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6月23日,由日本海軍中將南雲忠一指揮的,包括6艘航空母艦、2艘配備有14英寸口徑大炮的快速戰列艦、2艘重型巡洋艦、1艘輕型巡洋艦、9艘驅逐艦、3艘油船和1艘給養船的“機動部隊”,就已經根據山本五十六的指令,集結完畢並做好了遠航最後準備。
6月24日,山本五十六向南雲忠一發出了絕密作戰命令:“機動部隊務於6月25日出發,竭力保持行動隱蔽,7月2日傍晚進入待機海域並加油完畢。”
於是,在6月25日的晨6時,南雲忠一就率領代號“機動部隊”的艦隊,起錨出港,由3艘按德國技術製造的潛艇爲先導,悄消地航行在北太平洋上,極力隱蔽的駛向北緯42°、西經170°的待機海域。
將在那裡,他們將等待最後進攻命令,然後對美國這個一直置身戰爭外的國家動手!。
就在6月25日當天,日本的航母艦隊已經在駛往珍珠港的途中。東京迫不及待地希望德國在對美同盟作戰條約上正式簽字。
於是日本駐德大使大島浩收到指示,務必立刻讓德國人在對美宣戰的協定上簽字。
而在大島浩接到這一指示的同一天,日本外務相也親自與德國大使在東京舉行會談。他對德國大使着重說明,由於日本拒絕在美國要它的遠離德意爲主導的鋼鐵同盟國軍事集團的要求讓步,華盛頓談判已告破裂。日本希望德國正確估計它爲共同事業作出的這一犧牲。
當然,對這樣的說辭,德國大使奧特自然不會信以爲真。日本政府不是傻子,他們不會爲了德國與意大利的利益,更不會爲了同盟國的利益而與美國鬧翻。
奧塔敢打賭,如果美國放棄對日本的石油禁運,這個國家說不定連叫美帝一聲乾爹的事都做得出來。
不過,現在的日本外務相東鄉還在一個勁的試圖說服德國大使奧特:“現在已到了作出嚴重決定的最後關頭!美國正在認真地準備戰爭......日本雖然並不怕談判破裂,但我們也希望,一旦發生那種情況,德國和意大利能按照兩國元首答應的那樣,堅定的站在日本這一邊。”
對這樣的請求,奧特作爲一位外交大使,也充分學習了裡賓特洛甫的經驗,統統答應了日本方面的要求。
他在在向柏林拍發的電報中講道:“我回答他,承諾說德國未來的立場是毋庸置疑的。日本外務相於是說道,他從我的話中瞭解到,德國在這種情況下將會認爲自己與日本的關係是共命運的關係。之後,我回答說,照我的看法,德國當然願意兩國在這種形勢下有共同的協議。“
在奧特的再三保證下,日本外務省又稍微安了下心。他們想,德國政府本土和駐日本的官員都承諾的事,他們元首親自答應的事,應該不會出問題了。
......
日本人在東京追問着德國大使,他們的大使在德國也沒閒着。
與此同時,剛到德國南方行省,正準備參加莫扎特音樂節的大島浩,也急三火四的趕回了柏林。
很少有人知道,日本駐德國特命全權大使大島浩,其實還是德意志民族古典音樂的愛好者。爲此,他還乘飛機到奧地利去參加了那裡因爲戰爭提前召開的莫扎特音樂節。
但他並沒能欣賞多久,就又接到緊急通知,趕忙回到柏林。一到駐柏林的大使館,大島浩便看到新發來的指示,要他加緊行動起來使德國在協定上簽字,一點時間都不能耽誤。
而現在,當大島浩急切的找到裡賓特洛甫催促對方做出最後這一步,請德國派出簽字時,德國人的態度,卻突然變得十分冷談,談話開始內爍其詞了。
6月25日的當天晚上,大島浩終於見到一直推脫稱自己有事在身的裡賓特洛甫,並且開始透露出掩飾不住的急切心理。
而之前還一個勁保證萬事俱備,隨時可以簽字的裡賓特洛甫,這個時候卻再次與大島浩踢起了皮球,並表示說他必須請示元首後才能作出任何明確的回答。
雖然大島浩這個時候已經猜到國內開始實施那個瘋狂的計劃,急需德國朋友明確點頭,需要得到同盟國軍事集團的支持,以及國際聯盟的認可。但是,裡賓特洛甫的話也讓他無法反駁,只得再回去等一晚上。
而第二天一早,大島浩就又到威廉街催問情況,但是裡賓特洛甫仍然藉詞推脫:“元首一般起的比較晚,這個時候還沒吃早飯,你等中午再來吧。”
結果中午的時候,裡賓特洛甫有告訴大島浩,萊因哈特前去東線大本營視察情況了,要晚點纔會柏林。
儘管大島浩告訴裡賓特洛甫情況萬分緊急,不容拖沓,但裡賓特洛甫的回等仍然是,他本人是贊成善訂書面協定的,但必需等本星期晚些時候,等元首從大本營飛回來以後才能答應籤協定的事。
裡賓特洛甫還安慰大島浩說,元首萊因哈特其實早就想和日本籤協定了,這件事十有八九都能成,不必急這一時。
沒辦法,在德國這邊一時得不到答覆,病急投醫的日本外務省只好抓緊也向同盟國二號大國,也就是向意大利求助。
6月26日上午的時候,就在大島浩碰完一鼻子灰後,日本駐羅馬大使也抓緊拜訪意大利現任掌權者羅西,正式要求意大利根據前首相墨索里尼答應下的條約規定,在日本與美國的衝突開始時,立即對美國宣戰。
與在德國的大島浩一樣,這裡的日本大使也還希望簽訂一個規定不單獨媾和的條約。
早就被萊因哈特打過招呼的羅西,在面對日本大使的請求下也早有準備的聲稱,他是“樂於”同意日本朋友要求的。不過,一切都要等與柏林方面磋商以後在做具體答覆。
這樣一來,一切就又被拉回了與德國的切磋會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