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理學興衰

bookmark

最終暫時止住明天子頭痛趨勢的還是馬皇后。

道理也簡單,還是等見了羅貫中之後,再嘗試捋個清楚明白出來。

而且馬皇后的想法很是清晰:

“既有桓侯、唐太宗、唐趙國公、宋太祖等。”

“那想來此屏風之效用,絕非僅有今日。”

“爾後若是再見此物顯功用,當多召幾人集謀。”

這些話語暫時撫平了朱元璋心中不斷冒出的各種疑惑,情不自禁低聲開了個玩笑:

“要不是妹子,咱這皇帝都不知要怎麼當的。”

於是坤寧宮也氣氛也再次輕鬆起來。

汴梁殿中趙匡胤扭了扭有點痠痛的脖子,低聲道:

“這洪武帝不願回桓侯話便罷了,怎麼連咱謝語也不說一句……”

【雖然兩宋—尤其是南宋問題很多,使得這一段歷史的邊患問題很多。

但換個角度看,兩宋所處的時代經濟也確實發達,學術環境也相對比較寬鬆。

兼之咱們之前說過的,經過南北朝的儒釋道並立、隋唐以儒言文佛老利其簡便,到了兩宋時期,三教在寬鬆的學術氛圍下最終完成合流,最終誕生了理學。

先有周敦頤以儒爲核心,兼雜釋道之言著《太極圖說》上說宇宙本體下談封建倫理。

後有二程師從周敦頤,同樣學貫儒釋道三家,著書立說。

無論是周敦頤還是二程,他們都是活躍於仁宗神宗時代,這個時期北宋的餘暉還未散去,發達的經濟和寬鬆的言論環境構成了理學最初生存的土壤。

有說法認爲,這一時期的理學高舉義利二分法衡量天下,在這個標準下上罵朝廷墮落下罵太學逐利,並以追求真理和道德作爲治學的最終意義。

因此這一時期的理學雖然還沒登上主流舞臺,但其帶起的知識批評潮流在民間大興,這也算是二程的洛學興起的基礎之一。

也是因此,北宋的政治重心和文化重心的分離起於洛陽。

而衆所周知的是,天下一亂,實用主義的思潮就必然興起,我們現在所熟悉的“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就是最典型的實用主義。

宋朝南渡之後,一方面趙構在與理學士人接觸之後迅速交惡,併發誓“朕今不用文華之士”,在朝堂上形成了打壓理學的風潮。

另一方面拜趙構朝廷的智障操作所賜,民間不滿之聲日益高漲,擁有知識批評屬性的理學迅速在士人階層當中風行,因而擁有了在民間的知識輿論權力,並構建出了相當可觀的社會公共活動空間。

而理學的關鍵蛻變就在於朱熹。

朱熹本人一方面通過經典,構建了雖然簡陋但是在當時已經算得上相當完善的理學道統。

其次朱熹依靠這個理學思想道統劃定明確出了學術邊界和重心方向,由此推進的理學本身的世俗化。

而最終理學的激烈碰撞就是在鵝湖之會。

1175年,已經頗負理學盛名的朱熹在鵝湖寺與心學大拿陸九淵相會,雙方激辯數日,雖然並未達成在理學上“會歸於一”的目的,但雙方矛盾已經大大緩解。

六年後朱熹邀請陸九淵到白鹿書院講學,雙方冰釋前嫌,陸九淵留下了自己的講學稿,朱熹爲其題了跋序。也是因此,後來陸九淵所在的學派也站在了朱熹的理學大旗之下共進退,希望能夠效前朝變法,盪滌朝堂不良風氣,可惜當時的外部環境已經不允許年老垂垂的朱熹按部就班了。

1188年,同樣還是鵝湖寺,辛棄疾與陳同甫會於此,寫下了那首著名的《破陣子》,當時本也有邀請朱熹的,但朱熹有事未到,私以爲恐怕當時的朱熹就是忙於內整理學派,上聯宋孝宗,所以無瑕赴會。

但很快,1194年宋孝宗驟然離世,次年趙汝愚在與韓侂冑的鬥爭中失勢身死,韓侂冑開慶元黨禁,被朱熹耗費心力整合起來的理學士人全入了僞學逆黨籍,集體撲街。

朱熹逝於慶元黨禁中,據說死前還在忙於整理學問殘篇,而其死後因爲黨禁的緣故,南宋朝廷禁止大規模的會葬,但仍有千人不懼被迫害風險爲朱熹送葬。

辛棄疾也不避嫌的到場,爲朱熹題“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理學真正的黃金年代從神宗起至朱熹終,前後經歷了兩宋劇變以及兩次黨禁,而在朱熹最接近成功的時候又戛然而止,也可稱得上是壯志未酬。

而另外同屬理學道統但又獨樹一幟的還有一人,名爲張載。

古代儒家當中宣揚自己希望救世治世的很多,但真的全力以赴去踐行的卻寥寥無幾。

腐儒大多喊着興周理復井田,但真的去嘗試的寥寥無幾,但張載真的就去試了,前後三代人在橫渠挖溝種田嘗試了七年,最終親身得出了一個清楚的結論:

“以田授民”“人受一方”是可以讓百姓活下去的。

但張載既不是皇帝,也不是造反頭子,哪來的“以田授民”的權力?所以只能“敦本善俗”去教育人。

用咱們現代的眼光吹毛求疵的看,張載的行爲多少有點傻,但咱們是建立在生產力解放發展的前提下,與張載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張載的悲劇在於他的思想侷限於時代,當時的年代對世界的認知過於簡單。

但是在行動上,他可稱當時的真君子。

當時的宋朝做官做學問皆以搞錢爲先,但張載最終窮困而死,病死的時候身無餘財僅有一外甥相隨,甚至連棺材都買不起。

但即便如此,他也在《正蒙》中說“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上《邊議九條》直趨前線希望能熱血報國,但好在范仲淹看出他不是這塊材料給勸退了。

當然更振聾發聵的還是他的橫渠四句:

“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此話可以稱得上光耀千古。

另外,需要一說的是,張載身體力行七年所得出來的這個非常淺顯的結論,不懂的人大有其在,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農民揭竿而起了。

但同樣也有不少人懂,比如李自成,均田不夠怎麼辦呢?殺一些大明貪官,就夠分了。

明末的努爾哈赤起兵也是這麼說的,給每個壯丁分三十畝糧田、六畝棉田,就能衣食無憂了,但很快也發現地不夠分。

至於他的解決辦法嘛……在座的各位應該都知道。】

第789章 誌異與克己第79章 武侯祠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第101章 發狂而終378.第377章 人生贏家劉勝第635章 百里油菜花第523章 頭風是傳統第626章 唐風圖冊131.第131章 貞觀上將第429章 這都是一派胡言!129.第129章 魔法晉書目錄第704章 得罪完了229.第229章 顏真卿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第725章 非常人非常事246.第246章 誓殺汝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149.第149章 敦煌古往出神將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208.第208章 天下江陵第489章 仇讎奉爲神第529章 西市更有性價比第552章 和歸和戰歸戰第746章 嚯,廢紙第7章 尊劉但不貶曹第804章 各說各話第417章 儀表堂堂第738章 可惜少個鳳第9章 爺投漢辣第98章 全軍覆沒第710章 越果決則越宜383.第382章 疫間多少事第753章 情同兄弟第638章 知易行難第570章 江寧堅城245.第245章 功名塵與土第542章 燕人歸金第472章 擊鼓唱捷第31章 科技進步點第692章 要講證據386.第385章 中原板蕩第687章 舊謎復提328.第328章 華夏後花園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第644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第669章 鄴城茶話會160.第160章 痛擊我的隊友第767章 滅元格戲178.第178章 誰爲名將第551章 中興諸將113.第113章 海客之路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第679章 秋風漫卷征塵路271.第271章 新的時代315.第315章 女皇亦能舞第410章 你一直在笑根本沒停過第760章 海寇掠陣第399章 先察使344.第344章 武陵郡有武陵軍第495章 從太一到上元第406章 夜復長安第12章 划水的士燮127.第127章 真僞出師表第616章 治大不敬之罪第74章 朽木182.第182章 小豬陛下175.第175章 徵人與火鍋115.第115章 二鳳第630章 南北之爭第566章 制詔361.第360章 蘿蔔開會第539章 俺大哥愛聽第574章 天賜寶地141.第141章 雍涼不卸甲,中原不釋鞍110.第110章 千古一相第795章 林賢案第20章 功名傳萬世第427章 勉爲其難武則天(感謝焱炎耀世大佬第654章 洪武大典第603章 耶律約翰第429章 這都是一派胡言!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122.第122章 大陳設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第723章 兒也一樣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第40章 荊襄隱事第738章 可惜少個鳳第731章 雙帝同輝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378.第377章 人生贏家劉勝第494章 千年大假史239.第239章 密信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543章 共勉海疆第624章 優勢絕對在我第583章 生死茫茫第731章 雙帝同輝271.第271章 新的時代
第789章 誌異與克己第79章 武侯祠265.第265章 荊州北上第101章 發狂而終378.第377章 人生贏家劉勝第635章 百里油菜花第523章 頭風是傳統第626章 唐風圖冊131.第131章 貞觀上將第429章 這都是一派胡言!129.第129章 魔法晉書目錄第704章 得罪完了229.第229章 顏真卿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第725章 非常人非常事246.第246章 誓殺汝第475章 多些兄友弟恭149.第149章 敦煌古往出神將232.第232章 二鳳和丈育208.第208章 天下江陵第489章 仇讎奉爲神第529章 西市更有性價比第552章 和歸和戰歸戰第746章 嚯,廢紙第7章 尊劉但不貶曹第804章 各說各話第417章 儀表堂堂第738章 可惜少個鳳第9章 爺投漢辣第98章 全軍覆沒第710章 越果決則越宜383.第382章 疫間多少事第753章 情同兄弟第638章 知易行難第570章 江寧堅城245.第245章 功名塵與土第542章 燕人歸金第472章 擊鼓唱捷第31章 科技進步點第692章 要講證據386.第385章 中原板蕩第687章 舊謎復提328.第328章 華夏後花園374.第373章 簡雍上京記第644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第669章 鄴城茶話會160.第160章 痛擊我的隊友第767章 滅元格戲178.第178章 誰爲名將第551章 中興諸將113.第113章 海客之路388.第387章 經學枷鎖第679章 秋風漫卷征塵路271.第271章 新的時代315.第315章 女皇亦能舞第410章 你一直在笑根本沒停過第760章 海寇掠陣第399章 先察使344.第344章 武陵郡有武陵軍第495章 從太一到上元第406章 夜復長安第12章 划水的士燮127.第127章 真僞出師表第616章 治大不敬之罪第74章 朽木182.第182章 小豬陛下175.第175章 徵人與火鍋115.第115章 二鳳第630章 南北之爭第566章 制詔361.第360章 蘿蔔開會第539章 俺大哥愛聽第574章 天賜寶地141.第141章 雍涼不卸甲,中原不釋鞍110.第110章 千古一相第795章 林賢案第20章 功名傳萬世第427章 勉爲其難武則天(感謝焱炎耀世大佬第654章 洪武大典第603章 耶律約翰第429章 這都是一派胡言!349.第349章 兩三人垂淚,十里孤墳122.第122章 大陳設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第723章 兒也一樣359.第358章 突入江東第40章 荊襄隱事第738章 可惜少個鳳第731章 雙帝同輝第666章 大父賈太中378.第377章 人生贏家劉勝第494章 千年大假史239.第239章 密信381.第380章 醃入味兒的漢長安第543章 共勉海疆第624章 優勢絕對在我第583章 生死茫茫第731章 雙帝同輝271.第271章 新的時代