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大戰略

要說徐傑爲何不遺餘力的給德國海軍支招,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如果華夏想有一個安穩的發展環境並且有機會向東南亞甚至更遠的地方擴張的話,就必須讓列強無暇東顧,而要讓列強相互牽制的話,第一次世界大戰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理論上講,如果按照歷史上的情況來看的話,無論德奧和土耳其如何運作,美英法俄意五國最終都可以把德奧和土耳其拍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德國給美英造成更加沉重的打擊,讓英國和美國在戰後也沒有能力向遠東滲透就成了徐傑的目的。所以,徐傑必須幫助德國,同時也適當的幫助英國,這場戰爭打得時間越長,雙方損失越大,對未來的華夏越有利!

爲此,徐傑甚至還給德國人設計了一套戰略,而就在提爾皮茨和舍爾第二次來訪的時候,徐傑決定將這個條約合盤托出。威廉二世對於海權的渴望已經讓英國人警惕,而如果按照歷史的發展,明年將發生德皇與英帝在南非問題上的衝突,這必將導致英德關係的惡化,再加上《海軍法案》的影響,雙方將逐漸走到敵對的道路上。

而就在徐傑第二次和提爾皮茨等人見面時,提爾皮茨的第一句話卻讓徐傑十分吃驚:“我們並不想和英國發生直接衝突,我們只是希望英國能尊重德國在海權方面的訴求,英國既然允許法國擁有一支強大的艦隊,那麼德國也應該擁有一支不弱於法國的艦隊。”

“想法很不錯。但是相對於法國,英國人不可能允許德國擁有如此強大的艦隊。”徐傑先是愣了一下,但是隨即笑着說道。

“爲什麼?!”提爾皮茨和舍爾對徐傑的回答大吃一驚。

“法國的海權是建立在對殖民地的維持上,也就是說法國海軍中的相當一部分艦隊是不適合主力決戰而只適合巡視殖民地的,我想如果您有機會看一下法國人的巡洋艦就可以明白這點。”徐傑笑着解釋道。

“這個理由不充分,德國在非洲,太平洋上也有殖民地。”提爾皮茨搖搖頭說道。

“德國可不像法國那樣依賴殖民地。法國人有放債的傳統。而殖民地在法國的金融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如果法國和英國敵對,那將面臨殖民地與本土被分割的困境。而德國不一樣。德國的煤鐵基本可以自己自足,經濟上更是以本土工業爲主,英國人的海上封鎖對德國影響不大。我說的沒錯吧。”徐傑得意的說道。

“而更重要的是。法國艦隊不可能打過英國艦隊,法國艦隊被分割成兩個大的艦隊,一支是大西洋艦隊另一支是地中海艦隊,而兩者之間的聯繫被直布羅陀海峽上的那個要塞所分割,以馬漢先生的觀點來看,法國海軍無法集中力量去戰鬥,處於戰爭中的外線,而英國卻可以同時調集本土艦隊和地中海艦隊協同作戰,剩下的不用我多說了吧。”徐傑以一種考較的語氣說道。

“我明白了,因爲德國艦隊如果強大起來的話。那麼只能作用於北海,而一支集中起來的,世界第二的德國艦隊將對英國本土構成巨大威脅,所以英國人不會同意德國擁有這樣的艦隊,而如果德國海軍軍備擴張到一定程度的話。那麼英國和德國之間必然交惡。而海上封鎖對德國作用一般,那麼英國人如果想限制德國海軍的話,就一定會在北海佈置重兵,甚至是近岸封鎖!”一旁的舍爾反應過來頗有些震驚的說道。

“英國人根本就不用近岸封鎖,只要英國能保證本土的安全和將德國海軍牢牢鎖死在北海就可以了。這種辦法既省時又省力。”徐傑搖搖頭說道。

“所以,你們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放棄海軍,另一種是隻能做好在北海挑戰英國皇家海軍的準備。你們自己選吧。”徐傑平靜的說道。

“那如果我們想打破這個局面,是否有辦法?”提爾皮茨問道。

“單純靠德國自然不行,德國和法國已經成了世仇,這是不可調和的,而三皇同盟已經失效,最近德國和奧匈帝國走得很近,而奧匈帝國很想獲得巴爾幹地區,這就與俄國有着不可協調的矛盾。所以俄國也將成爲德國的敵人,再加上一個英國,好吧,現在告訴我,德國和奧地利如何有能力抵擋三個大國?”徐傑笑着問道。現在的美國還沒有真正發力,而俄國在西方人眼中還是一臺龐大的壓路機,近乎無線的人口和廣袤的土地讓俄國活像一隻真正的北極熊一般窺視着西歐。

“色當會戰已經證明了法國陸軍的外強中乾。”提爾皮茨故作輕視的說道。

“先姑且不說法國陸軍是否真的像某人所說的那樣不堪一擊。就說佈局而言,俄國和奧地利是兩線作戰。不知道面對從東邊掩殺過來的上百萬俄軍,德國和奧地利會如何佈局?再加上英國,雖說英國的強勢是在海上,但是也有一支高效的中等規模陸軍,再加上龐大的殖民地提供的人力,告訴我,德國就算全民皆兵,能有多少?“徐傑這段話其實是低估了德國陸軍的戰力,總體而言,單純德國陸軍在一戰中基本上和英法兩國打了個平手,當然,如果從國力消耗上來說,德國耗不過兩個殖民大國。

“那德國的希望在那?”提爾皮茨語氣中充滿了一種被挫敗的感覺,此時的他才體會到當年鐵血首相俾斯麥爲何不同意陸軍提出的讓法國割地的計劃,阿爾薩斯和洛林將成爲法德之間無法解開的疙瘩。

“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歐洲大陸還有一個大國,他叫意大利。在歐亞大陸上,還有一個復員遼闊的大國,他叫土耳其。”徐傑笑了笑說道。

“怎麼?看不起意大利嗎?意大利的工業不比奧匈帝國差,而意大利相對於奧匈和德國最大的優勢在於意大利北部的山地易守難攻,無論是法國還是奧匈帝國,想從那裡攻破都是十分困難的,正因爲這樣。意大利人可以加強海軍建設。所以纔有了現在世界實力第三的意大利海軍。這樣一支強大的力量難道不應該爭取嗎?”徐傑看了看提爾皮茨臉色那種略帶輕視的表情笑着說道。

“至於土耳其嗎?雖然無論從工業還是整體實力來看都上不了檯面,但是它處於亞非歐三大洲的十字路口上,印度。這個英國女王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它和英國本土之間的聯繫可是要經過土耳其的。而如果奧匈和土耳其可以聯手的話,直接就將俄國徹底孤立起來。甚至如果意大利加入到德奧一方的話。整個地中海東部都將是你們的天下,甚至攻佔蘇伊士運河也不是不可能,爲了應對這種局面,英國人必須排出海軍支持法國。”徐傑的分析十分到位,充分的理由讓提爾皮茨也不禁動容。

“德國可以不要意大利的工業,可以不要意大利的陸軍,但是必須需要意大利的海軍,因爲只有英國皇家海軍遭到了削弱,英國人才會考慮退出戰爭,即使德國陸軍再強。也沒有能力跨越一支強大海軍防守的英吉利海峽,不是嗎?”徐傑一口氣說完了自己的所有理由。

“意大利人也就是海軍上得了檯面。”舍爾撇撇嘴說道。不得不說,意大利海軍確實強大,至少相對於現在的德國海軍來說是這樣。

“徐將軍的見解非常獨到,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這個想法很不錯。那麼徐將軍是否願意探討一下海軍軍備方面的問題?”提爾皮茨已經大致明白了徐傑這番話的意思。而現在,在戰略問題解決後,那麼就該討論軍備方面了。

“英國已經在設計航速達到22節甚至23節的萬噸級巡洋艦了。難道貴國還堅持20節作爲戰艦的標準航速嗎?我曾記得您建議德國海軍建造大量的快速戰艦。”提爾皮茨說道。

“高速戰艦和急速戰艦不是一個概念,所謂的高速是指比對方的主力艦速度稍微高一些,而不是說航速超過了所有敵艦。極限航速的代價是非常大的,這一點我想是個人就明白。決戰型艦隊的首要問題是火力,隨後是防護,航速只要能稍微高一點就行,航程和試航性則是以夠用爲標準。”徐傑耐心的解釋道。

歷史上,以一戰的戰艦爲例,爲了追求高航速,英國的戰巡在防護和火力上都要比同時期的戰列艦差上不少,而噸位上則多出不少,例如英國的鐵公爵號戰列艦,水線帶的主裝有300MM(雖然很低),上裝是9寸。裝備有10門13.5寸炮。排水量是2萬2千噸。航速21節,而英國的戰列巡洋艦獅號,則是主裝甲帶9寸(延伸高度足夠),裝備有8門13.5寸炮,航速是27節,但是排水量卻達到了2萬6千多噸。獅號不但火力和防護不如鐵公爵,就爲了速度,重量整整上升了4000噸左右。

“尤其是在北海,地中海這樣的澡盆中,因爲不存在破交的需要,同時也沒有太大的游擊戰空間,所以雙方一旦相遇,那就是一場血戰,如果一方想跑,只要自己的防護足夠到位,同時護航艦艇掩護到位,那麼跑回去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隨後徐傑又從雙方可能的交戰事態上來分析戰爭情況。

歷史上日德蘭海戰中,德國公海艦隊在與英國皇家海軍相遇後,西佩爾指揮戰巡艦隊展開死亡衝刺,在切開封鎖後,整個公海艦隊在輔助戰艦的掩護下基本上全都回到了基爾港,甚至連那些老舊的前無畏也幾乎都回去了,這充分證明了只要掩護艦隊到位,依靠魚雷的威懾和煙霧的遮蓋,大艦隊回撤的成功率相當高,所以沒必要過分追求高速。

“輔助艦艇?我發現現在徐大人對這些小船突然有了興趣,這回和意大利人的合作項目中幾乎都是小船。”提爾皮茨笑着說道。

“不得不說貴國的情報機構真是高效啊。”徐傑讚歎了一句,心中卻對意大利的保密工作頗有微詞。“當初我不搞輔助艦隊不是說它不重要,而是相對於對抗日本來說,高效的主力艦隊更加實際,但是對於一支真正想稱霸大洋的艦隊來說,輔助艦隊也是相當重要的。”徐傑頓了頓接着說道。

“另外,如果可以,我希望德國能在破交方面動一些心思,例如使用經過僞裝的輕型軍艦和潛艇偷偷溜出去對對方的海上交通線進行打擊。”

“潛艇嗎?貌似現在的潛艇只是一個可以潛水的玩具而已。不過真像徐將軍所說,隨着技術的進步,潛艇能解決航程和武器問題的話,那麼潛艇破交確實是個不錯的方法。”提爾皮茨略作沉思後說道。

“另外,我需要強調一點的是,如果德國真要拉攏土耳其帝國的話,幫助其在波斯灣修建一個完善的海軍基地是相當不錯的選擇,波斯灣入口狹小。如果能配合水雷陣的話,那將爲艦隊提供一個十分安全的港口,而如果土耳其艦隊或者德國駐土耳其艦隊能夠從波斯灣殺出來的話,對於某國的印度洋航線將是致命的影響。而某國在廣袤的印度洋上卻沒有接近波斯灣的海軍基地。這其中的戰略意義,我想就不用多說了吧。”徐傑意味深長的說道。

“想法相當不錯,但是如何拉攏土耳其帝國呢?”提爾皮茨習慣性的問道。

“那就是貴國政府和外交部門的事情了。我的幫助到此爲止。”徐傑笑着說道。

“我想問一句,貴國現在不是要和英國一起對付俄國嗎?那爲何又幫助德國尋找對抗英國的方法?”提爾皮茨話鋒一轉冷冷的說道。

“這個理由很簡單,英國只是利用北洋對抗俄國而已,在英國人看來,最好的結果莫過於大清和俄國兩敗俱傷,然後英國坐享其成獨自控制遠東。而隨着俄國的倒下,甚至是俄國還沒倒下的時候,英國可能會扶持日本或者荷蘭,繼續阻礙我國在遠東的擴張,這個世界上並不是只有德國希望改變舊有的利益分配體系。我說的話你明白?”徐傑說道。

“套用貴國的一句成語那就是遠交近攻了?正因爲德國無法在遙遠的遠東投射自己的影響力,所以我們纔是朋友,而對於盤踞在遠東的英國來說,這對貴國始終是一個潛在威脅?我能否這樣理解?”提爾皮茨想了想恍然大悟道。

“回答的很正確,你可以這樣理解。”徐傑微笑着點點頭。

感謝書友山輕盈和空晨的打賞。本位面的一戰格局新鮮出爐。(未完待續。。)

第1185章 外援第474章 風起雲涌第1191章 後續第1304章 拖延第1284章 倔強的約翰牛第267章 馬卡諾夫的囑託第99章 風險與收益第483章 巷戰第1510章 生活看淡不服就幹!第927章 亞眠上空的死神第66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598章 THE BIG SEVEN !!第742章 地震了?!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641章 運動戰第354章 謀劃第665章 膠着的戰局第1336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4第497章 無畏之王第1013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409章 德國人也來攙和第533章 不成功的忽悠第157章 陸軍戰備會議第1388章 登陸第133章 日本人的決斷第196章 血戰(一)第956章 兩難的選擇第1023章 巡洋艦談判第1015章 新的戰略新的目標第446章 全局調整第489章 馬卡諾夫的計劃第320章 北洋艦隊的新旗艦第1535章 黑豹出籠第913章 隕落第1167章 死從天降第1497章 打穿他們!第108章 艦隊備戰第492章 戰列巡洋艦計劃第1260章 裝甲預備隊第579章 經略全球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977章 準備第748章 屈服的俄國第1298章 互有攻防第801章 戰爭倒計時第1461章 冰島海戰第1197章 制導武器的必要性第1237章 連鎖反應第922章 戰雲密佈第898章 出動第569章 神棍VS學霸第945章 戰鬥還是撤離?第129章 準備啓程(一)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65章 憤怒的光緒第1034章 非正式會談第191章 戰爭背後的鷹第998章 雷霆瑟布魯斯第1306章 宿敵第107章 和解第812章 赫爾格蘭外海第918章 戰爭準備第1396章 對攻第1521章 僵持第16章 徐傑的對策第1212章 華夏裝甲師2第1392章 後續第813章 樂極生悲第526章 小國的心思第6章 完美裝巡第244章 勝利撤離第48章 徐傑的回國規劃(一)第1167章 死從天降第706章 抉擇第770章 來到遠東的霞飛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819章 意大利居然動了!第1156章 交鋒2第1093章 分配任務第662章 追蹤第1333章 血火藍天3第1438章 四分五裂的法國第982章 準備出發第163章 豐島海戰(三)第622章 大戰之前的平靜第1298章 互有攻防第844章 意外第607章 遠東大海上的盛宴第1037章 推演前的準備第709章 遲到的馬卡諾夫第863章 最終的計劃與準備第697章 檢討第1521章 僵持第878章 丹澤港外的戰鬥第51章 規模龐大的意大利代表團第227章 短暫的平靜第1487章 裝甲啓示錄(4)第570章 加密機的改進第507章 蒸汽輪機和重油第303章 啓程
第1185章 外援第474章 風起雲涌第1191章 後續第1304章 拖延第1284章 倔強的約翰牛第267章 馬卡諾夫的囑託第99章 風險與收益第483章 巷戰第1510章 生活看淡不服就幹!第927章 亞眠上空的死神第66章 日本人的反應第598章 THE BIG SEVEN !!第742章 地震了?!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641章 運動戰第354章 謀劃第665章 膠着的戰局第1336章 比斯開灣上空的鷹4第497章 無畏之王第1013章 結束和新的開始第409章 德國人也來攙和第533章 不成功的忽悠第157章 陸軍戰備會議第1388章 登陸第133章 日本人的決斷第196章 血戰(一)第956章 兩難的選擇第1023章 巡洋艦談判第1015章 新的戰略新的目標第446章 全局調整第489章 馬卡諾夫的計劃第320章 北洋艦隊的新旗艦第1535章 黑豹出籠第913章 隕落第1167章 死從天降第1497章 打穿他們!第108章 艦隊備戰第492章 戰列巡洋艦計劃第1260章 裝甲預備隊第579章 經略全球第1215章 快速機羣第977章 準備第748章 屈服的俄國第1298章 互有攻防第801章 戰爭倒計時第1461章 冰島海戰第1197章 制導武器的必要性第1237章 連鎖反應第922章 戰雲密佈第898章 出動第569章 神棍VS學霸第945章 戰鬥還是撤離?第129章 準備啓程(一)第233章 主權換援助第65章 憤怒的光緒第1034章 非正式會談第191章 戰爭背後的鷹第998章 雷霆瑟布魯斯第1306章 宿敵第107章 和解第812章 赫爾格蘭外海第918章 戰爭準備第1396章 對攻第1521章 僵持第16章 徐傑的對策第1212章 華夏裝甲師2第1392章 後續第813章 樂極生悲第526章 小國的心思第6章 完美裝巡第244章 勝利撤離第48章 徐傑的回國規劃(一)第1167章 死從天降第706章 抉擇第770章 來到遠東的霞飛第1271章 長角犀牛第819章 意大利居然動了!第1156章 交鋒2第1093章 分配任務第662章 追蹤第1333章 血火藍天3第1438章 四分五裂的法國第982章 準備出發第163章 豐島海戰(三)第622章 大戰之前的平靜第1298章 互有攻防第844章 意外第607章 遠東大海上的盛宴第1037章 推演前的準備第709章 遲到的馬卡諾夫第863章 最終的計劃與準備第697章 檢討第1521章 僵持第878章 丹澤港外的戰鬥第51章 規模龐大的意大利代表團第227章 短暫的平靜第1487章 裝甲啓示錄(4)第570章 加密機的改進第507章 蒸汽輪機和重油第303章 啓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