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工的精神支柱(2)
老婆孩子進進出出都沒有了笑臉,是啊!就算老婆不罵,難道自己就沒有壓力嗎?這次回來樊經理還欠他七百多塊錢,真是窩囊。
在張工潛意識裡,打工是爲了賺錢,同時還有其他,他覺得和樊經理還有一定的緣分,他知道工地的現狀,他猜想着樊經理可能會派人來找他。他不願意到別的工地去。
他這人天生具有挑戰性,不願意一個工地幹半截,不願意被人說炒魷魚。除賺錢外,他還想展示自己的能力。但在老婆面前。他還得裝作被炒魷魚很無奈。急於想找工作的樣子。
張工在被窩裡絞盡腦汁想辦法,他想還是實際點找錢餬口,他決定賣甘蔗。
張工借來一輛三輪車,批發了三捆甘蔗,打開三輪車後門,把甘蔗縱向裝在三輪車裡,拉出了大門。
楊勇在街道上找到了正在賣甘蔗的張工,他聽說張工離開了工地,是專門來看張工的,兩人見面非常親熱,楊勇談起了樊經理被拘留的事,張工聽了很驚訝。
連忙問爲什麼?當聽說是和情婦睡覺的事,張工感覺事情不會那麼簡單,肯定有別的原因。
“和情婦睡覺不會關進去。”
“就是!就是!大家都這麼說。”
張工笑了,接着問楊勇現在怎麼樣。小林在那裡?
楊勇告訴張工:他在張工走後不久,也離開了哪個工地,小林現在和他在一起。就在隔壁的工地。
“在隔壁的工地?”張工很驚訝。
“那一天,工地基礎竣工,喝慶功酒。讓我們也參加了。還見到了二樊和老吳。他們還給我們敬了酒,我們感覺奇怪,怎麼他們變了!既然他們敬我們,我們也回敬了他們!”
“是這樣!應該!應該!”
“張工,我們現在這個工地,可比樊經理他們強多了,按月發工資,從不拖欠。人家非常重視工程質量,從不偷工減料。工人們都願意到他們那裡去。”
“看到了,人家好,他們不好,一比就出來了。將來他們肯定發展壯大。樊經理肯定淘汰。工地現在怎麼樣?”張工急於知道工地情況。
楊勇把工地缺工人的事說了。張工想,原來這樣,怪不得老吳和二樊要給楊勇他們敬酒。確實有變化!
小林現在怎麼樣?錢要到了沒有?
“聽說去了好幾次,錢也沒要到。小林整天被要帳工人追的亂躲。今年是最後一次打工,明年回家種田去,再也不打工了。”
“張工!你說我們這些人怎麼這麼倒黴?我們打工的錢要不回來?你個工程師最後出來賣甘蔗?我怎麼也想不通?”
“這個問題問的好!”張工知道楊勇因打工要不下錢對社會產生看法,讓張工自己來說,社會比以前好了。
改革開放以來,物資豐富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言論也自由了,科學技術得到發展,國富民強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也越來越高。
法律正在逐步的健全,對一些違法亂紀不斷的進行着打擊,一些不良環境正在通過健全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得到改善,而因這點就說社會不好!未免太片面了,張工準備用通俗的話語來回答楊勇。
他用手比劃着;先是手掌,再是手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