後勤師。步兵師是作戰的主力,理論上每個師有1萬人左右的規模。下轄3個步兵團,每個步兵團在2000人左右。一個炮兵團,一個運輸團,還有工兵營等等編制。其中師級炮兵團擁有一個152mm重榴彈炮營和2個105mm重榴彈炮營,間或還有一個營的150mm重迫擊炮營。每個炮兵營下轄2到3個連。每個連配有6到8門重型火炮。

每個步兵團下轄3個步兵營和2個炮兵連和其它輔助部隊。每個步兵營兵力約500人,下轄3個步兵連和1個火力支援連。步兵團的2個炮兵連一般爲一個75mm榴彈炮連和一個120mm重迫擊炮連,每個連配屬8門中口徑火炮。每個步兵連人數在135人左右。下轄2個步兵連和一個重武器排。重武器排下面不設班一般爲5個左右的戰鬥小組組成,每個戰鬥小組有6人。擁有一挺重機槍或者是82mm迫擊炮。步兵排有3到4個步兵班組成。每個步兵班擁有12個人,標配了一挺輕機槍和一個擲彈筒。班中還可能有一支狙擊步槍。班長和副班長會配備一支衝鋒槍。

騎兵師的配置和步兵師相似,不過就是從騎兵班開始縮小編制。整個師擁有8000人左右,同時一般還加強有額外的後勤補給和獸醫等單位。同時步兵師不裝備6寸級別重炮,而是改成了德制170mm重迫擊炮和105mm長管加農炮,其中170mm重迫擊炮和105mm長管加農炮用卡車進行拖曳。可以說騎兵師是一支騾馬化爲主但是擁有一定量機動車輛的機動打擊力量。機動能力在裝甲部隊和步兵部隊之間。用於銜接高速裝甲部隊和步兵部隊之間的空隙。

整個集團軍中最強大的遠程打擊火力就是軍中唯一的一個重炮師。這個重炮師的編制不是具體固定的。會根據軍團所承擔的任務而有一定的差異,比如說如果擔任的是攻堅任務的話,會配屬較多的8寸重炮和10寸甚至12寸短管攻城炮。而如果是擔任野戰任務的話,則會有較多的6寸加農炮和150mm重迫擊炮。理論上每個炮兵師會有一個8寸重炮團,一個攻城炮團,還有一個遠程加農炮壓制團。另外配屬一個專門的運輸團來爲整個炮兵師提供補給和機動。如果該集團軍負責守衛要塞的話,可能會有額外的要塞炮兵編制。

至於後勤師其實是用單純後勤來描述並不確切。因爲除了運送各種補給品外,這個師中還編有大量工兵鐵道兵和通訊兵。他們是最爲忙碌的,在戰爭開始之前就開始修築前沿陣地和道路交通樞紐等。此外還要維修各個師中送來的破損裝備。尼布楚前線距離後方工業區有些距離。總不能說是個裝備都要運回去進行維修吧。所以儘可能的在前線建立一套相對完整的維修體系還是十分重要的,即可以節省時間,讓武器儘早的重新返回戰場,同時也可以減少交通運輸的壓力。好在現在還有較長的時間,可以讓徐傑完成自己的計劃。

當然以上的編制是陸軍野戰軍團的編制,此外還有要塞守備部隊,後勤支援部隊,以及負責全集的運輸部隊。而用於進攻力量還有陸軍直屬的鐵道炮兵。他們將裝備從海軍戰艦和要塞上卸下來的超大口徑火炮。在前線預設的超大環形炮位上發揮自己的威力。這些射程在25km左右,放置於炮壘中的戰爭之神將對面的尼布楚城和身後的俄軍補給中樞都納入了射程之中,並且配備了專門的硬被帽混凝土穿甲彈用於對付可能存在的隱蔽炮巢。

對了,還有一支部隊不能忽視,那就是徐傑精心打造的裝甲部隊,不過這支部隊僅僅是有一個計劃,各項裝備的研製工作雖然已經開始,但是進展速度一般。白手起家建立一個如此複雜的裝備體系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見效的。而且裝備數量也絕對有限。根據各方面的反饋意見,徐傑已經感到了華夏共和國脆弱的工業體系的乏力,爲了保證質量和性能。徐傑已經開始計劃讓陸軍方面和德國陸軍部進行接觸。

“德國陸軍總該對這些擁有絕佳機動火力和防禦性能的東西感興趣吧?”徐傑心中說道。別的不說,至少可以讓德國人捉襟見肘的陸軍數量得到一定程度的彌補,軍隊打擊力不僅僅取決於數量和裝備,更取決於投放速度,當年的普法戰爭中德國人依靠便捷的鐵路交通在短時間內就將幾十萬大軍投送到法德邊境。而在歷史上1戰時德國也期望以凌厲的攻勢在短時間內摧毀法國。但是事與願違,世界第二強陸軍的法國在英國人幫助下,死死的頂住了德國人的全力一擊!進而將戰局拖入了持久戰。德國人一直強調部隊的機動性和打擊強度,應該對裝甲部隊感興趣的!

感謝書友醉笑道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續。。)

第581章 俄荷聯合艦隊第925章 潘興突擊師第593章 我們需要更多的榴彈炮第429章 烏蘭察布防線第466章 巨獸的對決第1337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5第883章 失控第178章 遭遇戰第236章 輿論戰第527章 不甘寂寞的羅斯福第521章 與土耳其的交易第387章 一石三鳥第320章 北洋艦隊的新旗艦第285章 變數第793章 大地震第1261章 大漠陰影第454章 交鋒第1088章 捉襟見肘第247章 左右逢源第494章 第二次談判第1105章 首殺第1101章 亞平寧風暴第374章 決戰聖地亞哥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94章 拜會劉公(二)第253章 炮轟橫須賀第816章 反咬一口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1056章 最後的合作第806章 打的就是你!第123章 陸軍改革第990章 諸神的黃昏2第846章 躺槍的英國人第1408章 危機來臨第702章 代號“發電機”第1157章 巨獸之戰第952章 拉人入夥第79章 門生第1077章 法國海軍第427章 突擊虎特遣隊第1150章 降臨前夜第1488章 裝甲啓示錄(5)第395章 盯梢第161章 豐島海戰(一)第744章 絕境第1086章 坎寧安的首勝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第335章 抉擇第510章 飛艇和潛艇第536章 海陸齊進第340章 謝利艦隊第1385章 不甘寂寞的德國海軍第1389章 激戰第1343章 貓捉老鼠第1387章 決斷第1428章 大西洋啓示錄2第1024章 談判結束第388章 北海道風雲第1468章 夜戰1第318章 制定計劃第1533章 過早開始的攻擊第356章 大格局第1156章 交鋒2第300章 好久不見了第170章 嚴肅點,打劫呢!第394章 馬卡諾夫的計劃第310章 均衡第1312章 徹底粉碎第5章 徐傑的野望第839章 拿還是不拿?第721章 裝甲集羣突擊第1244章 奧匈帝國的本錢第950章 妥協和重建信任第242章 突破鴨綠江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273章 戰爭背後的角逐第479章 火海第585章 速度很重要嗎?第93章 拜會劉公(一)第3章 崛起中的日本海軍第154章 分配戰艦第1432章 華夏海軍總動員第572章 進攻還是防禦第1001章 新的方案第1239章 海空爭端第1026章 預備航母計劃第229章 巔峰之戰第586章 全新的艦隊第1381章 聖納澤爾之殤第1015章 新的戰略新的目標第1142章 偃旗息鼓第260章 千鈞一髮第1348章 光桿司令第248章 大事可定第566章 俄荷談判第831章 姍姍來遲的援軍第1138章 殺招第609章 海狼在行動!第615章 兵者詭道也第154章 分配戰艦
第581章 俄荷聯合艦隊第925章 潘興突擊師第593章 我們需要更多的榴彈炮第429章 烏蘭察布防線第466章 巨獸的對決第1337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5第883章 失控第178章 遭遇戰第236章 輿論戰第527章 不甘寂寞的羅斯福第521章 與土耳其的交易第387章 一石三鳥第320章 北洋艦隊的新旗艦第285章 變數第793章 大地震第1261章 大漠陰影第454章 交鋒第1088章 捉襟見肘第247章 左右逢源第494章 第二次談判第1105章 首殺第1101章 亞平寧風暴第374章 決戰聖地亞哥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94章 拜會劉公(二)第253章 炮轟橫須賀第816章 反咬一口第463章 風聲鶴唳第1056章 最後的合作第806章 打的就是你!第123章 陸軍改革第990章 諸神的黃昏2第846章 躺槍的英國人第1408章 危機來臨第702章 代號“發電機”第1157章 巨獸之戰第952章 拉人入夥第79章 門生第1077章 法國海軍第427章 突擊虎特遣隊第1150章 降臨前夜第1488章 裝甲啓示錄(5)第395章 盯梢第161章 豐島海戰(一)第744章 絕境第1086章 坎寧安的首勝第420章 馬卡諾夫的應對第335章 抉擇第510章 飛艇和潛艇第536章 海陸齊進第340章 謝利艦隊第1385章 不甘寂寞的德國海軍第1389章 激戰第1343章 貓捉老鼠第1387章 決斷第1428章 大西洋啓示錄2第1024章 談判結束第388章 北海道風雲第1468章 夜戰1第318章 制定計劃第1533章 過早開始的攻擊第356章 大格局第1156章 交鋒2第300章 好久不見了第170章 嚴肅點,打劫呢!第394章 馬卡諾夫的計劃第310章 均衡第1312章 徹底粉碎第5章 徐傑的野望第839章 拿還是不拿?第721章 裝甲集羣突擊第1244章 奧匈帝國的本錢第950章 妥協和重建信任第242章 突破鴨綠江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273章 戰爭背後的角逐第479章 火海第585章 速度很重要嗎?第93章 拜會劉公(一)第3章 崛起中的日本海軍第154章 分配戰艦第1432章 華夏海軍總動員第572章 進攻還是防禦第1001章 新的方案第1239章 海空爭端第1026章 預備航母計劃第229章 巔峰之戰第586章 全新的艦隊第1381章 聖納澤爾之殤第1015章 新的戰略新的目標第1142章 偃旗息鼓第260章 千鈞一髮第1348章 光桿司令第248章 大事可定第566章 俄荷談判第831章 姍姍來遲的援軍第1138章 殺招第609章 海狼在行動!第615章 兵者詭道也第154章 分配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