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

“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

——劉和珍

在四十餘被害的青年之中,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學生雲者,我向來這樣想,這樣說,現在卻覺得有些躊躇了,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是爲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魯迅《紀念劉和珍君》

劉和珍(1904~1926),生於江西南昌,是“五四”及大革命時期學生運動的傑出戰士,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優秀團員。她爲人正直、剛毅,爲女子教育的改革做出了積極貢獻。1926年,在北京的“三一八”慘案中被北洋軍閥槍殺於政府門前,時年22歲。

衝破桎梏

這一天,一羣穿着黑色長裙、水藍色上衫的女學生臉上洋溢着笑容,散發着青春的氣息,踏着朝陽走進江西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在這批新生中,有這樣一位女學生:穿着樸素,爲人親切,圓圓的臉上總是洋溢着笑容。這個人,就是劉和珍。

劉和珍從小就酷愛讀書,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她雖然少時喪父,只與母親相依爲命,生活困苦,卻沒有阻礙她求學的腳步。經過刻苦學習,她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江西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收到入學通知的那一刻,劉和珍欣喜若狂,眼中閃爍着耀眼的光芒,她彷彿已經看到充滿希望與夢想的校園生活。

入學後,劉和珍發奮讀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並加入了學生會。通過學習,劉和珍學到許多先進文化,接觸到各種進步思想。這些文化與思想,如同一粒粒種子撒在劉和珍的心田,並以迅猛的速度發芽、生長,彷彿明日就可以長爲參天大樹,爲她構建出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個嶄新的世界沒有男尊女卑,沒有階級制度,沒有禮教束縛,每個人都有權利去實現夢想,去享受生活。一切都是美妙安好,欣欣向榮。

但夢想與現實總是背道而馳。當時的女子學校,因男尊女卑的觀念,對女學生有着諸多限制。學生在校不準會客、不準通信、不準出校門,不準參加社會上的任何活動。校方爲了將這些制度貫徹到底,還發明瞭“紅白牌”制度。每個學生手中有一塊紅牌,學生家長手中有一塊白牌。在校時,紅牌交給校監,星期六放學時,必須由家長持白牌與校監交換紅牌,學生纔可同家長離開學校。這種猶如監獄般的制度遭到全校師生的憤恨,但由於壓迫已久,從沒有人站出來反抗。

接受了進步思想的劉和珍無法忍受學校不合理的校規。她在學校內號召同學不要做舊禮教的奴隸,爭取婦女自由。她利用晚上休息時間,秘密召集學生開展座談,發表進步言論,她說:“學校想用這些清規戒律束縛我們的思想,禁錮我們的行動,它要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在場的女學生聚精會神地聽着劉和珍的講話,還不時點頭表示認同。劉和珍又說:“姐妹們,時代不同了,婦女也是國家的主人,也可以爭取權利。對於不公平的待遇,我們要勇於反抗。只有反抗才能打破桎梏,獲得自由!”

劉和珍的一番講話,獲得了在場所有女學生的肯定。許多女學生聽完後,激動得鼓起掌來。劉和珍爲爭取女學生的權益,四處奔走,發表文章,聯合家長一起強烈提議取消紅白牌,學校不得無禮干涉學生的行動自由,實行社交公開。經過劉和珍的努力,許多學生的心中也被播撒上一粒粒種子,發出名爲“勇氣”的嫩芽,勇敢地加入到支持劉和珍的隊伍之中。

這場與學校的對抗活動愈演愈烈,不僅是女師內抗議活動不斷,南昌的其他學校也組織活動進行支援。反動政府見抗議規模越來越大,怕發展爲學潮,只得責令女師校方修改校規,取消了“紅白牌”等無理校規。多年來桎梏學生思想與行動的舊式校規,終於被打破。

學生在這次鬥爭中獲得全面勝利,沒有撈到便宜的校方對劉和珍恨之入骨,恨不得將她開除出學校,但因找不到合理理由,只得予以劉和珍記過處分,並將處分通知張貼在學校內,通知上寫着:

“查劉和珍,目無法紀,爲首不遵守校規,實屬害羣之馬,本應開除學籍,姑念初犯,着記大過,以觀後效,而儆效尤。”

處分通知公開後,學生們都爲劉和珍抱不平。劉和珍自己卻不以爲意,她對大家說:“咱們取得了和男生一樣的權利與自由,這就是勝利,一個處分算什麼。”

“五四”鬥士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戰敗。包括中國在內的各戰勝國於1919年1月18日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史稱巴黎和會。巴黎和會在帝國主義列強的操控下,在對德合約上明文規定把德國在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日本。而北洋政府竟然準備在這樣一份不公平的合約上簽字。這種賣國的行爲在中國掀起軒然大波,引起了國內各界愛國人士的強烈不滿。國內羣衆對北洋政府的不滿以及對祖國的熱愛情緒不斷高漲,最終於1919年5月4日達到巔峰——五四愛國運動爆發了。

5月7日,北京爆發五四愛國運動的消息傳到了江西,南昌學生聯合會立刻召開緊急會議,決定聲援北京學生。在南昌學生聯合會的號召下,全市學生全部罷課,有組織地在街頭髮表愛國演說,發動市民商人遊行罷市。

劉和珍身爲女師學生會的成員,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愛國運動中一直走在前面。她與女師學生會成員聯合南昌各女校,聯名致電大總統徐世昌,要他電令巴黎專使拒絕在合約上簽字。爲了向政府施加壓力,劉和珍與全校師生走街串巷,打出“外爭國權,內懲國賊”、“還我青島”等口號,進行遊行示威活動。劉和珍站在街上慷慨激昂地對來往的民衆講道:“帝國主義列強嘲笑咱們爲東亞病夫,整日想着如何瓜分我國的領土。北洋政府不但不奮起反抗,反而幹起賣國求榮的勾當!朋友們,國家危矣!我們是時候要站出來反抗了!”

劉和珍的一番言論喚起了每個聽者心中的愛國情緒,街上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口號聲:

“還我青島!”

“廢除二十一條!”

“打到日本帝國主義!”

學生們的愛國運動遭到一些反動媒體的攻擊。《江西民報》公然發表文章抨擊,稱:“巴黎和會是外交問題,應由政府處理,學生不應干涉;罷課是胡來、搗亂,趕時髦。”

此篇文章一經發出,劉和珍立即召集幾個學生代表去《江西民報》報社評理,要求報社撤回之前的言論。誰知報社非但沒有意識到錯誤,反而將劉和珍等人推出門外。報社的野蠻行爲沒有讓劉和珍卻步,她站在報社門口,大聲怒斥着報社的可恥行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學生有責任挽救國家於危難!你們堂堂報社,不報道國家局勢、不聲援愛國運動,反而要批評正義之士,這種做法和北洋政府的賣國求榮行爲有何區別!”

劉和珍一番慷慨激昂的怒斥,得到街上來往路人的駐足支持。他們紛紛加入到聲討報社的隊伍之中,並同劉和珍幾人一同砸了報社門外的招牌。報社迫於壓力,終於派代表向劉和珍等人表示歉意,並答應不會再發表任何抨擊學生運動的言論。

在千千萬萬個如劉和珍一樣的愛國學生和進步人士的努力下,1919年6月28日,中國代表拒絕在合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對劉和珍的人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通過五四運動,劉和珍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喚醒羣衆

愛國之心,動員羣衆投入愛國運動的重要性。同時,她通過閱讀《新青年》、《新潮》、《解放與改造》等進步刊物,接觸到馬列主義、十月革命等先進革命思想。

成長於劉和珍心中的嫩芽,在這時終於生長爲參天大樹,爲劉和珍撐起一片新的天地。

乘着五四運動的東風,劉和珍決定積極開展學生運動,倡導民衆擺脫封建思想束縛。爲了起到帶頭作用,劉和珍把一頭長髮剪成如男孩子般的短髮,並同孫思義、錢鴻偉、蔡方興等人在南昌創辦了覺社學會,並擔任了《時代之花》刊物的主編。《時代之花》的內容全部採用白話文,文章內容也都是提倡男女平等、社交公開、婚姻自主、教育平等的進步思想。

劉和珍最爲關心的就是女性的權益。她常和女師的同學們說:“幾千年來,女子一直受封建禮教的壓迫,沒有自由、沒有權利。如今我們若求文明之幸福,就要先求得自身之解放。”

爲了實現女性自身解放,劉和珍與女師同學聯合創辦了一個以女性爲主要受衆的週刊——《女師週刊》。

《女師週刊》的創辦受到了女師全體師生的支持,就連一向保守古板的校方,也因五四運動的洗禮,逐漸接受先進文化、思想,並出資贊助她們創辦週刊。《女師週刊》不同於以往的女性刊物。相較以往的女性刊物,《女師週刊》更爲積極、進步。它的內容大多是宣傳愛國運動、學生運動、婦女解放運動,號召當代女性獨立、自主,追求自由與平等。

《女師週刊》的進步內容得到了江西各界進步人士、團體的肯定。被譽爲“江西三傑”之一的袁玉冰曾在《江西出版界》一文中讚揚劉和珍與其主編的刊物。他認爲:“江西的女界,只有這一種出版物,雖只出七期,然很能表現伊們的精神,且能脫出‘課藝式’的格子,算得很難得的。如《創造主義的教育》、《俄國婦女生計救濟方法》,都是很有心得的研究。劉和珍的《裝飾與人格》則可以爲一般歡喜裝飾的女學生當頭一棒。”“總而言之,這種週刊,不單是女界的‘明星’,就是在江西出版物中,也算是很不容易看到的。”

五四運動的結束,標誌着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劉和珍見證並參與其中,她通過自己的努力,爲學生運動、愛國運動以及宣傳革命思想做出了重要貢獻。劉和珍不僅僅是一名具有進步思想與知識的女學生,同時也是一名爲祖國、爲革命奮鬥不止的勇猛鬥士!

驅楊運動

1923年1月,劉和珍同方志敏、袁玉冰等六人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爲江西第一批青年團員。同年秋天,劉和珍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預科,不久又轉入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英語系。

進入女師大後,劉和珍依舊以她勤奮好學的態度學習各門功課。爲了豐富自己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她還擠出時間到北京大學旁聽李大釗講授的《社會學》、《女權運動史》等課程。劉和珍還是魯迅的忠實讀者,經常閱讀魯迅的文章。魯迅曾在《紀念劉和珍君》一文中寫道:“凡我所編輯的期刊,大概是因爲往往有始無終之故罷,銷行一向就甚爲寥落,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這個“她”指的就是劉和珍,可見其對魯迅作品的熱愛之深。

因爲成績優秀,思想進步,善於團結同學,劉和珍入校不到一年就被選爲女師大學生自治會主席,1925年,又被選爲北京師大、女師大江西同鄉會職員,負責聯絡交際工作。漸漸地,劉和珍成爲當時北京學生運動的領袖之一。

女師大的校長是楊蔭榆,對學生總是以“婆婆”自居,要求學校學生行爲舉止當像閨中少女般,不問國家大事,不需融入社會,每日只要讀讀書,聽聽“婆婆”訓導便可。楊蔭榆極具封建色彩的行事做派,早就引起女師大學生們的不滿。後來,又因楊蔭榆爲鞏固自己校長地位,污衊、詆譭愛國學者許壽裳,激起了廣大學生的憤慨。1925年1月18日,以劉和珍爲主席的女師大自治會舉行全校範圍的緊急會議。會上,全校同學經過商討,決定不承認楊蔭榆的校長身份,並將其驅逐出學校。

轟轟烈烈的“驅楊”運動就此展開。學生們無視楊蔭榆,自行自主地跟隨進步老師學習、參加活動。楊蔭榆氣得直跳腳,卻無計可施。“驅楊”運動進行了數月,楊蔭榆在這期間施展了各種卑鄙手段,妄圖阻止學生運動,均未成功。

1925年5月7日,楊蔭榆想趁女師大召開“五七”國恥紀念會溜回學校,企圖以校長身份主持大會。誰知,她剛一出現,就被劉和珍等學生自治會代表請出會場。楊蔭榆惱羞成怒,勾結北洋政府教育部在女師大張貼公告,宣佈開除女師大自治會主要成員劉和珍、張平江、蒲振生、許廣平、鄭德音、姜伯締六人。公告張貼後,立即就遭到全校師生的一致抵制。學生們撕毀公告,查封了楊蔭榆在學校的辦公室和寢室,並輪流把守校門,不讓楊蔭榆邁進校園一步。

面對楊蔭榆以及北洋政府的威脅,劉和珍毫不畏懼,她頂住壓力,積極帶領學生爲自由與正義而戰。楊蔭榆圖謀將劉和珍強制押送回南昌。有一個同學知道後焦急地跑來告與劉和珍,劉和珍聽後只是笑笑,反倒安慰起那個同學說道:“她把我趕回南昌,我還可以再回來。不管多少次,我都可以再回來,她是不能阻止我的。”

劉和珍從來不懼怕來自惡勢力的威脅,她擔心的只是學校的安危、學生的權益,楊蔭榆一日不離開女師大,女師大就一日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安寧。

1925年5月30日,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並迅速席捲全中國,革命熱潮空前高漲。一直走在革命前端的女師大師生當然也不會落後,五卅運動爆發不久就立即展開各種運動聲援上海工人、學生。北洋政府見學生愈加不服從統治當局管理,決定解散女師大,迫令學生離校。

1925年8月1日,楊蔭榆帶着一隊武裝軍警浩浩蕩蕩地闖入女師大校園。有北洋政府撐腰,楊蔭榆洋洋得意,像一隻驕傲的公雞一樣,在操場上宣佈解散女師大,勒令學生離開學校。女師大學生完全不理會楊蔭榆的狐假虎威,沒有一個離開校園。楊蔭榆看着這羣“頑固不化”的學生,氣得暴跳如雷,下令斷絕學生飲食、關閉電源,想用這些卑鄙手段逼迫學生離校。

面對楊蔭榆的陰險行動,劉和珍召集學生集會。在會上,她呼籲大家堅持下去,並說:“同學們,楊蔭榆要趕我們走,我們堅決不能讓她得逞。爲了祖國的未來,爲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我們一定要堅持到最後勝利!”

在劉和珍的號召下,女師大全體師生團結一心,同仇敵愾,寧願絕食,也絕不離開學校。楊蔭榆見學生對威脅不爲所動,竟心狠手辣地命令軍警毒打學生。楊蔭榆的這一無恥卑劣行爲,傳到社會上,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譴責。最終,在女師大師生以及各界進步人士的努力下,楊蔭榆的這次武力驅逐學生以失敗告終。

遺憾的是,學生運動的一次次勝利,並沒能結束北洋政府與楊蔭榆倒行逆施的醜劇。同年8月10日至8月17日間,教育部正式頒發了女師大停辦令,並決定將女師大改組爲國立北京女子大學。爲了迅速有效地驅逐女師大學生,教育總長命令教育部專門教育司司長領着四百多武裝警察和社會流氓衝進校園,與守衛學校的學生、老師發生激烈衝突。學生手無縛雞之力,與武裝警察以及社會流氓發生武力衝突很快就處於下風。北洋

政府教育部的官方打手下手毫不留情,或幾人圍毆一個學生,或組成小分隊去宿舍洗劫學生財物。只見學生們的頭髮被扯斷,衣服被扯破,傷情嚴重的已經倒在地上暈死過去——整個校園宛如惡鬼橫行的修羅場。

一場慘無人道的暴力驅逐後,北洋政府教育當局還抓走一批學生,劉和珍就在其中。反動當局妄圖通過對學生肉體折磨,讓她們“改邪歸正”。但在劉和珍的鼓勵下,這羣年紀輕輕的女學生,憑藉着頑強的意志,承受住百般折磨,始終堅持信念,抗爭到底。

沒過幾日,北洋政府迫於社會壓力,釋放了劉和珍等學生。此時,位於石駙馬大街的女師大校址已經被北洋政府教育部佔領,校門口懸掛上了“國立北京女子大學籌備處”的招牌,打算重新招收一批“聽話”的學生。劉和珍看到自己最心愛的學校被一羣無恥之徒恣意踐踏、易名,氣憤不已,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定要將學校奪回來!

在中共北方區委的領導和魯迅等進步教師的幫助下,被驅逐出校園的女師大學生克服重重困難,聚集在宗帽衚衕的一所房子裡,以女師大的名義再度開學。9月21日,許多慕名而來的進步青年來到宗帽衚衕,報考女師大。開學典禮上,魯迅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我相信被壓迫的決不致滅亡,但看今天有許多同學教員來賓,可知壓力是壓不倒人的。”話音一落,瞬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同學們用力地鼓着掌,眼中閃爍的是堅守信念的光芒。

1925年11月,在北方革命運動不斷高漲的形勢下,以段祺瑞爲首的北洋政府要員紛紛逃離北京。11月30日,女師大的學生們雄赳赳、氣昂昂地列隊返回位於石駙馬大街的原校舍。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的牌子又懸掛於校門前。學生們看着失而復得的學校,臉上都露出欣慰的笑容。

劉和珍在“驅楊”運動中所表現出的勇敢、智慧、堅毅,獲得女師大全體師生以及社會上進步人士的讚賞。女師大某教授回憶劉和珍時曾說:“(女師大)所以能堅持抵抗,百折不餒而有今天者,實一大部分是劉女士之功,可稱全校革命之領袖。”

殉於慘案

1926年3月12日,馮玉祥的國民軍與奉系軍閥作戰期間,日本軍艦掩護奉軍軍艦駛進天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國民軍堅決還擊,將日本軍艦趕出大沽口。慘遭失利的日本竟聯合英、法、美、意、荷、比、西共八國公使,藉口維護《辛丑條約》,要求北洋段祺瑞政府停止津沽間的軍事行動、撤出防務。同時,八國派軍艦雲集大沽口,用武力威脅北洋政府迅速做出答覆。

八國聯軍的強盜行徑與段祺瑞政府的懦弱表現,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不滿。劉和珍在女師大的動員會上,激動萬分地對同學宣講道:“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等祖國太平,再繼續回學校學習不遲!”

3月18日,國民黨北京執行部及北京市黨部、中共北方區委及北京市委、北京總工會、學生聯合會等團體與80多所學校共5000多人在天安門集會,舉行“反對八國最後通牒的國民大會”,抗議八國最後通牒,要求驅逐八國公使出境,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撤退外國軍艦。

18日這一天,劉和珍起了一個大早,以學生自治會的名義向林語堂申請停課一天。申請得到批准後,她就趕往學生宿舍,向學生們分發標語小旗。有的同學發現劉和珍有些不對勁,說話有氣無力,眉頭皺着,每工作一段時間就要坐下來休息一下,精神非常不好。一個同學關心地詢問她:“你看起來很不舒服,哪裡難受嗎?”

劉和珍露出一個虛弱的笑容,說道:“沒事的,只是感冒而已,我待會兒吃個藥就好了。”

說着就又開始忙碌起來。原來,劉和珍不小心患上了重感冒。此時的她,渾身無力,時時嘔吐,身體異常難受。但爲了不耽誤活動,劉和珍強打起精神,帶病堅持工作。

正午12時,聲勢浩大的遊行正式開始。遊行隊伍由李大釗率領,從天安門出發,向鐵獅子衚衕(今張自忠路)東口的段祺瑞政府進發。當到達段祺瑞政府門前,示威羣衆派出代表去向政府自衛隊交涉,要求開門放隊伍進去,並請段祺瑞和國務總理賈德耀出來見面。段祺瑞政府人員見遊行隊伍人員衆多,擔心局勢失控,便命令自衛隊以武力驅散隊伍。自衛隊一聽命令,立即向手無寸鐵的遊行羣衆開槍射擊,一時間,槍聲與哀嚎聲驟起,一場慘絕人寰的屠殺就此開始。

自衛隊有的拿槍對着學生,有的用軍棍追打學生。學生邊英勇抵抗,邊大聲抗議自衛隊的暴行。但抗議無效,自衛隊的暴行愈演愈烈。劉和珍是女師大隊伍的指揮,見學生被射殺毆打,氣憤不已。她拿着校旗向隊伍前方擠去,想要與自衛隊理論。誰知,自衛隊看見劉和珍拿着校旗靠近,竟將槍口對準她,“砰”的一聲,罪惡的子彈穿透了她的胸膛。劉和珍捂住傷口,震驚地看向自衛隊。緊接着又是“砰砰”幾槍,劉和珍終於倒在了血泊之中。

離劉和珍不遠的張靜淑、楊德羣見劉和珍中槍倒地,連忙撲過去救助。劉和珍身上的傷口汩汩往外冒着血,止也止不住。張靜淑與楊德羣呼喚着劉和珍的名字,想要將劉和珍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劉和珍緩緩睜開眼睛,見張靜淑與楊德羣想要帶自己轉移,擔心地說:“我不行了,不要管我,你們快走。”話音剛落,又是一陣掃射,張靜淑與楊德羣也中彈倒地。當時劉和珍還有意識,要掙扎着坐起來,一個自衛隊員衝上來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劉和珍再次倒在血泊之中,再也沒有醒來……

當天,自衛隊殺害包括劉和珍在內的47人,傷200餘人,這就是震驚世界的“三一八”慘案!

3月23日,北京各界在北大三院召開“三一八”死難烈士追悼大會,哀悼劉和珍等47名烈士。女師大與劉和珍的母校南昌女子師範學校,分別爲劉和珍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表達了對劉和珍的深切哀悼,併爲劉和珍與楊德羣著寫了悲壯感人的輓詞:

彌天碧血濺京華,

風雪正悽迷,

哀我和珍,

悼我德羣,

千古渺歸期。

豺狼磨牙,

競食人肉,

吞噬誰能避,

淚雨消灑燕月冷,

國魂招無地。

魯難未紓,

慶父未去,

沒面猶視知君意。

萬里寒山,

淒涼孤櫬,

更念着高堂白髮倚間。

悲遺像在筵,

白衣在篋,

挽棺一慟君知未?

只記取平生約誓,

待他日元兇授首報君知。

魯迅也專門爲哀悼劉和珍寫下了《紀念劉和珍君》一文,追憶這位“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學生;痛悼“爲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歌頌“雖殞身不恤”的“中國女子的勇毅”。讚揚她是一位具有“幹練堅決、百折不回”氣概的“真的猛士”,是“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深刻地概述出了劉和珍以及中國土地上千千萬萬女英烈的堅毅精神與偉大情操:“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於去年的,雖然是少數,但看那幹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屢次爲之感嘆。至於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爲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千年,而終於沒有消亡的證明了。”

(本章完)

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閃耀的青春——陳鐵軍爲革命傾盡所能——彭燦碧堅貞不屈巾幗志——郭隆真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正氣凜然——李青林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女游擊隊長——毛澤建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左聯志士——馮鏗“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七月榴花開——張露萍“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英靈不朽——八女投江“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雙槍老太婆”——鄧惠中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堅貞不屈巾幗志——郭隆真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左聯志士——馮鏗南粵的紅棉樹——高恬波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左聯志士——馮鏗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紅色花木蘭——區夏民革命女將——胡筠“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南粵的紅棉樹——高恬波英雄母親——陳若克革命女將——胡筠英雄母親——陳若克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婦女的星,大衆的牛——茅麗瑛婦女的星,大衆的牛——茅麗瑛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七月榴花開——張露萍左聯志士——馮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正氣凜然——李青林紅色花木蘭——區夏民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雙槍老太婆”——鄧惠中爲革命傾盡所能——彭燦碧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正氣凜然——李青林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紅色花木蘭——區夏民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南粵的紅棉樹——高恬波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英雄母親——陳若克女游擊隊長——毛澤建紅色花木蘭——區夏民左聯志士——馮鏗“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紅色花木蘭——區夏民革命女將——胡筠爲革命傾盡所能——彭燦碧堅貞不屈巾幗志——郭隆真“雙槍老太婆”——鄧惠中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閃耀的青春——陳鐵軍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七月榴花開——張露萍左聯志士——馮鏗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南粵的紅棉樹——高恬波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正氣凜然——李青林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英雄母親——陳若克“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七月榴花開——張露萍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
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閃耀的青春——陳鐵軍爲革命傾盡所能——彭燦碧堅貞不屈巾幗志——郭隆真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正氣凜然——李青林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女游擊隊長——毛澤建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左聯志士——馮鏗“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七月榴花開——張露萍“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英靈不朽——八女投江“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雙槍老太婆”——鄧惠中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堅貞不屈巾幗志——郭隆真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左聯志士——馮鏗南粵的紅棉樹——高恬波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左聯志士——馮鏗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紅色花木蘭——區夏民革命女將——胡筠“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南粵的紅棉樹——高恬波英雄母親——陳若克革命女將——胡筠英雄母親——陳若克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婦女的星,大衆的牛——茅麗瑛婦女的星,大衆的牛——茅麗瑛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七月榴花開——張露萍左聯志士——馮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正氣凜然——李青林紅色花木蘭——區夏民共產黨員中的女傑——何寶珍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紅巖上紅梅開——江竹筠“雙槍老太婆”——鄧惠中爲革命傾盡所能——彭燦碧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正氣凜然——李青林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紅色花木蘭——區夏民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南粵的紅棉樹——高恬波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英雄母親——陳若克女游擊隊長——毛澤建紅色花木蘭——區夏民左聯志士——馮鏗“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紅色花木蘭——區夏民革命女將——胡筠爲革命傾盡所能——彭燦碧堅貞不屈巾幗志——郭隆真“雙槍老太婆”——鄧惠中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甘願征戰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閃耀的青春——陳鐵軍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七月榴花開——張露萍左聯志士——馮鏗智勇雙全女英雄——林心平堅貞高潔井岡蘭——伍若蘭視死如歸的女政委——吳富蓮南粵的紅棉樹——高恬波萬里長空且爲忠魂舞——楊開慧正氣凜然——李青林迎着革命的晨曦——遊曦英雄母親——陳若克“爲了中國而死的青年”——劉和珍七月榴花開——張露萍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趙一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