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熱火朝天的北洋

徐傑在歐洲可真是做了一次散財童子,大把的花錢,大量的設備和工程建設讓北洋從戰爭中獲得的賠款一下少了一小半!幾千萬兩銀子如流水般的花了出去,換回來的是一個個工程項目和成船的機械設備,大連造船廠終於破土動工了,在聘請來的德國設計師和詹天佑等人的策劃下,這個被後人稱爲中國海軍的艦艇的搖籃的超大型造船廠終於開始了它波瀾壯闊的一生。

大型船臺,與之配套的發電站、車間以及相應的生活設施幾乎都是在一片荒野的情況下開始建設,大量的流民通過北洋體系內的運作被送到了遼東。“我們需要的是工人,一個有責任心,並且對生活有希望的工人,而不是單純的苦力。”面對這些大量的勞動力,徐傑對負責相關工作的人這樣說道。

爲工人提供儘可能好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就成了工程服務部的重要職責之一,爲了儘可能的讓整個工程和所有建設更加透明高效,徐傑專門成立了兩套監管制度,一套是常駐施工現場的監督局,而另一套則是隨時抽查的流動督察組。而對於其中一些有些專長或者年紀還小有極強可塑性的人員,徐傑還專門設立了夜校和相應的培訓體系加以培養,對於其中拔尖者,甚至會送到專門的新式學堂進行培養。

大連造船廠只是徐傑治下的一個工程項目而已,在徐傑控制的4個區域中。除了官方新建的各種工廠外,民間大量資本和金融機構的涌入也爲徐傑治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助力。一座座建議住房如雨後春筍般的被建設起來,隨後其中一些房子很快被拆掉然後建成永久性住宅。

在這裡,沒有清國政府和腐朽社會輿論對經濟發展的壓制,沒有各種苛捐雜稅,並且有北洋體系內的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和大量的勞動力可以僱傭,而更爲關鍵的是。隨着人口的不斷增多,以及北洋建設項目的全面展開,一個龐大的市場正在形成之中。絕大部分產品可以直接就近消化,節省了大量的運輸成本。可以說,這裡是整個清國最適合商業發展的地方。無數渴望幹出一番事業的年輕人來到這裡。並在這裡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商業和工業的發展是北洋最終強盛的支柱。但是農業和馬政則是徐傑的基礎,大量的商人農民和軍隊的涌入對糧食的需求可以用巨大來形容,徐傑不能指望着一直靠北洋體系內其它人的幫助,這樣只能解決一時之需,而同時爲了今後的備戰,大量囤積糧食等戰略物資也是必須的,所以徐傑着重加強了糧食生產。

在徐傑轄區內,農業生產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就是以軍隊屯墾爲主的軍隊農場,這些數量雖少。但是佔地廣闊的農場負責軍隊日常消耗和戰備糧的生產。其勞動力來源一部分是軍人。另一部分則是軍隊家屬以承包的方式獲得部分耕地的使用權。生產出的農產品由軍方統一採購。另外一部分則是撥給以賒賬的方式爲從關內來的移民提供土地,軍方提供農資和農用器械以及土地,勞動者在土地開墾出來後用產品抵償欠款。在欠款還清後,土地歸勞動者所有。

而馬政方面,徐傑一方面從歐洲引進英國重挽馬作爲運輸工具。一方面用從戰場上繳獲的高加索馬和從西班牙引進的安卡盧西亞戰馬與蒙古馬配種,作爲將來騎兵用戰馬。並且在草原上擴大苜蓿的種植面積。同時爲了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徐傑還通過關係和內蒙古的蒙古貴族達成一項協議,即用種馬和資金換取對方的草場使用權和人手。*畢竟,對於馬上民族來說,好的種馬是比金子還珍貴的存在。

除了工業建設和經濟建設外。最重要的還是戰備工程。東北武衛軍急需要擴編。畢竟這支力量不僅僅是徐傑在國內立足的根本,更是將來抵抗俄國入侵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大量出售了舊式火炮後,徐傑就開始準備爲陸軍炮兵的全速射化做準備。並且爲了保證後勤的通暢,徐傑成立了專門的總後勤部,統一負責全軍的補給調度,爲了在緊急情況下能保證運力。徐傑還將鐵路納入到了戰時軍管體系中。以便一旦有事,可以最大程度的滿足軍事需要。

而除了正規軍以外,大力建設類似於民團的準軍事組織也是十分重要的,套用後世的說法就是武警加預備役,隨時準備彌補前線兵員的不足。對於類似於警察性質的這種全脫產的部隊,徐傑的要求很簡單,除了不在軍隊序列中意外,其它要求和軍人完全一致。只不過他們還肩負着當地治安和維穩。而一旦開戰,他們將作爲陸軍的輔助力量參與到戰爭中去。

而預備役的要求則比較低。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在不脫產的情況儘可能的提高作戰素質。而一旦開戰後,在負責維護地方治安和必要時用於築壘區的防守任務。他們不是職業軍人,但是徐傑要求是至少在築壘區在防護工事的幫助下可以抵擋一定規模的俄國進攻。而除此之外,在強力機關用於野戰的情況下,必須保證後方的穩定,防止敵對分子的破壞,保證通訊和運輸的暢通。爲了能讓這支部隊堪用。徐傑還準備從參加過甲午戰爭的老兵中選取經驗豐富的中低級軍官用於軍隊的訓練和組織機構建設。並從青壯年中挑選出來各方面素質一流的人員來充實這支部隊。當然了,爲了保證這支部隊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必要的政治教育等手段還是需要的。

而海軍方面,徐傑的步伐賣的更大。兩艘新式的但丁級戰列艦的和一艘比薩級(pisa)裝甲巡洋艦和一艘歸遠級的採購計劃僅僅是北洋海軍體系的一部分。另外的重頭戲則是外洋艦隊的建設工作。徐傑已經爲外洋艦隊採購了2艘德國版加里波第改進型戰艦。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在大連造船廠完工後,徐傑還希望能將第三艘德版加里波第的建造工作交到大連造船廠,至少是部分火炮的舾裝工作交給大連造船廠,這樣一來,外洋艦隊就有3艘萬噸級裝巡和一艘吉野了。這支力量將是北洋艦隊的強大助力。從南北兩方面對俄國佔領的室蘭港形成鉗狀攻勢。

而在第一期海軍戰備計劃完成後,徐傑將準備開始第二期戰備計劃和北洋體系內海軍力量的整合與合練。在這一計劃中,除了北洋可能再採購一艘但丁級戰列艦外,北洋和外洋海軍將採購大量的2000到3000噸級反雷擊/偵查兩用巡洋艦。和大量的雷擊戰艦。並在幕後建立統一的艦隊指揮體系和情報分享機制。只有到了這時,兩支艦隊才能最終形成合力。而形成合力後的北洋大艦隊將不懼俄國遠東艦隊,即使俄國人在海軍整備完成前從歐洲殺過來,徐傑也毫不擔心。

海軍完成整合後,陸軍的整合則顯的任重道遠。徐傑可以利用的力量有哪些呢?自己的東北武衛軍是其中的一支,然後就是老北洋的馬玉昆等與自己同屬一脈的北洋軍。這兩支部隊的合作將是比較緊密的,自己是李鴻章的衣鉢傳人,馬玉昆等人又與自己關係不錯。所以一旦開戰雙方合作是沒有問題的。至於南洋華人組成的新軍,則大多歸於了徐傑的東北武衛軍,在他們看來能在一個新的地方開拓出一個新的局面還是很不錯的。

而除了北方的這兩支部隊外,剩下的就是現任閩浙臺總督的劉銘傳和兩廣總督李翰章的部隊了。李翰章是文官出身,而且兩廣遠離未來可能成爲戰場的地方,軍事壓力並不大,而且李翰章對軍事也確實沒啥研究,所以徐傑也無法指望李翰章的兩廣能提供多少武裝力量,能在必要的時候提供大量的資金和運輸船隊,徐傑就滿意了。

至於劉銘傳的閩浙臺嗎,這片地區可是塊寶地,當今清朝最富庶的地方都在劉銘傳的掌控之下。而作爲淮軍悍將的劉銘傳又是當時歷史上少有的軍政全能型人才。再加上外洋艦隊的母港就在臺灣。這支力量要是建設好的話,其實力絕對不會比老李的直隸北洋要差的。更爲重要的是,劉銘傳與自己的思想是相當接近的。哪怕有一天,當自己決定改變這個國家的時候,即使李鴻章表示不支持,但是劉銘傳絕對會支持,原因很簡單,劉銘傳的出身決定了他對於朝廷的認同遠不如李鴻章這個讀了n多儒家書籍的翰林。在劉銘傳心中,已經隱約的感到國家和民族是超越了封建理學的。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劉銘傳的扶持和幫助將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徐傑計劃下一個大型造船基地就選在臺灣的高雄或者福建沿海,這樣一來,北洋水師在南北都將擁有一個可以爲大型戰艦提供維修服務的基地,而陸軍方面。閩浙臺的財力足夠支持劉銘傳建設一支強大的陸軍和與之配套的裝備供應體系。而徐傑所要做的就是爲劉銘傳的軍隊提供人才和技術幫助。以便這支軍隊能最終成爲一支爲國家和民族而戰的部隊。

第1098章 備戰第663章 驚慌失措第1452章 繁華背後第585章 速度很重要嗎?第1372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1第1491章 摩拳擦掌第313章 無畏先聲第728章 血戰第717章 攻擊方向第894章 猛攻第1511章 致命的碰撞第981章 泥潭第1420章 海基VS陸基2第197章 血戰(二)第1363章 協約國的計劃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822章 將計就計?第1459章 大西洋風暴第1319章 虎狼之戰1第1034章 非正式會談第1274章 太兇殘了第737章 埃森的困局第1219章 伊朗戰略第238章 大殺器!!第1160章 質詢第1359章 猛虎出籠第480章 雙保險第404章 調整第1435章 底牌盡出的德國人第1138章 殺招第1404章 虎嘯法蘭西4第736章 特遣艦隊第1241章 戰後總結第598章 THE BIG SEVEN !!第1231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1273章 互相算計第867章 主力接戰第575章 德國人眼中的華夏第1249章 截擊第522章 英國人不要德國人要第1157章 巨獸之戰第285章 變數第925章 潘興突擊師第247章 左右逢源第910章 最後的出航第504章 俄國海軍部的爭執第294章 進京第1347章 真正的裝甲戰第1134章 進攻開始第741章 雷神之錘第136章 早產的風暴突擊隊第639章 佛羅里達級戰列艦第243章 大同江口的屠殺第1123章 新的階段第1017章 軍備競賽擴大化第1244章 奧匈帝國的本錢第140章 搶購!!第1122章 結束第1017章 軍備競賽擴大化第1442章 硬核桃第1144章 魔鬼的利刃2第609章 海狼在行動!第1107章 目標東非第571章 矛與盾第523章 火炮後置怎麼樣?第273章 戰爭背後的角逐第1211章 華夏裝甲師1第1496章 錫蘭海戰第668章 傾斜的天平第97章 來自遠方的求救第1440章 談判第295章 國家民族高於一切第246章 與中樞談生意第956章 兩難的選擇第531章 暗流涌動第1154章 碰撞第877章 黑虎掏心第1280章 空中花園行動第747章 越俎代庖第1235章 羽翼豐滿的公海艦隊第295章 國家民族高於一切第1150章 降臨前夜第578章 不能明說的事情第1508章 你還真敢來啊!第1450章 目標英倫第1403章 虎嘯法蘭西3第659章 會獵巴達維亞第1538章 攤牌2第384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1321章 放棄第191章 戰爭背後的鷹第809章 主動的德國人第1101章 亞平寧風暴第548章 陸軍作戰計劃第575章 德國人眼中的華夏第1362章 最強之劍第739章 南線會戰第1264章 緊鑼密鼓第519章 荷蘭人的抉擇
第1098章 備戰第663章 驚慌失措第1452章 繁華背後第585章 速度很重要嗎?第1372章 同盟國最終戰略1第1491章 摩拳擦掌第313章 無畏先聲第728章 血戰第717章 攻擊方向第894章 猛攻第1511章 致命的碰撞第981章 泥潭第1420章 海基VS陸基2第197章 血戰(二)第1363章 協約國的計劃第672章 一邊倒的戰鬥第822章 將計就計?第1459章 大西洋風暴第1319章 虎狼之戰1第1034章 非正式會談第1274章 太兇殘了第737章 埃森的困局第1219章 伊朗戰略第238章 大殺器!!第1160章 質詢第1359章 猛虎出籠第480章 雙保險第404章 調整第1435章 底牌盡出的德國人第1138章 殺招第1404章 虎嘯法蘭西4第736章 特遣艦隊第1241章 戰後總結第598章 THE BIG SEVEN !!第1231章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第88章 徐氏步兵班(一)第1273章 互相算計第867章 主力接戰第575章 德國人眼中的華夏第1249章 截擊第522章 英國人不要德國人要第1157章 巨獸之戰第285章 變數第925章 潘興突擊師第247章 左右逢源第910章 最後的出航第504章 俄國海軍部的爭執第294章 進京第1347章 真正的裝甲戰第1134章 進攻開始第741章 雷神之錘第136章 早產的風暴突擊隊第639章 佛羅里達級戰列艦第243章 大同江口的屠殺第1123章 新的階段第1017章 軍備競賽擴大化第1244章 奧匈帝國的本錢第140章 搶購!!第1122章 結束第1017章 軍備競賽擴大化第1442章 硬核桃第1144章 魔鬼的利刃2第609章 海狼在行動!第1107章 目標東非第571章 矛與盾第523章 火炮後置怎麼樣?第273章 戰爭背後的角逐第1211章 華夏裝甲師1第1496章 錫蘭海戰第668章 傾斜的天平第97章 來自遠方的求救第1440章 談判第295章 國家民族高於一切第246章 與中樞談生意第956章 兩難的選擇第531章 暗流涌動第1154章 碰撞第877章 黑虎掏心第1280章 空中花園行動第747章 越俎代庖第1235章 羽翼豐滿的公海艦隊第295章 國家民族高於一切第1150章 降臨前夜第578章 不能明說的事情第1508章 你還真敢來啊!第1450章 目標英倫第1403章 虎嘯法蘭西3第659章 會獵巴達維亞第1538章 攤牌2第384章 新的日本海軍第1321章 放棄第191章 戰爭背後的鷹第809章 主動的德國人第1101章 亞平寧風暴第548章 陸軍作戰計劃第575章 德國人眼中的華夏第1362章 最強之劍第739章 南線會戰第1264章 緊鑼密鼓第519章 荷蘭人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