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被周易講空了,講沒了,臺下衆人交頭接耳,討論自己的心得。
“司馬懿在當時,的確是荊州都督,駐節在宛城一帶,這段歷史資料,我也看到過。”
“是啊,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爲郃所破。這段《三國志》的內容,我也知道。”
“那這麼說,空城計真的不存在了?”
“估計是,沒看到前排那些學者,一個兩個都懵在那裡嗎?”
“我勒個靠,舌戰羣雄沒有,草船借箭沒有,借東風沒有,現在空城計也沒有了,那諸葛亮還剩什麼亮眼的成績了?”
“我的偶像啊,在我心目中,完美無缺,多智近妖的諸葛孔明,就這麼被周易老師折騰沒了,三觀盡毀。”
周易眼看時間差不多了,“大家琢磨琢磨,看看有沒有問題,時間差不多了。”
他的狀態看似挺輕鬆,其實他的確也挺放鬆的,這個公開課,可說是跟大咖演講差不多,下面有好幾千人呢,而且還有那麼多的攝像頭,以及媒體記者。
而且最重要的是,坐在前排的,還有好多業界人士,甚至是抱着挑刺的目的,來到現場的學者,以及衛視臺同行們。
然沒卵用,面對這一切,周易坦然自若,悠閒得很,若是講臺上放張躺椅,只怕這廝極有可能,會真的朝上面一趟,來個標準的葛優躺了。
光是這份淡定與氣度,就沒有幾個人,能真的做到。
在這個臺上,換了誰來,都會緊張,不要說是普通的帝都大學講師,哪怕是從事一輩子教育工作的大咖,也同樣會有強大的壓迫感。
原因無他,陣仗太大,質疑的目光太多了。
然周易卻沒有。
這不僅是他作爲主持人,最基本的素養,而且也與他強悍到逆天的心理素質有關。
甚至這廝在骨子裡,還挺享受這種狀態的。
下面的議論,霎時消失,禮堂內陡然靜寂。
周易此前的言論,推翻了太多的,大家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東西,這些東西,在人們的腦海,已成了定式,想忽然改變,是真的挺難。
可還是有好多人,在咀嚼與品味周易的推論。
周易點頭,“那我就講最後一個問題了。”
下面前排的坐席上,有位老教授,沒忍住,跟身邊的人悄悄耳語,“這個周易,他真不是歷史系的,真不是研究《三國》的學者?”
他並非不知道,周易是節目主持人,壓根不是正經的歷史系講師,甚至還不是歷史專業,但他確實被周易震驚到了。
他旁邊的老學者,也明白他的意思,“我也挺震驚的,娛樂圈的主持人,卻能通曉如此精深的歷史知識,舉世罕見啊”
那老教授嘆了口氣,“唉,研究了一輩子的《三國》,居然不如人家一個小年輕有見地,慚愧啊。”
邊上有位中年女學者插話,“他不僅對《三國》有研究,包括此前的明朝,以及《金》學,都有極深的研究,我就奇怪了,他的腦海裡,怎麼裝得下如此多的東西,不打架嗎?”
後排有位年輕的講師,“打什麼架啊,據說他做節目,都是全程脫稿的,而且即便像《華族之聲》,這樣超大型的節目,也都如此,還不需要事後剪輯的呢。
“這除了他個人素養,以及大腦反應能力外,也跟他研究透徹有關,你看他所提供的資料,有哪一個,他不是信手拈來的,這就足以證明,他研究的太透徹了啊。”
衆人回想一下,果不其然,這廝從頭到尾,都沒看一眼稿子,這腦子,太闊怕。
就在周易,周易繼續講最後一個話題時,有人忍不住了。
“等一下,我有問題。”
這是坐在第一排,最中間位置的,已好久沒開口的,《三國》研究最有名的大咖汪副總會長。
從之前爭論被打臉後,汪副總會長一直憋到此時,眼見已到了,不得不說話的時候了,若再不說話,場面上就太難看了。
當初在網上,《三國》研究圈子對周易發出質疑,其背後就有汪副總會長的影子。
其實在骨子裡,他跟周易沒有任何衝突,業界之所以這麼做,主要還是名聲問題。
然藉着周易揚名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她們對周易橫掃《金》學界,感到由衷的不服氣,認爲《金》學界反應太平淡,讓周易一個小輩給說暈了。
可是此時此刻,面對此情此景,汪副總會長才愕然發覺,不是《金》學界太軟弱,而是周易太變態,就連她們《三國》學界,也有被說暈的趨勢了啊。
再不回擊周易,她們的面子,將比《金》學界還要難堪。
因爲人家《金》學界,對周易的反應,不是太激烈,她們《三國》學界,在事先,可是先質疑周易,先招惹周易的啊。
於是乎,汪副總會長不得不硬着頭上了,“你所謂總結的,諸葛亮用兵善於治軍,不善奇謀,政績纔是最耀眼的觀點,不能苟同。
“你說的那些在《三國》中,被細緻刻畫,但在史料中,沒有出現的重大戰事,以及典故故事是不存在的,我更不能接受。
“我認爲,史料上沒有相關的記載,只能說是歷史遺漏了,或是古代史學家不注重這些,並不能說明,這些著名的戰事,是子虛烏有的。”
此時他說話的態度,明顯要柔和的多,也有彈性的多,不像剛開始那般咄咄逼人,也不像剛開始那般語氣絕對了。
沒辦法,周易提出的東西,都是有理有據的,你再說的絕對,豈不是白癡行爲。
然而,他在話中,還是玩了個噱頭,歷史沒有記載,但《三國》中有,那就不能表示,三國出錯了,你周易若要證明,那好啊,拿出證據來。
這不是學者的態度,是無賴的態度。
就如同證明你妹是你妹一樣。
周易氣樂了,“三國學界怎麼研究,又是得出怎樣的結論,我不知道,但就我目前提供的資料,足以證明,我之前的論點是站得住腳的。
“您說我拿不出直接歷史證據,證明戰事,都是作者虛構的,那麼就是真實的,可《三國》成書於明時期,這中間相隔上千年,作者又是依靠什麼樣的證據,證明這些戰事是存在的呢?
“這就是像兇案不在場證據一樣,我提供證據,證明三國上所謂的主角,卻有不在場證據,就是最大的證據,就連主要參與者都不在現場,那這個戰事,又怎麼會存在?”
汪副總會長等的就是這一刻,“那好,既然你如此堅持,那我請問,死諸葛嚇跑活仲達,可有此事?《漢晉春秋》的記載,司馬懿的確嚇得退兵了,不是被諸葛亮遺計嚇得?”
周易理所當然,“不錯,跟諸葛亮沒有一點關係。民間在當時的蜀中,的確因爲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嚇得退兵的傳言,將“死諸葛嚇走生仲達”,當着笑話傳開的。
“而且司馬懿退兵確有此事,卻並非諸葛亮遺計,《漢晉春秋》的記載……
“諸葛亮死後,蜀軍秘不發喪悄然撤退,司馬懿有所發覺,驅軍追趕。
“兩軍相近時,蜀漢將軍姜維和長史楊儀,命蜀軍反旗鳴鼓做勢佯攻,司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軍入谷然後發喪。”
又有人提問,“那七星燈續命,也是假的了?”
周易肯定,“那是作者虛構劇情,事實不存在。再說了,倘若他真有這個本事,不要說劉備饒不了他,就連曹操也不死不休的找他續命了。”
再一個人聽出問題,“那魏延反叛,被馬岱誅殺呢?”
周易語氣更加肯定,“此事是政治鬥爭,是內鬥而已。當時魏延與楊儀不和,兩下相爭失敗、且兵敗後被殺。”
汪副總會長,終於拋出了,自認爲絕對正確的命題,“按你的說法,諸葛亮是被神話了的,尤其是在軍事才能上,那麼我問你,火燒上方谷是怎麼回事?”
周易坦言,“歷史記載,與此相類似的事件,是諸葛亮大破魏軍於滷城,司馬懿僅以身還保營,這件事的確發生過。
“然在《三國志》中,並沒提及,諸葛亮用什麼戰法大破魏軍。陝一代的鄉野傳說,與《三國》倒是雷同,有上方谷之說,也有說葫蘆谷的,可能是滷城的渾稱。”
不容易啊,周易終於承認了,一件由諸葛亮主持的,大戰役的事實,起碼在汪副總會長她們心中,這是一大勝利。
你說諸葛亮軍事才能很一般的,在上方谷,不是差點要了司馬懿的老命?
周易見了汪副總會長等人的反應,心中暗樂,知道應該沒有什麼更難的問題了。
他眼見時間差不多要到了,就不再拖延,而是直接說出了,他所準備的,最後一波炸彈,“大家都沒有問題,那我接着說最後一個話題,煮酒論英雄。
“這個故事,應該是《三國》的作者,在整理了相關的記載後,改編而成的。究其本質而言,只是曹操在安撫劉備,是官渡之戰前,各政治勢力戰前的站隊活動而已。”
什麼意思,煮酒論英雄也不存在?
汪副總會長等人不驚反喜,這是周易自己太狂妄,最後露個破綻給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