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更粗的火炮更大的戰艦!

兩場測試結束後,華夏共和國海軍開始進一步熟悉和掌握這級戰列艦,而德國海軍沒有閒着,他們在根據這兩場測試的結果制定下一步的發展方略,而在這一刻提爾皮茨和他手下的德國海軍的雄心再一次顯現出來。“裝備着12門12寸火炮的戰列艦僅僅是一個計劃的開始,我們會繼續努力,直到公海艦隊的實力得到世界的承認和尊重。”提爾皮茨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誠然如提爾皮茨日記中所寫的那樣。經過測試後,德國海軍已經被未來美好的前景所吸引。龍興級戰列艦上所體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讓德國海軍上下折服。而隨後的一些測試證明,龍興級戰列艦的建造非常成功,動力系統、武器系統、指揮和通訊系統表現非常完美。這已經證明了德國海軍有建造更大噸位戰艦的能力,所以德國海軍一面準備建造4艘和龍興級同型號的拿騷級戰列艦,一面準備開工新式戰艦!

“我們需要裝備更大口徑的艦炮,12寸無法滿足未來的需要,相對而言,如果可以,我倒是希望可以把多達12門的12寸艦炮換成8門到9門更大口徑的艦炮,比如說350MM,甚至是380MM。”舍爾在彙報中這樣寫道。此時的德國海軍已經徹底從強調投射量和射速的舊有體系中脫離出來,他們的要求變成了強調艦炮的毀傷能力,要求刀刀見血!

而在希佩爾的報告中,他着重談了對未來快速艦隊的看法。在這一點上,他和歷史上完全一樣,對速度並不是十分看重。在報告中他這樣寫道:“在前衛艦隊的交戰中比拼艦隊速度其實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甚至是誤入歧途!偵察艦隊的作用就是擊敗對方的偵察艦隊然後突破敵方前衛的封鎖將對方主力艦隊的位置規模等相關信息傳遞給主力艦隊。”

“在這個要求下,前衛艦隊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對付對方的前衛艦隊,否則的話,連對方前衛都收拾不了,又如何發現敵方主力艦隊?英國人需要有超越裝甲巡洋艦的速度的戰艦去在廣袤的大洋上追擊破交艦。而德意志帝國沒有這個必要,我們的前衛艦隊速度只需要比對方主力艦隊快,並且可以利用較好的防護和火力在遇上對方主力艦隊時能夠爭取時間撤離戰場即可。”

面對兩位部下的報告,提爾皮茨十分認同。但是在隨後在和海軍艦船設計部門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新式戰艦的火力佈局問題又一次擺在了他的面前,新式戰艦使用威力更強大的14寸級別的艦炮已經成爲定局。在爲拿騷級戰列艦研製出新式的12寸50L長身管艦炮後,下一步就是裝備14寸45L級別的艦炮。但是在具體火力安排方面,德國人又重新陷入了躊躇之中,8、9、10、12這幾個數字再次在提爾皮茨腦海中晃悠!

是4座雙聯裝主炮還是3座三聯裝主炮,亦或者是5座雙聯裝和4座三聯裝?面對這4種火力搭配,提爾皮茨再次陷入了深思之中。從火炮數量上來看。陷入是12門火炮最爲生猛,但是實際上卻並不是這樣,反而是最不可取的。如果一艘戰列艦要裝備12門14寸以上火炮並且有還算過得去的防禦和航速的話,那麼噸位至少要到3萬噸以上!先不說德國造船廠在建造這樣巨大的戰艦時會不會出現什麼情況,單純就從性能而言,德國人也有更好的選擇。或者說12門主炮的佈局僅僅是無奈的一時之選。

比如說美國人建造的新墨西哥級和田納西級爲代表的美帝1戰鐵烏龜,他們都裝備了多達12門14寸艦炮。這個性能在一戰時期堪稱巔峰。總體而言硬件性能上比女王和復仇級戰列艦要強,至少在硬拼的時候是這樣。如果排除火控和炮彈因素,和德國的巴伐利亞相比也毫不遜色。但是不要忘了,重量上新墨西哥級要比巴伐利亞重了4000噸!

究其原因呢,是美國人當時沒有15寸以上的艦炮,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拿14寸炮湊數!當美帝在基本相同的艦型上換裝了4門16寸火炮後,這級脫胎於14寸鐵烏龜的戰艦有了一個全新的名字,那就是馬里蘭級戰列艦,BIGSEVEN!!一個時代的強者,與英國的納爾遜級和日本的長門級並稱爲最強戰列艦!比標準戰列艦高出一個檔次的產物!所以說白了。佈置12門主炮的戰艦是在下一代艦炮還未研發出來之前的一個應急之作。如果有更大的主炮,各國會選擇裝備數量較少但是口徑更大的主炮。

然後就是5座雙聯裝的佈局了,其實這條路華夏海軍當年也走過了,無非就是中軸佈局5座炮塔,就像華夏共和國給英國人提供的設計方案。或者說類似於意大利王國給華夏共和國建造的2艘戰艦,船體舯部對角放置兩座炮塔。目前就這兩種選擇,或者說一般來看就這兩種選擇,至於優劣,前面已經說過了,不再多說。但就在此時,某個設計師又提出了一個相當奇葩的設計,那就是3223佈局,1號炮塔和4號炮塔是三聯裝,2號炮塔和3號炮塔是雙聯裝!

這個設計在當時看了可真是夠奇葩的!但是所有的設計師都不是白給的,雖然他們會煩各種在後世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但是在當時,他們都有自己的理由,包括這個3223的火炮佈局!從火力的保持上來看,更多的炮塔意味着一旦某個炮塔被擊毀或者卡死後,損失儘量上的火力,有一句俗話叫炮塔是炮彈磁鐵,這句話是相當準確的,比如說日德蘭海戰中被各種點炮仗的英國戰巡,比如說參戰回來後的4艘德國戰巡剩餘炮塔連一艘戰艦都湊不出來!比如說2戰俾斯麥號戰列艦最終被打掉4座炮塔。血一般的例子啊。雖然這些事情還沒有發生,或者以後也沒機會發生,但是對於這一點認識,當時海軍各界已經有了共識。

所以,雖然德國人在快速戰艦計劃中暫時接受了3座三聯裝炮塔的佈局設計,但是總體而言,德國設計師和海軍部還是希望有4座炮塔分擔損失。而4座三聯裝主炮所需要的重量太大了,那麼就在儘可能保證火力的情況下削減重量吧。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同樣是炮塔,但是揹負炮塔和非揹負炮塔的重量差的很多,畢竟差一個炮座呢。所以要儘量削減炮座的重量和上面的揹負炮塔的重量,秉承這個原則,德國設計師便搞出了揹負炮塔是雙聯裝,非揹負炮塔是3聯裝的佈局。

這樣的佈局是否有效呢?從歷史上看,確實如此。比如說美國人的內華達號戰列艦採用3223佈局,正常排水量是27500噸,而採用4座三聯裝佈局的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的正常排水量則是31400噸。雖然說後者的動力稍微高了一些,但是其中減少的噸位效果還是很明顯的。而在歷史上這樣的佈局也確實吸引了不少設計師的注意,如果算上未成艦和設計艦的話,奧匈帝國的超無畏計劃,就是裝備了10門350艦炮的勞登級戰列艦,而日本的金剛代艦中也有使用類似佈局的方案!

結果當海軍部的某些人搞出3223的佈局後,另外一小撮人竟然還搞出了2332佈局!面對這比奇葩還奇葩的佈局,人家也有充分的理由。這批人是從水下防護和船型的角度來考慮的,他們認爲,相對於艦炮的打擊,水雷和魚雷對戰艦造成的損傷會更大,保證足夠厚度的水下裝甲和足夠的縱身以及細分隔艙是唯一的辦法。而如果在1號和4號炮位安置3聯裝主炮的話必然會造成首尾裝甲盒的寬度增加,這樣直接擠佔了水下防雷佈局的縱深,這樣直接導致了水下防護的確實,而一旦彈藥庫被魚雷或者水雷引燃的話,那結果必然是悲劇性!同時因爲船首過於肥大,直接會造成阻力比較大。

但是唯一的問題就是,這個火力協調很成問題,要是半齊射的話,可能要費點勁,而且從重量上來看也不會很低,至少比3座三聯裝佈局要重一些。至於最後兩個計劃,4座雙聯裝炮塔的戰列艦是最基礎最簡單風險最小但是火力最次的產物。而3座三聯裝的佈局則是考慮到3聯炮塔的散步,以及半齊射的火力協調問題。總之,德國海軍部對各個方案爭論不休。身爲海軍大臣的提爾皮茨也沒有辦法。

不過現在時間還早,德國人有充分的時間去驗證各種方案的性價比的問題,畢竟現在德國連自己的第一級無畏還沒有完工。14寸艦炮還沒有研製完成,遠遠沒有到開工超無畏的時候。不過是提前進行研發和討論罷了。就這樣,德國海軍設計院迎來了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

感謝書友空晨的打賞,以及書友地獄女皇、tianlang588的月票支持~~~。

第911章 追擊第315章 熱火朝天的北洋第153章 琅威理的疑惑第1315章 落幕和影響第408章 定計第1451章 多點開花第1514章 出乎意料的攻勢第1054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60章 主力碰撞第1075章 鋼鐵風暴第1038章 航母交戰推演第924章 勝利下的隱憂第709章 遲到的馬卡諾夫第1189章 差距第132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577章 數量就是戰鬥力第708章 崩潰第405章 草原上的追逐戰第1139章 重創第989章 餘響第1247章 遊騎兵第105章 李中堂的決斷第160章 北洋大閱第810章 貝蒂和托馬斯第1233章 俄國人的選擇第1170章 攻防戰(1)第899章 這不是真的!第156章 血戰月峰山第861章 調整第1158章 鋼鐵墳場第1503章 轉攻爲守第1051章 交換第1371章 猶豫的俄國人第757章 鄧尼金的心思第1518章 救援計劃第496章 提爾皮茨到訪第1033章 華夏重巡洋艦第1287章 爭分奪秒第667章 新“施裡芬”計劃第785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1096章 多線作戰第366章 美國人最後的底牌第884章 風暴第1434章 急轉直下第107章 和解第599章 訪問朴茨茅斯第58章 徐教習第1496章 錫蘭海戰第475章 暗流涌動第1329章 呼嘯長空2第1037章 推演前的準備第240章 準備撤離第1147章 泥潭第1049章 無與倫比的暴怒級航母1第1278章 巨人殺手第271章 日軍最後的攻勢第556章 裝甲軍團VS要塞第174章 戰力之源第1532章 烏克蘭之戰!第1471章 局勢在不經意間轉換第719章 攻擊開始第1313章 持續惡化第219章 最終計劃出爐第933章 微型潛艇的逆襲第8章 拜會布林(一)第77章 分歧第1447章 抉擇第96章 陽謀第914章 伊茲梅爾級戰列艦第104章 提前發生的撤旗事件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50章 “抗日統一戰線”?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731章 拉人入夥第1516章 河口之戰第1240章 海空對抗第1334章 血火藍天4第1251章 來日方長1第307章 大戰略第232章 戰與和第1480章 從雲間到地面(2)第1533章 過早開始的攻擊第1013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1108章 南下第815章 趕緊走吧!第598章 THE BIG SEVEN !!第264章 棄子第117章 參觀英國戰艦第1508章 你還真敢來啊!第142章 經濟戰發動第1181章 風暴來襲第1123章 新的階段第316章 戰備進行時第195章 主力艦隊的碰撞第1361章 我們需要更大的航母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1536章 四面楚歌的同盟國第1403章 虎嘯法蘭西3第76章 初見第1275章 坦克大戰
第911章 追擊第315章 熱火朝天的北洋第153章 琅威理的疑惑第1315章 落幕和影響第408章 定計第1451章 多點開花第1514章 出乎意料的攻勢第1054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360章 主力碰撞第1075章 鋼鐵風暴第1038章 航母交戰推演第924章 勝利下的隱憂第709章 遲到的馬卡諾夫第1189章 差距第132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577章 數量就是戰鬥力第708章 崩潰第405章 草原上的追逐戰第1139章 重創第989章 餘響第1247章 遊騎兵第105章 李中堂的決斷第160章 北洋大閱第810章 貝蒂和托馬斯第1233章 俄國人的選擇第1170章 攻防戰(1)第899章 這不是真的!第156章 血戰月峰山第861章 調整第1158章 鋼鐵墳場第1503章 轉攻爲守第1051章 交換第1371章 猶豫的俄國人第757章 鄧尼金的心思第1518章 救援計劃第496章 提爾皮茨到訪第1033章 華夏重巡洋艦第1287章 爭分奪秒第667章 新“施裡芬”計劃第785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1096章 多線作戰第366章 美國人最後的底牌第884章 風暴第1434章 急轉直下第107章 和解第599章 訪問朴茨茅斯第58章 徐教習第1496章 錫蘭海戰第475章 暗流涌動第1329章 呼嘯長空2第1037章 推演前的準備第240章 準備撤離第1147章 泥潭第1049章 無與倫比的暴怒級航母1第1278章 巨人殺手第271章 日軍最後的攻勢第556章 裝甲軍團VS要塞第174章 戰力之源第1532章 烏克蘭之戰!第1471章 局勢在不經意間轉換第719章 攻擊開始第1313章 持續惡化第219章 最終計劃出爐第933章 微型潛艇的逆襲第8章 拜會布林(一)第77章 分歧第1447章 抉擇第96章 陽謀第914章 伊茲梅爾級戰列艦第104章 提前發生的撤旗事件第282章 驚天之變第50章 “抗日統一戰線”?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731章 拉人入夥第1516章 河口之戰第1240章 海空對抗第1334章 血火藍天4第1251章 來日方長1第307章 大戰略第232章 戰與和第1480章 從雲間到地面(2)第1533章 過早開始的攻擊第1013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1108章 南下第815章 趕緊走吧!第598章 THE BIG SEVEN !!第264章 棄子第117章 參觀英國戰艦第1508章 你還真敢來啊!第142章 經濟戰發動第1181章 風暴來襲第1123章 新的階段第316章 戰備進行時第195章 主力艦隊的碰撞第1361章 我們需要更大的航母第782章 費舍爾的苦衷第1536章 四面楚歌的同盟國第1403章 虎嘯法蘭西3第76章 初見第1275章 坦克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