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黑臉棒工 (1)
開過會後,張工心裡擱了一層心思:質監站在檢查工程質量會上,表揚了AD軸線基礎混凝土質量好。無彈窗小說網建議樊經理給棒工獎勵三百元錢,樊經理在會上滿口答應。
張工想起了小林他叔,正是那個黑臉的混凝土棒工。這三百元錢是獎給他的。如今不知道這個四十多歲的黑臉工人到那裡去了。甲方王處長也過問這事,樊經理回答他人已經走了。
張工建議把這個棒工找一找,這不單是個民工問題,更是搞好工程質量的關鍵。
樊經理對張工的建議很反感,說不要多此一舉。當初小林和樊經理爲錢發生衝突,老吳用警棒把這個工人擊倒在地,並用手銬把他扣在架管上。
小林這夥鬧事的工人被趕散以後,陳所長來把他放了。聽說他人還在芙蓉市,但具體在什麼地方不知道。
他雖然是個民工,但他冒險救了張工,人是知道感恩的,張工又是一個心底善良的人,他決定把棒工找一找。
張工忽然想起了“閔行路”人才市場,沒有工作的人都去那裡找工作,人才市場就在附近,他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去那裡。
張工來到閔行路口,接近市場就聽到一片吵雜聲。
在近二百米長約十五米寬的沿河路旁,一堆一堆地擠滿了人。來至四面方的各種各樣的勞務人才都擁擠在這裡。
有附近郊區的農民、有城鎮閒散人員及下崗職工、有外來人口和民工。
搞建築的有泥水工、塗料工、裝修工、木工。搞家政的有鐘點工、保姆。搞飲食的有拉麪、扯麪師傅。
有餛飩、包子、餃子師傅。有出力的、勤雜的、整個場地人聲吵雜、空氣污齪,碎紙菸頭到處都是。
張工來到路邊,“忽”地,一輛搬家的汽車開了進來,它是搬家公司來勞務市場上招人的,車還沒有停穩,十幾個民工便蜂擁而上,把住車邊往上爬。
由於要的人少,車上招工的人用腳把快爬上來多餘民工往下踢,車仍在緩緩前行。
張工擠進人羣裡,挨個看過去,喚他老闆聲不絕於耳,拉他的,扯他的,一個挨一個。
當得知他不招工時,“唉!”地怨聲一片。張工感嘆中國人口衆多,競爭激烈。
張工在那裡沒有找到黑臉棒工。
這天傍晚,張工坐在工地旁邊的公路道沿上乘涼,涼爽的晚風習習地吹來。三環路中間的綠化帶才澆過水,花草組成的圖案煥然一新,隨風漂過來一陣陣的清香。
一輛輛穿梭而過的出租車、自行車、一對對悠閒散步的情人,使夏日的夜晚別有一番景緻。
一輛工人蹬的三輪車由工地出來,上面坐着鋼筋工小於及另外一個工人。他們在張工的身旁停下。
“張工,去開發區看錄像?”
張工問道:“這兩天沒有碰見那個黑臉棒工?”
“你跟我們一道去開發區去看錄像,那裡全是四川民工,或許能碰見小林的工人,問一下就知道了。”
張工知道,四川民工都是串來串去,今天在這個工地、明天在那個工地?他們不停地流動,張工坐上三輪車。
白天拼着勁兒幹了一天活的民工,夜晚又去幾裡外看錄像。嬉笑、打罵,蹬着三輪車,是那樣的極盡瘋狂。
張工感慨年輕人的精力旺盛,年輕人若不能利用這個時機好好學習。老了便力不從心。人生是得珍惜少年時。
所謂的錄像廳:是在一個拆遷區內,破敗不堪的半截牆,地上半截磚塊。沿四周掛起髒兮兮的塑料彩條布。
在破磚塊幹磊起的磚臺上面架上竹架板便是坐位了。
在坐位前面放一張桌子,桌子上放一臺二十一寸彩電,彩電連接着桌子底下錄像機。
在街面上,一張錄像票是三元,這裡僅五角錢。
晚上看錄像的人很多,幾乎百分之百是建築民工,他們大多赤膊,穿着拖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