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

黑旗關內,宴會過後,柳玄遠四人還在討論着軍情,大家一致認爲鐵蒙銳氣已喪,卻不會輕易率軍離開。

西山博爾術極爲強勢,鐵蒙投靠,寸功未立,反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多會受到責罰,故而,夜半多半會發動夜襲,趁機奇襲黑旗關。

在場四人,三人熟知鐵蒙品性,此人,蠻橫自大,目中無人,是名悍將,但領兵打仗,獨領一軍,卻難當大任。

今夜鋌而走險之舉,終會,讓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不過,鐵蒙手底終究存有十萬騎兵,其中包括五萬東胡騎兵,可是要比戎族騎兵厲害許多。

若黑旗關方面,沒有充足準備,是夜襲擊,恐怕不會佔據上風,相反極有可能處於劣勢,讓鐵蒙重新奪回戰爭主動權。

但是,大家即已料到鐵蒙不會善罷甘休,鋌而走險,就不會讓他奸計得逞。

三更時分,月黑風高,伸手不見五指,黑暗中,鐵蒙露出猙獰面孔,抽出彎刀,指向黑旗關。

頓時,馬蹄滾滾,轟轟隆隆之聲,打破黑夜寧靜,一時間,黑旗關方面,喧鬧不已。

鐵蒙果然趁夜色發起襲擊,大軍沿着山坳,迅速對黑旗關發起攻擊,可是,鐵蒙赫然發現,率領十萬之衆騎兵,攻城時,手底僅存五萬東胡騎兵,既少數親信。

曾經與他齊心協力的戎族勇士,竟全部消失在黑色夜空下。

臨戰逃離,無意給鐵蒙重重一擊,當東胡騎兵攻入山坳,衝在關卡前時,黑旗關上,忽然升起無數火把,兩旁山峰上,烈烈寒風中,傳出燕人喊殺聲。

箭雨,巨石,滾木,齊唰唰從關頭,左右兩旁山峰上,襲擊而下。

夜襲,反被伏擊!

或許,鐵蒙今夜註定該倒黴,柳玄遠等人,事先料定他會襲擊黑旗關,準備妥當,等待他主動自投羅網。

另一邊,侯銘封,馮石虎兩人帶十多萬騎兵,包括刀鋒戰士,在戰鬥打響時,悉數來到黑旗關。

封侯兩人麾下部隊,絕非柳玄遠手底部隊能夠比擬,何況,來之前,林楓三令五申,務必生擒鐵蒙。

戰鬥從半夜打到天亮,在柳玄遠親自指揮下,鐵蒙損兵折將,卻寸功未立。

夜襲不成,被伏擊時,鐵蒙就該帶兵離開的,可惜心中不甘,回西山無法向博爾術交差,只能心存一絲僥倖。

天亮了,一夜廝殺參戰雙方勝負在明顯不過了。燕軍以守代攻,損失極小,鐵蒙卻留下了一萬屍體,負氣帶兵向西而去。

“柳將軍,爲何馮侯兩位將軍不參與守城之戰?”半宿防禦,及連日來戰戰兢兢,心思全放在防禦鐵蒙部隊上,令狐藏這會非常疲憊,面帶倦色,望着黑旗關下,跨上戰馬的馮侯二人,不解其意,詢問柳玄遠。

多年領兵經驗,他一眼就看出來,馮侯兩人手底騎兵,戰鬥力及裝備,要好過黑旗關守軍及戎族部隊,若馮侯兩人率軍守關,鐵蒙損失更大。

“喏!”柳玄遠站在關頭,看着魚腸殺出的馮侯兩人,笑着道:“皇上有令,生擒鐵蒙回京,所以.,再者,兩位將軍麾下部隊,早在草原上野慣了,不善守城,攻城掠地,大兵團作戰,纔是兩位將軍拿手好戲,這次,皇上連刀鋒戰士也派來了,可見對鐵蒙勢在必得,也在告訴博爾術,大燕不好招惹。”

“可是,鐵蒙手中還有近四萬騎兵,我看兩位將軍,各自不過帶着三萬騎兵出關,部分隊伍還在留在關內,是不是太過輕敵了?畢竟,鐵蒙也是能征善戰的狠茬,手底又有四萬東胡騎兵,若發現被追擊,趁機設伏,怕是.。”令狐藏面帶憂色,有點擔心的說。

鐵蒙叛出戎族,還引外敵攻打部落,戎族上下恨不得分食了他,可惜沒有機會,也沒有能力,馮侯兩人帶兵追擊,令狐藏不看好,內心卻希望兩人能夠生擒鐵蒙,到時,親自把他挫骨揚灰,以解心頭只恨。

“鐵蒙有那般心機,今夜就不會來黑旗關了。”

.....。

燕京,皇宮。

翌日清晨,天色微亮,林楓早起,在雲瑤宮外晨練,緩步走向金鑾殿,準備上朝。

這時,安恆自外面快速進來,手中又拿着書信,匆匆來到林楓面前,道:“皇上,黑旗關急報!”

林楓彈着腿,扭着腰,活動着筋骨,拆開書信,柳玄遠親筆,上面寫的清楚,黑旗關騎兵,李奎在關外三百里處,救下慕容博文與令狐藏,五萬殘兵,七八萬百姓。

伏擊對方四萬多騎兵,挫敗鐵蒙陰謀,當前雙方正在交戰,但博爾術派給鐵蒙五萬騎兵,似有攻打黑旗關之意。

信中內容,也算捷報,林楓依然動怒,暗罵:這混蛋。

隨即把手中書信揉成一團,林楓沒好氣,東胡之行,讓博爾術與安提拉反目,料着再無後顧之憂,誰知博爾術和燕國較上勁了。

非要讓自己狠狠教訓他,才肯罷休嗎?

年關前,林楓不想動刀兵,奈何博爾術欺人太甚了。

還好了解實情始末,就派出馮侯兩人出征,若不出兵針對,對方會把燕國當作軟柿子捏,一次,兩次,黑旗關就不得安寧了。

這次,馮侯兩人,帶領刀鋒戰士,及麾下精銳騎兵,不要辜負了他的期望。

收起書信,坐上龍輦,林楓向着朝堂走去。

目前看來,今年冬日,消停不得了,內政外患,夠讓他手忙腳亂。

今日早朝,因爲昨日新政推行已有定論,林楓下旨,準備針對燕國弊端,進行深入變革。

事先與六部首腦及林梟通氣,便是不希望朝堂上,有更多爭議。

何況,博爾術下令鐵蒙,準備攻擊黑旗關,若不推行新政,不力爭圖強,依然會處於被動挨打局面。

踏上金鑾殿,安恆宣告衆臣入朝,覲見皇上,之後,文武百官主動排成四列,文臣武將左右各兩列,倒也涇渭分明。

文官以司徒爲首,跟他並肩的文臣,是兵部尚書文季師,後面跟着戶部尚書餘哲明,刑部尚書柳玄遠,禮部尚書李孟昶,工部尚書趙士德。及每部三位侍郎,約有二十多人。

武將之位,首席兩人是定國侯林梟,禁衛軍統領雷傑英,後面包括幾名叫不上名字小將,與文官對比,武將處於弱勢。

也看出來,燕國人才之缺乏,不過,自邙山趕回的拓拔羽,亦在武將行列,地位還稍稍考前。

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加起來不足五十人。然朝中人盡皆知,帝國核心人物,依舊那麼幾個,餘下之人,辦好自己手中實務就行。

只是,今日林楓不這麼看,燕國官員並不充裕,很多人身兼數職,不少機構組建起來,相關人員卻遲遲不能就位,這就是弊端。

“拜見皇上!”

林楓坐在正位,擺擺手:

“衆卿平身——”

“謝皇上…”

文武大臣,分列兩邊,站穩身形,林楓也不囉嗦,開門見山直說:“今日早朝,僅商議兩件事,第一,燕國新政繼續推行,即日起,開始逐步深化,細化,廢奴隸制,解放人口,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統一度量,貨幣等。

新政經過兩年推行,燕國無論經濟,軍事,還是百姓生活,均有彌足長遠進步,不過,這些還不足。今日,新政再深化,細化,是爲更好鞏固燕國今時今日取得成就,讓燕國整體國力更上一層樓。”

林楓繼續道:“治大國如烹小鮮,既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要調好作料才行。治國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只有恰到好處,才能把事情辦好。燕國內務制度,不能按部就班,必須推陳出新,依燕國舊制,差點令燕國有滅國之禍,必須徹底根除糟粕。戰國時代即將來臨,再看周邊諸侯列國,那個沒有燕國強大,要想在夾縫中生存,就必須忍常人不能忍,受常人不受之苦。

燕國四面強國林立,僅有目前成就,尚不足苟且偷生,更何況爭霸圖強,物競天擇適者生,燕國因循舊制數百年,已經不再適應當前環境了,若不及時深化,細滑新政,變革止步於此,恐怕兩年來取得成就,又會付之東流,諸位愛卿說說,當初生死存亡之際,燕國該不該推行變革,該不該富國強民!”

林楓言之鑿鑿,朝堂之人,多數認可其說法,新政頒佈兩年,燕國變化,大家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然而,林楓一句,廢奴隸制,耕者有其田,就讓朝中不少老人,尤其在燕國的擁有勢力的人,心思沉重起來。

這兩件事情,與廢貴族萌蔭,設立軍功制,科舉制無意,全是在剝奪老貴族手中特權,若族人不能及時適應,數百年的好日子就過到頭了。

不過,有人反對,自然有人稱讚,那些因爲軍功,科舉提拔上來的人,自然擁護繼續深化新政,唯有繼續打破舊的框架,建立新的框架,燕國纔會繼續向好的方向發展,正所謂,不破不立,就是這個道理。

第93章 危機來臨第260章 諸將謀劃第144章 出其不意上第1159章 錦官城內的異域高人第331章 世家大族第522章 何其悲哀『兩千字』第1091章 大帥有令,前鋒軍隊,攻城第555章 與林疏影謀面第656章 冷血帝王第160章 回宮第10章 窮則變,變則通第959章 以空間換時間第551章 馬武之死(四千字)第97章 東西夾擊第677章 軟刀子殺人不見血(第二更)第48章 帶兵返京第1369章 秘密謀劃第1376章 吳國要亡了第1378章 殺雞儆猴第927章 蔡楚狼狽,兵家雄起(四千字大章)第75章 思鄉之情第955章 最後的尊嚴第766章 兩難抉擇,一錘定音第107章 涼鳴關之戰下第1287章 心生邪念第233章 獨孤嘉怡下第474章 強硬手段第938章 誘敵出城第977章 第1035萬馬奔騰,互相殘殺第116章 積攢仇恨第1230章 前往江南的捷徑第1252章 水無常勢 兵無常形第689章 陳帝隕落第86章 做出選擇第170章 教你做人第783章 全面惡化第952章 重創敵軍,羞辱敵將第1135章 挫骨揚灰第1027章 宋軍中計第691章 連環陷阱第86章 做出選擇第32章 初戰上第930章 曹榮受驚第1160章 蜀國人士,下戰書?第1245章 女帝,蛇蠍毒婦!第881章 四王分裂,戰事初起(四千字大章)第1116章 征討蜀國第920章 斷糧斷餉第232章 獨孤嘉怡中第113章 良辰美景第1162章 下馬威?作繭自縛!第131章 博爾術的煩惱第787章 關門打狗下第220章 君臣齊心第611章 主僕矛盾(第四更)第650章 無須示弱第624章 四面合圍第8300章 不可告人秘密第428章 狠狠敲詐第859章 安撫人心(上)第1047章 燕人,說一不二第495章 自裁謝罪第780章 帝王之夢第806章 蔡國求救第808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764章 進退維谷,身陷重圍(四千字大章)第87章 議政第848章 困龍得水第50章 四方震動第179章 確立年號第12章 皇后下第1232章 戲水遇刺第253章 熱情似火第869章 擊沉龍船第605章 第613得寸進尺(第三更)第43章 大戰上第898章 瘋狂的燕騎第985章 轉移注意,卸磨殺驢第1398章 解甲歸田第725章 預先取之,必先予之第337章 林楓的懲罰第1204章 魚鱉博弈,坐地論道第228章 面子是自己掙得上第714章 一言不合,威脅恐嚇第1368章 窘迫尷尬第1297章 落網鴛鴦第974章 帝位之爭,咎由自取第649章 來自燕國的報復第489章 博爾赤的哀傷第943章 聲東擊西,火燒北門第129章 反其道而行第124章 勢在必行第763章 一言不合,四分五裂第1329章 臣妾想服侍皇上第562章 山窮水盡(第三更)第1045章 將軍,霧影山乃絕路!第501章 遊說百姓上第545章 心有餘悸第848章 困龍得水第249章 豎子不足爲謀上
第93章 危機來臨第260章 諸將謀劃第144章 出其不意上第1159章 錦官城內的異域高人第331章 世家大族第522章 何其悲哀『兩千字』第1091章 大帥有令,前鋒軍隊,攻城第555章 與林疏影謀面第656章 冷血帝王第160章 回宮第10章 窮則變,變則通第959章 以空間換時間第551章 馬武之死(四千字)第97章 東西夾擊第677章 軟刀子殺人不見血(第二更)第48章 帶兵返京第1369章 秘密謀劃第1376章 吳國要亡了第1378章 殺雞儆猴第927章 蔡楚狼狽,兵家雄起(四千字大章)第75章 思鄉之情第955章 最後的尊嚴第766章 兩難抉擇,一錘定音第107章 涼鳴關之戰下第1287章 心生邪念第233章 獨孤嘉怡下第474章 強硬手段第938章 誘敵出城第977章 第1035萬馬奔騰,互相殘殺第116章 積攢仇恨第1230章 前往江南的捷徑第1252章 水無常勢 兵無常形第689章 陳帝隕落第86章 做出選擇第170章 教你做人第783章 全面惡化第952章 重創敵軍,羞辱敵將第1135章 挫骨揚灰第1027章 宋軍中計第691章 連環陷阱第86章 做出選擇第32章 初戰上第930章 曹榮受驚第1160章 蜀國人士,下戰書?第1245章 女帝,蛇蠍毒婦!第881章 四王分裂,戰事初起(四千字大章)第1116章 征討蜀國第920章 斷糧斷餉第232章 獨孤嘉怡中第113章 良辰美景第1162章 下馬威?作繭自縛!第131章 博爾術的煩惱第787章 關門打狗下第220章 君臣齊心第611章 主僕矛盾(第四更)第650章 無須示弱第624章 四面合圍第8300章 不可告人秘密第428章 狠狠敲詐第859章 安撫人心(上)第1047章 燕人,說一不二第495章 自裁謝罪第780章 帝王之夢第806章 蔡國求救第808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764章 進退維谷,身陷重圍(四千字大章)第87章 議政第848章 困龍得水第50章 四方震動第179章 確立年號第12章 皇后下第1232章 戲水遇刺第253章 熱情似火第869章 擊沉龍船第605章 第613得寸進尺(第三更)第43章 大戰上第898章 瘋狂的燕騎第985章 轉移注意,卸磨殺驢第1398章 解甲歸田第725章 預先取之,必先予之第337章 林楓的懲罰第1204章 魚鱉博弈,坐地論道第228章 面子是自己掙得上第714章 一言不合,威脅恐嚇第1368章 窘迫尷尬第1297章 落網鴛鴦第974章 帝位之爭,咎由自取第649章 來自燕國的報復第489章 博爾赤的哀傷第943章 聲東擊西,火燒北門第129章 反其道而行第124章 勢在必行第763章 一言不合,四分五裂第1329章 臣妾想服侍皇上第562章 山窮水盡(第三更)第1045章 將軍,霧影山乃絕路!第501章 遊說百姓上第545章 心有餘悸第848章 困龍得水第249章 豎子不足爲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