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由於和日本達成和平,解決了後顧之憂的原因。最近蘇聯對芬蘭的要求,可謂越來越過分了。
斯大林先是要求得到波特薩莫的採礦權,然後還要求芬蘭給蘇軍提供武裝越境權。
芬蘭人也有脾氣,又一次的對蘇聯提出的要求不買賬,並再次請求德國幫助。這次雙方終於是一拍即合,雙方隨即便展開了外交部長級的磋商。
芬蘭外交部門訓令指示公使通知德國,赫爾辛基當局希望當時德國能在與蘇聯的談判能夠保證芬蘭的獨立,如果可能的話儘可能恢復到1939年的邊界,僅作一些調整,可以使蘇聯人保留他們認爲對列寧格勒防禦有重大關係的地帶。
當然芬蘭的這些建議自然是毫無用處的,因爲與向芬蘭人宣稱相反,萊因哈特並沒有與蘇聯進行任何談判。
這個訓令發出之時,距離萊因哈特入侵英國的預定時間,只有不到一個月,而英德一旦打起來,蘇聯又怎麼可能還能靜下心聽德國幫芬蘭提出的調停建議。
感情就你們德國佔領土地天經地義,蘇聯佔芬蘭屁大點便宜,就該老被說三道四?這也不合適對不對!
直到1940年2月3日,德國代表找到曼納海姆,直截了當地提出芬蘭是否願意參加同盟國陣營對蘇聯展開的聯合作戰,如願參加,芬蘭又想得到什麼。
曼納海姆開始感到很吃驚,想把話題引到芬蘭提出的問題上來:如果蘇聯再次進攻芬蘭,德國打算怎樣做?
但是德國代表卻反過來提出:如果蘇聯是對德國發起的進攻,芬蘭方面又該怎麼做?
最後,曼納海姆只好表示,如果德國答應,芬蘭被進攻時派兵救援,那麼德國被進攻時,芬蘭也會承諾提供幫忙。
但萊因哈特不樂意了,你被打老子就得出兵,老子被打你特麼就只提供含糊不清的“幫助”?
不行,絕對不行!
向來不願意吃虧的萊因哈特,當即對外交部作出指示,要求芬蘭必須給予德國明確答覆,說明他們到底能幫助到什麼程度?
於是,曼納海姆這才表示同意德國陣營兩個盟國師的部隊進駐拉普省。
不過曼納海姆這裡還耍了一個小聰明,他同意入境的,是德國的盟國部隊,而不是德軍。
畢竟,要是真的讓德軍進入芬蘭,那問題就又更麻煩了。到時候斯大林要是聽說這事,本來可能準備先打德國的蘇軍,說不定就先來芬蘭發起首輪清理戰爭了。
不過,曼納海姆的小聰明倒也正好與萊因哈特節省德軍兵力的想法不謀而合。
最終,同盟國向拉普省運送的部隊中,分別包括挪威的一個新建步兵師,以及經拉普省前往挪威東北塞爾克內斯,然後進入芬蘭的一個意大利步兵師。
有了這兩個師,芬蘭人自己心裡其實也踏實不少。畢竟,這也能夠成爲他們日後的幫手。
不過曼納海姆也沒把希望完全寄託在同盟國聯軍身上。
在與德國,意大利,挪威分別達成秘密協議後,芬軍馬上於2月10日下令部分動員,又於2月14日進行擴大範圍的動員,在東部邊界部署了防禦性的軍隊。
至2月16日止,芬軍由作戰軍、本土防守部隊和邊防警衛部隊組成的芬蘭武裝部隊總數已達55萬人,其中作戰軍44萬人。
芬蘭陸軍被新編爲12個師,5個軍,3個陸軍司令部,1個海軍司令部。全軍配備有556000支普通步槍,14500支速射步槍,5400挺機槍,13700支衝鋒槍,3500門火炮、迫擊炮,86輛坦克,22輛裝甲車,761門高炮,180挺高射機槍。
但萊因哈特的目的,是想要徹底拉芬蘭入夥,他準備在未來對蘇戰爭中得到幾十萬芬蘭軍隊的幫助。
所以在後來,以曼納海姆的參謀長海因裡希斯將軍爲首,芬蘭軍事代表團訪問德國最高統帥部時。萊因哈特示意保盧斯告訴芬蘭代表團,蘇軍已經沿着蘇聯的西部邊界,集中了大量軍隊,這使德國有必要採取響應的行動。
德方指出,德國無意發動對蘇戰爭,但是萬一蘇聯進攻,德國將被迫在極北地區採取軍事行動,包括調動芬蘭境內的2個師作戰。而這一計劃經過最終磋商後,芬蘭方面也同意了這個要求。
表面看上去,萊因哈特是送了2個師去保衛芬蘭人的獨立與自由,然後在需要的時候再讓這兩個師爲德國作戰。似乎有點像一個吃力討好的老好人形象,自己並未得到有多大回報。
但這只是表明上的現象,實際上,芬蘭人在同意萊因哈特的要求後還沒意識到,想要明哲保身的他們,未來會被坑的有多慘。
只要德國與蘇聯爆發戰爭,萊因哈特在電臺講話中單方面宣稱德國軍人“與芬蘭同志結盟”,“共同戰鬥在北冰洋沿岸”。
那麼,即便實際上此時芬蘭尚未與德國結盟,甚至芬蘭政府在當天上午發表聲明,否認萊因哈特的說法,並宣佈了中立,但隨着芬蘭境內的2個師,從芬蘭發起對蘇軍北翼的攻勢,那斯大林也肯定會把德芬結盟當成既成事實來看待。
從斯大林的視角上看,芬蘭境內都已經出現部隊攻擊蘇聯,那芬蘭肯定也就和德國結盟了。
在萊因哈特設計好的這些特定條件下,很難設想芬蘭能夠不捲入今後的蘇德大戰。
而最後,萊因哈特相信,芬蘭也只能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加入德軍的陣營,爲收復失地而真的一同與蘇聯開戰。
此後,萊因哈特還故意假意提出,要像在西班牙和挪威那樣,蘇芬開戰後,讓軍事才華優秀的德國將領,來指揮芬蘭境內的部分軍隊,好發揮最大效果。
但曼納海姆知道如果接受了這個建議,日後肯定得對萊因哈特俯首帖耳,至少西班牙和挪威當初接受了這個要求以後,就再也沒有脫離德國的控制了。
於是,芬蘭方面再次拒絕萊因哈特的“好意”。
謹慎的曼納海姆,始終要求將芬軍的戰爭侷限在收復被蘇佔領土地上,不願意進一步承諾。
再他看來,此舉既不會導致蘇聯的深仇大恨,又答應了與德軍一起作戰的要求。
曼納海姆算計的很精,如果情況允許,芬軍可以和德軍同步展開作戰,但是芬軍一旦收復了失地,就已經完成承諾,可以拋下德軍停手了。
不過,他沒想到萊因哈特算的更精:要是蘇軍因爲同盟國那個意大利步兵師和挪威步兵師的挑釁,對芬蘭方向展開大規模反攻,你看德軍會不會分兵去救援?
傻子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