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南雲忠一的艦隊已經抵達了最後的攻擊位置。
在這最後關頭,日本外務省再次對第三帝國玩弄起了一貫的外交手腕。
日本外務相聲稱:“我們希望在戰略上的條件成熟以前,避免和蘇聯發生武裝衝突。”
爲了使德國政府瞭解他們的這種觀念,使萊因哈特至少在目前不要堅持在日軍北上蘇聯方面提出交換外交照會,日本方面還向德國詳細解釋了不少理由:
雖然日本方面無法對蘇聯發起進攻,但是他們可以保證,一旦與美國開戰,日本海軍將順便截獲美國開往蘇聯的一切船隻。
這就是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回答了。
日本人一向擅長玩弄陰謀詭計,就比如這次他們對德國的承諾。
雖然日軍不想招惹北方的蘇聯,但是由於日軍於美國開戰,他們倒是可以順便截斷從美國到蘇聯的一切物資運送。
這也就相當於變相的幫了德國人的忙。
與此同時,即便是截斷了美國對蘇聯的物資援助,也沒有直接招惹蘇聯政府,這也是日本避開與蘇聯交惡的一種手段。
不過,日本外務相最後也表示,如果裡賓特洛甫仍堅持要求關東軍在北進蘇聯的問題上作出保證,由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別無他法,只有發表一項聲明:
日本在原則上將阻止美國通過日本海面向蘇聯運送作戰物資。
但是從戰略上考慮,日軍大本營認爲他們短期內仍有必要避免蘇聯對日本作戰,也就是說日本海軍不能截奪蘇聯的整隻。
這樣的一份聲明,相當於將日本協助德軍封鎖蘇聯的承諾打上了一個極大的折扣。
不錯,日軍確實可以截斷美國的運輸船。可如果是蘇聯派出自己的運輸船,從美國運回物資,那麼日本海軍就將放過這些蘇聯運輸船。
也就是說,美國援助蘇聯的物資只要掛上蘇聯的國旗,日本人就有藉口不對其進行攻擊。
當然狂妄的大本營,最後也作出決定:如果德國政府拒不同意日本的提議,那他們也只能選擇暫緩簽訂與德國人的條約。
已經對北進死心的日本大本營,現在完全沒有了招惹蘇聯的慾望。
至少,短期之內,他們不會有這個衝動。
如果德國方面非要求他們進攻蘇聯,那日本大本營也只能無奈的選擇:拒絕第三帝國的要求。
然而,日本人其實無須這麼擔心。萊因哈特其實並不堅持要求日本在對美國作戰的同時,也對蘇聯作戰。
至於原因是爲什麼,不僅東京的軍國主義者或其他任何人不明白,就連德國外交部的很多人都不明白。
但是,與日軍聯手,這並非一加一等於二的計算。
首先,如果日本分出精力,北進蘇聯,那麼它們用於美軍作戰的力量就又將大大減少。
萊因哈特深知,就連全力以赴的日本也不是美軍的對手,如果再讓他們分出精力來與德國聯手對付蘇聯那美軍或許就將會很輕鬆地平推日本。
再者,從內心深處來講,萊茵哈特並不希望第三帝國與所謂的大日本帝國聯手。
現在的德國在世界上,在國際上,都是聲望極高的存在。而且,德國的宣傳團隊一直試圖把第三帝國在國際上的形象打造成正義象徵。
反觀日本,他們不但濫用生化武器,進行反人道的實驗,而且還大量製造屠殺,在國際上的聲望極差。
如果與日本聯手那麼德國之前精心準備的。這一形象就付諸一炬了。
最後僅僅是從感性來講,萊因哈特也一點都不喜歡日本這個瘋狂的國家。
現在日本既然可以稍微答應幫着封鎖美國運往蘇聯的物資,那德國當然是欣然答應。
可要是日本希望德國作出任何承諾,那麼抱歉,萊因哈特不會給出任何白紙黑字的迴應。
不管怎樣,日本方面已下定決心要在太平洋上給美國一個沉重的打擊。
早在1940年5月的時候,羅斯福命令結束年度例行演習的太平洋艦隊不返回美國西海岸,而是留駐珍珠港,實施對日威懾。這就已經觸及了日本海軍的心理底線,留下了開戰的伏筆。
當然,這就像是羅斯福明顯對日本的一種刺激手段,彷彿就是在逼着日本對美國宣戰一樣。
而日本大本營,竟然忍了下來,這一點,不得不佩服日本人的忍耐力。
忍耐的結果是,羅斯福馬上就得寸進尺的又宣佈對日本實施全面石油禁運,這對於資源極爲缺乏的日本而言,無疑是致命的。
爲此,忍無可忍的日本只好不惜偷襲珍珠港,進行一場致命的賭博。
賭王山本五十六分析,襲擊珍珠港的目的是爲了消滅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的主力。即便不能徹底打垮美國海軍,但至少可以暫時的打掉美軍在太平洋的主力戰艦。
根據日本方面的情報,美軍在珍珠港內常駐3艘大型航空母艦,16艘巡洋艦,40艘驅逐艦。這樣一支強大的力量若是被一舉消滅,依山本五十六本人所見,僅僅這一次成功,就能帶來6個月至1年左右的戰略優勢。
利用這段戰略優勢期,日本就可以在沒有美國海軍阻撓的情況下進攻荷屬東印度等地區的資源產地,保障自己的戰略資源能夠得到供給
從一開始,日本“南進派”的目的其實就是要印尼的石油和要求重新瓜分東南亞殖民地。
如今,英軍在東南亞的殘餘力量已經不足爲懼,能輕易消滅。麻煩的就是美國,美軍擁有了東南亞的殖民地菲律賓和關島,他們的太平洋艦隊直接構成了對日本南北交通線側翼的威脅。
理論上,日本如果要想完全打贏美國,就需要做到“佔領北太平洋的島嶼夏威夷和阿留申,徹底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再以強大的海空軍對美國本土實施登陸作戰,最後由陸軍消滅美國。”
這個思路太龐大了,龐大到遠遠超出了日本的戰爭能力和後勤能力,幾乎沒有辦法實施。
所以日軍實際上執行的戰略就是山本五十六提出的相持戰略,而不是致勝戰略。
這一戰略的本質就是,在大量削弱美國太平洋艦隊後,迅速拿下東南亞地區,憑藉獲得的資源,反過來與美國不斷對峙下去。
說到底,山本的戰略在於“由速戰轉入防禦”,而奇襲珍珠港只是爲了達到最終戰略的一個戰術目的而已。
現在,德國人願意幫忙,在國際上壯壯日軍的聲勢,那當然最好。就算德國人不聲援日本,已經抵達作戰位置,定下最終戰略的南雲忠一艦隊,也不可能就這麼掉頭折返。
大幹一場的時刻已然來臨,沒有什麼可以阻止這場決戰。更何況,南雲忠一手裡還有一份早就由德國給出的可行作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