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亮道“:朗朗乾坤,竟然敢強搶名女,目無法紀,陣朕就是這麼見到你的?”他叉着腰,完全沒有皇帝的樣,下來對一個白白胖胖的將士大掃一眼。
“皇上,我只是一時疏忽纔會,讓明軍得了便宜,我保證以後再也不會犯錯。”將士單膝下跪,雙手保全。
“周將軍,勞苦功高,我怎麼能讓你受苦,降罪,快快起來,這麼多年你跟隨我,爲我打了多少勝賢。”
陳友諒拉起周將軍,緩緩行了上去,坐在龍椅上。觀看,文武百官。
璉:潛伏在國民黨父親身邊!暴露身份後,父親陳布雷絕望自殺
1919年10月13日,一個女嬰降生在浙江慈溪縣官橋陳家。她的父親是後來被稱爲“蔣介石智囊”的陳布雷(1890年-1948年),素有“國民黨第一支筆”、“蔣介石文膽”之稱。女嬰的母親楊品仙,是當地著名學者楊遜齋的女兒。楊遜齋曾是陳布雷的老師。
雖然陳布雷和楊品仙是父母包辦的婚姻,但夫妻倆恩愛深厚。結婚十年後,他們有了三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這名女嬰是他們的第5個孩子。
中共女特工:陳璉(1919年-1967年)
這名女嬰就是陳璉(1919年-1967年),長大後加入共產黨,按照周恩來總理指示成了一名長期潛伏在國民黨父親陳布雷身邊的女特工,之後成了父親陳布雷的對手。
不料,9月22日,女嬰母親楊品仙產後高燒、誤治死亡。陳布雷受不了喪妻之痛,靜靜地待在房子裡,沉浸在中年妻子去世的悲痛中。
突然“哇——”的一聲,女嬰的哭聲吵醒了陳布雷。頓時,一股莫名之氣在他身上爆發,他把失去妻子的悲痛變成了對孩子的仇恨,他認爲孩子剋死了她母親。
陳布雷猛地把嬰兒抱起來塞進痰盂。就在這時,房門外響起腳步聲和敲門聲,瘋狂的陳布雷又抱着孩子迅速跑到窗口,狠狠地把女嬰扔了下去。
進來的是其岳母。幾乎在他向岳母打招呼的同時,樓下忽地傳來"哇哇"哭聲。
女嬰沒死?真是奇蹟!女嬰竟被樓下的藤架接住了。可憐的小生命啊,命不該絕!
"快把孩子抱下來,快!"岳母站在窗口大聲呼喊。
陳布雷:陳璉之父
"不許救她,不許救她!"陳布雷拽住岳母的衣襟角,神經質地叫着。
嬰兒還是得救了,外婆把她帶回慈溪縣城家中撫養,給她起了一個辛酸的名字:憐兒(陳璉)。
陳璉在小縣城裡無拘無束地長到6歲,纔跟着姑婆來到上海新聞路福康裡,見到已成爲蔣介石的幕僚長的父親和後母王允默。
舊中國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封建意識,在陳布雷的頭腦裡也根深蒂固。他讓兒子們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卻不準女兒進高等學府。在他看來女兒只須唸到師範,將來能做個知書達禮的賢妻良母就行了。
可女兒陳璉偏偏違背父親旨意,自作主張考進了杭州高等學堂。陳布雷見事已至此,只好無奈地搖了搖頭。
1937年"七七"事變後,陳璉積極投身到宣傳抗日的熱潮中。她不斷地給浙江民間刊物《戰時生活》撰寫稿件。
這家雜誌的許多撰稿人都是共產黨員如張愛萍、華崗、駱耕漠、邵荃麟等。憐兒由於經常閱讀這份雜誌,思想產生極大變化。
陳布雷
這時的陳布雷擔任國民黨軍委會委員長侍從室二處主任,忠實地執行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國策,寫有《敵乎?友乎-中日關係的檢討》文,並以徐道鄰的名義發表在《外交評論》上。
這篇文章是由蔣介石口授的,其核心是要求日本理解南京地方的苦衷,以中日合作來換取安寧。
陳璉看了十分氣憤。她不知道該文是出自蔣介石的口和父親陳布雷的手,接連用筆名寫了幾篇文章予以反擊,父女之間展開筆戰,然而誰也不知對方是誰。
南京失守後,國民黨一種感覺遷往陪都重慶,陳布雷的家人也從浙江遷到重慶,住在"北碚實驗區"。
1938年,陳璉考上了北碚四川二中。同時,她還參加了抗日救國運動,上街宣傳抗日、辦牆報、辦夜校等。
抗日救亡運動
她還利用自己父親的特殊身份,多次向中共北碚中心縣委傳遞有關國民黨的內部情報。
1938年年底的一天,陳布雷從繁雜的公務中,抽身回家看望家人。不料,立在門口迎接他的卻是他的小女兒陳璉。
"爸爸,我們在開讀書會,討論學術問題.....”
看着突然回來的父親,陳璉神情緊張地揉搓着衣角。陳布雷早已聽王允默說過"女兒不安分守已",看到眼前情景他沒有當面責罵女兒,仍是無奈地搖了搖頭。
1939年7月,經中共北碚地下黨支部委員藍若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陳璉收到了西南聯大的錄取通知書,臨走前,她到父親的辦公室和父親道別。此時身爲國民黨高層的陳布雷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已經是共產黨員了。
西南聯大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西南聯大地下黨員陸續撤離學校隱蔽起來。當時形勢險惡,陳璉不可能告訴家裡人自己的去向。
臨行前,她只是給姐姐寫了一封信,陳布雷以爲小女一定是去了延安,一時間六神無主,又不敢聲張,私下裡和自己的秘書、五妹夫翁祖望商量辦法,思來想去,他們決定:一方面在昆明各報刊登尋人啓事,另一方面請翁祖望的兒子翁澤永(郭沫若的秘書)委請共產黨幫助打聽下落。
一天,時在重慶的周恩來、鄧穎超夫婦來到郭沫若家拜訪。按照郭沫若事先的叮囑,翁澤永把陳布雷尋女之事彙報了。周恩來當即表示幫助查找。
十多天後,周恩來告訴郭老,已向八路軍、新四軍、延安分別發了電報,回電均說沒有陳璉。
周恩來總理、鄧穎超夫婦
接着他分析道:"既然不在那些地方,有可能是隱蔽起來了,或者是被特務綁架了。"他要大家設法好好找一找,並且交待,"找到後一定要讓她回家。她有國民黨陳布雷作掩護,便於隱蔽。"
果然不出周恩來所料。此時的陳璉,正隱蔽在雲南箇舊縣。她是和中過年員袁永熙等同志一起到雲南的。
1942年初,袁永熙到八路軍辦公室,將陳璉的情況彙報給了錢瑛。不久,錢瑛關切地詢問陳蓮的下落,告訴他陳布雷已經請中共幫忙尋找,並要按照周恩來指示,找到陳蓮帶她回家。
袁永熙把陳璉隱蔽的地址告訴了錢瑛。不久,陳璉回到重慶,又到沙坪壩中央大學就讀。對此,陳布雷對於中共十分感激。
袁永熙(1917年-1999年):陳璉丈夫(中共特工)
回到家的陳璉因政見不合,常在時局的看法上和父親發生爭吵,心情很是不快,過不多時,陳璉聽說有一批革命青年即將奔赴延安。
"我也要去延安!"一種強烈的願望撞擊着陳璉,並使之付諸行動。她想方設法地鑽進了就要出發的隊伍裡。當汽車正待發動時,鄧穎超趕來了,不顧她的懇求,硬把她拉下車,帶回了周公館。
"現在是抗日時期,國共合作,你去了延安,你父親來向我們要人,你說我們是給好還是不給好?"
周恩來和藹地拍着陳璉的肩,耐心地勸導她從抗日大局出發,留在重慶完成學業,並利用機會影響陳布雷,讓陳布雷在抗戰中多爲國家做些有益的事情。
陳璉聽從了周恩來的勸導,放棄了去延安的念頭。此後的幾年,她留在陳布雷身邊讀書,每逢星期日,她和姐姐一起去看望父親。
這期間,作爲一個女兒,她給了父親不少體貼和關心;作爲一個共產黨員,她遵照黨的指示,把毛老公的《新民主主義論》等佯裝無意丟在陳布雷的臥室、書案,期望他能從中受到啓迪,從而站到人民的一邊。
1946年秋,經黨組織批准,陳璉離開重慶,離開她的父親,赴北平開展學生運動。
陳璉、袁永熙結婚照
1947年8月10日上午,陳璉和袁永熙在北平城東交民巷的六國飯店舉行婚禮。飯店外外車水馬龍,國民黨軍政要員、社會名流手持粉色請柬,高傲地步入豪華宴會廳。
參加婚禮的賓客,只知道這對新人是號稱蔣介石智囊陳布雷的女兒和女婿,誰也不會想到國民黨陳布雷的女兒女婿是共產黨人!
父親陳布雷卻沒有去參加小女兒的婚禮,並不是因爲這個小女兒倔強令他心煩,只是因爲在女兒婚禮之時,他已經被任命爲國民黨國策顧問,已經被蔣介石牢牢“拴”住。
肩上擔子這麼重,怎麼能離開南京去參加女兒的婚禮呢?其實陳布雷很關心自己女兒的婚事。
1947年9月6日晚上10點,國民黨北平警備司令部偵查處處長倪超凡發出行動信號,30多名特務全副武裝,奉命逮捕陳璉和袁永熙。
其實,國民黨特務們暫時還不知道陳璉、袁永熙的真實身份,他們的逮捕行動,只是出於偶然因素,懷疑他倆是中共特工。
在此之前,一個叛徒被捕,嚴刑逼供之下供出了北平地下無線電臺一位姓袁的負責人,還從叛徒身上搜出了袁永熙的名片,於是,國民黨特務懷疑袁永熙就是共產黨。
國民黨特務和巡捕房警察將陳璉夫婦家包圍。
“啪啪啪!”在寂靜的秋夜裡,急促的敲門聲格外響亮明亮。
“不好!”
袁永熙有着長期的地下鬥爭經驗,立刻意識到可能是敵特來抓人。此時,北京地下黨南部青年支部邢方羣,與陳連、袁永熙在秘密開會。
國民黨敵特、巡捕房軍警繼續瘋狂敲門,但他們沒有破門而入,採取這種比較“禮貌”的做法,可能是因爲住在裡面的陳璉是陳布雷女兒的緣由。
門半天沒開,幾名國民黨敵特只好翻牆打開院門。
“你們都被捕了。”敵特衝進屋內,順勢將袁永熙、邢方羣銬了起來。
“你們不能隨便抓人!”陳璉怒氣衝衝地站在院子裡吼道。
“閉嘴!”獨特們把袁永熙和邢方羣推出大門,並將陳璉“請”到停在大門外的一輛吉普車上。隨後就駛向東城區炮局衚衕監獄。
獄中生活很艱苦,鬥爭十分複雜。
陳璉、袁永熙夫婦
起初,敵人採取誘供的辦法。他們把陳璉和袁永熙分別關押,單獨審訊。
第一次被捕的陳璉、袁永熙,儘管沒有獄中鬥爭經驗,但他們堅信共產主義事業,珍惜共產黨員的政治生命,誓死不向敵人低頭。
不管敵人如何威逼利誘,嚴刑拷打,結果都是無所獲。
11月30日拂曉,陳璉、袁永熙被手持要不要看看我們的明天的軍警從牢房裡叫出來,分別押進了兩輛囚車。
四車直朝北平西郊方向駛去,停在了西苑軍用機場。陳璉、袁永熙又被押上一架沒有座位的美國運輸機。
敵人究竟想把他們怎樣?時任保密局北平站站長黃天邁的話,道出了其中意圖:"我們懷疑陳璉夫婦的政治身份是中共特工,只是還不確定,但也不願意輕易釋放他們。”
於是決定藉此給陳布雷一個難堪,把他的女兒、女婿押解到南京,看陳布雷究竟如何發落。這是對陳布雷經常在會議上攻擊軍統的一次報復。
陳布雷(右)
女兒、女婿雙雙被捕,陳布雷早已聞知,只是表面上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中央日報》披露了陳璉因共產黨案入獄的消息後,陳布雷的政敵無不幸災樂禍。
如今,陳璉、袁永熙又被押解到南京監獄,無異是給一向標榜"效忠黨國"的陳布雷以公開的羞辱。
經過數月的沉默之後,幾乎天天和蔣介石打交道的陳布雷,自知已到了不得不表明自己態度的時刻,他伏案給蔣介石寫了一封短信。
陳璉
內容大意是說:女兒陳璉,因女兒被懷疑是中共,已自北平解抵南京,她的事該當如何處置,自當如何處置,不必考慮他們之間的父女關係。總之是表白他"效忠黨國"之情。
蔣介石看了這封"大義滅親"的信,吩咐下面查一查。
1947年年末的一天,蔣介石在黃埔路總統府官邸設宴。散席時,他特意把陳布雷留下了,用他浙江官話親暱地說:"佈雷!你的信我早已看過了,你女兒、女婿的事情我也派人查過了。"
陳布雷不知蔣介石葫蘆裡賣的什麼藥,說的又是女兒、女婿性命攸關的大事,一時不知如何作答,只是誠惶誠恐地看着蔣介石,微微點了點頭。
"嗯,你的女婿是,民青,,不是共產黨。"蔣介石送給陳布雷一粒"定心丸"。陳布雷輕輕地長舒了一口氣。
憑着20多年的經驗,陳布雷對蔣介石的暗示心領神會,於是,他開始爲保釋女兒、女婿出獄積極活動起來。
陳布雷的好友、國民黨行政院秘書處秘書長李唯果,託人送禮,設法打通了國民黨南京保密局和軍法處的各個關節,並由李唯果在國民黨珍惜生命遠離污染水。
從我們做起。
任職的表弟葉健之出面,爲陳珪、袁永熙保釋。
1948年1月底,陳璉出獄了。汽車把陳璉直接送到了南京湖南路陳布雷官邸。
"爸爸。"陳璉望着父親那因爲過度勞累、大量吸菸而顯得黑黃的面容,輕輕地叫了一聲後,一時也不知該說些什麼話。
"唉,爲了你們,多少人在攻擊我呀!"坐在沙發上的陳布雷禁不住掉下幾滴老淚,"這次,你一定要呆在家裡,不許再到外面亂跑了,我已經是快60歲的人了,別無他求,希望你們兄弟姐妹能夠體諒爲父的一片苦心。”
當天晚上,父女倆作了一次長談,然而,爲父的怎能理解女兒的渴望和追求呢?
陳璉的浙江老家
幾天後,陳布雷派人把陳璉送到了慈溪老家。他的目的,自然是想把女兒"看管"起來。
5月28日,袁永熙也被保釋出獄。李唯果親自到羊皮巷陸軍監獄,用車將袁永熙送往陳布雷的官邸。
汽車臨近陳布雷的官邸時,袁永熙的心情有些忐忑不安。他下意識地瞄了一下身上破爛的衣服,用手摸了摸長長的頭髮和鬍鬚。女婿第一次面見老丈人,竟是剛剛從監獄裡出來的時刻,不能不令人感到有些尷尬。
汽車停在小樓門口,等候已久的陳布雷跑下樓來。
陳布雷和秘書
"是永熙吧,回來了。"丈人和藹地握着女婿的手,"快進屋裡坐,休息休息。"
袁永熙落座後,接過傭人送上來的茶水,一邊喝着,一邊打量起眼前的老丈人:個頭不高,身穿長袍,一副斯文誠懇的樣子。
"永熙呀,會抽菸吧?"陳布雷打開一盒香菸,遞給女婿一支,自己也點燃一支,猛吸了幾口,笑眯眯地說,"我和憐兒已經談過了,你們回來要好好地在家裡呆着,不要再到外面亂跑去了,更不要再和什麼組織發生聯繫。我這裡還算安靜,先在我這兒好好休息幾天。"
陳布雷留下女婿在官邸住了三天,擺了宴席,請來親朋好友,爲女婿接風洗塵。
三天後,袁永照到了上海,第一次見到岳母。在岳母家小住了幾天,便和上海地下黨取得了聯繫。
上海地下黨派周天行同志通知他:"暫時不要離開陳布雷身邊,先隱蔽一段時間。"這樣,袁永熙在陳璉舅舅的陪同下,從上海坐船來到寧波,來到慈溪陳璉身邊。
袁永熙
在慈溪,陳璉和袁永熙雖很安逸,但卻無心眷戀那種"世外桃源"的生活。
1948年7月,陳璉的第一個孩子生下後就夭折了,這一打擊沒有使她喪失理智。陳璉身體恢復後,來到南京,被安排在國立翻譯館當資料員;袁永熙則被請到國民黨略略略中央信託局南京分局敵僞產業處理科當了科長。利用工作之便,他們日夜爲中組織蒐集了國民黨大量的情報、資料。
這時的全國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眼看着國民黨反動統治崩潰的日子就要到了,跟隨蔣介石几十年的陳布雷,終日坐臥不寧,茶飯不思。
1948年"雙十節"後的一天傍晚,陳布雷突然提出讓女兒、女婿陪他到中山陵走走。他們一同乘車來到中山陵,沿着長長的臺階一步一步走上去,默立在孫中山雕像前,在向孫中山像深鞠躬後,又懷着沉重的心情,一步一步走下臺階。
女兒、女婿跟在他的身後,相距十幾步遠。望着陳布雷顯得疲憊無力、微微前傾的身影,二人相對無語。
陳布雷和陳誠(國民黨上將)
一個月後的11月13日上午,也就是淮海大戰爆發後的第八天,陳布雷突然打電話到中央信託局"你是永熙嗎?請你到我這裡來一下,"兩天前,陳布雷已通知衛兵一律不見客,袁永熙是他"破例"會見的唯一客人。
"您該理理髮了,"袁永熙看到陳布雷神情悽楚,滿頭白髮,不覺有些憐惜之情,"您的頭髮太長了!"
“好吧,那就告訴副官去請個理髮師吧,”陳布雷苦笑着點了點頭,手指間夾着半支菸。他看着他的女婿,說道:
“政治是一件棘手的事,你和陳璉不能捲入其中。我大半輩子都在從政,我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就是從政而對政治一無所知。我已被拴在蔣先生之手,無法脫身。”
陳布雷理了發後,頓時顯得精神一些,不過他的臉色還是陰沉沉的。
1944年陳布雷與家人合影
第二天上午,當國民黨中央黨部打電話催促陳布雷去參加緊急會議時,秘書和副官才發現陳布雷已經死去。因爲自己女兒是中共特工,女兒身份暴露之後,令他對蔣介石失去信心,絕望至極而自殺,他爲國民黨蒙羞受辱,而對不起“效忠黨國”之情懷。
原來就在這天凌晨,陳布雷把自己反鎖在臥室內,寫下幾封遺書後,吞服了過量的烈性安眠藥自殺了。
對於父親的死,陳璉在悲痛之餘,多少也感到惋惜。儘管她背叛了這個家庭,恨她的父親走上一條與人民爲敵的道路,但她畢竟是愛自己父親的。陳璉:潛伏在國民黨父親身邊!暴露身份後,父親陳布雷絕望自殺
1919年10月13日,一個女嬰降生在浙江慈溪縣官橋陳家。她的父親是後來被稱爲“蔣介石智囊”的陳布雷(1890年-1948年),素有“國民黨第一支筆”、“蔣介石文膽”之稱。女嬰的母親楊品仙,是當地著名學者楊遜齋的女兒。楊遜齋曾是陳布雷的老師。
雖然陳布雷和楊品仙是父母包辦的婚姻,但夫妻倆恩愛深厚。結婚十年後,他們有了三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這名女嬰是他們的第5個孩子。
中共女特工:陳璉(1919年-1967年)
這名女嬰就是陳璉(1919年-1967年),長大後加入共產黨,按照周恩來總理指示成了一名長期潛伏在國民黨父親陳布雷身邊的女特工,之後成了父親陳布雷的對手。
不料,9月22日,女嬰母親楊品仙產後高燒、誤治死亡。陳布雷受不了喪妻之痛,靜靜地待在房子裡,沉浸在中年妻子去世的悲痛中。
突然“哇——”的一聲,女嬰的哭聲吵醒了陳布雷。頓時,一股莫名之氣在他身上爆發,他把失去妻子的悲痛變成了對孩子的仇恨,他認爲孩子剋死了她母親。
陳布雷猛地把嬰兒抱起來塞進痰盂。就在這時,房門外響起腳步聲和敲門聲,瘋狂的陳布雷又抱着孩子迅速跑到窗口,狠狠地把女嬰扔了下去。
進來的是其岳母。幾乎在他向岳母打招呼的同時,樓下忽地傳來"哇哇"哭聲。
女嬰沒死?真是奇蹟!女嬰竟被樓下的藤架接住了。可憐的小生命啊,命不該絕!
"快把孩子抱下來,快!"岳母站在窗口大聲呼喊。
陳布雷:陳璉之父
"不許救她,不許救她!"陳布雷拽住岳母的衣襟角,神經質地叫着。
嬰兒還是得救了,外婆把她帶回慈溪縣城家中撫養,給她起了一個辛酸的名字:憐兒(陳璉)。
陳璉在小縣城裡無拘無束地長到6歲,纔跟着姑婆來到上海新聞路福康裡,見到已成爲蔣介石的幕僚長的父親和後母王允默。
舊中國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封建意識,在陳布雷的頭腦裡也根深蒂固。他讓兒子們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卻不準女兒進高等學府。在他看來女兒只須唸到師範,將來能做個知書達禮的賢妻良母就行了。
可女兒陳璉偏偏違背父親旨意,自作主張考進了杭州高等學堂。
陳布雷見事已至此,只好無奈地搖了搖頭。
1937年"七七"事變後,陳璉積極投身到宣傳抗日的熱潮中。她不斷地給浙江民間刊物《戰時生活》撰寫稿件。
這家雜誌的許多撰稿人都是共產黨員如張愛萍、華崗、駱耕漠、邵荃麟等。
憐兒由於經常閱讀這份雜
全國解放後,周總理請陳璉在全國政協座談會上談談陳布雷和她自己時,陳璉曾經這樣說過:"父親一生抱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心願,但卻不僅沒有實現初衷,反而做了舊社會的殉葬品。是錯誤的意識使他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蔣介石(右)悼念陳布雷
就在陳布雷入殮的那一天,一位女共產黨員受上海地下黨的指示,專程趕來靈堂裡與陳璉夫婦見面。這位同志就是上海地下黨交通站站長的妻子、陳璉的表妹翁鬱文。
"我們可以幫助你們到解放區去。"翁鬱文悄悄地對錶姐陳璉說。
陳璉緊緊地拉住表妹的手,內心深深感到
:無論自己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黨組織都。在關心自己。
陳璉和袁永熙簡單料理了一下後事,便悄悄地乘火車至上海,來到上海地下黨交通站。
"你們先化妝一下,然後照相。今天夜裡就出發,鬱文和你們一起走,目的地是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已經爲他們準備了途中通行證。
三個人裝扮成蘇北農民,陳璉和翁鬱文的頭髮還特地梳了髻髻。再一次檢查了他們的裝束和行李,同他們一一握手告別:"出發吧!祝你們一路順風。"
一路上,他們夜行晝伏,風塵僕僕,在沿途地下交通員、游擊隊的幫助下,途經險境,走了一個多月,直到1949年1月底,才趕到河北石家莊。
1998年9月,袁永熙(左三)
這時,石家莊已經解放了,北平的解放也指日可待。正在這裡的全國青委書記馮文彬見到袁永熙,興奮地動員說:"小袁,你們北平熟,跟我們一起走吧。"
1949年2月3日,北平和平解放後的第三天,陳璉、袁永熙與全國青委的同志並肩進入北平,分配到共青團中央工作。
全國青委會地址設在王府井南口的小樓,透過三樓的窗口,向南眺望,即可看到六國飯店。
陳璉指着六國飯店,無比興奮地對丈夫袁永熙說:"那裡就是我們一年多以前舉行結婚典禮的地方。真想不到,我們這麼快就回來了。現在,我們要爲建設一個新中國而工作了。"
陳璉、袁永熙結婚照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女特工陳璉和袁永熙夫婦就是這樣的人,新中國的建立有他們一份功勞。
謹以此文向戰鬥在隱蔽戰線的戰士們致敬!
完結。
歡迎閱讀點贊、關注評論。
陳璉:潛伏在國民黨父親身邊!暴露身份後,父親陳布雷絕望自殺
1919年10月13日,一個女嬰降生在浙江慈溪縣官橋陳家。她的父親是後來被稱爲“蔣介石智囊”的陳布雷(1890年-1948年),素有“國民黨第一支筆”、“蔣介石文膽”之稱。女嬰的母親楊品仙,是當地著名學者楊遜齋的女兒。楊遜齋曾是陳布雷的老師。
雖然陳布雷和楊品仙是父母包辦的婚姻,但夫妻倆恩愛深厚。結婚十年後,他們有了三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這名女嬰是他們的第5個孩子。
中共女特工:陳璉(1919年-1967年)
這名女嬰就是陳璉(1919年-1967年),長大後加入共產黨,按照周恩來總理指示成了一名長期潛伏在國民黨父親陳布雷身邊的女特工,之後成了父親陳布雷的對手。
不料,9月22日,女嬰母親楊品仙產後高燒、誤治死亡。陳布雷受不了喪妻之痛,靜靜地待在房子裡,沉浸在中年妻子去世的悲痛中。
突然“哇——”的一聲,女嬰的哭聲吵醒了陳布雷。頓時,一股莫名之氣在他身上爆發,他把失去妻子的悲痛變成了對孩子的仇恨,他認爲孩子剋死了她母親。
陳布雷猛地把嬰兒抱起來塞進痰盂。就在這時,房門外響起腳步聲和敲門聲,瘋狂的陳布雷又抱着孩子迅速跑到窗口,狠狠地把女嬰扔了下去。
進來的是其岳母。幾乎在他向岳母打招呼的同時,樓下忽地傳來"哇哇"哭聲。
女嬰沒死?真是奇蹟!女嬰竟被樓下的藤架接住了。可憐的小生命啊,命不該絕!
"快把孩子抱下來,快!"岳母站在窗口大聲呼喊。
陳布雷:陳璉之父
"不許救她,不許救她!"陳布雷拽住岳母的衣襟角,神經質地叫着。
嬰兒還是得救了,外婆把她帶回慈溪縣城家中撫養,給她起了一個辛酸的名字:憐兒(陳璉)。
陳璉在小縣城裡無拘無束地長到6歲,纔跟着姑婆來到上海新聞路福康裡,見到已成爲蔣介石的幕僚長的父親和後母王允默。
舊中國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封建意識,在陳布雷的頭腦裡也根深蒂固。他讓兒子們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卻不準女兒進高等學府。在他看來女兒只須唸到師範,將來能做個知書達禮的賢妻良母就行了。
可女兒陳璉偏偏違背父親旨意,自作主張考進了杭州高等學堂。陳布雷見事已至此,只好無奈地搖了搖頭。
1937年"七七"事變後,陳璉積極投身到宣傳抗日的熱潮中。她不斷地給浙江民間刊物《戰時生活》撰寫稿件。
這家雜誌的許多撰稿人都是共產黨員如張愛萍、華崗、駱耕漠、邵荃麟等。憐兒由於經常閱讀這份雜誌,思想產生極大變化。
陳布雷
這時的陳布雷擔任國民黨軍委會委員長侍從室二處主任,忠實地執行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國策,寫有《敵乎?友乎-中日關係的檢討》文,並以徐道鄰的名義發表在《外交評論》上。
這篇文章是由蔣介石口授的,其核心是要求日本理解南京的苦衷,以中日合作來換取安寧。
陳璉看了十分氣憤。她不知道該文是出自蔣介石的口和父親陳布雷的手,接連用筆名寫了幾篇文章予以反擊,父女之間展開筆戰,然而誰也不知對方是誰。
南京失守後,國民黨遷往陪都重慶,陳布雷的家人也從浙江遷到重慶,住在"北碚實驗區"。
1938年,陳璉考上了北碚四川二中。同時,她還參加了抗日救國運動,上街宣傳抗日、辦牆報、辦夜校等。
抗日救亡運動
她還利用自己父親的特殊身份,多次向中共北碚中心縣委傳遞有關國民黨的內部情報。
1938年年底的一天,陳布雷從繁雜的公務中,抽身回家看望家人。不料,立在門口迎接他的卻是他的小女兒陳璉。
"爸爸,我們在開讀書會,討論學術問題.....”
看着突然回來的父親,陳璉神情緊張地揉搓着衣角。陳布雷早已聽王允默說過"女兒不安分守已",看到眼前情景他沒有當面責罵女兒,仍是無奈地搖了搖頭。
1939年7月,經中共北碚地下黨支部委員藍若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陳璉收到了西南聯大的錄取通知書,臨走前,她到父親的辦公室和父親道別。此時身爲國民黨高層的陳布雷不知道自己的女兒已經是共產黨員了。
西南聯大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西南聯大地下黨員陸續撤離學校隱蔽起來。當時形勢險惡,陳璉不可能告訴家裡人自己的去向。
臨行前,她只是給姐姐寫了一封信,陳布雷以爲小女一定是去了延安,一時間六神無主,又不敢聲張,私下裡和自己的秘書、五妹夫翁祖望商量辦法,思來想去,他們決定:一方面在昆明各報刊登尋人啓事,另一方面請翁祖望的兒子翁澤永(郭沫若的秘書)委請共產黨幫助打聽下落。
一天,時在重慶的周恩來、鄧穎超夫婦來到郭沫若家拜訪。按照郭沫若事先的叮囑,翁澤永把陳布雷尋女之事彙報了。周恩來當即表示幫助查找。
十多天後,周恩來告訴郭老,已向八路軍、新四軍、延安分別發了電報,回電均說沒有陳璉。
周恩來總理、鄧穎超夫婦
接着他分析道:"既然不在那些地方,有可能是隱蔽起來了,或者是被特務綁架了。"他要大家設法好好找一找,並且交待,"找到後一定要讓她回家。她有國民黨陳布雷作掩護,便於隱蔽。"
果然不出周恩來所料。此時的陳璉,正隱蔽在雲南箇舊縣。她是和中員袁永熙等同志一起到雲南的。
1942年初,袁永熙到八路軍辦公室,將陳璉的情況彙報給了錢瑛。不久,錢瑛關切地詢問陳蓮的下落,告訴他陳布雷已經請中共幫忙尋找,並要按照周恩來指示,找到陳蓮帶她回家。
袁永熙把陳璉隱蔽的地址告訴了錢瑛。不久,陳璉回到重慶,又到沙坪壩中央大學就讀。對此,陳布雷對於中共十分感激。
袁永熙(1917年-1999年):陳璉丈夫(中共特工)
回到家的陳璉因政見不合,常在時局的看法上和父親發生爭吵,心情很是不快,過不多時,陳璉聽說有一批革命青年即將奔赴延安。
"我也要去延安!"一種強烈的願望撞擊着陳璉,並使之付諸行動。她想方設法地鑽進了就要出發的隊伍裡。當汽車正待發動時,鄧穎超趕來了,不顧她的懇求,硬把她拉下車,帶回了周公館。
"現在是抗日時期,國共合作,你去了延安,你父親來向我們要人,你說我們是給好還是不給好?"
周恩來和藹地拍着陳璉的肩,耐心地勸導她從抗日大局出發,留在重慶完成學業,並利用機會影響陳布雷,讓陳布雷在抗戰中多爲國家做些有益的事情。
陳璉聽從了周恩來的勸導,放棄了去延安的念頭。此後的幾年,她留在陳布雷身邊讀書,每逢星期日,她和姐姐一起去看望父親。
這期間,作爲一個女兒,她給了父親不少體貼和關心;作爲一個共產黨員,她遵照黨的指示,把毛的《新民主主義論》等佯裝無意丟在陳布雷的臥室、書案,期望他能從中受到啓迪,從而站到人民的一邊。
1946年秋,經黨組織批准,陳璉離開重慶,離開她的父親,赴北平開展學生運動。
陳璉、袁永熙結婚照
1947年8月10日上午,陳璉和袁永熙在北平城東交民巷的六國飯店舉行婚禮。飯店外外車水馬龍,國民黨軍政要員、社會名流手持粉色請柬,高傲地步入豪華宴會廳。
參加婚禮的賓客,只知道這對新人是號稱蔣介石智囊陳布雷的女兒和女婿,誰也不會想到國民黨陳布雷的女兒女婿是共產黨人!
父親陳布雷卻沒有去參加小女兒的婚禮,並不是因爲這個小女兒倔強令他心煩,只是因爲在女兒婚禮之時,他已經被任命爲國民黨國策顧問,已經被蔣介石牢牢“拴”住。
肩上擔子這麼重,怎麼能離開南京去參加女兒的婚禮呢?其實陳布雷很關心自己女兒的婚事。
1947年9月6日晚上10點,國民黨北平警備司令部偵查處處長倪超凡發出行動信號,30多名特務全副武裝,奉命逮捕陳璉和袁永熙。
其實,國民黨特務們暫時還不知道陳璉、袁永熙的真實身份,他們的逮捕行動,只是出於偶然因素,懷疑他倆是中共特工。
在此之前,一個叛徒被捕,嚴刑逼供之下供出了北平地下無線電臺一位姓袁的負責人,還從叛徒身上搜出了袁永熙的名片,於是,國民黨特務懷疑袁永熙就是共產黨。
國民黨特務和巡捕房警察將陳璉夫婦家包圍。
“啪啪啪!”在寂靜的秋夜裡,急促的敲門聲格外響亮明亮。
“不好!”
袁永熙有着長期的地下鬥爭經驗,立刻意識到可能是敵特來抓人。此時,北京地下黨南部青年支部邢方羣,與陳連、袁永熙在秘密開會。
國民黨敵特、巡捕房軍警繼續瘋狂敲門,但他們沒有破門而入,採取這種比較“禮貌”的做法,可能是因爲住在裡面的陳璉是陳布雷女兒的緣由。
門半天沒開,幾名國民黨敵特只好翻牆打開院門。
“你們都被捕了。”敵特衝進屋內,順勢將袁永熙、邢方羣銬了起來。
“你們不能隨便抓人!”陳璉怒氣衝衝地站在院子裡吼道。
“閉嘴!”獨特們把袁永熙和邢方羣推出大門,並將陳璉“請”到停在大門外的一輛吉普車上。隨後就駛向東城區炮局衚衕監獄。
獄中生活很艱苦,鬥爭十分複雜。
陳璉、袁永熙夫婦
起初,敵人採取誘供的辦法。他們把陳璉和袁永熙分別關押,單獨審訊。
第一次被捕的陳璉、袁永熙,儘管沒有獄中鬥爭經驗,但他們堅信共產主義事業,珍惜共產黨員的政治生命,誓死不向敵人低頭。
不管敵人如何威逼利誘,嚴刑拷打,結果都是無所獲。
11月30日拂曉,陳璉、袁永熙被手持的軍警從牢房裡叫出來,分別押進了兩輛囚車。
四車直朝北平西郊方向駛去,停在了西苑軍用機場。陳璉、袁永熙又被押上一架沒有座位的美國運輸機。
敵人究竟想把他們怎樣?時任保密局北平站站長黃天邁的話,道出了其中意圖:"我們懷疑陳璉夫婦的政治身份是中共特工,只是還不確定,但也不願意輕易釋放他們。”
於是決定藉此給陳布雷一個難堪,把他的女兒、女婿押解到南京,看陳布雷究竟如何發落。這是對陳布雷經常在會議上攻擊軍統的一次報復。
陳布雷(右)
女兒、女婿雙雙被捕,陳布雷早已聞知,只是表面上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中央日報》披露了陳璉因共產黨案入獄的消息後,陳布雷的政敵無不幸災樂禍。
如今,陳璉、袁永熙又被押解到南京監獄,無異是給一向標榜"效忠黨國"的陳布雷以公開的羞辱。
經過數月的沉默之後,幾乎天天和蔣介石打交道的陳布雷,自知已到了不得不表明自己態度的時刻,他伏案給蔣介石寫了一封短信。
陳璉
內容大意是說:女兒陳璉,因女兒被懷疑是中共,已自北平解抵南京,她的事該當如何處置,自當如何處置,不必考慮他們之間的父女關係。總之是表白他"效忠黨國"之情。
蔣介石看了這封"大義滅親"的信,吩咐下面查一查。
1947年年末的一天,蔣介石在黃埔路總統府官邸設宴。散席時,他特意把陳布雷留下了,用他浙江官話親暱地說:"佈雷!你的信我早已看過了,你女兒、女婿的事情我也派人查過了。"
陳布雷不知蔣介石葫蘆裡賣的什麼藥,說的又是女兒、女婿性命攸關的大事,一時不知如何作答,只是誠惶誠恐地看着蔣介石,微微點了點頭。
"嗯,你的女婿是,民青,,不是共產黨。"蔣介石送給陳布雷一粒"定心丸"。陳布雷輕輕地長舒了一口氣。
憑着20多年的經驗,陳布雷對蔣介石的暗示心領神會,於是,他開始爲保釋女兒、女婿出獄積極活動起來。
陳布雷的好友、國民黨行政院秘書處秘書長李唯果,託人送禮,設法打通了國民黨南京保密局和軍法處的各個關節,並由李唯果在國民黨任職的表弟葉健之出面,爲陳珪、袁永熙保釋。
1948年1月底,陳璉出獄了。汽車把陳璉直接送到了南京湖南路陳布雷官邸。
"爸爸。"陳璉望着父親那因爲過度勞累、大量吸菸而顯得黑黃的面容,輕輕地叫了一聲後,一時也不知該說些什麼話。
"唉,爲了你們,多少人在攻擊我呀!"坐在沙發上的陳布雷禁不住掉下幾滴老淚,"這次,你一定要呆在家裡,不許再到外面亂跑了,我已經是快60歲的人了,別無他求,希望你們兄弟姐妹能夠體諒爲父的一片苦心。”
當天晚上,父女倆作了一次長談,然而,爲父的怎能理解女兒的渴望和追求呢?
陳璉的浙江老家
幾天後,陳布雷派人把陳璉送到了慈溪老家。他的目的,自然是想把女兒"看管"起來。
5月28日,袁永熙也被保釋出獄。李唯果親自到羊皮巷陸軍監獄,用車將袁永熙送往陳布雷的官邸。
汽車臨近陳布雷的官邸時,袁永熙的心情有些忐忑不安。他下意識地瞄了一下身上破爛的衣服,用手摸了摸長長的頭髮和鬍鬚。女婿第一次面見老丈人,竟是剛剛從監獄裡出來的時刻,不能不令人感到有些尷尬。
汽車停在小樓門口,等候已久的陳布雷跑下樓來。
陳布雷和秘書
"是永熙吧,回來了。"丈人和藹地握着女婿的手,"快進屋裡坐,休息休息。"
袁永熙落座後,接過傭人送上來的茶水,一邊喝着,一邊打量起眼前的老丈人:個頭不高,身穿長袍,一副斯文誠懇的樣子。
"永熙呀,會抽菸吧?"陳布雷打開一盒香菸,遞給女婿一支,自己也點燃一支,猛吸了幾口,笑眯眯地說,"我和憐兒已經談過了,你們回來要好好地在家裡呆着,不要再到外面亂跑去了,更不要再和什麼組織發生聯繫。我這裡還算安靜,先在我這兒好好休息幾天。"
陳布雷留下女婿在官邸住了三天,擺了宴席,請來親朋好友,爲女婿接風洗塵。
三天後,袁永照到了上海,第一次見到岳母。在岳母家小住了幾天,便和上海地下黨取得了聯繫。
上海地下黨派周天行同志通知他:"暫時不要離開陳布雷身邊,先隱蔽一段時間。"這樣,袁永熙在陳璉舅舅的陪同下,從上海坐船來到寧波,來到慈溪陳璉身邊。
袁永熙
在慈溪,陳璉和袁永熙雖很安逸,但卻無心眷戀那種"世外桃源"的生活。
1948年7月,陳璉的第一個孩子生下後就夭折了,這一打擊沒有使她喪失理智。陳璉身體恢復後,來到南京,被安排在國立翻譯館當資料員;袁永熙則被請到國民黨中央信託局南京分局敵僞產業處理科當了科長。利用工作之便,他們日夜爲中組織蒐集了國民黨大量的情報、資料。
這時的全國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眼看着國民黨反動統治崩潰的日子就要到了,跟隨蔣介石几十年的陳布雷,終日坐臥不寧,茶飯不思。
1948年"雙十節"後的一天傍晚,陳布雷突然提出讓女兒、女婿陪他到中山陵走走。他們一同乘車來到中山陵,沿着長長的臺階一步一步走上去,默立在孫中山雕像前,在向孫中山像深鞠躬後,又懷着沉重的心情,一步一步走下臺階。
女兒、女婿跟在他的身後,相距十幾步遠。望着陳布雷顯得疲憊無力、微微前傾的身影,二人相對無語。
陳布雷和陳誠(國民黨上將)
一個月後的11月13日上午,也就是淮海大戰爆發後的第八天,陳布雷突然打電話到中央信託局"你是永熙嗎?請你到我這裡來一下,"兩天前,陳布雷已通知衛兵一律不見客,袁永熙是他"破例"會見的唯一客人。
"您該理理髮了,"袁永熙看到陳布雷神情悽楚,滿頭白髮,不覺有些憐惜之情,"您的頭髮太長了!"
“好吧,那就告訴副官去請個理髮師吧,”陳布雷苦笑着點了點頭,手指間夾着半支菸。他看着他的女婿,說道:
“政治是一件棘手的事,你和陳璉不能捲入其中。我大半輩子都在從政,我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就是從政而對政治一無所知。我已被拴在蔣先生之手,無法脫身。”
陳布雷理了發後,頓時顯得精神一些,不過他的臉色還是陰沉沉的。
1944年陳布雷與家人合影
第二天上午,當國民黨中央黨部打電話催促陳布雷去參加緊急會議時,秘書和副官才發現陳布雷已經死去。因爲自己女兒是中共特工,女兒身份暴露之後,令他對蔣介石失去信心,絕望至極而自殺,他爲國民黨蒙羞受辱,而對不起“效忠黨國”之情懷。
原來就在這天凌晨,陳布雷把自己反鎖在臥室內,寫下幾封遺書後,吞服了過量的烈性安眠藥自殺了。
對於父親的死,陳璉在悲痛之餘,多少也感到惋惜。儘管她背叛了這個家庭,恨她的父親走上一條與人民爲敵的道路,但她畢竟是愛自己父親的。
全國解放後,周總理請陳璉在全國政協座談會上談談陳布雷和她自己時,陳璉曾經這樣說過:"父親一生抱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心願,但卻不僅沒有實現初衷,反而做了舊社會的殉葬品。是錯誤的意識使他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蔣介石(右)悼念陳布雷
就在陳布雷入殮的那一天,一位女共產黨員受上海地下黨的指示,專程趕來靈堂裡與陳璉夫婦見面。這位同志就是上海地下黨交通站站長的妻子、陳璉的表妹翁鬱文。
"我們可以幫助你們到解放區去。"翁鬱文悄悄地對錶姐陳璉說。
陳璉緊緊地拉住表妹的手,內心深深感到:無論自己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黨組織都在關心自己。
陳璉和袁永熙簡單料理了一下後事,便悄悄地乘火車至上海,來到上海地下黨交通站。
"你們先化妝一下,然後照相。今天夜裡就出發,鬱文和你們一起走,目的地是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已經爲他們準備了途中通行證。
三個人裝扮成蘇北農民,陳璉和翁鬱文的頭髮還特地梳了髻髻。再一次檢查了他們的裝束和行李,同他們一一握手告別:"出發吧!祝你們一路順風。"
一路上,他們夜行晝伏,風塵僕僕,在沿途地下交通員、游擊隊的幫助下,途經險境,走了一個多月,直到1949年1月底,才趕到河北石家莊。
1998年9月,袁永熙(左三)
這時,石家莊已經解放了,北平的解放也指日可待。正在這裡的全國青委書記馮文彬見到袁永熙,興奮地動員說:"小袁,你們北平熟,跟我們一起走吧。"
1949年2月3日,北平和平解放後的第三天,陳璉、袁永熙與全國青委的同志並肩進入北平,分配到共青團中央工作。
全國青委會地址設在王府井南口的小樓,透過三樓的窗口,向南眺望,即可看到六國飯店。
陳璉指着六國飯店,無比興奮地對丈夫袁永熙說:"那裡就是我們一年多以前舉行結婚典禮的地方。真想不到,我們這麼快就回來了。現在,我們要爲建設一個新中國而工作了。"
陳璉、袁永熙結婚照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女特工陳璉和袁永熙夫婦就是這樣的人,新中國的建立有他們一份功勞。
謹以此文向戰鬥在隱蔽戰線的戰士們致敬!
完結。
歡迎閱讀點贊、關注評論。
322萬多人。
陳布雷遺書全文
黃埔一期名單
蔣公臨終遺言
陳布雷怕軍統嗎
公平評價蔣公的一生
國民黨陳布雷一生歷程
陳布雷遺書全文
黃埔一期名單
蔣公臨終遺言
陳布雷怕軍統嗎
公平評價蔣公的一生
國民黨陳布雷一生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