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花木蘭——區夏民

紅色花木蘭

——區夏民

只要我有一線生機,就爲黨做一天的工作,決不屈服,決不投降,誓爲共產主義奮鬥到底。

——區夏民

щщщ ●Tтká n ●c○

區夏民(1906~1928),生於廣東佛山,1922年入廣州市立女子職業學校學習。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組織廣州市電話女司機聯合會。1925年參加省港大罷工。1926年入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在共青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爲中央委員。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任女子武裝少年先鋒隊負責人。1928年5月因受傷被俘。同年底在惠州被秘密殺害。

爲革命毅然離家

她,年僅16歲逃婚離開自己的家鄉,投身革命。爲了革命事業,她出生入死,與同志齊心協力,攻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最後堅貞無悔地獻身革命,她就是曾被中共早期農民運動領導人彭湃讚譽爲“紅色花木蘭”的區夏民。

區夏民1906年出生於佛山的一戶安南(越南)歸國華僑家庭歸僑家庭。父親從事的是手工業,家境談不上富庶,也算作是“小康之家”。區夏民的父親在她讀完私塾之後,將其送到新開辦的秀德女子小學。這是一所宣傳新文化的小學,在小學學習期間,區夏民不僅接受了啓蒙教育,同時還很快形成了自立自強的性格。據記載,秀德女子小學開辦不久,擴設幼童班,破格聘區夏民爲幼童班教師,時年13歲的區夏民便同時成了該校的學生和小教師。

1922年,區夏民正是16歲的花季少女,長得亭亭玉立,成爲名門商賈子弟追求的對象,父母也想爲她選擇一個名門快婿,好享受錦衣玉食的生活。於是,父母根據舊風俗爲區夏民選擇了一戶殷實的男家,準備把她嫁到大戶人家。

而在秀德女子小學讀書之後,區夏民產生了一些進步思想,極力反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包辦婚姻,不願成爲封建婚姻的奴隸。她不顧父親的呵責和母親的眼淚,就在家裡強行給她訂婚的前夜,毅然離家出走,來到廣州。

到廣州後,區夏民考取了女子職業學校商科讀書,與譚竹山(時任中共廣東支部書記譚平山的妹妹)等進步女青年一起學習。

1922年9月,她到廣州市電話局當接線生,邊工作邊學習。1924年春至1926年3月,在中共廣東區委、廣州工代會的領導下,她先後參加了發動電話局女接線生組織工會、組織女工聲援省港大罷工等工作。其間,她參加了社會主義青年團。

通過與這些人接觸,區夏民更加堅定地參與革命鬥爭。

1926年8月,區夏民以優異成績考進廣東大學(現中山大學)中文系,與陳鐵軍等志同道合的同學一道,以撰寫文章、發表評論的形式,開展婦女解放、民衆解放的革命宣傳工作。

區夏民從開始參與婦女運動和學生運動,後來昇華爲參與共產主義鬥爭中,其中變化是怎樣的?

區夏民除了成爲廣東電話女司機聯合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她還認識了蔡暢、鄧穎超等當時中共廣東區委婦女運動牽頭人,通過與她們這些人接觸,區夏民更加堅定地參與革命鬥爭。中共廣東省委和後來的廣東婦女解放協會等我黨的主要活動地點,都是在今天的廣州文明路那一帶。而當時區夏民就讀的學校也在文明路那一帶,黨組織在進步學生中發展了一批黨員,成爲革命的新生力量,參與到革命鬥爭中去,區夏民、陳鐵軍她們都是在這種情況下加入了黨組織。

1927年3月,區夏民被共青團廣東區委員會選派,在出發的時候,區夏民還結識了彭湃的夫人許玉磬。區夏民等人作爲代表參加了5月10日在武漢舉行的共青團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來還當選爲共青團第四屆中央委員,不久,她被選爲團廣東省委委員並加入中國共產黨。但隨着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

反革命暴動之後,白色恐怖籠罩廣東,區夏民也被組織轉移到香港暫時躲避白色恐怖。

人人叫她鐵姑娘

在香港的時候,區夏民結識了彭湃。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後,中共南方局和廣東省委決定在海陸豐發動武裝暴動。區夏民主動請纓,她向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兼東江特委書記彭湃提出,要去海陸豐地區,參與中共八七會議後舉行的武裝鬥爭,彭湃拗不過她,徵得共青團東江特委書記王克歐的同意後,區夏民來到海陸豐地區,投身革命的最前線。

同志們擔心區夏民到農村生活不習慣,不懂當地語言。可是區夏民說:“共產黨員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長期不到農村,怎能熟識農村呢?語言不懂,學學就懂了。”

當年10月下旬,區夏民來到了海陸豐。她很快克服了各種困難,適應了當地的工作和生活。有一次,她和一位同志趕路,一不小心,撲通掉到河裡,腿上鮮血直流,身上冷得起了雞皮疙瘩。那位同志心裡非常不忍,說:“你坐下來歇一回,換上我的衣服免得着涼吧。”

區夏民豁然一笑說:“摔一跤算什麼,將來真的打起仗來,我們還不知道摔幾次跤呢!”她還開玩笑地說:“衣服也不用換了,一個着涼變成兩個人着涼纔不值得。讓我們來唱一首歌把心頭熱起來吧。”說完,她就跑着跳着,唱起一首當時流行的《少年先鋒隊之歌》。

爲了便於接近羣衆,區夏民經常不戴帽,讓太陽把她嬌嫩的皮膚曬黑,還把頭髮梳成像個農村大姑娘的樣子,和農民打成一片。

1927年下半年,爲響應廣州起義和舉行海陸豐地區第三次大起義,彭湃積極組織革命力量。那時候,共青團省委在海豐組織了武裝少年先鋒隊,一共有900人,都是15歲至18歲的青年,分爲馬克思隊、列寧隊和李卜克內西隊,準備響應廣州起義。區夏民負責這支隊伍的組織和領導工作。她還向彭湃同志建議,組織一支女子武裝少年先鋒隊。彭湃又接受了她的建議,經中共東江特委批准,決定由區夏民組織和訓練。區夏民接受任務後,率黨團、團員和婦女幹部,一起到鄉村挑選隊員,很短的時間內,一支300多人的女子少年先鋒隊成立了,彭湃將其命名爲“盧森堡女子武裝少年先鋒隊”。

區夏民着手組建的這支“盧森堡女子武裝少年先鋒隊”,成爲了中共領導的最早的婦女武裝之一。雖然規模不及後來的“紅色娘子軍”,但在海陸豐大起義的過程中,她們也進行了一定的訓練,不僅參與了武裝鬥爭,還進行發動羣衆,說服羣衆加入到起義行列中來,參與到起義的各個方面來。

該隊由區夏民任指導員,她雖然年紀輕,但是非常勇敢,在這支婦女武裝中,隊員們都非常支持她。區夏民爲這支女子武裝的迅速成長傾注了大量心血。她和隊員們一道手執大刀、梭鏢,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訓練之餘,區夏民帶領隊員們到農村訪貧問苦,幫助缺乏勞動力的老人洗衣服、挑水、磨米、餵豬;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土地革命政策,幫助農民開展收繳土地舊契,廢除高利貸的鬥爭。由於事事身先士卒,大公無私,區夏民被羣衆和隊員們譽爲“區爲民”。

這支婦女武裝活躍在紫金縣的南嶺、炮仔一帶,開展宣傳、組織羣衆工作;轉戰於陸豐的河田、碣石等地,組織發動當地婦女參軍和支前,配合工農革命軍鎮壓反動勢力,在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建立的4個月中,發揮出重大作用。

1927年10月30日,海陸豐第三次武裝起義打響。區夏民帶着男女少年先鋒隊員,配合紅二師與農軍聯合攻打公平區等數十個村鎮,對海豐城形成包圍之勢。接着,乘勝攻佔了梅隴、汕尾等地。

當年11月5日,區夏民又率隊配合紅二師四團和農軍攻佔了陸豐縣城。在海豐縣城舉行慶祝蘇聯十月革命節大會上,彭湃親手贈送區夏民一套軍裝和一支短槍。

1927年11月,董朗和區夏民率“盧森堡女子武裝少年先鋒隊”參加了攻打捷勝城的戰鬥,摧毀了負隅頑抗的敵人的堡壘。攻克捷勝城的捷報傳來,海豐工農兵代表和全城羣衆都歡呼雀躍,彭湃親自出城十里迎接凱旋的戰士。

當彭湃見到一臉硝煙,身穿軍服、手持短槍押着俘虜的區夏民,上前一步與她握手,並哈哈大笑地向羣衆讚譽說道:“你們看,我們的紅色花木蘭區夏民回來了!”從此,“紅色花木蘭區夏民”的美稱就傳遍了東江革命根據地。

1927年11月11日,工農革命軍第二師一個營及陸豐東南農軍攻打碣石。但因城牆堅固,敵人防守嚴密,強攻不遂。於是,區夏民她們接受了潛入碣石城內摸清敵情的任務。龍母誕辰日當天,區夏民巧用“新娘計”,帶領一羣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和“新媳婦”,手持竹籃供品,混在拜龍母的婦女中,進入碣石城內。敵人誰也沒料到,這羣嘰嘰喳喳的姑娘和“新媳婦”竟然是執行偵察任務的戰士。

區夏民等人機智地避過敵人的哨兵,將敵人在碣石城內的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及宿營地等信息一一偵查清楚,向工農革命軍領導報告。

當明月升空時,她們一下子變成了握着手槍的巾幗英雄,奪取了城門,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碣石城就在裡應外合的情況下解放了。

打下碣石城後,一首“人人叫她鐵姑娘,鐵石身軀鐵石腸……”歌謠在陸豐羣衆中傳頌,紅色花木蘭的美名也在根據地傳了開來。

視死如歸

1928年4月間,以國民黨第四、第五軍爲主力的反動軍隊數萬之衆,加緊圍攻東江革命根據地。

大敵當前,區夏民率領女子少年先鋒隊配合農軍參加了保衛海陸豐的戰鬥。在一次突圍中,子彈從她的右耳顎骨射入,擦過左顎骨穿出。她重傷倒地,被同志搶救起來,送到破廟裡的臨時後方醫院醫治。

區夏民的傷勢嚴重而醫療條件卻很差。可是,區夏民臥在那潮溼的稻草上,從不吭一聲,每當聽到戰鬥勝利的消息,她那蒼白的臉上就會露出微笑。

一個月過去了,區夏民的傷勢還沒好轉,傷口化膿,危在旦夕。羣衆更焦急了,便籌資買了兩條小木船,準備送區夏民和一批傷員往香港治療。然而,船太小經不起海浪的襲擊沉沒了,區夏民又被轉回醫院。

這時,敵軍捲土重來,負責護送區夏民等傷員的七區區長楊鐵如便把她託付給一位黨員何老伯。何老伯把她藏在山洞裡。後受到敵人放火薰山洞,區夏民和其他傷員遭敵人逮捕。敵人妄圖從區夏民口中得到更多秘密,決定給區夏民治療,並將她轉移到海豐城內的陸枝團部監禁。

此時的區夏民,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她利用一切機會,向敵營的軍官、士兵進行宣傳教育,爭取了幾個有進步傾向的軍官、士兵。通過他們與中共組織取得聯繫,使組織及時將武器轉移並處決了叛徒。

面對敵人的審訊,區夏民全無懼色,大義凜然。她在犧牲前給黨的一份報告中說道:“只要我還有一線生機,就爲黨做一天工作,決不向反動派屈服,決不投降,誓爲共產主義奮鬥到底!”

最後,敵人什麼酷刑都用過了,但區夏民始終保守黨的秘密。他們又以富貴榮華來引誘她,但都被她嚴詞拒絕。區夏民始終堅貞不屈,不惜以年輕的生命捍衛共產主義的理想和信念。1928年底,區夏民犧牲於惠州西湖旁的刑場上。

區夏民壯烈犧牲的消息傳到海陸豐後,革命羣衆都十分傷心。尤其是照顧過她的何老伯和少年先鋒隊的戰士,更是悲痛不已。

中共東江特委爲區夏民召開了追悼會,號召黨團員和青年們學習區夏民把生命貢獻給黨的革命事業的大無畏精神。設在香港的中共廣東省委和團省委也對這位犧牲時年僅22歲的“紅色花木蘭”表示了深切的哀悼。

(本章完)

婦女的星,大衆的牛——茅麗瑛“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英靈不朽——八女投江正氣凜然——李青林閃耀的青春——陳鐵軍“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雙槍老太婆”——鄧惠中爲革命傾盡所能——彭燦碧女游擊隊長——毛澤建革命女將——胡筠閃耀的青春——陳鐵軍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堅貞不屈巾幗志——郭隆真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紅色花木蘭——區夏民左聯志士——馮鏗英靈不朽——八女投江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女游擊隊長——毛澤建英靈不朽——八女投江南粵的紅棉樹——高恬波“雙槍老太婆”——鄧惠中閃耀的青春——陳鐵軍婦女的星,大衆的牛——茅麗瑛爲革命傾盡所能——彭燦碧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女游擊隊長——毛澤建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英靈不朽——八女投江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英雄母親——陳若克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閃耀的青春——陳鐵軍英雄母親——陳若克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正氣凜然——李青林英雄母親——陳若克紅色花木蘭——區夏民革命女將——胡筠正氣凜然——李青林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爲革命傾盡所能——彭燦碧女游擊隊長——毛澤建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紅色花木蘭——區夏民英靈不朽——八女投江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堅貞不屈巾幗志——郭隆真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婦女的星,大衆的牛——茅麗瑛“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左聯志士——馮鏗女游擊隊長——毛澤建“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堅貞不屈巾幗志——郭隆真革命女將——胡筠“雙槍老太婆”——鄧惠中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革命女將——胡筠英靈不朽——八女投江正氣凜然——李青林“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女游擊隊長——毛澤建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七月榴花開——張露萍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閃耀的青春——陳鐵軍爲革命傾盡所能——彭燦碧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左聯志士——馮鏗英靈不朽——八女投江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正氣凜然——李青林“雙槍老太婆”——鄧惠中
婦女的星,大衆的牛——茅麗瑛“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英靈不朽——八女投江正氣凜然——李青林閃耀的青春——陳鐵軍“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雙槍老太婆”——鄧惠中爲革命傾盡所能——彭燦碧女游擊隊長——毛澤建革命女將——胡筠閃耀的青春——陳鐵軍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堅貞不屈巾幗志——郭隆真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紅色花木蘭——區夏民左聯志士——馮鏗英靈不朽——八女投江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女游擊隊長——毛澤建英靈不朽——八女投江南粵的紅棉樹——高恬波“雙槍老太婆”——鄧惠中閃耀的青春——陳鐵軍婦女的星,大衆的牛——茅麗瑛爲革命傾盡所能——彭燦碧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女游擊隊長——毛澤建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英靈不朽——八女投江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英雄母親——陳若克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閃耀的青春——陳鐵軍英雄母親——陳若克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正氣凜然——李青林英雄母親——陳若克紅色花木蘭——區夏民革命女將——胡筠正氣凜然——李青林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爲革命傾盡所能——彭燦碧女游擊隊長——毛澤建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紅色花木蘭——區夏民英靈不朽——八女投江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堅貞不屈巾幗志——郭隆真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婦女的星,大衆的牛——茅麗瑛“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左聯志士——馮鏗女游擊隊長——毛澤建“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堅貞不屈巾幗志——郭隆真革命女將——胡筠“雙槍老太婆”——鄧惠中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革命女將——胡筠英靈不朽——八女投江正氣凜然——李青林“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女游擊隊長——毛澤建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七月榴花開——張露萍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閃耀的青春——陳鐵軍爲革命傾盡所能——彭燦碧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左聯志士——馮鏗英靈不朽——八女投江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正氣凜然——李青林“雙槍老太婆”——鄧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